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凌 《西部论丛》2003,(2):37-37
商业银行金融产品,是获取竞争优势和高额利润的源泉。银行要进行利润空间的扩张,提高收益率,可以用为客户提供特殊的个性化服务的方法获得。客户愿意出高价格购买的当然是商业银行的功能性服务,而提供这些功能性服务的就是银行的产品。 商业银行可自主地进行产品开发和创新。商业银行是通过金融产品为客户提供服务的,所以对金融产品的创新属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业务范围,银行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和市场发展,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本着平等互利的原  相似文献   

2.
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尤其是信息技术在银行领域的广泛应用,大大加快了金融创新的步伐,金融创新将成为国内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之一。 金融创新:入世的必然选择   我国传统银行业的竞争带有明显的垄断性,长期以来,外资银行的经营范围受到中国金融监管当局的诸多限制。中国在加入 WTO五年之后,将取消外资银行在客户和地域上的限制,现有的这种竞争格局将被彻底打破,国外金融机构的先进的经营方式、全新的金融产品和完善的服务手段将会给中国金融业带来强烈的冲击波。入世后,中国金融业面临哪些竞争 ?  一是经营…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在我国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向社会主义巾场经济转变,这一重大转变必然对金融体制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改专业银行为国有商业银行是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实现这一改革,要求从根本上解决专业银行运行机制转变问题,左这个转变过程中.以下问题需要解决。1、明确经营目标及追求自身效益问题。国外的商业银行都以利润为经营目标.商业银行一般不无偿经营政策性亏损的业务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四大生业银行没有一个明确的经营目标。时至今日,也是在这个问题上回而避之。时而把专业进行的经营国际定…  相似文献   

4.
一国金融业的发展过程就是在稳定(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避免金融危机)和效率(追求利润最大化,提高盈利水平)之间寻求平衡的过程.金融业经营体制、监管体制的选择和宏观经济金融政策均要参考这个平衡.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国金融机构和金融当局力图建立稳定与效率相平衡的经营与监管体制.中国金融当局也在此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本文通过对国有银行问题和潜在风险的分析,根据国际金融业发展趋势,探讨金融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郭江  蒋彦平 《中国经贸》2012,(10):126-126
随着市场经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商业银行作为市场主体,其在市场经济中所面临的竞争也日益的激烈,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出自身的竞争优势,是当前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而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是增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就主要针对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陈健 《特区经济》2007,(2):276-278
金融创新,是指在外部环境条件下金融领域内部对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由于它能够获得金融领域中潜在的利润,金融创新长时间作为人们的焦点存在于世界的各个角落。本文简要地对一些的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如:我国金融体制改革,金融创新电子化,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的兴起。  相似文献   

7.
经营效益是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动力之源。但近年来,由于金融市场投资渠道的迅速拓展和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银行传统的经营方式受到制约,平均利润率下降表明微利时代已悄然而至。要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经济效益以获得竞争优势,必须进行体制创新和业务创新,通过改善内部管理、积极开拓新的获利空间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就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效益进行初步探讨。 (一)适应金融市场发展,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真正树立起以经营效益为中心的经营理念。逐步完成从以计划指标为主的银行体制…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90年代后,电子计算机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网络技术不仅成为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手段,而且成为其推动金融创新的潜在压力和巨大动力。网络银行的出现,意味着一个新的金融市场和新的服务途径被开辟出来,打破了金融竞争和金融服务的地域局限,从而形成金融市场份额的重新瓜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金融电子化无论在技术水平方面,还是在市场规模方面,都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新的经济环境背景和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和变革过程中,对我国金融资本风险管理和创新机制有了更高的要求。在金融领域,对于金融方面的创新、发展和管理应该进行积极的鼓励,同时还要积极对相应的机制进行创新和落实。同时,在金融企业经营过程中还要不断规避各种金融风险,然后采用积极的措施更好地规避金融风险。在金融行业中,金融不断地创新和发展是推动我国金融领域发展和进步重要手段,但是在创新过程中有可能会对金融领域带来的风险和副作用,因此在创新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管理和重视。文章主要论述了金融创新对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提出了金融资本风险管理的对策,希望该次研究对更好地开展金融领域的工作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商业银行在外汇业务上的竞争,推动了商业银行通过使用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在外汇领域的创新.如新近推出的代客理财、代客理债、外汇结构性存款和代客进行直接的外汇衍生工具的交易等,这些产品满足了客户的不同需求。同时在从事这些产品时,商业银行可能要面临新的风险。所以,我国在鼓励商业银行进行相关外汇业务创新的同时,还要通过中央银行的监管和商业银行的内部机制及风险管理体系控制风险。  相似文献   

11.
周练 《北方经济》2012,(21):61-64
一、金融创新与金融生态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微观金融组织为了寻求最大的利润、规避既有的管制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等新技术的出现及应用等主要原因,金融领域出现了大规模和全方位的创新活动。陈岱孙和厉以宁(1991)提出,金融创新就是在金融领域内建立"新的生产函数",是各种金融要素的新的结合,是为了追求利润机会而形成的市场改革。它泛指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上出现的一系列新事  相似文献   

12.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及创新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内金融改革步伐的加大,如何在日趋激烈的金融竞争中最大化的创造价值成了各大商业银行面临的一致问题。在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之外,本文试图分析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中间业务的现状,剖析存在的差距,提出加快中间业务发展的创新对策。  相似文献   

13.
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背景下,天津对外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城市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加入WTO,不仅意味着商业银行的运作机制要适应WTO的规则,同时还预示着各个国家的商业银行进入同一竞争领域,共同分享生产要素、金融产品和资本自由流动所带来的好处。天津是我国加入WTO后银行业开放的首批城市,中资银行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加快金融创新、争夺中间业务阵地,就成为中资商业银行改善经营结构、提高经营效益、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的最佳途径。中间业务通常是指银行作为中介人为客户提供的各种服务。银行通过代替客户承…  相似文献   

14.
金融创新是金融业为适应实体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制度安排、金融工具、金融产品等方面所进行的创新活动,是金融结构提升的主要方式和金融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现代金融发展史实质上是金融不断创新的过程。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就是商业银行根据市场需求变化,以目标客户为导向,运用新的思维、新的技术和新的组织方式对原有的业务品种、服务方式进行整合、改进,或者是针对客户的新需求,开发新的金融工具、新的支付手段、新的融资方式和新的服务方式,从而达到扩大市场份额,提高银行经营效益的目的。中间业务与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共同构成商业银行的三大…  相似文献   

15.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影响因素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创新是金融行业持久发展和取得竞争优势的源泉,为了更好地指导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行为,文章对金融创新的基本理论与发展过程做了较为详实和系统的综述,并对影响商业银行的创新因素进行了梳理,文章还深刻揭示了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内部动力机制。研究对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尹雅楠 《特区经济》2004,(8):118-120
一、“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向——以美国立法变迁为主的观察与思考。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分业与混业模式源于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性质与业务的分立。一般认为,严格意义上的“分业经营”模式首创于美国。1933年,美国国会颁行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Glass—Steagall Act2,以下简称G—S法),它“不仅标志着现代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分野割据的形成,也标志着纯粹意义上的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的诞生。同时,还为其他国家银行业与证券业的分离提供了借鉴样板。”该法实施之后,不少国家竟相效仿,采取分业经营的金融管理体制。然而,在原先效仿美国立法的国家纷纷进行金融体制改革、逐步放宽分业限制后,山姆大叔才迈出了美国金融体制迈向21世纪的重要一步,特别是1999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金融服务现代化法》(Gramm—Leach—Bliley Act,以下简称G—L—B法),从立法上明确放弃了金融分业经营制度,金融业混业经营体制才得以最终成为美国金融业经营管理的基本性制度。综观各国的金融体制改革,从分业经营逐渐向混业经营的过渡并非是简单的金融制度的替换,更是一个金融机构竞争与整合,金融服务体制创新及金融监管理念的改革过程。因此,我们除了关注立法结果外更重要的应注重对整个变革过程的分析,从中发现变革的原由、立法演化所需具备的条件、制度变迁背后的理念革新等一系列更具借鉴意义问题的答案,而不是盲目的进行制度的移植。2003年12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修正案(以下简称《商业银行法》)获得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04年2月1日起开始实行。我国《商业银行法》的修改表明,立法者逐渐吸收并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金融制度的嬗变结果,并逐渐与中国的金融业实践相结合,体现了法律修改的前瞻性。因此,43条修改的重大意义在于鼓励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逐步走向混业经营,用法律手段拓展商业银行的创新与发展空间,以法律方式明确保护商业银行市场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组织结构创新,为扩大资本市场,减少间接融资,促进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有机结合、协调发展,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创造了一个宽松的法律环境,有利于商业银行增加风险控制手段和盈利能力。应当注意的是,尽管混业经营可能成为中国商业银行(金融机构)的必然选择,但立法的变更并非意味着我国短期内即可实现混业经营模式,其仍然有待于各种环境的发展和成熟。  相似文献   

17.
金融创新商业银行发展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中央在“十五计划”中指出:“推动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必须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创新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动力,同样,创新也是中国金融业调整发展的动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模式已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加入WTO后,如果不能从根本上加快金融创新步伐,势必在国际化的金融竞争中处于被动、落后的局面。因此,商业银行只有坚持创新、加快创新,才能保持自身的发展活力,才能提高银行的竞争力,才能适应、参与进而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更好地应对加入WTO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牛游智 《魅力中国》2013,(26):63-64
这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及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与深化,深刻影响着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面貌。我国的商业银行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位,必须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和服务手段,以适应市场竞争和客户需求,进一步转变经营观念和进行金融服务的创新,而客户经理制正是顺应这一潮流需要而推行的一种全新的金融模式。商业银行实施客户经理制,为客户提供多层次、高质量、高效率、全方位的金融一体化服务,在市场营销和服务创新中的作用越来越得到管理层和银行客户的认同。这种体现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的经营管理体制,已被实践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客户管理模式。商业银行实施客户经理制是中国银行业向国际化、现代化金融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加入WTO后,金融业对外开放进程加快,中小金融机构面对外资银行在诸多方面面临比国有商业银行更大的挑战。面对新形势和新的竞争,中小金融机构必须立足于已有的条件和内在的优势,积极探索,在创新上寻求突破,建立和完善自身的创新机制,发挥优势,扬长避短。一、中小金融机构创新的主要内容创新是利润的源泉。中小金融机构创新要重点围绕业务创新、服务创新和机制、体制创新。(一)以利润为核心,在业务上创新1.贷款业务的创新。针对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运行态势出现的新…  相似文献   

20.
一、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现实性和迫切性 市场经济的发展,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得现代商业银行之间本已十分激烈的竞争更趋向白热化。国内的商业银行,要拓展生存空间,增强综合竞争力并获得持久性的盈利增长,必须加快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