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回到家乡后我深刻地感受到政府对我们这些返乡大学生创业就业的支持,通过直播培训我实现了当主播的梦想。政府还为我们免费提供办公场地……家乡的创业好政策和创业氛围是我们返乡创业的动力。”“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在就业的路上举步维艰,通过查找创业项目库好项目,让我成功地当上了一名老板,并且还有创业导师提供一对一的创业服务指导,给予我实用有效的建议。”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后纷纷表示,家乡的创业政策接地气真管用,弥补了自身创业的短板,让“一加一大于二”。  相似文献   

2.
佳木斯市十次党代会提出“降低创业门槛,鼓励民众创业,走民营化道路”的战略决策后,全市启动了以鼓励支持民众创业,引领民众兴实业、创大业为核心的全民创业行动。四年多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全民创业的工作部署,创新思路,大力推进,狠抓落实,创业行动遍及三江大地,取得了令人鼓舞的丰硕成果。截至目前,培养选树各类创业典型242名,举办各级创业培训班329个,培训人员9859名,储备创业项目5976个,激活民间资本7.5亿元,涌现出创业“老板”8430人,创业带动就业11.6万人。  相似文献   

3.
李开复吐露了心声:“我不想再有老板了!”自己是自己老板的李开复离职创业最大的风险就是他自己  相似文献   

4.
“不用他,我没有今天;用了他,我没有明天!”很多老板在面对一些创业元老时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在企业开创之初,创业元老为企业冲锋陷阵,立下了汗马功劳,但等到企业发展后,当年拼劲十足闯天下的创业元老,其能力相对于职位,已  相似文献   

5.
“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国家的这一政策,让很多大学生的就业思路为之开阔。然而,即使在发达国家,能创业成功三年以上的企业比例也不超过30%,更何况是刚跨出校门的大学生!该如何提高创业成功率,顺利实现从“大学生”到“小老板”的角色转换?有关专家就此为大学生们支招。  相似文献   

6.
《个人独资企业法》于200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将掀起中国新一轮的经济发展大潮和扩大就业机会。 《个人独资企业法》出台的意义,怎么评价都不过分。应该看到政府和立法机构在刻意培养老板,降低国人创业的门槛。不久前,许多著名经济学家呼吁国家要鼓励个人创业,很快相关法律就出台了,实际上,法律有一个较长的酝酿讨论过程,可见,政府早已开始规划了。可以说,这部法律吹响了中国个人创业的进军号。 中国创业的老板,现在感受着政府的激励,你看目前谈的“开征利息税”、“法人相互持股”、“修订个人所得税法”等等,这些都…  相似文献   

7.
在企业开创之初,创业元老为企业冲锋陷阵,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等到企业发展起来以后,当年拼劲十足闯天下的创业元老大都“一身疲惫”,好像到了“更年期”。他们的能力相对于职位,已经远远落后,乃至成为企业继续发展的阻力。“不用他,我没有今天;用了他,我没有明天!”很多老板在面对创业元老时高声呼喊。全部砍死?落得个卸磨杀驴的恶名,也寒了众人的心,从此无人为企业卖命;让他们继续占据高位?那会阻挡众多才俊们的前进之路。何去何从,令人进退两难。如何治疗创业元老的“老年痴呆症”,成为老板们普遍的心病。同样,也是关乎元老们继续在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与私营企业的老板从政相比,党政机关的公务员下海经商,应该不算是什么新闻了。就四川省委组织部门最近废除25个允许国家公务员经商办企业的地方性件和办法,清理出423名“官商”,要求他们在限定时间内要么辞去企业职务,要么辞去公务员职务(注1)一事,我写了一篇小,希望政府不但鼓励亦官亦商的公务员辞职经商,而且也鼓励一部分尽管没有同时经商、但是具有潜在经营才能的公务员辞去公职,以此推动他们下海创业。章在《北京青年报》(注2)上发表后,引起了一些朋友和读的议论.也促使我进行了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有这样一个案例,两个好朋友同时创业。几年后其中一个人的公司已经小有名气,另外一家则还是举步维艰。于是后面这家公司的老板就问他的朋友说:“我们是同时创业。创业的条件和机会差不多,为什么你发展那么快。我到现在却还是那么艰难呢?”  相似文献   

10.
温度计     
一个青年职员,平时工作懒懒散散。在转正前一个月,他问老板:“如果我兢兢业业工作一个月,就能转正吗?”老板答道:“你的问题让我想到一个冷房间里的温度计,你用热手捂着它,能使表上显示温度上升,不过房间一点也不会温暖。”  相似文献   

11.
景素奇 《中外管理》2010,(1):112-114
我在大学毕业后,也是从基层到中层再到高层最后创业,经历了职场的多年历练。回首职场,我与数以千计的打工者有过合作,与数以百计的经理人有过交往,而七年来担任的猎头公司老板职务不仅使我日益练就了一双猎眼,更重要的是领悟到了职场成长的多元方程以及函数关系。值此2010年的开篇之作,把我理解的方程求解与函数关系借《中外管理》告知广大读者,只希望给职场人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甘寿 《中外企业文化》2010,(9):I0023-I0025
我,今年42岁,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孩子。大学毕业后当过待业青年,南下打过工,做过外贸,却一直没有找到适合自己创业的突破口。1997年,我赶上了中国第一批寿险业的拓荒热潮,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投身了这个被誉为“未来中国的朝阳行业”,一试就是14个春秋。  相似文献   

13.
尚春萍 《人力资源》2016,(10):75-77
“老板,单位的网又断了,大家都上不了网了.” “好的,我立马联系联通公司.” “老板,今天我要去谈一个客户,我把话述发给您,您帮我把把关呗.” “好的,我马上帮你修改.” “老板,今天有一家广告公司要找我们合作,我把他们的资料发给您,您看看是否有必要再联系.” “好的,我一会儿看.” 三年前,王祥创办一家网络公司.创业初期,为了节约人力成本,王祥把自己一人分成两半,大小事情都亲自操刀.随着公司规模逐渐扩大,部门多起来,员工也随之增加,可是他那事必躬亲的作风却依然如旧.  相似文献   

14.
倍受关注的90后大学生刚刚踏出校门即面临严峻的就业考验,如何通过鼓励创业来推进就业,根据90后大学生所具有的特点做出及时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变“大学生不愿创业”为“大学生愿意创业”,化“大学生就业难”为“大学生创业易”,使想创业、愿意创业的大学生能创业成功,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而又非常紧迫的任务之一。本文从了解大学生创业意向和创业需求出发,分析了90后大学生的创业特点和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改变现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樊晓熙 《英才》2004,(2):50-51
“把我的精力、才能都榨干了,然后一脚把我踢开!”“现在嫌我这不好那不好,当初一起创业的时候怎么不嫌?”身为老板的你听到这种抱怨时,是否有过被戳脊梁骨的凉意?  相似文献   

16.
美国辛辛那提大学一位教授在讲授秘书学时,出了这样一道测试题:一天早上,某公司老板收到一封代理商寄来的非常无礼的信。他看后十分气愤,怒气冲冲地把秘书叫来,让他记录自己口述的回信:“我没有想到会收到你这样的来信,尽管我们之间已有长时间的交往,但事到如今,我不得不中止我们之间的一切交易,而且我还要到处宣扬你的恶行!”老板命令秘书将信打印出来并立即寄走。对于老板的命令,不同的秘书可能有不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周老板在餐饮业摸爬滚打了七八年后,自己开了一家名为“乡巴佬”的酒楼,除开业初生意还算差强人意外,其后一直不温不火,几乎无法维持酒楼的日常开销,苦苦支撑了半年时间后,周老板想到了我这个媒体供职的朋友。寻找原因送特色菜、赠消费积分卡、打折……餐饮业惯用的名种路数,周老板都是门儿清。酒楼经营的菜品独富乡里菜特色,也迎合了S市人喜欢吃奇、吃怪的心理特点。在餐饮业厮混了多年的周老板还有着非常良好的人脉关系。有着这么多的优势,酒楼的生意为何火不起来呢?拿着我为酒楼设计的问卷,周老板派手下员工在酒楼周围进行了广泛的调查…  相似文献   

18.
漫漫 《人力资源》2014,(2):84-85
最近在微信朋友圈里流行这样一个故事: 工作3年了,为什么我还没有升职?委屈至极,去找老板理论一二. 老板笑着说:“你的事咱们等会儿再说,我手头上有个急事,请你先帮我处理一下?” 那是一家外地客户准备到公司来考察,老板让我主动联系一下他们,问问何时能到. 一刻钟后,我回到老板办公室. “联系上了吗?”老板问. “联系上了,他们说可能下周过来.” “具体是下周几?”老板问. “这个我没细问.” “他们一行多少人?” “啊?您没问我这个啊!” “那他们是坐火车还是飞机?” “这个您也没叫我问呀!” 老板不再说什么了,他打电话叫朱政过来.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第一批私营企业老板之一,在企业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后,我总是想把企业“做大”。那时,“做大”的概念在我心中就是企业规模的扩大和资产的增多,甚至我还为自己的企业描绘了集团化的蓝图。于是,我想在原食品厂(更确切地说是乳品厂)的基础上,利用现有的闲余厂房,再投资上马几个项目,待这些项目生产和销售达到一定规模后,我再把这些生产车间独立出去单独注册成企业,成立新的公司,将来都作为我集团旗下的子公司,或者说我想先把企业集团的框架做出来。可是,在我盲目求大的内部创业(或称二次创业)过程中,我多次跌倒,好在…  相似文献   

20.
自2000年起就一直下岗在家2002年报,名参加了华东师范大学华光学院中心“创业培训”的学习。白天参加培训,认真听专家讲授如何开业、创业的经验,经过一段时间的创业培训,我于2002年的7月创办了“百年婚庆礼品服务中心”。由此,作为老板的我需每天一大早赶到店铺打理,新婚小夫妻来了要接待,货少了要去配,全新的广告资料要设计,公司的网站要建设等等。2004年6月,“百年婚庆礼品服务中心”成为“上海首个创业实训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