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原真性直接关系着旅游体验的质量,进而影响着旅游的质量感知水平。原真性对于旅游,特别是对于以文化为依托的民俗旅游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民俗旅游资源的原真性开发对于一个旅游地而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民俗文化原真性的开发模式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希望从而可以对原真性的开发策略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以旅游原真性为主题,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筛选出2000—2017年相关文献334篇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关于旅游原真性的研究大体经历了初步探索、快速增长和平稳发展三个阶段,形成了由《旅游学刊》等7种期刊组成的核心刊物群,但尚未拥有稳定的核心作者群;在研究机构上,以广州、北京等地的高等院校为主;在研究方法上,以定性分析为主;在研究对象上,以民俗旅游和民族旅游为主;在案例地选择上,西南地区最多;在研究主题上,主要集中在旅游原真性概念和范畴、旅游原真性调查评价、旅游原真性感知以及旅游原真性与旅游商业化关系四个方面。未来应深化基础理论研究,加强多学科研究方法的应用和不同案例地的比较,拓展旅游原真性与旅游者动机和行为、旅游地管理及社区发展等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3.
我国民俗旅游商品需求特征分析与创新开发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俗旅游商品是具有典型地方特色的旅游吸引物,在招徕旅游者、增加目的地居民收入、发展地方经济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民俗旅游商品的开发在旅游产品体系中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特别是在现代旅游发展过程中,民俗旅游商品的创新性开发更是滞后。本文从民俗旅游商品的需求特征分析入手,对民俗旅游商品创新开发的途径和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旅游产品的灵魂,旅游是文化活现的载体。文化与旅游的深度结合开发是现代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其转型、调整和升级的根本要求和必经途径。神话传说与民俗旅游的深度融合开发,已成为研究广西民俗旅游发展面临的新课题。就神话传说在广西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地位、作用、吸引力以及神话传说在广西民俗旅游开发中的应用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民俗旅游开发中经济激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俗旅游能给民俗地区带来经济收入,这实际上就是一种经济激励。这种经济激励的质量影响着民俗地区居民对开发民俗旅游的态度。分析了经济激励的作用、缺陷,并提出了改进经济激励的建议,以期更好地发挥经济激励在民俗旅游开发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化的转型模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问题倍受关注。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型为旅游产品形成了以博物馆、主题公园与实景舞台剧为主导的3种主要模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以遗产的静态展示为主,较好地维系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非物质文化主题公园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重建与虚拟体验空间形式,实现遗产景观载体化;而实景舞台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人的表演活动而活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型为旅游产品最具创意的一种模式。  相似文献   

7.
遗产旅游与遗产原真性--概念分析与理论引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实践中,遗产地发展旅游导致过度商业化的现象非常普遍,从而引发一系列的问题。根据遗产的基本属性进行分析,这些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遗产旅游导致的过度商业化损害了遗产的原真性。对于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从理论上阐述遗产旅游与遗产原真性的概念内涵,以及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极其独特的旅游资源,客家文化具有较大的旅游开发价值。长汀客家文化的历史地位及丰富的旅游资源,使得长汀客家文化旅游开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但受现实条件制约,在传承开发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困境。长汀在进行客家文化旅游开发时,应加强古建筑群的保护性开发,注重保持古民居的原真性,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旅游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力度,打造具有长汀特色的客家饮食与娱乐场所,开展客家文化主题活动,吸引海外客家人寻根祭祖。  相似文献   

9.
民俗旅游是新世纪里最具发展潜力的旅游形式之一,其开发模式也成为旅游界关注的焦点。以忻城中华土司民俗旅游区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民俗旅游区开发的基本框架,从而对民俗旅游区的开发模式作出了积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走马观花的观光旅游已经满足不了人们通过旅游放松心情获得知识的需求。人们开始探究更深层次的旅游方式和旅游内容,民俗旅游作为人们了解旅游目的地风土民情的一种深层次的旅游方式越来越受人关注。河南是文化大省,是旅游资源大省,有着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本文从分析河南民俗旅游发展现状入手,探讨了河南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1.
湘西民俗旅游经济的系统开发和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湘西民俗旅游经济在全省旅游经济的开发与利用中拥有相当大的资源优势,民俗文化资源与自然生态资源极待关注和开发,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湘西民俗旅游经济体系,使民俗旅游源得到系统开发和利用,有利于湘西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旅游解说在旅游中发挥着沟通、服务、教育等多种重要功能,旅游解说质量的提升能够促进文化的传播和传承,使得旅游更有深度和内涵。文章以多角化研究为切入点,提出旅游解说的内容应根据旅游资源的特点,以原真性、科学性、创新性为原则,从多个角度构建旅游解说系统,具体探讨了如何将历史文化、地质文化、生物文化、民俗文化、教育文化融入旅游解说,以提升解说质量,增强旅游体验。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众多的少数民族和独特的历史、地理环境,造就了云南省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从旅游角度看,传统上人们外出旅游是为了休闲、放松心情,随着人民精神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观也在不断改变,在传统的休闲心理外,更希望通过旅游感受当地独特的文化环境和人文气息。云南省丰富多彩的民族旅游资源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学界对于云南省民俗旅游经济的开发研究也在火热进行着。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通过积累、传递和传承人进行传承的.旅游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商业化道路提供了市场平台和新的活动空间,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明创新带来新的动力,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积累带来新的形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递活动提供了新的生机.发挥旅游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作用必须正确处理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真性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转型指导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活动的质量评估.  相似文献   

15.
徐沟背棍旅游营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沟背棍作为山西省民俗旅游的一大特色,拥有着独具特色的资源优势。然而,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徐沟背棍旅游营销还处在自发阶段,未能在山西旅游中形成“亮点”。合理应用营销策略,提高徐沟背棍的知名度,对于促进山西省民俗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徐沟背棍旅游营销优势的基础上,探讨了徐沟背棍旅游营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提出了徐沟背棍的旅游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6.
民俗旅游是内蒙古的重要旅游产品之一,是内蒙古旅游业的拳头产品,也是重要的旅游吸引物。草原民俗旅游正处于起步阶段,尚未成熟,还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旅游业的发展。论文就内蒙古草原民俗旅游的现状处于何种状态,怎样解决现存的问题,以发展内蒙古旅游业作粗浅阐述。  相似文献   

17.
关注游客对民俗旅游产品的体验需求,有利于做好游客的体验管理,提升游客的体验质量,实现少数民族地区民俗旅游产品的可持续发展。以体验经济为时代背景,从游客体验角度出发,在梳理旅游体验质量影响要素的基础上,提出少数民族地区民俗旅游产品游客体验质量要素体系的理论模型假设;通过随机抽样的调查方式,采用因子分析和方差分析方法,构建了少数民族地区民俗旅游产品游客体验质量要素体系,包括产品体验、环境体验、管理体验和个人能力4个主要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凤凰民俗旅游产品游客体验管理对策,即打造核心体验产品、构筑完美体验环境、加强全面体验管理和高度挑战个人能力。  相似文献   

18.
吴忠军副教授撰写的《民俗文化与民俗旅游》一书 2 8万余字 ,近日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 ,这是作者长期以来坚持“产、学、研”相结合 ,投身于民俗旅游发展的研究和实践的结果。本书分为“民俗文化研究”、“民俗旅游研究”两大部分 ,上篇的内容有 :龙胜民俗文化产生和发展的环境 ;龙胜民族历史的开端 ;龙胜苗族民俗文化 ;龙胜瑶族民俗文化 ;龙胜侗族民俗文化 ;下篇的内容有 :龙胜民俗旅游资源类型与特征 ;龙胜民俗旅游现状 ;龙胜民俗旅游可持续发展 ;桂北桂中民俗旅游开发研究 ;民俗旅游开发与广西旅游大省的建设 ;广西民俗旅游现状及设想 ;…  相似文献   

19.
国内民俗旅游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民俗旅游成为各地旅游发展中的一个亮点,甚至成为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伴随着民俗旅游的发展,国内学者对此也给予了关注。1998年以来各种学术性杂志上发表了许多有关民俗旅游研究动态的文章,对其进行梳理和归纳,可以发现,民俗旅游研究在某些方面还有需要加强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的闽台社会在海西战略催生下的海峡旅游各品牌中,民俗旅游品牌优势凸显.应在闽台民俗旅游联动性原则和闽台民俗旅游保护性原则下进行互动开发,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