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十分重视搞好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并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在搞活的具体方式上,实行了承包经营责任制、租赁制、股份制等形式。为了改进国有企业的组织结构,采取了“关、停、并、转”和破产、拍卖形式。1991年,中央专门召开了搞好企业的工作会议,制定了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20条措施;1992年,国务院在《企业法》的基础上,又制定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1993年,制定颁布了《公司法》、《质量法》等。所有这些,都为搞好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是,由于旧  相似文献   

2.
通过制度创新来实现国有企业的发展──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市场化构想舒化鲁,马建华《巾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指出,“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增强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活力,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  相似文献   

3.
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毛忠元倪昕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五中全会《建议》明确规定,今后一段时间,特别是“九五”时期,务必把国有企业的改革真正作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开阔思路,大胆试验,勇于探索,加大改革力度,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  相似文献   

4.
一个沉重的话题也谈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樊军/山东省经委企业处搞好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也是一个颇为沉重的话题。建国以来,国有大中型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历尽沧桑,它们既有“老大哥”的辉煌,也有“老大难”的困惑。国有企业改革...  相似文献   

5.
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在多种经济成份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掌握着国家经济命脉,承担着国家财政的主要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非常 重视搞好国有企业,特别是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于1999年9月22日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提出了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问题。研究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发展优势,对于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国有大中型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是我国国有企业制度的根本性改革,是深化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突破口,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一、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产权多元化的可行性1.理论可行性十六大报告指出:“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重要的企业由国家控股”。此外,十六届三中全会作了补充:“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意味着国有大中型企业产权多元化的速度会大大加快,创造了…  相似文献   

7.
自从提出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任务以来,已经过去了十多个春秋,综观目前大中型企业的整体状况,尽管有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搞得不错,但不能说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任务已经完成;还有些同志目睹当前多数大中型企业的困难状况,认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回天无术,这也是没有根据的。当前的关键问题是,要坚定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信心。 从企业外部环境来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育,搞好大中型企业的条件日趋成熟。这是我们坚定信心的主要理由。前几年,我们虽然提出了搞活搞好大中型企业的任务,但时机与条件并不具备。经过十多年的逐步改革,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已经相当充分。特别是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我  相似文献   

8.
<正> 一、国有大中型企业不活的根本原因 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支柱,包罗了国民经济发展的几乎所有的基础产业和主导产业。它的活力大小,直接关系到公有制经济的巩固与发展,从而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然而,时至今日,持续近十年的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依然“包而不灵”(“包”指承包制),“放而不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目标,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键性的一步。九四年几项重大改革措施的出台,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条件,《转机条例》和《公司法》的颁布也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设计了一条有法可依的路子,总的形势不错。但是就目前情况看,在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仍有不少难点,值得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10.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精神,调动国有大中型企业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发扬工人阶级的主人翁精神,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尽快使辽宁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走上振兴、发达之路,辽宁省经贸委、辽宁省企业家协会、辽宁经济杂志社于1996年11月5日在沈阳召开《学习六中全会精神创建企业精神文明》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副省长郭廷标、原省人大副主任程金相、省经贸委副主任王华彬、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鸿图、“省企协”秘书长马琳、辽宁经济杂志社社长、主编吕铁生及鞍山钢铁公司、本溪钢铁公司、辽河油田、沈阳飞机制造公司等23家省内大中型企业的党委主要领导参加了会议.副省长郭廷标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要认真贯  相似文献   

11.
“十五”大召开期间,记者采访了十五大代表,新任辽宁省委书记闻世震同志,他就突破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难点,用三年左右时间使大多数亏损企业走出困境,进而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问题回答了记者的采访。 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已经到了攻坚阶段 闻世震介绍说,1994年6月18日朱鎔基副总理来辽宁考察工作时,我们提出用六年的时间基本搞好三分之二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后,朱鎔基副总理再次来辽宁,提出了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大多数亏损国有大中型企业走出困境,进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个目标与我们三年前提出的到本世纪末基本搞好2/3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目标是一致的。以朱鎔基副总理提出这个目标为标志,辽宁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已经进入攻坚阶段。作这样的结论,主要是基于以下四个因素:  相似文献   

12.
“抓大放小”的真实含义是“搞好大的,放活小的”,这个方针是在总结17年改革开放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党和国家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措施。 “抓大放小”这是由企业的不同地位、作用和特点决定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掌握着国民经济命脉,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据对1000户国有大中型企业中的823户工业企业统计,这些骨干企业户数占国有工业企业数  相似文献   

13.
联姻嫁接借势搞活加快“三年搞好”步伐●中共营口市委书记李洪彦如何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用三年时间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这是我们面临的头等重要任务。最近围绕“三年搞好”这个主题,我们进一步深入分析市情,特别是认真总结近一年多来部分企业搞活搞好的经...  相似文献   

14.
我国鼓励外商投资大中型企业技术改造本刊讯为鼓励外商投资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技术改造,中国《国有资产交易法》将很快出台。国家将根据产业政策要求,从信贷、财税、用汇、进出口管理等方面,吸引外资投向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改造这一重点领域。而在近期,国有大中型企业技...  相似文献   

15.
一、搞活国有企业的难点 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和主导,是深化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心环节。但是,到目前为止,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却一直步履艰难,经济效益和发展速度都明显地低于非国有企业,其中有不少处于“活不好,死不了”的尴尬境地。这一状况在辽宁尤其突出,全省1261户国有大中型企业中搞得较好的不到1/5,亏损面达半数以上,甚至还有越来越扩大的趋势。我国的经济改革由农村转向城市已近十年,国有大中型企业何以变化不大?其难点和原因可以摆出许多,诸如政府向下放权难,经营机制转换难,设备技术改造难,资金短缺运转难,等等,但产权关系不清不能不说是影响搞活企业的一个最重要的症结。  相似文献   

16.
也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活力之源陈良坤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与近几年来成长起来的乡镇、集体企业以及“三资”企业相比,在市场竞争和结构调整方面缺乏活力和应变能力,而且在“经济高速增长”中隐含着的某些问题逐步显露出来。约三分之一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仍没有走出困境。究...  相似文献   

17.
程俊发 《辽宁经济》1997,(11):10-11
从80年代后期开始,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由于旧体制的影响和多年沉积的矛盾积重难返,我省国有大中型企业渐入困境,政企不分,资本金不足,技术改造乏力,经济效益低下,目前,约有一半企业出现亏损,从而严重制约了全省经济的发展。如何加快实施“三大战略”,特别是如何优化结构,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已成为实现辽宁经济腾飞的当务之急。今年7月朱鎔基副总理到辽宁视察期间,明确提出辽宁要用三年左右时间使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走出困境的目标。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又进一步明确提出:力争到本世纪末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营状况明显改善,开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 实现上述目标,对于辽宁来讲,任务非常艰巨。辽宁国有大中型企业比重大,占全国十分之一,经营普遍不景气,而且有一半处于亏损状态。  相似文献   

18.
《资产与产权》2003,(1):60-62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中发[2002]12号,以下简称《通知》)精神,推进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以下简称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9.
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汤宝根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使国民经济的细胞─—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企业的改革已成为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把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摆...  相似文献   

20.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胡旭晟在参加全国“两会”小组讨论时指出,企业是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投入主体、利益主体和风险承担主体,而作为国民经济主导和支柱的国企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更是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生力军。提升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对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增强综合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