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佐之 《首都经济》2008,(11):30-32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企业体制创新、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和竞争力,是发展壮大国有经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措施。改革开放30年来,党中央和北京市都高度重视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始终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国有企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国企改革取得了卓著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2.
黄刚 《中国经贸》2014,(15):175-175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国有企业的弊端也慢慢地显露出来了。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本文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战略性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旨在促进国有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从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郑书胜 《中国经贸》2013,(12):119-120
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是近年来国家改革关注的焦点。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因而国有企业的融资对于国有企业发展相当重要。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发展也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因素,国内外经济环境瞬息万变,货币政策与经济政策时刻影响着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当然也对国有企业融资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经济环境,从宏观经济视角浅析了当前经济形势对国有企业融资结构、融资方式和融资成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高彦军 《中国经贸》2013,(16):53-54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国有企业在我国民生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越来越重要,应该加强对国有企业经济管理的控制,提高经济管理在国有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必要。本文首先介绍经济管理在国企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然后就如何加强国有企业的经济管理提出对应的措施,并提出了有效的促进国有企业经济创新发展的途径,旨在促进国有企业的经济管理的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慧 《中国经贸》2010,(2):72-72
如何进一步加快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步伐、完善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的改革、提高国有企业经济发展速度、真正发挥其对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作用,是迫在眉睫的问题。在21世纪的社会发展中,知识不断更新,科技不断突破,经济不断发展,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6.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现国有企业改革目标,开创国有企业发展新局面,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和重要任务。这对于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股份制改造我国国有企...  相似文献   

7.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改革的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17年来,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取得了长足进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任务并没有完成。由于多种经济成份的发展,由于各方面改革的推进,由于国内市场供求关系的根本性变化,由于国内外市场激烈的竞争,国有企业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不能适应全国改革和发展的形势,国有企业改革仍然是经济体制改革中最艰巨、最困难的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8.
试论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出路曹英,于唤生当前,国有企业广泛存在的经营效益差、经济效益低的问题,是困扰国民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研究解决国有企业的问题,搞好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不仅影响到整个经济快速、持续、健康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  相似文献   

9.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影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新时代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途径。文章系统总结了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论述,并以自然垄断国有企业这一特殊样本为例分析了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成效、难点与重点。从成效上看,总体而言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成效显著,国企改革标准“骨骼”框架已经建立。从难点上看,在国企改革“骨骼”架构业已明确的情况下,“肌肉”组成还需加强,例如混合所有制改革、公司治理、主业经营还有巨大的优化空间。因此,未来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应不断优化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抓住混合所有制改革机遇,突出国有企业的主业绩效,提高国有企业改革成效。  相似文献   

10.
财政支持企业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国有企业经济状况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在中央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以及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各项政策的积极作用下,我国国有企业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是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九五”和对世纪的前十年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如何充分利用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员再就业大潮涌动这个良好的历史机遇?从实际出发,继续大力推进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情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了解决国有企业长期在高度…  相似文献   

12.
一、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是自身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的需要和必然首先,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力量。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总量中,已达到三分天下有其一,而且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已成为催化市场经济形成的重要的、积极的因素。而企业产权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可以进行交易,正是市场经济成熟的一个重要特征。其次,参与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是非公有制经济实现超常发展的熏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整个社会经济已较改革初期发生了很大变化,市场环境也已从卖方市场进入普遍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  相似文献   

13.
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存在归属不清,所有者缺位,责、权、利不对称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进行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一直是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难题之一。本文提出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要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正确认识国有产权的最终归属,确立合适的国有资产代理人,大力发展混合所有的股份制经济,建立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浅谈如何化解和防范国有企业财务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燕 《中国经贸》2011,(10):232-232
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与国民生产水平密切相关。但是很多国有企业由于忽视财务风险防范工作,而陷入了财务困境,并以此带来经济损失,扰乱了国有企业的正常运行,对社会经济也产生一定影响。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化解并防范财务风险,对国有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陈波涛 《中国经贸》2013,(12):226-227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中坚力量。但是,目前我国不少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偏低,市场竞争力较之世界一流企业还有很大差距,尤其是近年来不断曝出的一系列投资损失、财务舞弊案件,让国有企业形象受损,究其原因,内部控制弱化是其中一项重要因素。鉴于此,为了让国有企业能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6.
搞活国有企业关键在于搞活国有制刘根科,杜寿平一、如何搞活国有企业至今是经济改革尚未完全解决的一大难题自70年代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的社会生产力获得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民经济跃上一个新台阶,各项事业都取得了举...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两个极为引人注目的现象是乡镇企业迅猛发展和农村劳动力快速转移。农村非农产业及人口比例在不断扩张,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成长点和经济现象。但是,江苏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主要采取“离土不离乡”的方式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农村工业经济。劳动力转移的这一现象,可以从江苏户籍人口和常  相似文献   

18.
王一鑫 《天津经济》1995,(3):6-10,34
国有企业的经济状况已成为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如何搞活国有企业已是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现在社会上对国有企业经营状况不佳的挽救措施有两种说法,一是“破产”,二是实行股份制或转为私人经营,难道不解决产权问题,国有企业就办不下去了?唯有“破产”国有企业才会有出路?笔者考虑这两点都不是问题的本质,关键是如何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国有企业管理机制和经营机制。  相似文献   

19.
管理不善、效益低下是当前我国国有企业长期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之一。国有企业若长期不能解困,势必影响其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和主导作用的发挥,从根本上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面对这一严峻现实,不失时机地采取一系列断然措施,提高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与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20.
张桦 《魅力中国》2013,(32):356-357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肩负着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职责。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国有企业党组织的创建和优化,能够使国有企业党组织找准自己的位置与角色,在企业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笔者认为:建立学习型和服务型的企业党组织,是现代企业制度对企业党组织党建工作的内在要求,扎实推进国有企业党组织的创建和优化,是增加其核心竞争力、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