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探索出了一条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道路.其是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的国情而制定出来的,不仅协调了生态文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间的关系,而且还创建了一种以人为本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文明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特点就是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并用发展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使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从而推动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共同发展,让发展的速度和生态的承载力相协调,在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中实现经济的发展.本文将结合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并从现状分析和探讨出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路径选择策略.  相似文献   

2.
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间的矛盾--以新疆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中部,受地理位置和大气环流影响.自然条件十分恶劣.随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已制约新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生态建设是西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提出新疆生态建设中存在的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资金缺乏、及制度创新滞后等之间存在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已经制约了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坚持经济与环境协调的生态发展方式已经成为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也就是说,我们在搞经济建设的同时也要重视生态建设,努力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系,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虽然,近年来我国的生态建设取得了一定进步,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效果明显,部分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也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但环境的实际情况仍然是局部改善,整体恶化。原因在于未能解决好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的矛盾,人们往往把环境保护当作一项额外负担,仅靠环保部门以行政管理的方式对待,显然是不够的。本文旨在以定西为例,探讨一种新的思路,即把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融为一体,寓生态建设于经济建设中,实现生态建设的产业化。  相似文献   

5.
“十五”计划纲要提出,要“积极发展小城市”,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这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定位,城镇化的步伐不断加快。要想在提高速度、扩大规模的同时,又能确保质量,使小城镇建设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必须把生态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走城镇建设与生态建设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该文分析了广西各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具有具体性、多样性与民族性等特点的自然崇拜文化;阐述了广西各民族自然崇拜的表现形式;并从形式上和本质上分析了自然崇拜的内在逻辑即体现着人们对可持续生存的价值追求。该文以此为基点,阐述了在推进广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当代实践中,传统自然崇拜文化可转为对生态建设的文化支持,传统可持续生存观"转化"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价值认同基础。  相似文献   

7.
文章首先详细介绍了PPP模式,再分析PPP模式在林业生态建设项目中的主要应用,从而更好地为林业生态建设项目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PPP模式是一种新兴的资本融合模式,通过合理的在林业生态建设项目中采用PPP模式能够促进政府和社会资本方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从而激活市场来提高新型科技在社会相关建设中的充分应用。通过这种方式还可以有效缓解我国政府的林业生态建设中的经济压力。所以说,在林业生态建设项目应用PPP模式是一种可行的方案,因此文章通过围绕PPP模式在林业生态建设项目中的应用探讨为主题来展开分析,通过分析PPP模式的应用来更好地加强社会资本在林业生态建设项目中的资金投入,从而实现林业生态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李森 《发展》2004,(10)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新时期林业生态建设的方向和基本要求。甘肃省泾川县在建国五十多年来的林业生态建设中,初步走出了具有县域特色的林业发展之路,但要真正实现林业生态建设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工业经济  相似文献   

9.
城市生态建设是维护地区生态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21世纪是人类与自然开始走向和谐的世纪,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城市的必然选择。生态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长期的生产和生活等社会经济行为所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而对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产生的不良影响,其实质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关系失调。目前环境和生态问题已成为困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难题。从深层次分析,其中最根本的,就是没有形成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互动机制,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从相克到相生的转变。黑龙江省是全国三个被确定为国家生态省建设的示范省份之一。2002年7月哈尔滨市提出举全市之力用5年时间,创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属于太行太岳革命老区的晋城市各项事业都取得了跨越式发展。2007年11月,山西省代省长孟学农在晋城调研时就曾肯定:晋城的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城乡建设以及生态建设都走在了山西全省的前列。  相似文献   

11.
根据高质量发展内涵,结合甘肃省发展特点,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4个维度出发,运用熵权法对甘肃省黄河流域经济带2006-2018年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研究发现,观测年间甘肃省黄河流域经济带经济建设提质转型,文化建设全员参与,社会建设与时俱进,生态建设常抓不懈,但也存在经济增速下行,人才流失严重,社保压力增加,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研究认为,甘肃省应优化产业结构,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大科技教育投入力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开展文化事业活动,丰富精神生活;完善社会福利体系,提升生活水平;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经济.  相似文献   

12.
广州市林业生态经济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三清 《特区经济》2007,226(11):34-35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林业生态经济建设是现代林业的基本模式。利用森林生态经济学原理,论述了林业的生态经济性特征;根据协调发展的理论,发展林业必须兼顾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建立完善的林业生态经济体系。在分析广州市林业生态经济现状和制约广州市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阐明了建立完备的林业生态经济体系是正确解决林业生态经济的关键所在,进而提出了广州市林业生态经济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孙海彦 《魅力中国》2014,(21):20-20
森林与生态环境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森林生态系统在生态系统建设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本文结合三江源地区生态建设为森林生态环境建设的保护和发展提出了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4.
高原牧区定位重构与战略转型:川西北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西北高原牧区是我国八大牧区之一。由于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基础设施、制度安排等多方面因素,发展较为滞后。川西北高原牧区的发展要从本地区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出发,走包容多样性和多层次内容的发展道路;要以民生为本,以生态建设为中心,实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建设的全面跨越,发展阶段的战略性跨越,对外开放的进一步跨越,探索特色一、二、三产业打通+引领后现代生活方式的城镇和村庄建构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耿慧娟 《改革与战略》2013,29(6):7-9,13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文章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从人口、资源和环境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应加强以生态为主导的宏观调控、培育生态消费意识、构建符合人的发展的生活方式和发展绿色经济,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生态城市包含的主要内容是:自然生态化、经济生态化和社会生态化,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化。自然生态化主要是指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以保护自然为前提,在合理开发与利用自然资  相似文献   

17.
梁玉胜 《魅力中国》2014,(25):29-29
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关系到全球生态的状况,也关系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必须加快林业的发展,推进生态建设。为此,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从多方面入手推进林业生态建设,通过经济手段建立生态建设动态机制,同时加强宏观调控,把生态建设放到社会发展中的突出位置,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建设生态文明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更新更高的发展阶段,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意识上实现从征服自然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转变,从以物为重的发展观念向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的转变。在这样的背景下,人类的生活方式也需要树立起生态建设的理念,要有规范的生态准则,以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9.
美丽巴渝     
正碧水青山绿色低碳人文厚重和谐宜居又是一个秋天,巴渝大地收获了美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激活各区县的活力与创造力,它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等各个领域发生了明显变化——"天下第一缸"发展云阳旅游,"三大定位"引领梁平转型之路,"三区一美"书写璧山城市梦想,"示范窗口"潼南,"渝南门户"綦江,"龙腾虎跃"铜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他们还将按照各自的功能定位,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环保行动,尊重自然,因地制宜,建设美丽山水城市。  相似文献   

20.
梁云  刘蓉 《开发研究》2005,(5):111-114
文章运用生态经济区划指标体系,从区域自然条件、资源环境状况和社会经济条件总体特征出发,将三峡生态经济区划分为3大生态经济功能区,即:生态建设与城市经济发展区、生态缓冲与生态友好型经济发展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对各功能区从构成、功能与发展目标方面加以定位,并就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进行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