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广西农村信用社在信贷支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广西农村经济的发展.但由于农村金融体系的不健全以及广西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等原因,致使广西农村信用社一方面承担着绝大部分支农贷款的责任,而另一方面又由于自身实力不足而无法满足农村多样化借贷需求.因此,农村信用社要从自身的建设和完善农村金融环境角度出发,进一步提升广西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支农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
近期,审计组在对某农村信用社的审计中发现该机构在支农再贷款政策的执行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支农再贷款是从1999年开始实施,旨在支持农村信用社改进支农信贷服务,壮大支农资金实力,促进“三农”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一项新的货币政策。自实施以来,在有效缓解农村资金供求矛盾,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3.
广西农村信用社在信贷支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广西农村经济的发展。但由于农村金融体系的不健全以及广西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等原因,致使广西农村信用社一方面承担着绝大部分支农贷款的责任,而另一方面又由于自身实力不足而无法满足农村多样化借贷需求。因此,农村信用社要从自身的建设和完善农村金融环境角度出发,进一步提升广西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支农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4.
苑翔卫 《活力》2013,(15):80-80
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农村金融业务的主力军,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积极深化体制改革,不断完善支农服务功能.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金融支农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各项存款增长缓慢,资金来源严重不足.支农贷款难筹措。另外,长期以来农业地区资金大量外流,进一步加剧了农村资金供需矛盾。农村金融服务与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不相匹配等一些原因,也严重制约着农村金融机构对支农工作成效的发挥.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和发展,延缓了和谐社会的构建速度。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用何种对策全面增强支农贷款能力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5.
一、资金管理方面的问题 (一)信贷支农问题 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政策的实施,不仅是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内生性要求,而且是农村信用社自身发展的扩张需求。支农贷款一方面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净化了农村金融环境;另一方面对农村信用社优化信贷资产,恢复经营活动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然而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市场定位不准、农业资金再投入能力不足,农民“贷款难”等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严重影响了“三农”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村信用社是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是信贷支农的主力军。虽然农村信用社已经发展了60年,但至今其发展道路仍不稳定,尤其是在法律方面没有保障。本文首先对我国农村信用社进行了基本概述,其次分析了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必要性,接着介绍了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中存在的法律问题,最后提出了解决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中法律问题的对策并对全文做出总结。  相似文献   

7.
资金的有效融通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前提条件。对于中国大多数地区(特别是落后地区)的农民而言,目前可以面对的正规金融机构仅剩下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意义重大。本文将对以下问题进行探讨:农村信用社有无支农的激励;制约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内外部因素有哪些;如何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在信用社的产权和管理体制方面实现创新。  相似文献   

8.
浅谈思想政治工作对河北农信社快速发展的巨大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国务院、人民银行和银监会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支农的政策,明确要求各地很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加大对"三农"和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全国各地积极响应.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村镇银行、村镇小额贷款公司纷纷进入农村阵地,在金融支农的这块天地里和农村信用社展开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全国农村信用社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河北农信社作为全国农村信用社的一员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本文拟就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如何在挑战中求生存、促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分析了河北省农信社在挑战中站稳脚跟,而且得以快速发展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9.
农村信用社已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农民最好的金融纽带,是农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持力量,因此掌握好改革的方向,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农村信用社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党和国家赋予农村信用社的重要社会职责,在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只有把自身发展同做好支农工作、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新情况结合起来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产权制度和组织形式,才是信用社发展的可行方向.  相似文献   

10.
农村信用社是服务"三农"的主力军,是联系农民的桥梁和纽带,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及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在长期发展中积累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并且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在内外因素的双重影响下,使农村信用社在"支农"工作中面临着一些困难,农村信贷出现萎缩现象。  相似文献   

11.
<正>农村信用社在农村已经越来越成为联系广大农民的金融纽带。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正在全国展开,目的是为了改进农村金融服务。它关系到农村信用社的稳定健康发展,事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相似文献   

12.
《现代审计》2005,(2):78-78
宜宾市农村信用社立足农村,面向农业,牢记服务“三农”宗旨,大力筹措资金,增加支农资金的供给,积极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缓解农民贷款难问题,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作用,成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我市农村信用社将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科学合理地确定贷款投向,  相似文献   

13.
郑良芳 《数据》2008,(11):22-23
随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农村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农村金融改革的步伐必将进一步加快。在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农村信用社、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支农责任?  相似文献   

14.
最近,我们在对人民银行审计时发现,由人民银行发放的支农再贷款在向农户发放的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不仅有违国家支持农村信用社增加农业贷款合理资金需要的初衷,相反还加重了农户负担,增加了农村信用社经营风险。1.擅自提高利率。一是联社违规赚取利差。按照国家规定,支农再贷款由联社统借统还的,联社对乡镇农村信用社执行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不得赚取利差。在我们延伸审计的10家联社中有7家存在擅自提高利率赚取利差的问题。如2000年某农村信用联社擅自提高月利率2.675个千分点,向农村信用社发放支农再…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农村地区金融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农民作为最小众的客户群体,金融服务需求得不到较好的满足,是普惠金融的洼地,也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蓝海。在创新驱动将贯穿"十三五"的背景下,农村信用社作为支农金融服务的主力军,要适应新常态,继续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积极融入"互联网+"创新浪潮。本文对农村信用社发展互联网金融策略进行了分析,以期为金融实践提供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16.
一、对农村信用社审计的必要性 农村信用社是集体所有制性质的合作金融组织,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我市情况看,近几年发展迅速,为农村筹集融通资金,帮助农民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解决资金困难,支持农业生产和农村商品经济稳定发展,引导民间借贷,稳定农村金融等方面作出很大的贡献。但是,由  相似文献   

17.
农村合作金融改革的难点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改革成果回顾我国经济中的合作金融组织主要包括农村信用合作社、城市信用合作社等,其中,农村信用合作社是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主体。经过50多年的发展,农村信用合作社机构网点日益普及。随着国有商业银行退出农村地区,农村信用社成为农村地区最庞大和最完备的正规金融组织。2003年,国务院决定在吉林、山东、江西、浙江、江苏、陕西、贵州、重庆8个省(市)进行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试点,在产权制度、监督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和支农服务等方面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尝试。2004年,先行试点的8个省(市)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阶段性…  相似文献   

18.
管好用好财政支农资金,对促进农牧民增收、实现农牧业产业化、稳定农村牧区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鄂托克旗在支农资金管理方面充分发挥财政职能,有效应用财政补助、财政贴息、财政配套等政策,引导社会必要资金投人农牧业生产,发挥财政支农资金效益,促进农牧业、农村牧区发展。  相似文献   

19.
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建立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 一、加大政府支农资金投入 政府支农资金不但是“三农”投资的主要来源之一,而且可以有效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提高他们的投资信心,农业要发展,农村要建设,农民收入要提高,就必须想方设法加大政府支农资金投入,建立多元化的农业投入机制。政府的投入主要用于对农业补贴、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县级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承担着全县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信贷支农任务,农村信用社贷款已成为广大农民筹集生产、生活资金的主渠道。农村信用社积极推行“农村信用工程”,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货款”和农村个体工商户贷款、农民消费贷款等新的金融服务品种,对于解决农民贷款难,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加快农业产业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