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2003年至2012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研究样本,使用剩余收益估价模型验证在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下会计稳健性对权益估值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我国资本市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精确的区分"好消息"公司与"坏消息"公司;而且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会计稳健性显著的高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较好的发挥了预期的作用;同时验证了会计稳健性存在行业特征。  相似文献   

2.
使用经典的剩余收益估值模型计算公司内在价值,时常会低估公司的价值,其中重要的原因是该模型没有考虑公司拥有的实物期权的价值。公司内在价值除了未来剩余收益贴现和之外,还应包括各种潜在的实物期权的价值。因此考虑了实物期权的价值后能否改善剩余收益模型的解释力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文章以沪深300的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选取了每个公司都具备的持有期权价值算入公司内在价值中,并用两个财务指标代表公司增长期权,结果表明含有或者考虑实物期权的剩余收益模型计算出的公司内在价值比起传统普通剩余收益模型计算出的公司内在价值对公司股价的解释力要强些,从而证实了实物期权对改进剩余收益模型方面的价值和可能性,为未来更深入的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剩余收益模型在我国价值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沪深300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2003—2005年度期间以剩余收益模型为基础的股票内在价值对股票价格的解释能力,并对模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净资产、会计收益,基于剩余收益模型的股票内在价值能够解释更多的股价波动,但并未超过净资产和会计收益的联合解释力,表明市场对价值创造的认识不强。从分年度研究结果来看,基于剩余收益模型的股票内在价值对股票价格的解释能力逐年增加,可以看出价值投资理念在不断增强。进一步对影响模型应用的因素分析还发现,会计方法对模型的应用有影响,市场对净资产账面价值存在的高估或低估情况未能在对未来盈利预测中给予调整。另外还发现,盈利预测存在正向预测偏误和预测误差情况,但其引入对提高剩余收益模型的效用有帮助。  相似文献   

4.
基于剩余收益模型的建筑企业价值评估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剩余收益估价模型概述 1995年Ohlson提出了建立在传统估值模型理论基础上的剩余收益模型(RIM)。该方法的评估思想是公司的价值是由现有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与未来剩余收益的贴现值所确定。模型的一般表达式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从现金流量和会计收益结构对会计收益质量的影响两个方面对如何评价公司会计收益质量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影响公司会计收益质量的其他因素。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基于会计信息的剩余收益估值模型演化进行了回顾及展望。认为考虑了线性信息动态的Feltham-Ohlson模型及其改进在全面考虑稳健会计造成的有偏影响、与公司分红有关的个人所得税、用分析师盈利预测均值代替影响公司价值的其他信息等三个方面仍存在缺陷。同时,还从上述三个方面探索了F-O模型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会计界试图通过会计信息解释股票价格。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并通过引入剩余收益模型,探讨会计信息与股票价格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剩余收益模型是近年来流行的公司价值评估模型。本文首先回顾了剩余收益模型的理论框架和演化形式,并针对中国房地产业公司的特点,通过引入更具解释能力的变量将原有模型进行改进。结果表明,新剩余收益模型避免了原模型取值不确定性的缺点,提高了模型的可操作性以及对企业价值的解释能力。  相似文献   

9.
剩余收益模型在中国房地产业的应用改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剩余收益模型是近年来流行的公司价值评估模型。本文首先回顾了剩余收益模型的理论框架和演化形式,并针对中国房地产业公司的特点,通过引入更具解释能力的变量将原有模型进行改进。结果表明,新剩余收益模型避免了原模型取值不确定性的缺点,提高了模型的可操作性以及对企业价值的解释能力。  相似文献   

10.
正当前,世界各国的理论界与实务界者都认识到了现行会计报表的局限,开始探讨如何改革现行的会计报表。本文站在权益投资者的角度,结合剩余经营收益模型评估公司价值的基本原理,对如何改革当前中国的财务报表的结构提出建议。一、剩余经营收益模型评估公司价值的基本原理(一)剩余经营收益模型的提出剩余收益这一概念最早由经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分析师预测数据计量普通剩余收益模型及通货膨胀调整剩余收益模型;在此基础上,将估值模型结果与股票价格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普通剩余收益模型估值对股价存在低估问题;通胀调整的剩余收益模型估值对股价存在高估问题;包含普通剩余收益模型估值与通胀调整的剩余收益模型估值的模型解释力度提高。  相似文献   

12.
剩余收益估价模型是以公司权益的账面价值和预期剩余收益的现值来估算股票内在价值的模型,该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结合实例对价值投资中剩余收益估价模型的运用进行了分析与评述。  相似文献   

13.
剩余收益估价模型是以公司权益的账面价值和预期剩余收益的现值来估算股票内在价值的模型,该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结合实例对价值投资中剩余收益估价模型的运用进行了分析与评述.  相似文献   

14.
一、剩余收益估价模型概述1995年Ohlson提出了建立在传统估值模型理论基础上的剩余收益模型(RIM)。该方法的评估思想是公司的价值是由现有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与未来剩余收益的贴现值所确定。模型的一般表达式如下: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理清剩余收益模型相关的知识点出发,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以下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明确地给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银行存款到底属于经营性资产还是金融性资产;如何进行税收的分摊;如何满足干净盈余关系;应当使用权益剩余收益模型还是经营剩余收益模型.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理清剩余收益模型相关的知识点出发,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以下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明确地给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银行存款到底属于经营性资产还是金融性资产;如何进行税收的分摊;如何满足干净盈余关系;应当使用权益剩余收益模型还是经营剩余收益模型。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当前主流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局限性和剩余收益模型的优越性进行分析,采用中小板上市企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运用剩余收益模型对剩余收益和净资产与股价的相关性进行回归,得出剩余收益模型对于股票价值有较强的解释力,将企业价值评估由理论推向了实证。  相似文献   

18.
陈琦 《企业经济》2015,(2):91-95
以收益动因理论以及人力资源价值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基于收益动因的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型,该计量模型由效率驱动型、协作驱动型、决策驱动型以及无相关驱动型组成。随后以A、B、C公司为例,实证检验了收益动因的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型,认为A、C公司员工收益应调整,B公司剩余人力资源受益额为负值,所以收益应维持原先水平不变。该模型的构建能有效地进行相应的薪资配置,并在很大程度能调动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企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基于价值创造的视角,剩余收益法是最适合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剩余收益法的Ohlson(1995)模型从理论演进和基本思想来分析,既有深厚的逻辑基础又有很强的适用性。本文分析了在剩余收益法下采取Ohlson(1995)模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实证研究会计稳健性与企业剩余收益的关系,以及会计稳健性与经济租金对企业剩余收益的交互影响,发现会计稳健性与企业的剩余收益显著正相关,而会计稳健性和经济租金对企业剩余收益的交互影响较为复杂,其中:稳健性与研发密度、广告密度对剩余收益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但稳健性与企业规模、市场份额、流通股比例和资本密度对剩余收益的交互效应不明显。可见,提高会计稳健性,并不一定能为企业带来额外的经济租金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