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乡村青壮年劳动力涌向大城市务工,致使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农村留守老人在经济、精神关怀及养老照顾等方面受到较大的影响。面对此现状,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家庭养老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农村养老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从减负增收、加强精神关怀及满足老年照顾服务需求3个方面入手,优化家庭养老对策,助力老人度过幸福晚年。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与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以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四川省成都市为例,分析了成都市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总体需求与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应该从多方加大投入、建立健全农村养老服务组织、构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推动社会参与等方面加强农村"留守老人"养老服务建设。  相似文献   

3.
刘升 《农村经济》2024,(2):114-124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农村老人的养老已成为一个重要且急迫的问题。基于对四川珠镇的调研,研究发现,农村老人家庭的养老经济基础已从传统的“土地保障”变成了“土地保障+社会保障”的混合型模式,由此构成了“半耕半保”的新型农村老人家庭养老经济基础。“半耕半保”的经济基础建立在三层逻辑基础上:第一,农村老人养老保险收入的持续增加使得养老保险的作用越来越凸显。第二,农村家庭从“三留守家庭”向“空巢家庭”转变所导致的“老人农业”萎缩,务农收入降低。第三,农村老人家庭“生存型消费”的低消费特点。在老龄化、少子化、城镇化背景下,“半耕半保”保障了农村老人家庭经济的“低强度”均衡,具有基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半耕半保”改变了传统农村老人以“土地自养”的模式,通过务农和养老保险收入的结合,构筑了一种“自养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其保障了农村老人的老年生活,有利于农村家庭发展能力的提升,降低了我国的养老成本,因此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农村空心化现象愈加明显,农村留守老人的健康状况备受关注。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了解农村地区子女外出务工对留守老人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子女对老人的健康影响并不是单向影响,而是双向选择。留守老人的健康受家庭养老方式的影响,子女外出务工对老人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心理方面。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转型、工业化、城市化、人口老龄化等多种社会趋势的影响下,农村留守老人面临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关注农村老年人口,特别是留守老人,了解他们的现状,积极解决他们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6.
杨扬 《农业经济》2023,(1):75-78
人口老龄化进程中,城市老年人的养老保障问题得到了较早的关注,国家从社会保障方面构建了较为完整的养老保障网,但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障起步较晚,其面临的问题尤为突出,养老保障形式更为严峻:家庭的养老保障功能随着家庭结构和规模的变化日趋弱化,机构养老在农村存在着严重的资源分配不均及服务质量过低的问题,惠及农村老年人的“新农保”的保障水平过低。这其中需要引起重点关注的是大量留守在农村的空巢老人,其经济来源单一、生活照料缺失、精神生活空虚等问题愈加严重,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7.
大量青壮劳力进入城市打工或投资创业,出现了好多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留守妇女、儿童一般都有进城工作、居住的愿望,而留守老人则故土情结非常浓厚,不愿离开农村这片自小生活、生养自己的土地而进城居住,带来非常棘手的养老问题,子女接其进城,父母不愿;回农村老家伺候父母,城中工作又会丢失。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现象,对留守老人进行正确、充分的心理调剂,借以妥善解决当前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保障问题,进而为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8.
<正>经济供养问题是农村留守老人养老的核心内容,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直接影响。当前,农村留守老人的经济供养依然以自养为主,其次才是子女供养,依靠社会养老保险和国家帮扶的比例只有11.5%。制度性支持对留守老人的保障程度较低,导致农村留守老人的经济供养面临众多问题。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经济供养这个重大的社会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老龄化严重,而大多数老人的子女常年在外务工,留守老人无人照料。梳理了阜阳市农村养老的问题,阐述了农村养老产业发展的路径,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家致富顾问》2011,(7):10-10
为大力发展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事业,破解农村留守、独居等“空巢”老人的养老难题,河北省邱县创新模式全力推动农村社会养老“幸福工程”建设,开展居家式养老。  相似文献   

11.
伴随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逐渐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速度不断加快,留守在农村地区空巢老人数量也不断增多,导致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相较以往变得更加严峻。基于此,本研究通过查阅、整理和分析相关文献,主要从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现状、养老问题和解决对策三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指出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研究展望,以期为未来农村养老问题研究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农村养老问题是我国解决老龄化问题的短板。随着我国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老龄化问题日益引起重视的同时,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境也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难题。农村空巢老人经济、生活与精神上的压力不容忽视,但传统家庭功能弱化以及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影响下的养老体系与养老资源供给问题等因素,是导致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境的主要原因,需要从农村养老保障与空巢老人养老困境特点出发,以切实可行的措施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杨长福  刘志慧 《农村经济》2006,(10):110-112
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老龄化程度的发展,我国数目庞大的农村老人“老有所养”面临严峻的挑战。立足于历史和现实,发挥道德和法制的双重约束机制,稳固农村家庭养老的基础性功能,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解决好农村老人养老问题的基本抉择。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城市化及老龄化趋势日益凸显,我国农村空巢老人数量愈来愈多,农村养老问题日趋严峻。相比较于传统养老模式而言,互助养老模式具有减轻农村空巢老人养老负担、提升农村空巢老人幸福感和促进农村社区和谐发展的优势。然而,目前在实施农村空巢老人互助养老模式过程中,存在政府帮扶程度不足、社会支持力度不到位、农村供给能力有限等问题。因此,基于社会支持视角,从完善制度体系、保障资金来源,加强社会宣传、提供互助服务,丰富服务内容、提升参与意识等三个方面提出建议,从而促进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解决,提高其养老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15.
该文在阐述我国目前农村独自养老、社会养老、家庭子女养老三种模式基础之上,分析了农村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完善农村新型网络居家养老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创办适合农村老人需求的护理养老模式,实行多元化服务构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创新医疗保险制度满足医养结合的多层次商业需求。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重,养老问题成为中国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中国养老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尽管农村社会养老事业有所发展,但中国国情决定了家庭养老将长期居于主流地位。中国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建立在以孝文化为核心的价值观的基础上。中国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在现代化过程中遭受了重大冲击,作为传统养老文化精神支柱的孝文化出现了衰落和变异,表现在以老人为家庭中心的家长制以及对祖先崇拜的衰微和继嗣文化的动摇。孝文化的衰落削弱了农村年轻人赡养老人的动力,导致重幼轻老、尽孝主体责任模糊化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进传统德孝文化的教育方式、用现代价值观重构孝文化、建立维护孝文化的社会信用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政策的影响,面对逐年下降的出生率和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输出,致使农村留守老人数量不断增加,老龄化问题在我国农村也日益凸显。农村老人数量的增加,导致老人抚养比例提高,同时,也降低了农村的经济生产效益,并弱化了传统养老模式的地位。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的思考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大规模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地区和工业部门转移就业,家庭小型化、农村人口"空心化"趋势明显,再加上"少子化",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困境日益突出,如何保障农村空巢老人的福利供给已成为政府和社会的关注热点。在传统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制度化养老保障水平低、社会化养老服务相对缺失的背景下,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应运而生,以其社区性和互助性优势成为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创新之举和有效之策,并迅速在全国推广。作为农村未来养老的新模式,农村互助养老在发展过程中遭遇思想观念、法律政策、资金保障、政府执行等现实困境,亟需政府、社会、家庭等多方主体的协同参与,促进农村互助养老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子女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2013年15省份978个农村留守老人有效样本,应用描述性统计方法从经济状况、生活照料、精神生活等方面对留守老人的生活现状进行分析。核心结论包括,第一,子女外出务工提高了留守老人的物质生活,但留守老人的医疗、生活照料和精神生活存在严重问题;第二,随着子女务工时间的延长、迁移距离的扩大,留守老人的农业劳动参与率明显上升,子女外出务工前后留守老人家务负担的变化大于农业劳动负担的变化;第三,多数留守老人支持子女外出务工,子女就地就近迁移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和谐以及留守老人生活满意度的提高。基于此,本文提出加大对农村留守老人的社会支持、完善农村各类土地流转和退出机制、促进农民就近就地市民化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张仲兵 《农业经济》2014,(4):103-104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加剧的情境,农村养老问题已成为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一直以来,以家庭支持为基础的传统养老模式作为农村老人最主要的养老方式,在缓解农村养老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受到家庭规模的小型化、家庭内部利益结构的调整以及传统思想观念的转变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传统的农村家庭养老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基于"新农保"模式在我国的不断推行和深入,并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尝试提出一些解决当前农村养老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