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目的探讨有创血压监测应用于大面积烧伤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35例大面积烧伤患者,对其进行动脉穿刺置管,连接检测仪监测动脉血压,根据血压的监测结果对手术进行指导。结果 35例患者均成功进行了动脉血压的监测,均未出现血栓、气栓、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有创血压监测的建立,能够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准确、直观的数据信息,为治疗大面积烧伤提供手术指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24h动态血压与降压药物应用的关系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无创动态血压监测系统对360例患者24h动态血压进行监测,且分析了24h动态血压的平均动脉压、趋势图以及超常模式。结果由动态血压监测系统的显示发现,360例患者24h血压的变化不同,典型血压节律变化为“一谷双峰”的状态,其中Ⅰ级患者夜间血压下降显著,Ⅱ级次之,Ⅲ级患者夜间血压基本没有明显的下降率。结论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进行动态监测,能够对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做出真确的评价,有利于对其采取有效的指导治疗方案,可将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的降低率作为一项评价靶器官受损情况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以及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和临床使用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50例,采用由美国伟伦生产的无创动态血压监测系统对患者24h内的血压动态变化进行观察,对患者的平均动脉压、超常模式、24h动态血压的趋势图进行分析。结果研究显示,150例患者的动态血压监测可以看出,患者的血压在24h过程中处于不断波动的范围,较为典型的节律是"双峰一谷",一级患者在夜间血压下降幅度较大,二级患者次之,三级高血压患者下降的幅度不明显。结论动态血压监测仪器能够更好地评价高血压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并且能够根据监测情况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而患者夜间血压下降率就可以作为其评价靶器官是否受损的重要以及及指标。  相似文献   

4.
全国碳市场启动在即,探索适合的碳排放量化方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介绍了国内外连续监测方法的应用现状,比较分析了基于核算的方法与基于连续监测的方法的优缺点,剖析了在我国碳市场中应用连续监测方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本文建议在推广连续监测方法之前,需要选取试点设施获取实际应用经验,建立监测、报告、核查和认证等一系列配套的支撑体系,并解决与传统污染物监测设备的一致性问题以及与核算方法确定的历史排放数据的一致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说明了自动电子血压计的构成及工作流程.分析目前测量血压计的仪器与方法,给出了自动捆绑袖带的方法,设计出一种能自动捆绑、松开袖带的新型电子血压计,重点分析自控电路.该血压计测量速度快,精度高,可广泛应用于测量血压工作量较大的场合.  相似文献   

6.
结合具体的工程实践,对其悬臂桥梁施工控制程序和施工控制内容作了详细阐述,介绍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箱梁悬臂浇筑施工过程中监测的要点,包括线形监测与应力监测,总结了施工中进行监测的方法,为连续刚构桥悬臂浇筑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现代测试技术能测量成千化学物质的微小含量,但是不能实时地连续监测化学物质含量的变化过程。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将对追踪环境的污染或者测量人体中的化学物质和胰岛素的变化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塔夫茨大学的化学家开发了一种连续的化学监测方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6kV高压电机为测试对象,分别采用红外线测温仪就地测量和DCS系统实时监测等方法对电机温度进行测量,并比较两种方法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了设备管理工作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因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39例经确诊即升压处理,并在X线透视下行IABP支持急诊PCI,术中在罪犯血管干预处理,术后送CCU监护病房。护理重点观察血压、心率、呼吸、心电、血氧饱和度、尿量的变化,同时镇静、纠正缺氧、利尿,稳定血压,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全程抗凝监测。结果观察组21例经IABP辅助治疗护理后血压上升,心率减慢,多巴胺用量减少,与无IABP辅助治疗的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经严密护理监测可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倾角仪是在回转摆上利用电容传感技术和无源伺服技术构成的高灵敏度的倾角测量仪器,其输出电压与所测桥梁截面的转角成正比,适用于桥梁动、静挠度的测量,具有很高的精度,且适用于多点监测.文章介绍了倾角仪使用的方法和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1.
连续梁桥悬臂施工属于典型的自架设施工方法.由于连续梁桥、连续刚构桥在施工过程中的已成结构(悬臂节段)状态是无法事后调整的,所以,施工控制主要采用预测控制法.连续梁桥、连续刚构桥施工控制主要体现在施工控制的影响因素、施工监测内容与手段(包括结构变形与应力监测等)、施工工艺以及后续施工状态预测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1年8月我院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治疗后呼吸困难、紫绀等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治疗前与治疗后的pH、PaO2、PaCO2、SaO2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患者效果明显,且具有简便、有效及无创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便携式膀胱B超扫描仪在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残余尿测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2月我科30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使用便携式膀胱B超测定仪对其进行残余尿测定。结果 30例患者残余尿量为38~542 ml,平均(141±17)ml;22例连续测量残余尿4次均<100 ml,患者无任何排尿困难症状及不适主诉,实验室尿液检查及膀胱B超检查结果提示膀胱功能恢复良好;8例连续监测残余尿4次>100 ml,经诱导排尿、物理治疗及药物治疗后,自行排尿6例,行清洁性间歇性导尿患者2例。结论便携式B超仪的应用可有效监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情况,操作方便、无痛,同时也为行间歇性导尿的患者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的撤机方法、预后及并发症。方法选取30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有创和无创序贯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单一有创通气治疗。记录并分析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再插管率。结果观察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再插管率、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可以尽早撤机,达到缩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再插管率及医疗费用的目的,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加强电力系统调度中心对电力系统的动态稳定监测和分析能力,应在重要的变电站和发电厂安装同步相量测量装置,构建电力系统实时动态监测系统,并通过调度中心主站实现对电力系统动态过程的监测和分析.在此系统现场安装调试的过程中,与厂方人员共同发现并解决了一些关键技术问题,因此,希望在这里发表出来,供使用同类系统的其他电厂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对当前我国配电网线路绝缘状态下的监测现状进行了分析,在当前的监测过程当中很容易出现线路绝缘参数有较大误差,测量的信号非常弱并且容易被外界电磁所干扰,为此笔者提出了一种能够对现场单相接地故障信息数据进行记录或者人为单相接地试验来对电缆绝缘参数进行测量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并不需要增设信号设施,被测量变化非常显著,在调制技术的基频信号提取的前提上,与过渡带比较窄的切比雪夫低通滤波器配合使用,从而实现对故障信号当中的非周期分量以及谐波分量的有效抑制,也无须在线估计噪声参数并能将每一条馈线的对地参数进行精确计算.实验结果显示,故障接地电阻、故障距离和故障相初始相位角都不会给测量结果带来较大影响,因此该方法能够在多种接地方式下进行配电网馈线绝缘状态的在线监测.  相似文献   

17.
深基坑监测是大型建筑地下设施、大型桥梁基础工程、各种地下管线设施、特殊土质道路施工过程中的常见工程,并在道路、管线、建筑物的沉降、位移监测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在今天,非表面的沉降、位移监测已发展成为深基坑监测的主要内容.再用常规的测量手段搞监测,已不适应现代化经济建设的需要.本文通过对深基坑监控中的常见问题及控制措施方面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通过建立深基坑工程监测的管理体系来保证监测工作的实施.  相似文献   

18.
众创机制是近几年兴起的新兴孵化机制.本文在系统梳理众创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引入企业边界理论阐释了众创机制的理论内涵,率先提出了众创机制耦合水平、质量及方向等概念.研究发现,评价众创机制要考虑子系统耦合水平与耦合质量两个核心要素.系统耦合的水平与质量决定了众创机制实现的效果,并决定了众创空间发展的趋势与水平.结合众创机理的研究,本文提出了三条研究启示,旨在通过提升系统耦合的弹性意愿与弹性能力进而完善众创机制,以期为后续研究指明方向,并为地方政府制定产业政策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综合工程测量在当前工程设计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详细介绍了工程控制量,大比例尺数字制图与城市信息系统,工业测量以及工程变形监测等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20.
随着GPS相关技术的发展,其在公路工程测量中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这些应用包括公路控制测量、公路测设测量以及桥、隧形变监测.本文结合笔者的实践简要介绍了工程测量在公路路桥工程中的作用与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