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汶川地震已近两周年了。受灾居民是否从地震灾害的冲击中恢复过来?影响受灾居民灾后恢复的决定因素如何?本文利用2010年1月在六个重灾县(市)收集的1000余户受灾家庭样本的问卷数据,对受灾居民灾后恢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6成的受灾居民经济状况已恢复到灾前水平;宏观社会资本(突出表现在信任上)对灾后恢复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受灾程度对灾后恢复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人力资本对灾后恢复的影响不显著;其他因素如常住地、民族等也对灾后恢复产生显著影响。本文基于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人力资本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高技能人力资本流动将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本文利用2003—201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通过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了汶川特大地震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地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汶川地震后四川高校毕业生留川就业概率显著下降,且外地生较本地生下降更多,但该负向影响不会长期存在。第二,地震后成绩越好的四川毕业生离川就业的概率越大,家庭处于中间阶层的四川毕业生离川就业的概率更大。第三,地震后劳动力需求扩张的在川行业和岗位更容易留住四川毕业生,继续留川的毕业生享受了更高的工资待遇。本文研究丰富了自然灾害如何影响劳动力流动的相关研究,为地方政府加大防灾减灾投入和受灾地政府出台人才吸引政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失地农民就业的政府服务——基于服务行政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服务是解决失地农民就业的必然选择,但由于其行为存在三大问题:失地农民的服务理念尚未真正形成;“三位”现象尚未解决;服务型政府的制度支撑还不够完善。为此,基于服务行政的视角,在构建“服务型政府”的理念指导下,以新的视角审视政府服务,通过构建公共服务体系,强化服务职能;构建工作运行体系,完善监督机制;构建绩效评估体系,强化激励机制,以此提高政府在促进失地农民就业中的服务。  相似文献   

4.
2006年初我国农业税的全面取消标志着我国“以农养政”的时代的结束,对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给本来困难的县乡基层政府财政雪上加霜。因此,如何解决农业税取消给县乡财政困难带来的新问题显得十分必要。在此基础上,本文着重分析了贵州省绥阳县县乡财政困难的实际情况和基层政府的财政努力。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西部某大城市周边六个乡镇失地青年农民就业、培训问题的实证研究分析了该问题的四个明显特征,并指出其深层次原因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相关制度设计不能有效保护失地青年农民的现有利益和长期利益,这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是不相适应的。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应该从制度设计上来确保失地青年农民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权益;目前工作重点应在于构建城乡统一的就业机制,以及健全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的教育培训机制。  相似文献   

6.
失地农民是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新的弱势群体,就业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经研究发现,除了经济动因与制度因素外,社会资本的支持、人力资本的提高也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鉴于政府在失地农民就业中的主导地位,提出以政府为主导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农民社会网络,健全社区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来促进失地农民就业。  相似文献   

7.
吕超 《经济师》2009,(4):69-70
建筑设施是避护、抗御自然灾害的重要安全屏障.通过汶川地震的考验,深刻地暴露出当前我国建筑设施建设距抗御重大自然灾害的需求仍有相当差距,建筑设施建设缺乏抗灾的顶层设计与系统谋划,建筑质量低下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为尽快改善建筑设施抗灾能力薄弱的不利局面。必须采取针对性的强化与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8.
失地农民就业的类型、路径与政府引导——以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继红 《经济经纬》2007,(5):115-117
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日益演变为一个社会问题。顺利实现就业是解决失地农民生活来源和保持社会稳定的关键所在。从对南京市的调查来看,64%的失地农民实现了城市就业。他们主要通过政府部门、职业中介以及个人关系网络等渠道,从事个体经营,或在私营民营企业和集体企事业单位就业,呈现出政府安置就业、失地农民自谋职业中的“自雇型”和“受雇型”就业的独特类型。针对这一现状,地方政府应该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提高失地农民的就业率。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与城市工人就业行为的家庭制约差异与政府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家庭制约视角来透视城市工人不愿意从事农民工所从事的工作这一现象,认为农民工和城市工人面临的家庭制约不同,是导致农民工和城市工人在就业行为上出现这一差异的重要原因。城市政府在农民工与城市工人之间实施的歧视性就业政策是错误的干预行为。城市政府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正确施行政府干预。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阶段房地产市场正处于一种价格、泡沫存在的状况,在这种状况下,汶川大地震又突如其来,对我国房地产市场造成了不可小视的影响,而且把当地房地产市场的许多弊病都暴露出来,如住房的抗震能力,住房居住的安全性等.受它影响的还有土地价格、房价、资金流向、购房者的观点以及建筑产品的发展趋势.在地震发生以后,我们又清晰的看到了房地产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泡沫存在,对银行的负面影响以及房屋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11.
孙小龙  郭沛 《财经科学》2015,(11):121-128
本文基于2013年吉林、山东和陕西3省429个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就非农就业对农户土地转出行为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非农就业对农户土地转出行为有重要影响.Logit和Tobit模型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家庭非农就业人员越多,农户发生土地转出行为的概率越高,土地转出的面积越大.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大力发展农村工业企业和服务业,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培训以吸纳更多农村劳动力,以及建立健全基层土地流转服务组织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2.
5.12汶川地震是近代世界地震吏上最严重的灾难性地震之一,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5.12汶川地震建筑物震害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规划选址对建筑物震害的影响,综述了规划选址与其相关的重要理论和方法的关系,提出灾后重建规划选址的建议,希望能对有关部门的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也希望由此引发相关研究人员的思考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14.
物业税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可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对现有文献的总结回顾基础上,利用数学模型解释和分析了物业税的征收可能会对地方政府行为造成的各种影响。得出主要的影响变量有应税房地产的规模和物业税的税率。  相似文献   

15.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政府与区域金融发展的关系,对中国经济金融改革的成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政府与区金融发展的关系上,通过分析地方政府干预区域金融发展的手段及存在的问题,从而得出要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深化金融改革、建立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等政策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支持区域金融发展及有效落实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政府扶持中小企业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基于就业视角的中小企业政府扶持体系由创业扶持、中小企业保护扶持和中小企业成长扶持3个部分构成。政府扶持体系的系统仿真结果显示,政府扶持体系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面对全球性金融危机,政府行为对一国或一地的经济增长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文章以制度学派理论为依据,在生产函数模型中引入与政府行为相关的产权制度、对外经济开放度、交通基础设施、政府消费、城市化水平等变量,分类检验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产权制度、外商直接投资、政府消费及城市化水平等有效地促进河北的经济增长;而交通基础设施则对河北的经济增长有负影响,这为地方政府留下了需要尽快加以解决的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18.
循环经济是对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是在环境资源稀缺的情况下,追求经济发展的生态效率目标。传统市场经济中的环境资源配置存在市场失灵,需要政府的制度安排加以矫正。政府是推动循环经济运行和发展的责任主体,完善的市场机制是推动循环经济运行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市场机制与政府行为的耦合能够产生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最佳效应。  相似文献   

19.
蒋银娟 《财经研究》2021,47(4):108-123
企业就业波动反映企业就业增长的稳定性。面对外部冲击如何"减震"保障就业稳定成为政府就业工作的重点,而政府补贴能否促进企业就业规模的稳定增长仍然有待深入探究。文章利用工业企业数据实证分析了政府补贴对企业就业波动的影响以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政府补贴对企业就业波动存在显著负向作用,政府补贴强度增加有利于降低企业就业波动。政府补贴强度与企业就业波动之间存在"U"形的非线性关系,面板门槛模型回归结果表明,当政府补贴强度低于门槛值0.0368时,具有抑制波动作用;而高于门槛值0.0368时,具有增加波动的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其抑制波动的作用渠道是通过缓解短期的资金压力和强化企业储备员工的能力以应对冲击,但技术进步和技术种类多样化的作用渠道效果不太明显。增大波动的作用渠道是因为新产品创新带来产品业务线和就业岗位调整导致了企业就业波动更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对江苏省551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运行过程中政府行为的调查,考察了政府行为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运行带来的正面与负面的影响,构建了规范政府行为的评价指标,并采用SPSS17.0软件对调研数据开展了因子分析法的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政府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和监督管理作用,但政府行为存在着越位、缺位、失位等现象。在调研的基础上该文建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中政府行为的评价指标,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