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缴费问题是新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核心问题,关系到农民的实际承受能力和未来的保障水平。主要依据新疆农民历年年均收入和生活消费支出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对新疆农民未来年均收入和年均生活消费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对新疆农民实际缴费水平、缴费档次、投保能力进行估算。国家和地方应加大新疆贫困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投入力度,适当提高缴费利率,取消管理费,引导农民早日参加养老保险,从而建立一套缴费水平和保障水平比较合理、与新疆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乔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2.
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对于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完善该制度的对策,以期为完善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张广平 《现代商业》2014,(23):107-108
社会养老保险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共同缴纳的,使员工退休后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保险制度。在社会保险五大险种中,养老保险是绝大多数人普遍关注的部分,尤其是在缴费比例问题上备受关注。职工养老保险缴费情况直接决定职工退休以后的生活保障和生活水平。本文结合本人所在公司养老保险缴费情况,对职工养老保险缴费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王婷 《北方经贸》2014,(5):49-50
目前,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家庭的小型化等因素使农村传统的依赖土地和家庭养老的保障功能大大弱化,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面临极大挑战。因此,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解决土地和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有效途径,是保证经济可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农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消费情况决定了对其的认可程度。推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的策略是政府加强宣传教育;加大扶持力度;加大教育投入;完善社会养老保险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5.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己在国内全面推开,它以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为主,具有保障水平适度、交费方式灵活、适合农村实际的特点。但是,如何在经济相对落后、城镇化水平低、农村人口极其庞大的欠发达农村地区建立覆盖广泛、保障适度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体系仍然是一个重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本文以地处欠发达地区的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为调查对象,探索我国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之途径。  相似文献   

6.
选取陕西省西安市七个非城区县农民为典型调查对象,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式,对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实际需求、参保意愿、模式选择意向作了实态调查.西安市农村家庭收入较低,养老需求日益增长,农村居民开始认同并愿意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新农保"制度能够发挥不可替代的养老保障作用."新农保"模式的选择,在经济条件约束之下,表现为低水平的期望缴费标准和高水平的期望养老金发放水平.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进一步修正、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持续不断地发展,国民经济日渐攀升,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生活保障也得到了落实,也催生了很多为了养老而需要进行缴费的项目,而这对于我国的经济影响较为显著,最直接的就是影响到了消费和储蓄之间的比例。因此本文将针对中国养老保险缴费对消费和储蓄之间的影响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张时玲 《商业时代》2007,(23):55-56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保障水平低、覆盖面小,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缓慢,养老保障的社会互济性低、保障能力弱,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面临困境等问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重点加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提高农民的生活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9.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能否建立并保持可持续发展,仅仅依靠需求动机是不够的,还需要政府的态度、财政能力、农民的意愿、制度设计的合理性等多方面条件.结合北京市大兴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方案,对上述问题作了简要分析.农村全面实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时机还不够成熟.从防范老年贫困风险的角度出发,对处于贫困线以下的人群提供最低收入保障,尽快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完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是目前大多数农业地区比较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本文指出土地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核心,要让农民分享土地资本收益,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而农村土地资本收益转化提高农民养老保障的主要措施有:提高农民转让承包土地享有的经济补偿的比例,提高耕地占用税的征税标准,同时将其收入划转保障基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