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08-2015年人才发展规划》出台以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努力打造人才聚集的局面。面对当前该区人才储备不足的现状,人才引进成为满足人才需求的重要措施。文章通过比较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发达地区(主要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人才引进模式,认清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引进的差距和不足,并提出通过构建人才引进综合环境与人才引进模式的促进机制,为创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引进模式和有效落实人才引进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在详细调查北戴河新区人力资源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北戴河新区人才引进工作滞后的原因,从人才引进出发点、引进模式、引进政策三个方面提出了北戴河新区在起步、发展和稳固阶段,文化、旅游、科技三大产业人才引进的三维矩阵式动态模型,以期为北戴河新区的人才发展和培养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入才的地位和作用已日益为人们所认识。尊重价值规律的良好风气已基本形成,人才引进工作呈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态势。许多企业在人才引进工作中取得了可喜成效,积累了丰富经验。但也有不少企业精力用了不少,成效却不甚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这些企业在人才引进工作中存在着“六重六轻”现象:一是重外轻内。有的企业一谈到人才,总是眼睛向外,花是胸外的香,月亮是外面的圆,人才是引进的好。问及本单位的人才,总是摇头叹气,百步之内难觅芳草。对引进人才厚爱偏爱,工资福利…  相似文献   

4.
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作为生产要素中的决定性因素,能否拥有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往往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如何发掘、寻找人才便成了企业发展壮大的一项重要工作。一般而言,发掘人才的渠道无非有两种形式:一是立足本企业,在企业内部培养、发掘人才。二是从外界引进人才。能做到发掘内部人才与引进外界人才相协调是最好不过了,但遗憾的是,纵观国内众多大中小企业在目前的“招兵买马”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内部人才的发掘与培养,一味强调引进人才的重要性,不惜血本地从外界引进人员,下至基层管理人员,上至企业一把…  相似文献   

5.
赵盎 《乡镇企业科技》2013,(15):205-205
随着经济全球化,迫于社会飞速发展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各高校纷纷实施人才强县战略采用各种措施,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感觉营造了重视人才的良好氛囤,却忽视了专业建设的重要性,培养更多的专业建设人才,科学规划并合理分配,是我国各高校首当其冲的问题之~,人才引进的首要捷径是对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本文简单谈谈人才引进对专业建设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市场竞争包括技术力量的竞争,产量质量的竞争,经济实力的竞争。但归根结蒂是劳动者素质的竞争。这一点已成各级党政领导和企业老总们的共识。为此,不少地方和单位十分重视人才资源开发,竞相引进和招揽外地人才,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人才大战。但是,我们已发现,有些地方和单位在对待人才的问题上存在误区,没有正确处理好引进外地人才与培养使用本地人才的关系,一味两眼向外,不惜重金外聘人才或不择手段挖别人墙角,而对自己身边现有人才却视而不见或闲置不用,出现舍近求远、“热了女婿冷了儿”的怪现象。 之所…  相似文献   

7.
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核心竞争力,人才是关键的决定因素。煤炭企业特别是老煤炭企业,由于工作环境艰苦,劳动强度大,加上世俗偏见,造成人才引进困难,而工资待遇低使人才引进更是难上加难,在人才竞争中处于弱势。怎样引进人才、留住人才,使人才特别是煤炭主体专业人才呈现正增长,对煤炭企业来说尤为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8.
环境好则人才聚,人才聚方事业兴。如何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快鹰潭经济社会发展,本文从柔性引进与刚性引进相结合、高端人才和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同时抓、人才使用与培养同时抓、企业主导与政府推动支持相结合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宁波市近年来始终把人才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着力推进引才、引智、引项目的人才集聚战略。自2008年以来,全市共引进培养各类人才69.57万余人,其中,引进博士(后)2231人、硕士1.7万人、高级职称人才2.4万余人、高技能人才15万余人。全市人才的引进、创业、服务环境大为改善,区域性人才高地的集聚力和辐射力已初步凸现,树立起了宁波市盼人才、用人才、重人才、鼓励人才创新创业的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推进自主研发国产化进程,成为科技型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国有科技型企业更因其肩负政治责任、社会责任的特殊性,也逐步将人才引进、人才队伍建设放在举足轻重的位置。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人才引进、人才队伍建设的效果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招聘作为企业人才引进的主要措施,影响着企业人力资源体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劳动保障》2013,(10):F0002-F0002
秋高气爽时节,人才招募正酣。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各地为了发展经济使出浑身解数,招揽人才。2013年9月,浙江省宁波市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分别召开了具有地域特色的高层次人才招募活动。一南一北,遥相呼应。针对性强的人才引进,获得了良好效果。中国(宁夏)高层次人才洽谈会上,宁夏共柔性引进两院院士28人、知名专家57人,引进两院院士数量创历史新高。全职引进博士30人,新建院士工作站8个、专家服务基地5个,签订引才项目23个。  相似文献   

12.
企业创新能力来源于人力资源的聚集。全国最大的溴化制冷行业江苏双良集团坚信他们之所以能在技术创新方面保持优势,正是由于企业把人力资源的投资、利用、引进、育人、激励、开发放到了首位,建立了“招人、留心、用人、连心”的人才创新工程。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事...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才竞争的日益加剧和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柔性引进人才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刚性引进人才,成为当前引进人才的主要模式。在邮政人才工作中,虽然也明确要求重视人才的柔性引进,但各级邮政企业基本上还是沿用刚性引进,很少采用柔性引进人才的模式。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一些思考和探讨,以推动邮政人才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兖州市人社局组织编印了《海纳英才,创业兖州——兖州市引进高层次人才典型选编》宣传画册,遴选了该市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中的照片,以此吸引、聚集更多的高层次人才来兖落户、创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论述了高校做好人才引进工作的要点,指出:高职院校必须科学规划,使人才引进工作与学校发展、专业建设相适应;创造良好的软环境;要引进人才更要留住人才;建立科学的人才测评体系与人才考核档案,保证人才质量;提供足够的科研经费,完善奖励机制,改善整体科研环境;建立健全沟通渠道和机制,使学校的发展和个人的发展有机结合,形成共同愿景。  相似文献   

16.
安全与投资、进度、质量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监督、控制。培养和引进专业安全管理人才。增强监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为达到确保所监理的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不出现安全事故,工程竣工后的产品符合设计要求并满足结构、功能使用安全之目标。现场安全监理工作是一项动态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7.
国外高科技人才工作及其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科技人才已成为一种战略资源,成为各国争夺的对象。为了本国人才队伍的建设,各国纷纷制定各种培养、引进和使用人才政策措施,以期在新世纪的人才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本文对主要国家的人才政策和措施进行了分析,指出立法是保障、培养是关键、引进为补充、用好是根本。  相似文献   

18.
《山东劳动保障》2016,(4):59-60
日前,经省政府同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会同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公安厅、外办等18个部门制定实施了《山东省引进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服务绿色通道规定》(鲁人社发〔2015〕63号,以下简称《规定》)。现就《规定》主要内容解读如下:一、建设意义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推动全省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人才服务是人才发展的基础与保障,建设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对于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发展优势,集聚更多优秀人才来鲁创  相似文献   

19.
推动西部地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关键靠人才。近年来,各地人才引进新政频出,人才抢夺大战不断上演。面对激烈的人才地域竞争,西部地区处于相对劣势地位,如何提升人才引进竞争力,应对人才抢夺大战,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宏观层面,应充分发挥人才引进的潜在优势,努力破解人才引进的地域劣势,积极抢抓人才引进的政策机遇,主动迎合人才引进的市场挑战,并选择规避地域劣势与发挥政策机遇组合的战略模式。中观层面,应精选人才引进对象,拓宽人才引进模式,夯实人才引进平台,优化人才引进待遇。微观层面,应根据核心人才、独特人才、通用人才、辅助人才的不同特征精准分类施策,以引进更多的人才干事创业。  相似文献   

20.
《经营者》2003,(1):62-62
<正> 据了解,广西现有专业技术人员77万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5万余人,但总量不足,素质偏低,结构和分布不合理,高精尖人才奇缺。有关官员说,现在广西自治区正在实施一项旨在广泛吸纳区内外优秀人才的“引智工程”,围绕西部大开发的重要领域和人才紧缺的行业,着重引进高层次研究专家、高科技开发人才和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