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政执法笔录”琐谈泰安市郊区技术监督局刘荣生在行政执法文书中,“现场检查笔录”、“调查笔录”特别重要,这两种文书都用于记录违法事实,而违法事实是维系整个行政执法活动的基础。一方面,《行政处罚法》第四条第二项规定:“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  相似文献   

2.
现场检查笔录制度具体规定在《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七条第一款和《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一条第一款第(七)项中,是质量技术监督、卫生、工商等政府监管部门在行政执法过程中调查取证运用较为频繁的证据种类。作为行政处罚的直接证据,笔录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有利于保障行政相对人的  相似文献   

3.
胡光 《活力》2014,(13):36-36
一、保全证据公证的概念及保全证据公证的独立价值 保全证据公证,是指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法对与申请人的权益有关的以及有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的证据、行为过程加以提取、收存、固定、描述、监督的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67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36条均规定:“经过法定程序公证证明的法律行为、法律事实和文书,人民法院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有相权证据足以推翻公证证明的除外”。  相似文献   

4.
1990年,原国家技术监督局关于《技术监督行政案件“违法所得”、“非法收入”计算意见的通知》(法发(1990)485号,下称《计算意见》)对“违法所得”、“非法收入”计算已经作了明确的解释,这对大家在日常的行政执法工作起到了普遍的指导意义。现针对我区技术监督行政执法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和存在问题,谈谈运用“违法所得”、“非法收入”计算方法的体验。 定 义 《计算意见》中对“违法所得”、“非法收入”的定义为:《计量法》、《标准化法》、《工业产品质量责任条例》等法律、法规中,所说的”违法所得”、“非法收  相似文献   

5.
时下,不少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行政执法文书送达时采取“公证送达”的方式。所谓“公证送达”,即行政相对人拒收行政执法文书时,现场由公证机构的公证人员记录有关情况,证明行政执法机关送达行政执法文书时行政相对人拒收的事实,从而最终达到行政机关执法文书送达的效果。在基层行政执法工作中,“公证送达”在解决文书送达难时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公证送达”的合法性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6.
读《中国技术监督》1993.6案例剖析专栏刊登的《对<食品标签违法案>的行政处罚显示公正吗?》一文,笔者对此文有以下认识: 一、技术监督行政执法人员都懂得,《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第33条第2款所设定的“责令停止销售,限期追回已售出的商品,监督销毁或作必要的技术处理”“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该批商品货值金额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二十的罚款”“对有关责任者处以五千元以下罚款”等4种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各级技术监督部门都加大了行政执法工作力度,查处产品质量违法案件数量和标值也大幅度增加,有力地净化了市场环境,提高了技术监督部门的社会地位和影响,锻炼了一支能打硬仗的技术监督队伍,办案质量逐年提高。但也发现有少数行政执法人员,在查案件时,图省事、贪方便,只填写抽样文书(俗称抽样单),而不制作现场检查笔录文书。我们认为查处案件不使用现场  相似文献   

8.
运用好证据,是技术监督行政执法人员必备的素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规定:技术监督行政案件的证据可以划分为如下几种类型: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检验、检定或者鉴定结果、勘验笔录、现场笔录7种证据。 1、书证、视听资料。书证是指以文字、符号、图画记载的内容来证明案件事实的书面文件或其他物品。购销合同、票证、单据等都属于书面形式。书证是查明案件事实  相似文献   

9.
贵刊2003年第10期“执法争鸣”栏目之《原告诉讼请求为何不予支持?》一文,笔者认为:原告诉讼请求应不予支持。理由如下: 其一:本案中,扶绥县质监局以“被假冒产品A公司的检查结论、销售价比出厂价低、服务部负责人无法证明该批产品的合法来源”事实为依据,按照《产品质量法》第十八条规定对该批产品进行扣押有事实依据,程序合法,适用法律正确。 其二:质监局扣押的依据是“涉嫌被假冒产品A公司会同质监局的检查结果、销售价比出厂价低、该服务部负责人无法证明该批产品的合法来源”;扣押的是涉嫌违法的产  相似文献   

10.
近日,读《质量监督执法文书解读》一书。该书系统地解析了新修订的43种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文书,对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文书的制作质量和执法水平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应用《质量技术监督监督检查抽样单》时,觉得该文书还可以进一步完善,以满足更加科学严谨的要求。 一、“监督产品情况”一栏,应设“生产企业名称”“生产企  相似文献   

11.
在计量监督行政执法过程中,经常遇到缺斤少量违法所得的计算,这里主要涉及两个问题,首先是不合格批的确定,这一点可以依照产品标准或有关规定来确定;二是如何确定缺斤少量的具体数值。国家技术监督局《关于印发技术监督行政案件“违法所得”“非法收入”意见的通知》中第三条第三款规定,“对于使用不合格计量器具,破坏计量器具准确度或者伪造数据的,其违法所得以标称值与实际值之差计算。”依照这一规定,就单件物  相似文献   

12.
对“销售掺假煤炭行政处罚案”分析之点评《质量指南》2002年24期《案例会诊》栏目中刊登的“销售掺假煤炭行政处罚案”中当事人有两个违法事实:一是在煤炭中掺入煤矸石,降低了煤炭有效物质的成分或者含量,由于掺杂掺假系企业所为,所以应定性为生产掺杂掺假的煤炭;二是该企业销售了掺杂掺假的煤炭,应定性为销售掺杂掺假的煤炭。上述两种行为已经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以下简称《产品质量法》)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九条之规定,构成了生产、销售掺杂掺假的煤炭的事实,属情节严重之行为;应依据《产品质量法》第五…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 我局在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学习《技术监督行政案件办理程序的规定》和《技术监督行政复议实施办法》时,文中关于送达文书是这样规定的:“送达技术监督执法文书,一般采用直接送达的方式,直接送达有困难的,也可以采用邮寄送达。”  相似文献   

14.
1990年,原国家技术监督局关于《技术监督行政案件“违法所得”、“非法收入”计算意见的通知》(法发(1990)485号,下称《计算意见》)对“违法所得”、“非法收入”计算已经作了明确的解释,这对大家在日常的行政执法工作起到了普遍的指导意义。现针对我区技术监督行政执法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和存在问题,谈谈运用“违法所得”、“非法收入”计算方法的体验。  相似文献   

15.
目前,针对手机生产、销售者伪造、冒用手机进网许可标志的行为,质监部门处罚的法律依据是《产品质量法》第五十三条:“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即把手机进网许可标志认定为质量标志,将伪造、冒用手机进网许可标志的行为认定为《产品质量法》中的伪造、冒用质量标志的行为进行处罚。其依据是信息产业部令第11号《电信设备进网管理办法》第十五条:“生产企业应当在其获得进网许可的电信…  相似文献   

16.
本文谈的审计工作报告指的是一种法定文书,即按照《审计法》第四条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审计机关对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对此,省政府颁布的《广东省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实施办法》第八条也作了相应规定:“各  相似文献   

17.
王胜利 《数据》2002,(2):24-24
第一部分统计执法检查程序与文书 所谓统计执法检查,是指具有统计行政执法权的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统计行政机关,依据法定的权限、程序和方式,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统计活动中贯彻执行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以及对统计违法案件进行查处等全部活动的总称.  相似文献   

18.
拜读了本刊2002年第1期俞慧同志的《行政执法文书制作中的常见问题》一文后,笔者很有同感。作为一名基层执法人员,我们在以往的行政执法文书制作中,对行政执法文书制作的法律意义不甚了解,对行政执法文书制作的目的和作用也不是很清楚的情况并不少见。笔者想就此补充自己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大连市工商局甘井子分局2002年6月出台的《关于对一般性违法违章经营活动实行“首次不处罚”的通知》,主要为了适应加入WTO新形势,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贯彻落实创建服务型工商的要求,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因此,“首次不处罚”是对整个行政执法机关执法观念上的一次触动,是强化服务意识的一种探索,但这种做法从法理上讲是否有依据,是否存在行政不作为的嫌疑呢?笔者认为是有法律依据的,并没有超过法律底线,是行政执法机关依法行政的具体体现。首先,这种做法符合《行政处罚法》处罚与教育…  相似文献   

20.
行政处罚告知程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31条中作了明确规定:“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的权利”。并在第41条(行政处罚的一般程序中)规定了:“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不依照本法第31条、第32条的规定向当事人告知给予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或拒绝听取当各人的陈述、申辩。行政处罚决定不能成立;当事人放弃陈述或申辩权利的除外。”由此可见,处罚靠知程序是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的一个必经程序。其立法本意是为了让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之前,充分听取当事人对行政处罚的事实认定、法律法规适用的意见。有利于行政机关客观、公正1全面地查清违法违法事实,行政处罚的正确性,处罚决定的严肃性,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