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7年11月9日,《长江商报》报道了茅于轼先生关于中国土地政策的讲话,内容有三个重要观点:一是国家土地控制不合理,在我看来,土地政策是错误的;二是政府将土地招拍挂,助推了房价;三是国家出于保护耕地的目的来控制土地供应,这个政策是错的,中国早已不是闭关自守的时代了,世界上粮食有的是,而且成本比较低,不如直接购买外国人生产的粮食,中国人穷就是因为生产粮食搞穷了。对茅先生的上述观点,我们不敢苟同。第一,所谓控制土地政策是错  相似文献   

2.
粮食安全既关系整个国家的国计民生,又关乎社会稳定,所以,我国一直将保证粮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据报道, 2014年我国粮食产量增幅达到29.3%,达成了"十一连增"的粮食生产目标,粮食供应能力已经达到历史性高度。受历史原因、国际形势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走的始终都是依靠国内粮食生产满足粮食内需的道路,保证粮食自给一直是我国长期奉行的基本方针。但是面对新时期、新情况,粮食安全导向变革与相应的粮食政策调整已经势在必行,本文将围绕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导向变革及政策调整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古语云:"仓廪实,天下安。"粮食安全,关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乃至国家安全,对于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更是至关重要。粮食安全战略研究,是学术研究、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军事安全的客观需要。对我国而言,解决好粮食安全问题,有利于解决诸多现实矛盾,有利于政策措施制定施行,有利于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有利于促进粮食贸易合作。文章客观反映了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现状,总结了当前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错综复杂的五大挑战:一是自然资源的客观束缚;二是市场需求的刚性增长;三是农业政策与流通体制;四是"三低症状"引发的恶性循环;五是国际环境的"耳濡目染"。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我国粮食安全的六大战略选择:一是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二是完善粮食发展政策;三是健全流通储备体系;四是根本扭转三低局面;五是建立安全预警系统;六是保障粮食贸易安全。  相似文献   

4.
中国和世界各国由于国情和粮情的差异,粮食政策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比较研究中外现行粮食政策的状况,对今后进一步搞好我国的粮食流通工作是有益的,本文拟对此加以探讨。一、中国现行的粮食政策我国现行的粮食政策,具体的内容和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立足自给,鼓励和保护粮食生产。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为了保证粮食自给,国家要求各级政府都要把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放在首位,并运用行政和经济手段加以引导和扶持。如国家明确提出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划定农田重点保护区;把扶持粮食生产发展的支农资金列入国…  相似文献   

5.
农业补贴对中国农户粮食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是粮食生产大国,我国的粮食生产解决了世界上1/5人口的吃饭问题。为了保障农户的粮食生产,国家自2002年开始,实施了农业补贴政策,并且政策的力度和覆盖范围在逐渐加大。以农业补贴对中国农户粮食生产的影响为重点内容,分析了中国农业补贴实施的必要性,并分析了农业补贴对中国农户粮食生产产生的影响,即:有利于提高农民种植粮食作物的积极性;以农业补贴为保护政策,保护农民利益;有利于促进农户进行规模化粮食生产活动等。  相似文献   

6.
从发展的视角审视,我国粮食生产既有远虑,又有近忧,粮食供需紧平衡成为常态将是我们必须长期面对的基本国情。面对现实,我们应当重点从五个主要方面应对我国长期性的粮食安全问题:一是继续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支撑,以及有控制地利用国际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我国粮食的供给和保障能力;二是优化粮食补贴政策,通过合理平衡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粮农和非粮农的利益关系,构建以提高效益为主线的粮食生产长效机制;三是加大农村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力度,提高粮食质量安全水平,建立从粮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绿色无公害产业链条;四是加强粮食安全的监测和预警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粮食储备物流体系,强化其粮食供求的"稳定品"功能;五是大力倡导文明消费,有效扼制粮食消费中的非理性浪费现象。  相似文献   

7.
最近,农发行总行发出《关于做好夏季粮油收购资金供应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今年粮食收购仍然实行按保护价敞开收购政策。怎样保证敞开收购,使国家粮食收购政策落到实处?对此笔者通过调查,谈几点粗浅认识。一是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从国家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具体情况看,许多农民和部分粮食购销企业对国家制定的粮食收购政策在某种程度上还有这样那样的想法。作为农民对敞开收购有"四怕":一怕余粮卖完,遇到天灾后,粮食涨价;二怕村组变相代理结算得不到现金;三怕余粮卖完变成现金容易耗尽,家里遇到困难急需用钱无着落;四怕国家粮食价格不稳定,收购价格忽高忽低,一但保护价上涨,卖了余粮吃亏。作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同样有"四怕":一怕国家政策不稳定,政府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简述了管仲、计然、范蠡、李悝、商鞅等15位中国古代杰出思想家、改革家提出的粮食经济观,以及推行农业粮食的变法措施:一是简述了"重农抑商"和"重农厚商"理念的演变;二是简述了"积贮"理念,以及粮食"常平仓""义仓"制度的变迁;三是简述了"贵粟"政策,以及运用市场机制调节粮食生产和销售的效应;四是...  相似文献   

9.
我国粮食补贴政策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粮食补贴是世界各国实行农业保护中最常用的一种政策工具。我国粮食补贴政策的重要目标是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增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补贴政策经历了"补消费者"、"补流通领域"和现行的"补生产者"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粮食补贴政策都发挥了很好的时代作用,现行的粮补政策对确保粮食十连增和农民持续增收起到了基础性作用。但我们也要看到现有的粮食补贴政策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和问题,需要加以优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华北地区农户对粮食政策的评价及生产粮食意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华北地区粮食主产区农户对国家粮食政策的评价和生产粮食的意愿及原因等问题。结果表明,农户对国家"两减免,三补贴"政策的落实情况比较满意,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户获得国家粮食政策优惠最多的是"直接补贴";农户对国家粮食政策期望按照重要性排序是:"提高最低收购价">"加大粮食直补">"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技投入与推广"。农户种植粮食作物的主要原因是"保证口粮、有粮吃";愿意多种粮食的农户占56.5%,还有32.2%的农户不愿意多种粮食。农户愿意多种粮食的原因主要是当前的粮食及农业政策不错,其次是多种粮食能够增加农户经济收入;农户不愿意多种粮食主要是缘于成本效益较低、增产幅度小以及农户基本口粮足够。  相似文献   

11.
一、粮食政策目标的不同主张粮食政策有两大目标:安全、效率。粮食政策的目标从来都是一个经济学与政治决策者研究和思考的重要课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粮食政策目标的选择无论是在经济学界还是在政治决策层面上都存在着相左的意见和激烈的争论。从不同意见的争论中可分为两派:安全论派和效率论派。安全论是中国传统粮食政策目标的主要理论基础。由于粮食缺乏可替代性,鼓励农民种植积极性,确保粮食的供给具有特殊的政治意义,并成为我国传统粮食政策的核心目标。《汉书》中常被引用的“王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的说法体现出了为政者决不能…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简述了管仲、计然、范蠢、李悝、商鞅等15位中国古代杰出思想家、改革家提出的粮食经济观,以及推行农业粮食的变法措施:一是简述了"重农抑商"和"重农厚商"理念的演变;二是简述了"积贮"理念,以及粮食"常平仓" "义仓"制度的变迁;三是简述了"贵粟"政策,以及运用市场机制调节粮食生产和销售的效应;四...  相似文献   

13.
协会通讯     
<正>焦作市被命名为"中国优质小麦之都"日前,中国粮食行业协会致函河南省粮食行业协会,命名焦作市为"中国优质小麦之都"。这是继焦作市荣获"中国北方第一个吨粮市"、"全国优质小麦加工示范基地"、"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之后,农业和粮食生产方面获得的又一殊荣。焦作市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也有精耕细作的种植传统。优质、高产、稳产是焦作粮食生产的独特优势。为了全面提升焦作粮食特别是焦作小麦的知名度和价值,推动农业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农  相似文献   

14.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我国政府一直将粮食问题放在国民经济建设首位。复杂的粮食问题使得粮食政策头绪繁多,而多方面的政策效应又进一步加剧了问题的复杂性。如90年代出台的“粮食省长负责制”、“三项政策一项改革”等一系列政策,在保护粮农利益、稳定粮食供给、搞活粮食流通的同时,却也伴随着“卖粮难”、“地区封锁”、“打白条”、“压级压价”、“拒收粮食”等现象的发生,部分年份的决策失误甚至导致了粮食形势恶化。众多政策现象说明:选择理性的政策目标导向对于今后我国粮食形势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中国粮食电商22年发展过程,分析了粮食电商模式现状,如网上期货交易、大宗商品交易、B2B粮食交易、网络零售交易、O2O模式创新、跨境电商、电商园区、网上交易会等;分析了粮食电商模式创新特点,如起步早、模式多、后劲足、空间大;分析了电商模式存在的4个问题;探讨了粮食网上"一带一路"、粮食网上"RCEP"、粮食网上G20、粮食e WTP建设;提出了推动中国粮食电商模式创新的5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近期,《谁能养活中国》一书的作者、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布朗再度挑起"世界能否养活中国"话题,称中国粮食进口急剧增加、结构性粮食缺口继续拉大、中国加快在国际上"抢粮"等,炒作"中国粮食威胁论"。中国能否养活自己?中国是否在国际上"抢粮"?  相似文献   

17.
2006年我国实行粮食"托市收购"政策以来,国有民营粮食企业纷纷建库参与托市收购。射阳县是苏北粮食主产区,也催生了一批民营粮食仓储企业。随着国家政策调整和经济环境的变化,现在这一批企业已经进入到了濒临存亡的转型期。  相似文献   

18.
<正>我国既是粮食生产大国,也是粮食消费大国,在中国经济国际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解决十三亿多人的吃饭问题,既要坚持"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底线思维,又要积极拓展国际粮食供给渠道,充分利用国际粮食资源。为此,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重要指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的粮食政策王韩民古今中外,粮食购销一直是治国安邦的大政策,历代无不重视。本文就我国古代粮食政策作些介绍。一、李悝的平籴法李悝是战国初期魏国的政治家,他既通法典,又晓经济,曾制定了‘平籴法”。平籴法(指在丰年以平价购入粮食,以备荒年平价售出的方...  相似文献   

20.
农户粮食灾害保险是我国农户粮食生产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基于对全国31个省4个地区721个村的调查发现:立法滞后导致了我国农户粮食灾害保险建设"先天不足",市场供给结构畸形及缺乏调控致使我国农户粮食灾害保险行业发展乏力,政府宣传深度与广度不够导致农户粮食灾害保险意识淡漠,政府定位模糊制约了我国农户粮食灾害保险事业的发展。鉴于此,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加快我国保险法规建设和粮食的社会保险试点;确立政府在农户粮食灾害保险中的重要提供者或参与提供者角色;加速建立与健全农业灾害保险;发挥农户粮食灾害保险基金的作用;提高农户粮食灾害参保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