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部分,如何使利益相关者平等参与合作,提高企业价值,是公司治理结构应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部分,如何使利益相关者平等参与合作,提高企业价值,是公司治理结构应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简述利益相关者理论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水电开发企业的公司治理现状,并从利益相关者代表的分类、设置、职责、作用、激励等方面系统构建了水电开发基于利益相关者权益的公司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利益相关者理论强调公司不但要追求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还应当关注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利益相关者理论集中体现了对公司本质的新认识、对人力资本价值的重视,符合经济民主化的要求,对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对内部会计控制研究的不断深入,社会各界都意识到内部会计控制与公司治理结构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是正确处理好公司利益相关者关系,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保证。公司治理有利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健全,内部会计控制系统是实现公司治理的重要手段。企业要发展就必须根据公司治理结构的需要,建立和健全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本文从公司治理结构入手,在系统分析了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会计控制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就公司治理结构下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一、公司治理结构理论综述   关于公司治理结构理论的研究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早期有关公司治理结构的文献,包括伯利和米恩斯以及詹森和麦克林的论述,主要致力于解决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到了19世纪80年代,科克伦和沃提克则认为:公司治理结构要解决的是高级管理人员、股东、董事会和公司其他利益相关者相互作用产生的诸多特定问题.……  相似文献   

7.
一、公司治理结构理论综述关于公司治理结构理论的研究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早期有关公司治理结构的文献,包括伯利和米恩斯以及詹森和麦克林的论述,主要致力于解决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到了19世纪80年代,科克伦和沃提克则认为:公司治理结构要解决的是高级管理人员、股东、董事会和公司其他利益相关者相互作用产生的诸多特定问题。现代企业理论又把企业视为一系列契约的组合,是个人之间交易财产的一种方式,基于这一理论,企业治理结构的主体应包括所有参与企业内部产权交易  相似文献   

8.
健全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对于经济和金融的稳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存在股权结构不合理、董事会结构失衡、监事会功能有限、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作为外部治理机制的控制权市场、经济人市场和利益相关者也难以有效发挥作用.在分析以上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对策与途径.  相似文献   

9.
以制约水电开发的市场、社会和生态问题为切入点,对水电开发企业构建利益相关者协调治理法律保障机制的必要性进行说明,进而对法律保障机制构想做了阐述,并着重研究了水电开发企业公司利益相关者协调治理的信息披露法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0.
从美国首先提出“公司治理”的观点后,现代公司治理问题和实践已经成为各国管理界普遍研究的一项课题。在我国,公司治理是被作为“公司治理结构”来研究的,其对国家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广泛意义上的公司治理是用以处理不同利益相关者即股  相似文献   

11.
公司治理结构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建立在契约经济学基础上的公司治理理论对会计信息的解释公司股东、董事会、经理层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一整套制度安排构成了现代公司治理的基本框架基础。根据契约理论,公司治理就是协调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相互之间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涉及指挥、控制、激励等方面的活动内容。狭义的公司治理是指在企业的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的条件下,公司董事会的结构与功能、董事长与经理权力和义务以及相应的选聘、激励与监督方面的制度安排等内容。狭义的公司治理问题实际上是股东与董事会、董事会与经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问题。作为不同…  相似文献   

12.
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公司片面追求股东利润的最大化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使人们意识到公司在发展过程中还应当努力维护其他相关者的切身利益,而对这些利益相关者合法权益的保护,要求公司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本文就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结构的互动关系进行简要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3.
公司债权人作为公司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之一,其应否参与公司治理、如何参与公司治理等问题是公司治理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探讨了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理论依据,分析了银行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必要性、可行性,并且从参与方式探讨了我国银行债权人如何参与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14.
公司治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才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是现代企业的经营环境发展变化的结果。从现代公司产生的那一天起,公司治理问题就摆在企业的组织者、参与者面前了。一些西方学者认为公司治理就是委托董事,使之具有指导公司业务的责任和义务的一种制度,是以责任为基础的。他们认为公司治理应看成是公司与公司的组成人员之间的一种社会和约,从道义上使公司及其董事有义务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国内也出现了诸多关于公司治理方面的定义。虽然表述形式各异,但其本质都大同小异。概括地说公司治理结构就是借以处理公司中各种合约,协调、规范公司中各利益主体的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的基础是股权结构。公司治理的核心是处理作为委托人的股东代表与作为代理人的经理人员之间的关系。可以说公司治理结构是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一种权利制衡机制。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健全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对于经济和金融的稳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存在股权结构不合理、董事会结构失衡、监事会功能有限、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作为外部治理机制的控制权市场、经济人市场和利益相关者也难以有效发挥作用。在分析以上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对策与途径。  相似文献   

16.
广义的公司治理不局限于股东对经营者的制衡,而是涉及广泛的利害相关者.在广义上,公司不仅是股东的公司,而且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公司的治理机制也不仅限于以治理结构为基础的内部治理,而是利益相关者通过一系列内部、外部机制来实施共同治理;治理的目标不仅是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而且要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性,从而保证公司各方面的利害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由于获取数据的局限,本文只针对公司管理层、股东、债权人和政府做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7.
公司治理模式之争与我国的林业企业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引语公司治理模式是用以处理不同利益相关者即股东、债权人、管理人、员工和社区之间的利益格局关系,实现一定经济目标的制度安排。关于公司治理模式争论,在西方经久不衰,其核心就是“传统的”“股东治理模式”和“新兴的”“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何者更优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两模式争论焦点的介绍和评价,并在这一基础上,探讨我国林业企业治理机制的建立,并给出一些初步建议。二、并购中经营目标之争本世纪80年代,在公司恶性收购事件中对员工和其它利益相关的利益损害引发了英美公司治理模式之争。争论的最终结果,导致美国修…  相似文献   

18.
论利益相关者与财务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企业财务治理从一味地关注股东利益发展到力图合理分配财权以协调各方利益相关者财务关系,这种变化无疑为各方利益相关者谋福,但利益相关者参与财务治理的实践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将对利益相关者与财务治理相关问题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9.
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信息与公司治理结构之间的关系是系统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影响系统的运行,系统要适应环境。一、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是指维护公司各方面的利益的制度安排。是通过一系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公司治理的本质不仅是一个公司治理本身,更重要的是政府治理的问题。目前,学术界把政府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主要分为“缺位”、“越位”和“错位”三种,问题症结在于政府作为公司治理的利益相关者,要行使公共政策、出资人、市场监管等三项职能,那么就很容易出现角色的混淆。政府在公司治理过程中要真正做封‘在其位,谋其职”,关键就要定好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