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村办企业建设现代化新刘庄河南省刘庄农工商总公司总经理史来贺我们村共有326户,1519人,1600亩耕地。1993年,全公司各业总产值达到2.3亿元,比1978年增长180多倍,人均产值15万元;固定资产达到2.6亿元;人均集体分配3200元,加...  相似文献   

2.
社溪镇老圩村有村民小组11个,人口1563人,人均5亩山,5分田。这个村从1986年开始发展果业,到2000年,全村有果园950亩(主要种植脐橙和蜜柚),果业总产值达到268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2400元,其中来自果业的收入达到960元;村集体收入8万元,其中来自果业的收入4.7万元;全村果业为镇财政提供税收18.4万元。老圩村依靠果业开发,成为全县有名的果业专业村,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的好路子。目前,全村有114户农户盖起了小康楼,130户农户买了摩托车和彩电,70户农户安装了电话。老圩村果业开…  相似文献   

3.
宜丰县天宝乡松溪村,是个名副其实的“食不裹腹,衣不御寒,住不避风雨”的“三不村”。1980年,全村人平纯收入不足100元,1981——1983年人平纯收入也仅109元,但是1988年人平纯收入却达到786元,比1983年增长5.5倍,全村  相似文献   

4.
杨军 《广西经济》2009,(12):53-53
下渌村位于武鸣县南部的双桥镇天井岭脚下,全村辖有6个自然屯,5个村民小组,210户810人,党员40名.村民代表30名;全村耕地面积1148亩.林果面积4410亩;全村农户经济收益主要以龙眼种植为主,村集体经济收入以村集体果园和山林发包为主,2008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491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  相似文献   

5.
陈卫平  胡志龙 《乡镇经济》1999,(3):16-17,24
改革开放以来,江西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97年,全省乡镇企业完成了总产值1082.7亿元,是1978年的102.1倍,占社会总产值的比重达63.5%,比1978年增长44.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产值713.88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  相似文献   

6.
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农村稳定是我们农村工作的奋斗目标,而农民增收是我们农村工作的主题,是财政增长、农村稳定的基础。去年,江西省临川市大灾之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51元,今年又提出了确保增加220元、力争增加260元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能否实现,如何实现?我们深入到乡镇、村组和农户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和认真分析思考。广大农民收入呈稳中有增态势临川市是个农业大市,去年,全市在遭受严重洪灾情况下,农业总产值仍达到13.2亿元,是1978年1.1495亿元的11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51元,比199…  相似文献   

7.
《开放潮》2001,(4):4-6
二十年改革开放,二十年励精图治。 厦门,这个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成为四个经济特区之一的东南沿海城市,20年来以年均18.6%的速度快速稳步发展,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01.2亿元,比1980年增长了29.3倍,人均GDP达到4650美元;工业总产值达775.8亿元,比1980年增长71.1倍;财政总收入91.5亿元,比1980年增长49倍;外贸进出口总额100.5亿美元,比1980年增长70.3倍;累计实际直接利用外资 114.5亿美元;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813元…  相似文献   

8.
日前,我到一个贫困老区村委会了解情况,问及2006年全村人均收入和2007年计划目标时,村委会李主任指着墙上报表说:2006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4800多元,200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为5010元,比上年增长5%;2008年是5250元,仍是增长5%。这个村的基本情况我是比较了解的,本来就比较穷,又没有大的生产项目,人均收入年年增长5%,靠什么?李主任有点难为情,说了实话:“每年增长5%是上级布置的,实际上我村是达不到的。不过,我们是有两本账的,看需要再决定报哪本账。”我不禁哑言.[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迅速发展,经济总量由1978年的225.5亿元增长到2000年的8542.4亿元,增长近37倍,这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一直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尤其是民间投资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大,成为县乡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但近年来,在政府投资不断增长的同时,民间投资则发展缓慢,由此导致了经济发展的后劲不足。如何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省统计局的同志探索了六条激活民间投资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乐东县三平乡镇抱隆村1990年前是一个黎苗族聚居的贫困山区村。全村共有7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282户,1437人,其中苗胞61户,340人。1990年以来,村党支部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不懈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大大促进了村民素质的提高和党风、政风、民风的好转,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1996年,全村社会总产值高达460万元,为1990年的3.83倍,年均增长47%。1990年起,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连续五年分别被评为县先进党支部和文明单位标兵;1993年起连续被评为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和计划  相似文献   

11.
邵波  吴琪 《辽宁经济》1999,(9):18-19
一、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一)发展总量。第三次工业普查资料显示,1995年全市中小工业企业达到6241个,比建市初的1985年增加2489个。其中乡及乡以上企业达到1032个,比1985年增加568个;从业人员109387人,比1985年增加58004人;实现工业增加值15.25亿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工业总产值68.3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85年增长5.91倍,年均递增21.3%,资产总额59.51亿元,比1985年增长12.7倍,利税总额3.53亿元,比1985年增长5.66倍。…  相似文献   

12.
初冬的格尔木,太阳暖暖地照着,收获后的田野,静谧安祥。驱车行进在大格勒乡的乡间公路上,恰逢学校放学,雀跃着的孩子们三三两两,从车旁走过。跟着乡政府的小王,记者来到大格勒乡的新庄村。在和郑守玉村长及部分村民的交谈中,新庄村村民集体奔小康的身影渐渐清晰地浮现在我们眼前。致富篇新庄村在大格勒乡所属的四个村中不是最富的,但却是人均增幅最快的。全村76户人家,300多口人,2002年人均收入达到2715.38元,比2001年增长36.9%。问起郑村长他们村的“致富经”时,郑村长笑了:这几年党的农村政策好,…  相似文献   

13.
一、湖南中小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成就和面临的困难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湖南中小企业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一是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尤其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民营企业迅速成为中小企业的一支新生力量。据调查,1980—1997年,全省中小型工业企业由3505个发展到26806个,工业产值由104.45亿元增加到1268.5亿元,分别增长6.64倍和11.14倍。乡镇企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19.34亿元增加到1998年的3600亿元,增长185倍。私营企业从零发展到1998年24308个,至199…  相似文献   

14.
《中国老区建设》2001,(1):42-42
黑龙江省密山市黑台镇共裕村,是个山多、地少,只有78家农户的山村。几年来,在致富领头人杨宝昌的带领下,艰苦创业,奋力拼搏,把昔日的荒山变成1400亩绿色果园,成为发展特色经济和生态农业的典型。全村固定资产达到1000万元,集体存款300万元,户均存款15万元,人均纯收入7000元。全村实现了住房砖瓦化率、自来水入户率、有线电视入户率均达到100%,村民走上了共同富裕之路。  相似文献   

15.
丰城市同田乡镇坊村位于丰城、新建、南昌三县市的交界处,是丰城市西北部的一个边远贫困村。全村4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459户,2099人,其中贫困人口1168人,223户,贫困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55.6%,有耕地面积3330亩,其中早田1867亩,湖田(一季)697亩,旱地766亩,2000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931元。2001年经省政府批准确定为“十五”期间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经过四年来的工作努力,镇坊村的经济社会得到了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老区建设》2012,(19):20-23
中源乡龙蚯村位于靖安县北部,距县城75公里,是靖安县比较偏远的山区村。全村15个村民小组,农户310户,总人口1089人,劳动力589人,耕地2350亩,其中水田1873亩,林地26132亩,地广人稀,全村没有集体经济,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外出务工,村民经济来源途径少,201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260元,只相当于当年中源乡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1.6%,特困户60户,是江西省重点贫困村。  相似文献   

17.
赖刚 《宁波通讯》2006,(8):40-41
北仑区白峰镇小门村,十几年前还是个发展滞后的农业村,村集体负债45万元,农民年人均收入还不到500元。村民们描述当时的情景是:“山上光秃秃,农田乱糟糟,建房无章法,治安一团糟”。经过十年不懈的艰苦创业,小门村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如今这里成了省级文明村、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2005年小门村的工农业总产值达2.5亿元,村级集体收入300余万元,全村九成劳力转向了二、三产业,农民人均收入超过8100元,一跃成为北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样板村。  相似文献   

18.
江口镇坨里村位于江口镇东南部,是一个四面环山,交通闭塞的小山村,全村辖11个村民小组,342户,1341人。过去村民种植单一,生活十分贫困。近几年来,他们以市场为导向,坚持走调整农业结构的路子,大面积种植珍贵药材———百合,建立江口镇百合基地,活跃了全村经济,为广大村民开辟了一条崭新的致富路,2001年,全村种植户数达238户,占全村户数的70%;种植面积80余亩,出产百合7万余斤,市场价格上涨到7元/斤,种子史无前例的卖到了18元/斤,实现收入70多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700余元,比上2,…  相似文献   

19.
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和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乌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1994年国民生产总值32亿元,较1980年增长1.54倍,全盟粮食产量稳定在20亿斤左右,比“七五”平均增加30%,牲畜头数745万头(只),比1980年增长100万头(口);乡镇企业总产值33.1亿元,比1980年翻四番多;工业总产值22.5亿元,比1980年增长2.8倍;财政收入3.0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8元,牧民人均纯收入1198元,城镇居民生活费收入1300元,分别比1980年增长5.8倍、1.56倍、1.1倍和1.35倍;交通、邮电、城建等基础设施和科教文卫、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状况均有较大程度的改善。但是,与其它盟市相比,乌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仍处于较低水平,贫困落后仍是乌盟的基本盟情。  相似文献   

20.
《理论观察》2005,(4):176-176
建设村始建于1926年。1946年土改时,取名为建设,下辖三个自然屯。文革期间,建设经济发展比较落后。1976年,宋加明任党支部书记后,各项工作开始起步.1979年基本上实现了农业机械化。机械化后三年同前三年相比,粮食单产出120斤增加到433斤,增收2.6l倍;总收入由110万元增加到336万元,增长2.1倍;公共积累由10.37万元增加到123.24万元,增长了近11倍;人均分配由99元增加300元,增长2倍多。1982年8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亲临建设大队视察,高度赞扬了建设大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鼓励继续办好社会主义大农业。1983年建设大队党支部书记宋加明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并出席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