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在食文化上有其独到的特色,甚至号称“没有中国人不敢吃的东西”。人们的饮食观念从吃味、吃鲜、吃野味、吃自然已发展到吃奇、吃特、吃营养了。近期吃蜻蜓、蚂蚱、水蛭和青虫炮制成的“昆虫大餐”在一些地区俨然成为流行。烧烤昆虫食品,其样式达10多种。昆虫的价格与小仁鲜、蚬子等小海鲜价格相当,每盘价格从15元到30元不等。  相似文献   

2.
有句老话叫做“吃在广州”,广州人的爱吃和善吃,全国闻名。有作家评价:“这座城市吃得频繁,吃得动感。”来到广州如果不吃当地的美食,就太愧对自己的胃了。本期《中国汽车市场》为您推荐值得一吃的去处,让您在看车之余,也大饱口福。  相似文献   

3.
《华商》2011,(11):8-8
中国的老百姓向来是注重实惠的,你给他说一千道一万,他一句话问你,那东西能吃吗?你说能吃,他又会问你,能吃的东西,卖多少钱一斤?文化也是如此,说得再多再漂亮都没用,很简单:究竟多少钱一斤?!  相似文献   

4.
和谐,和这个字很有中国特色兼具中国传统文化的,从孔子和而不同到现在的和谐社会,国人对于和的理解可谓深刻。从字的结构上看,口边有禾,喻示着人有吃的,就平和了。而和谐呢,更是入木三分,谐是大笑的意思,大家有吃的(和),生活得心情舒畅(谐),这个社会就真的是盛世了。  相似文献   

5.
董刚 《国际市场》2009,(9):32-33
别人花多少钱,和谁吃饭,这属于私人的事情,外人是不应该说三道四的,有钱人一顿吃几万元那是吃,没钱人几元钱打发了也是吃,只要是钱花得地道,花得心安理得,就算是天价也没人说。但是,天价午餐却让人感觉不是个滋味,作为中国的企业家,能够有机会聆听大师级人物巴菲特的指点,那是再好不过,  相似文献   

6.
侃吃     
侃吃姜锋"食色性也",吃是人生的第一需求。中国人对吃的研究,堪称博大精深,无以伦比。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口腔化"的倾向,即有口必吃。这种现象在汉语文字中俯拾即是:啃、嚼、咬、吮、叮、咂、品、嘶、噬、咽、喝、喂、吸、嗜、吞……真是每口一个招式,连吃饱...  相似文献   

7.
美食,似乎是人人都抵挡不了的诱惑。比如,去到一个地方旅游,除了了解游玩哪些景点之外,吃也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因而,关于“吃”的书籍在书店也是极其丰富:几个朋友约在一起,餐厅、咖啡厅等往往成为聊天说事的好去处。现代人,乐衷于过节。即使是三十岁的大龄青年,过儿童节的也并不奇怪,而节日又总是与吃、玩联系起来。所以,饮食行业才会如此蓬勃发展。2007年,中国餐饮营业额达到1.2万亿元,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前的250倍。中国商务部有关负责人称,  相似文献   

8.
仲秋赏月吃月饼是中国几千的传统,节日将至为保证群众吃上放心月饼,宁津县质量技术监督局专门组织执法人员对全县月饼加工生产企业进行了大检查。共检查各类月饼生产加工企业20余家,查处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月饼生产加工企业2家。  相似文献   

9.
团队中遭遇的“囚徒困境”在中国,有一个妇孺皆知的关于和尚打水的民间寓言故事: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在这个故事中,人们往往忽视了如何会产生三个和尚没水吃这样一个典型的“囚徒困境”(Prisoner Dilemma)?或者说,隐含于三个和尚没水吃这样一个“悲惨”局面里的假设条件是什么?倘若放松或改变这些假设条件,情况会发生什么变化?本文的分析就从这里开始。  相似文献   

10.
火爆的年代──羊城餐饮业纵览陈庚中国人会吃。中国的广东人更会吃。无论飞禽走兽、野狗家猫、海草山藤,在广东人眼里都是好菜一盘。广东的窗口是广州。这个窗口既展示了粤人的饮食文化,也反映出我国餐饮业已进入──广州并不靠海,却能吃到活蹦乱跳的海鲜。这在过去,...  相似文献   

11.
张玲玲 《浙商》2013,(1):109-109
为几位第一次来中国的美国CEO安排晚餐,是件令人头疼的事.他们想吃正宗的中餐,但太正宗了却没法接受,比如中国吃货们热爱的鸡爪、鸭舌头、牛肚什么的,会让他们联想到正在吃的是活生生的动物、因此,即便叫花鸡等杭州特色莱,也必须吩咐厨师在上装之前把鸡头、鸡脚等部位去除、这样的吃法,在荷香之中掀开荷叶的乐趣是荡然无存了。  相似文献   

12.
巧珍 《国际市场》2003,(12):46-47
“民以食为天”。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特别讲究吃,因此形成了丰富的“吃文化”。中国东西南北中,有着许多不同的特色小吃,可是在市场发展上却没有引起重视。其实在我们国家的各地区、各民族都有独特的风味食品,也涌现出许多非常有名的中华老字号。如果挖掘这部分食品,用产业化的标准来生产,使地方小吃能够走出地方,打入国际市场,该是一个多么丰富的产业啊!  相似文献   

13.
《致富天地》2007,(6):43-43
猪肉一般是不能生吃的,可“2006年中国(海南)国际热带农产品冬季交易会”推出了一款可以生吃的特鲜猪肉。这款新产品吸引了许多好奇者驻足围观,其中有几位胆大的还亲口品尝,他们说口感特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食品安全在国内外屡亮红灯,不少消费者已是惊弓之鸟,于是以日本3口之家吃饺子中毒为切入点,各大媒体纷纷炒作,中国的饺子尤其是河北天洋食品厂陷入媒体的口诛笔伐中。中国的食品安全威胁论再度升级,不但河北天洋食品厂被媒体、消费者封杀,整个饺子行业遭遇风霜,个体危机已经演化为行业危机甚至中国制造危机。  相似文献   

15.
《三联竞争力》2010,(9):40-40
中国各种改革素来言必称与世界接轨,现在,又有一项制度要与世界接轨了。就在欧洲各国由于金融危机被迫吃下“延迟退休”的苦药之时,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悍然抛出了“延迟退休”的试探气球。  相似文献   

16.
《浙商》2006,(9):123-123
“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中秋佳节向来是中国人除了春节之外的又一个庆贺团圆的日子,有着几千年饮食文化的中国人特别注重中秋佳节合家团圆吃月饼的传统习俗。  相似文献   

17.
靠着一堆刻废锑块和狠吃一顿高级酥饼的愿望,两个中国少年开始——1961年,正是大饥荒时期。我读小学五年级,是所谓“吃长饭”的年龄,每周口粮却只有18斤,加上荤腥甚少,成天便觉得肚子饿。每回路过糖果店,看见柜台里油浸浸的高级酥饼,我就忍不住要吞口水。这种酥饼不要粮票,也不凭糖果证供应,四五角钱一块。当时我最大的愿望是,狠狠地大吃一顿酥饼,胀破肚皮也心甘情愿。邻居王端阳比我大几岁,中学来念了便辍学在家,整日无所事事,便常常在三眼井菜市场一带转悠,认识不少三教九流人物。有一天,他突然问我:“你想不想吃高级酥…  相似文献   

18.
对许多中国人来说,知道乌苏里江,是从那首红遍中国、经久不衰的《乌苏里船歌》开始的。不过,能与这首民歌媲美的还有很多,如两岸风光、赫哲风情,特别是吃开江鱼。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注重饮食,以至于很多事都拿“吃”来打比方,一个人能捱得苦叫‘‘吃苦”,一个人受欢迎叫“吃香”,一个女子看到丈夫对另一个女子热情些就会“吃醋”,以至于治理一个国家也用“烹小鲜”来比喻。在这么一个注重吃的国度中,又以广东为首,所谓“食在广东”,细微处见大学问,简单的饮食中却反应出了广东消费文化的概貌。  相似文献   

20.
何苗  李健 《市场周刊》2005,(38):51-51
“一招鲜,吃遍天!”在中国这片需求旺盛的蓬勃市场,似乎并不少见“一招鲜”的产品,但真能据此“吃遍天”的企业却寥寥无几,大多只是充当了昙花一现的流星。昙花一现式的产品可以举出很多。保健品、学习机、跳舞毯,无疑都是曾经的“好产品”,但经营这些产品的企业,却无一例外的与持续发展无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