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技术创新扩散的创新技术信息传播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技术创新扩散过程中的创新技术信息传播机制。创新信息传播是创新扩散的首要环节和先决条件,但不是技术创新扩散的全部内容;创新技术信息传播能创新技术供应方,采用方和中介服务机构的其他信息活动;创新技术信息传播模式制约着 新扩散的速度和范围;  相似文献   

2.
技术多样性是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表征,但现有研究对于技术多样性与创新扩散的关系存在争议。对此,区分相关和不相关技术多样性对创新扩散的异质性影响,并检验实质性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作为一种信号传递机制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基于2008—2017年中国研发密集型上市企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相关技术多样性能够积极影响创新扩散;不相关技术多样性对创新扩散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实质性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正向调节不相关技术多样性与创新扩散的关系。结论丰富了创新扩散理论与实证研究,可为企业创新实践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创新扩散网络结构对创新扩散绩效有重要影响。通过设计基于原胞自动机的创新扩散网络仿真模型,模拟不同网络结构的创新扩散过程,依据确定的创新扩散绩效测量指标,分析了创新扩散网络结构参数与创新扩散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创新扩散网络中,个体创新信息采纳概率是影响创新扩散速度和规模的最重要因素;创新扩散网络密度越大,创新扩散规模越大,扩散速度越快;初始创新者数量多可以加快创新传播速度,但不能扩大创新扩散规模。  相似文献   

4.
虽然远程交流技术快速发展,但现有研究表明专利发明在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于信息的地理邻近。以中国1992-2009年的1 331个新能源发明专利为研究对象,运用Jung Wonn,Jaffe等的实验设计方法,研究了专利引证的地理邻近是否会随时间递进而增大。结果表明,个人、大学、公司及其它种类发明专利引证的地理邻近会随着时间变化而增大,而政府受到的影响较小。另外,由于区域城市分属不同省份,因此并不能证明区域专利引证的地理邻近也会随着时间变化而增大。  相似文献   

5.
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技术扩散效应和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技术扩散效应和效果孙洪涛跨国公司直接投资行为中的技术扩散效应和技术扩散效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技术扩散效应是指伴随在直接投资行为中的技术“外溢”。而技术扩散效果是指技术扩散效应对东道国企业和产业的技术水平影响的最终结果。由于技术等级、...  相似文献   

6.
基于网络环境的技术扩散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环境给技术扩散机制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与改变,论述了网络环境下技术扩散强度的理论,着重分析了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扩散与实施技术扩散的过程,并且对技术扩散的机制进行了多方面系统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基于国家知识产权局产学合作发明专利数据,采用负二项回归和逻辑回归模型,研究了多维邻近性对我国跨区域产学协同创新的影响,包括对协同创新绩效的静态影响和对协同创新关系形成与维持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技术邻近与地理邻近的静态和动态影响分别呈倒U型和正向关系;社会邻近能促进协同创新关系形成与维持,不会显著促进协同创新绩效提升,但能够正向调节技术邻近对协同创新的影响;网络邻近对协同创新绩效及其关系形成与维持的影响呈正向关系,且正向调节技术邻近对协同创新关系形成与维持的影响,负向调节社会邻近与地理邻近对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刘伟  林培思  蒲昆 《技术经济》2021,40(10):98-107
针对企业从大学中获取探索性创新技术的地理阻碍,本文重点探讨了地理邻近对产学合作中的探索式创新影响,并且基于Boschma多维邻近的视角,进一步分析组织邻近、制度邻近、社会邻近和认知邻近对二者的作用关系.以信息通信技术(ICT)产业为研究对象,基于2014—2018年大学的专利转让数据构建产学合作创新网络数据库,采用负二项回归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地理距离确实是企业与大学合作获得探索式创新的障碍因素,但组织邻近、制度邻近、社会邻近和认知邻近对二者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即企业与合作大学隶属于同一中央部委、地方政府,拥有先前合作经验和认知优势的情况下,更能够克服地理距离的限制而实现合作探索式创新.  相似文献   

9.
数字技术逐渐扩散到传统产业,传统的商业模式已然无法适应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如何利用数字技术推动商业模式创新,逐渐受到学者的关注。文章聚焦数字技术扩散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以数字化战略导向为中介变量,数字化应用场景、数字化投入为调节变量,选取40家制造企业2011—2021年面板数据为样本,采取层级回归和Bootstrap方法实证检验的方法,探究数字技术扩散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得出:数字技术扩散对商业模式创新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数字化战略导向在数字技术扩散对商业模式创新的作用中具有中介效应;数字化应用场景在数字技术扩散对商业模式创新的作用中具有调节效应;数字化投入在数字化战略导向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中具有调节效应。文章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视角下政府补贴和技术扩散对资源配置效率的作用机制。利用2017年237家中国高技术企业协同创新的投入与产出截面数据,构建了联立方程组,并借助三阶段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检验了政府补贴调节下技术扩散对产学研协同创新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技术扩散与政府补贴互为内生变量,政府补贴显著促进协同创新中的技术扩散,反之,技术扩散也增大了企业获取政府补贴的机会;政府补贴提升了技术扩散强度,进而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1.
郑英隆 《经济管理》2007,(16):59-65
全球化下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需要技术创新动力,更需要有对创新体系的内在结构整合。信息技术创新的产业扩散是一个多级传递的过程,从产业组织意义上扩散可细分为4级.即领先创新企业的新信息技术与工商业结合、信息企业问扩散、产业内扩散、产业外扩散;从地域范围上扩散又可分从领先创新企业所在地的局域到国内,再到国外的扩散。各级扩散对新信息技术的产业推广有不同的意义。要确立开放环境下的结构整合管理新思维,更新激励创新方法,界定领先创新企业.集成追随企业,优化信息技术与工商业结合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陈红军  谢富纪 《技术经济》2021,40(10):108-118
产学协同创新是区域协同发展的内在动力,多维邻近性作为创新主体获取外部知识的关键因素,对协同创新绩效有重要影响.文章基于多维邻近性视角,采用京津冀28个高校和492家企业2009—2018年在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同联合申请并授权的发明专利数据,运用负二项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地理邻近性对产学创新主体间的协同创新绩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②制度邻近性对产学主体协同创新具有积极正向作用;③技术邻近性对产学协同创新绩效具有显著倒U型作用;④技术邻近性与地理邻近性的交互作用会对京津冀产学协同创新绩效产生显著负向影响;⑤技术邻近性与制度邻近性的交互作用对京津冀产学协同创新绩效产生显著负向影响;⑥地理邻近性与制度邻近性的交互作用对京津冀产学协同创新绩效产生正向作用但不显著.因此,京津冀应加大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通信网络投资,加强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加快完善制度和市场一体化政策的实施和管理,发挥多维邻近性对协同创新绩效的交互作用,实现科技创新资源优化聚集,形成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  相似文献   

13.
陈宇 《发展研究》2009,(8):68-70
本文就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设计了一个因“贸易与模仿”而致技术扩散的“南北”模型,并将知识产权保护融于其中。模型详细说明了在国与国贸易往来间,因发达国家创新活动与发展中国家模仿行为而带来的正向技术外溢。这种“外溢效应”联同双方之间的“反馈效应”,决定了地区福利的增减将随着知识产权保护影响世界发展的方式而有所变化。得出结论为:发展中国家合理的政策行为将使“南北”双方福利均得以增加;如果制度设计不甚合理,则会给两个地区的福利带来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结合产业共性技术相关理论与技术扩散模型,以政府作用为调节变量,构建产业共性技术扩散的三阶段仿真模型,对产业共性技术扩散三阶段演化特征进行探讨,借助Matlab平台对主体采纳行为和共性技术扩散速度进行仿真,并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共性技术扩散为例对仿真结果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共性技术扩散先后经历了权威决策、二次创新以及附随扩散3个阶段;产业共性技术扩散的企业采纳比例遵循“S”型曲线规律,而产业共性技术扩散速度出现了“上升-下降-再上升”的“N”型走势;直接采纳二次研发成果的企业,对产业共性技术扩散影响较大;政府在整个产业共性技术扩散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但在扩散不同阶段政府介入方式与程度会有所差异;二次创新投入比例与成功率影响产业共性技术扩散规模和速度;只有将产业共性技术转化成专有技术或新产品,才能实现共性技术有效扩散。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2001—2018年全国288个地级以上城市统计数据,对信息通信技术(ICT)创新扩散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首先采取改进的Bass模型来测算ICT创新扩散速度,然后构建ICT创新扩散及其影响因素的面板数据固定效应动态SAR模型,并采用拟极大似然估计法对动态SAR模型进行参数估计。研究表明:ICT创新扩散的时空效应显著,创新扩散不仅受本地影响还受邻近城市的影响;人口密度、人口流量、户均ICT消费支出及ICT供给能力等因素对其创新扩散有显著影响,且这些因素短期空间溢出效应和长期回流反馈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6.
我国大学—企业协同创新的空间外溢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添加空间变量的Romer研发模型,从地理邻近性、经济相似性与绩效接近性三个方面构建了空间权重矩阵,利用2006—2014年的省际大学—企业的联合发明专利等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大学—企业协同创新的空间外溢效应。结果表明:经济相似的空间外溢要略高于地理邻近效应;研发资本与人力资本投入在协同创新中产生明显的"空间外溢",其中人力资本投入对周边地区的大学—企业协同创新绩效水平影响最显著;此外,市场化程度与教育投入力度等因素对大学—企业协同创新活动存在积极的影响,而金融环境与知识产权保护对大学—企业协同创新绩效水平的影响不明显。因此,政府还需加大对研发经费、高素质人力资本和教育的投入力度,以促进大学—企业协同创新绩效和各区域创新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创新溢出下技术战略联盟创新激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博弈论中的经典模型"囚徒困境",对战略联盟下企业的创新激励进行了探索,试图解决创新外溢与创新动力这一对固有的矛盾,即如何获得创新和创新扩散的平衡。通过分析战略技术联盟内部的激励模式和政府对联盟的创新激励模式,认为合作伙伴间的前期合作投入、对欺骗的惩罚、长期的战略眼光以及政府的创新税收优惠和创新成果补贴等措施能够对战略技术联盟的创新形成有效的激励。  相似文献   

18.
在目前我国金融创新研发能力还比较低的情况下,通过扩散方式进行金融创新将是我国金融创新的主要形式。因此,对金融创新扩散的研究不仅有其理论意义,而且有很强的实践意义。本文浅述了金融创新扩散的过程和机理,并给出了比较普遍的金融创新扩散模型。  相似文献   

19.
基于研发要素流动视角,利用我国内地30个省市2002-2017年面板统计数据,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和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对技术扩散影响区域创新效率提升情况进行探究。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区域创新效率呈现波动收敛态势,其中,东部创新效率最高,中西部创新效率次之,且两者交替上探下潜;技术扩散能够驱动区域创新效率提升,其中,本土技术扩散表现出显著的边际递减驱动力,而国际技术扩散呈现出不显著的边际递增驱动力;技术扩散能够引发研发要素流动,其中,研发资本流动能够积极改善区域创新效率,而研发人员流动表现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针对创新网络空间格局如何形成及演化的问题,基于多元邻近视角剖析创新网络空间格局形成机理,运用Agent理论设计仿真算法,并基于Netlogo构建创新网络空间格局演化仿真平台。通过模拟实验发现:①多元邻近更有利于创新网络区域内、外部合作共生,且(跨区、内部)合作边数与区域面积、毗邻距离呈正、负相关;②社会邻近或技术邻近更有利于创新网络产生(绝对)空间集聚,且集聚态势与区域位置中心性呈正相关;③创新网络空间格局呈现随机型至斑块型(或均匀型)的动态演化趋势,且社会邻近或技术邻近更有利于创新网络产生均匀型空间格局,地理邻近或多元邻近更有利于创新网络产生斑块型空间格局;④地理因素作用下的创新网络(空间格局)仍保持幂律分布特性;⑤斑块型空间格局的创新绩效高于均匀型,且多元邻近下斑块型空间格局的创新绩效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