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莫丽娟 《新西部(上)》2013,(11):165-166,152
本文介绍了调节焦点理论的源起和发展,梳理了自我差异理论、调节焦点理论以及调节匹配理论的内涵与相互关系。自我差异理论假定个体使用自我指导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评估,使现实的自我特征与自我指导保持匹配或减少不匹配的程度;调节焦点的促进、预防系统都关心获取积极结果,前者追求成长,后者追求安全;调节匹配的价值,提出当个体的目标追求手段与其调节导向匹配时,个体会体验到调节匹配,这会提高个体正在做的事情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可持续职业发展与工作—生活边界日趋模糊的背景下,如何激活个体的休闲时间以及休闲重塑行为成为学界与业界的重要话题。本文基于过往研究,首先,从心理需求满足和要求—资源匹配两个角度阐述了休闲重塑的概念内涵与特征,进而提出了休闲重塑的综合性定义;其次,基于自我决定理论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对休闲重塑的理论视角、前因后果以及影响机制进行了梳理与归纳;最后,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为休闲重塑的后续实证研究提供了理论借鉴,同时能够启发个体与组织发挥好休闲重塑行为的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蕴涵着对人的个体自我和谐的深刻关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为个体自我和谐提供了现实前提;个体自我和谐既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目的,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因此要不断发展个体自我和谐的现实前提和环境条件,指导个体通过社会实践与自我修炼构建自我和谐。  相似文献   

4.
本文引入调节匹配和自我建构的概念,探讨两种不同目标导向——促进与预防的消费者在面对两种不同的参照群体建议的信息框架(正面/负面)时对冲动购买行为的影响。并采用SPSS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发现:在调节匹配的情况下,消费者冲动性购买的意图和行为程度更高,自我建构会干扰冲动性购买意图对购买行为的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把当前动机研究前沿——调节焦点理论应用于领导影响机制研究,试图揭示领导通过引导下属调节焦点来影响下属态度及行为的作用机制。本文首先介绍了调节焦点理论及其在领导研究领域的应用情况;然后通过对前人观点的整合构建了一个基于调节焦点理论的领导影响力模型;接下来,借助这一模型,系统地探讨了领导通过行为示范、语言和符号的使用和反馈来引导下属调节焦点从而影响下属的过程,以及由于领导对下属促进型/防御型调节焦点的激发而可能导致的下属不同态度及行为结果。  相似文献   

6.
马鸿佳  肖彬  张玲 《南方经济》2023,42(1):119-134
对面临着资源约束的新企业而言,如何从供应链上下游识别并获取所需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大多数研究强调了创业者调节焦点在影响新企业战略决策与行为的重要作用,然而现有文献在深入揭示创业者调节焦点对新企业资源识取的作用机理方面仍较为薄弱。针对这一问题,该研究以213家一汽—大众供应链上的新企业为研究对象,整合注意力基础观、调节焦点理论,考察了创业者调节焦点与新企业资源识取之间的逻辑关系,并探讨了善意信任和能力信任的中介作用以及权力不对称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创业者促进焦点与预防焦点均会对能力信任产生正向影响,两者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与能力信任相比,促进焦点对善意信任正向作用更强;预防焦点不对善意信任有显著的影响。(2)善意信任、能力信任对促进焦点与新企业资源识取的关系起到中介作用,能力信任对创业者预防焦点与新企业资源识取的关系起到中介作用。(3)权力不对称负向调节了创业者预防焦点与资源识取之间的间接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调节匹配对消费者的劝说性影响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与述评。首先,简要介绍了调节匹配的概念、分类及作用机理;其次,总结了调节匹配如何影响信息聚焦方式、信息框架及信息的其他组织形式对消息者的说服效果,并对现有研究结论的不一致之处进行了分析;最后,指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随着服务行业的迅速发展和顾客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主动服务行为已成为当今面临激烈竞争的服务型企业生存关键。文章基于自我决定理论与情绪即社会信息模型,运用问卷调查和情景实验方法,探究顾客感激表达对一线员工主动服务行为的影响机制和边界条件。结果表明:顾客感激表达正向影响员工主动服务行为;和谐式工作激情在顾客感激表达与主动服务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员工调节焦点调节了顾客感激表达与和谐式工作激情之间的关系,即员工促进焦点高时,顾客感激表达与和谐式工作激情的正向关系越强,而员工防御焦点高时,顾客感激表达与和谐式工作激情的正向关系越弱。  相似文献   

9.
调节匹配对消费者的劝说性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调节匹配对消费者的劝说性影响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与述评。首先,简要介绍了调节匹配的概念、分类及作用机理;其次,总结了调节匹配如何影响信息聚焦方式、信息框架及信息的其他组织形式对消息者的说服效果,并对现有研究结论的不一致之处进行了分析;最后,指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曾韬  陈弘泽 《开发研究》2020,(2):139-144
大学生群体的旅游住宿选择行为会受到个体认知与内外条件等多因素的影响。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指导,通过聚焦访谈法,多层次编码大学生旅游住宿类型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基于编码结果,比较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等影响因素中的具体差异,进一步归纳大学生选择民宿、快捷酒店与星级酒店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结论,从住宿情境原真化、体验价值品质化与经济化等方面针对性地提出旅游住宿行业吸引力提升的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11.
自我认同威胁是影响消费者行为策略选择的重要因素,它会影响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购买行为和产品选择等。自我认同威胁会导致消费者产生自我补偿型的消费选择或自我防御型的消费选择。这些不同的消费行为对应着不同的策略动机,在行为表现上,具有不同人格特征的个体会在消费选择上反映出规避策略和联合策略间的区别;在行为成因上,自我认同不同方面的威胁则会使消费者基于趋近动机选择问题聚焦策略,或者基于规避动机选择情感聚焦策略。文章运用象征性自我完成理论、自我肯定理论以及补偿和自我差异转移相关理论解释了自我认同威胁情境下的消费行为策略选择的形成过程,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文章旨在研究个体―组织匹配对创新行为的影响机理,结合中国社会文化情境,从个体和组织层面探讨极具中国特色的员工中庸思维和组织差序氛围的调节作用。基于对506名不同层次员工的调查研究发现:个体需要―组织供给匹配和工作要求―个人能力匹配均积极影响创新行为;中庸思维在个体―组织匹配两个维度与员工创新行为的关系中存在正向调节效应;差序氛围弱化要求―能力匹配对员工创新的影响,但不调节需要―供给匹配和创新行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教师教学情绪对课堂教学的影响主要有驱动作用、认知制约作用和感染作用,其形成因素是教师自我效能感、归因、教学环境、人际偏好及个性等,其调节方法是认知调控、心理匹配、归因控制、自我排解、自我暗示、师生沟通等。  相似文献   

14.
<正> 国际收支理论是研究关于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及其调节机制的理论。早在三百年前,重商主义者就着重研究贸易收支问题。由于当时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基本上限于贸易项目,因此当时的国际收支即贸易收支。但是重商主义者的“贸易差额论”还不能说是严格意义上的国际收支理论。较为系统的国际收支理论产生于18世纪。1720年I·杰瓦伊斯首先对国际收支进行一般均衡分析。1752年,D·休谟在其《论贸易差额》一文中详尽论证了其著名的“物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税收手段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重要方式,在理论上分析,运用税收来调节我国居民的个人收入有其必然性和可行性,但是目前,我国运用税收调节个人收入收到的效果还不是非常明显。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贫富差距的扩大成为我国社会的一大隐患,怎样运用税收制度调节个人收入、缩小贫富差距是当今我国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6.
考克斯与后现代理论都属于批判理论,它们的共同之处就是挑战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中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反对其给定的概念,追求人类解放。双方之间也存在巨大的差异:考克斯的理论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并在这一基础上寻求世界秩序的重构;而后现代理论的基础是法国后现代主义理论所依据的语言哲学,后现代理论反对任何重构的努力,认为任何重构的努力只会带来新专制与新束缚。  相似文献   

17.
调节聚焦理论从提出至今十多年来,在营销学领域受到广泛的关注,尤其有助于对消费者行为的解释.文章首先阐述调节聚焦理论的产生过程,总结、整理了几种调节聚焦常用的操控方法和测量方法,并对测量方法的运用情境给出建议,其次梳理了利用调节聚焦理论在营销领域的应用研究,多数研究集中于从消费者.内部环境因素来解释营销现象.最后指出调节聚焦理论在营销中仍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传统自我损耗理论强调,自我控制资源降低会引起自我损耗,导致个体在日常生活中无法有效控制自己的行为.而认知等因素会消除自我损耗的现象无法用能力模型加以解释,价值估计模型能补充能量模型的不足.促进理论模型的整合及强化脑机制研究是未来研究值得关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个人—组织匹配的视角,从微观层面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幸福感进行了研究。理论推演和514份问卷的实证分析表明,新生代农民工与其工作组织之间的三个匹配维度(价值观匹配、个人需求与组织供给匹配、工作要求与个人能力的匹配)对工作幸福感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感知到的工作意义在此影响关系中具有中介作用;另外,新生代农民工的个人现代性,即个体的价值取向,在该影响关系中有正向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价值观匹配、个人需求与组织供给匹配对工作幸福感的作用关系上。  相似文献   

20.
职业生涯幸福感概念的提出顺应了无边界职业生涯的发展趋势,但该概念的理论内涵探究仍存在不足。本文在系统回顾职业生涯幸福感概念的基础上,认为其与自我概念联系紧密,因此选择从自我差异理论出发探究其变化的内在机理。通过结合自我差异和时间概念,本文将自我差异类型细分为"同一自我内部差异""真实自我—理想自我差异""真实自我—应该自我差异""理想自我—应该自我差异"和"假设自我差异",深入分析了个体职业生涯中的不同自我差异对职业生涯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在认知、情绪、动机和行为上的表现,以此拓展职业生涯幸福感波动的内在机理,弥补现有理论的不足,并对相关领域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