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茂 《沪港经济》2005,(5):10-13
"上海港在世界集装箱大港排序中本是无名之辈,1996年吞吐量不到200万标箱,但是近几年,一年上一个大台阶,到2003年已跃居世界第三位,2004 年攀升到第二位,现在正在向世界第一大港迈进。"作为上海组合港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的曹忠喜,可以说见证了上海港的快速成长。据曹忠喜介绍, 2004年上海(海港)货物完成吞吐总量3.8亿吨,登上世界第二大货运港口的宝座;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455万标准箱(简称TEU);上海港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均列全国第一。为进一步优化长三角航运资源,交通部近期明确"三体系"定位,苏浙沪三地共同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形成长三角地区组合港的国际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成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届时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需要对港口、航运、国内物流的资源具有配置能力,而完善和高效的信息服务是基础之一。世界著名国际航运中心都拥有发达的信息服务,伦敦的航运高端信息服务水平尤为突出,拥有许多世界著名的航运信息咨询服务和科研机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航运信息服务与一流国际航运中心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本文通过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信息服务建设现状的分析,提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信息服务建设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上海临港产业集群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5年起,上海港口吞吐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位,并在航运一些重要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但航运中心不仅仅要依靠港口设施、吞吐量等硬实力的完善,更重要的是要依靠航运服务、信息、科研等软实力。显然,上海在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征程上在软实力方面需要不断完善。本文从临港产业集群角度分析航运服务业集聚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政府在临港产业集群发展中所起作用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4.
2002年,上海港创造了一个新纪录——集装箱吞吐量完成861万TEU,比上年634万TEU增长35.8%,超越高雄港而成为排名世界第四位的集装箱港口。这一辉煌业绩标志着作为我国大陆最大的国际通航港口又向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目标迈出了一大步。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的发展是超常的。近10年来,它都以年均28%的增长率攀升。1994年突破100万达到119.9万TEU,从1997年至2001年的5年里,每一年都突破一个大数,分别超越200万、300万、400万、500万和600万TEU,2002年则跃升双百万,达到861万TEU。这是上海港集装箱运输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它超常发展的巨大…  相似文献   

5.
《厦门港“十二五”发展规划》已基本完成。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厦门港将继续推进“大港口、大联运、大物流”建设,目标完成港口总吞吐量2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1000万TEU;形成货物通过能力达到2亿吨,其中集装箱设计通过能力1100万TEU。初步建立布局合理、能力充分、功能完善、管理先进的海峡国际航运中心,打造“东方名港”,在海峡西岸港口群发展战略中切实发挥重要枢纽港和龙头港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上海建设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面临着国际、国内的激烈竞争。上海目前还不具备与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相匹配的国际影响力,上海必须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本文从上海的现状出发,对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优劣势进行分析,提出增强竞争力的对策:1、健全集疏运体系建设,形成江海直达、海陆空多式联运的发展格局。2、加快航运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以航运保险和船舶融资为重点的航运金融服务业。3、打破长三角航运一体化发展的阻碍,实现长三角港口资源的顺利整合。  相似文献   

7.
一、长三角港口物流产业分析 1.长三角二省一市物流发展国内领先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二省一市经济实力雄厚,基础设施完善,交通方便快捷,物流发展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主要生产指标再创历史新高。洋山深水港区已经形成规模,其硬件设施、软件管理水平和整体作业效率达到了国际一流的水平。2012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7.3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3252.9万标准箱。  相似文献   

8.
天津港发展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覃  封云  龙磊 《港口经济》2010,(4):13-16
一、2009年天津港发展现状分析 1.天津港货物吞吐量总体发展情况 虽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天津港货物吞吐量依然保持了增长的态势。2009年,天津港完成货物吞吐量3.8亿吨,同比增长6.7%,在全国港口中排名第三位;完成集装箱吞吐量870万TEU,同比增长2.4%,在全国港口中排名第六位。  相似文献   

9.
海信 《港口经济》2012,(10):62-62
交通运输部正式发布的《2011中国航运发展报告》显示,2011年我国水上运输船舶总规模首次突破2亿载重吨,其中海运船队达到1.15亿载重吨,居世界第四位;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100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1.64亿TEU(标准箱),双双位居世界首位,我国航运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报告》指出,2011年全国水路完  相似文献   

10.
开启连云港港“十二五”发展新征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港口经济》2011,(3):5-8
连云港港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国家沿海主要港口及区域性中心港口、江苏沿海港口群的核心,是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港口实现货物吞吐量1.35亿吨、集装箱387万标箱、外贸吞吐量7300万吨,  相似文献   

11.
《港口经济》2011,(8):28-28
今年上半年,我国港口生产势头总体良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44.2亿吨,同比增长13.2%。其中,内贸吞吐量增长较快,完成吞吐量30.9亿吨,增长15.6%;完成外贸吞吐量13.3亿吨,增长8.0%;集装箱吞吐量平稳增长,完成吞吐量7770万TEU,增长12.9%。  相似文献   

12.
数字宁波     
《宁波通讯》2014,(15):13-13
930万TEU 今年上半年,宁波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930万TEU,同比增长12.4%,位居世界港口第5位。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丝毫没有影响我国港口业重组的步伐,广西北部湾港口集团的组建、山东港口战略联盟的建立、天津北方航运中心与物流中心的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大连港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等等,纷纷启动了国内港口的并购重组战略。然而在国内港口企业激烈竞争的时候,国外航运与港口经营巨头纷纷登陆我同航运市场,在各地开展集装箱码头业务,  相似文献   

14.
航运咨询业是航运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兴产业,作为高端航运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航运咨询业的发展有助于改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政策环境,为政府制定政策、企业进行决策提供依据,是我国赢得国际航运话语权的重要保障。一、上海航运咨询业的发展现状《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发布以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进入攻坚阶段,为了  相似文献   

15.
《宁波通讯》2010,(7):48-49
2010年7月上旬,从市港航管理局传来好消息,宁波上半年完成港口吞吐量19365万吨,同比增长9.44%,完成年度计划的55.33%;集装箱吞吐量高速增长,共完成623.23万标箱,同比增长34.53%,完成年度计划的56.66%,特别是五月份箱量达123万标箱,创单月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16.
交通运输部     
《中国招标》2011,(46):55
10月份主要港口外贸吞吐量增长迅速【发布时间:2011年11月22日】10月份,我国港口生产经营形势稳定,货物吞吐量、外贸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等主要指标同比均实现较快增长。港口货物吞吐量较快增长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754626万吨,同比增长13.6%。其中,沿海港口完成512901万吨,同比增长13.6%;内河港口完成241725万吨,同比增长13.7%。  相似文献   

17.
一、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的正式确立2008年7月5日温家宝总理视察上海时指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要实现转型,“要紧紧围绕建成东北亚国际枢纽港的目标,大力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体系,着力打造航运服务资源集聚中心,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国务院2009年4月正式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以下简称国务院《意见》),并提出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即“到2020年,基本建成航运资源高度集聚、航运服务功能健全、航运市场环境优良、现代物流服务高效,  相似文献   

18.
《港口经济》2008,(3):61-61
2007年,青岛港完成吞吐量2.7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946万TEU,分别同比增长20.9%和22.2%,跻身世界大港和集装箱港口前十强。  相似文献   

19.
上海国际航运服务业集群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中,硬件建设已取得了卓越的成绩。航运服务业作为服务业的一部分,在上海的经济发展中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航运服务业的发展培育,特别是航运金融、航运保险、航运经纪、海事法律等方面已成为当前航运业界人士和专家关注的热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应借鉴英国伦敦、新加坡、香港等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的经验,积极探索和改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模式,并研究制定航运服务产业集群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集疏运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4月14日,国务院下发“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家金融中心和国家航运中心的意见”,再次凸显出上海作为我国港口、航运发展的排头兵,政策上享有的青睐。“意见”中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航运资源高度集聚、航运服务功能健全、航运市场环境优良、现代物流服务高效,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仅从时间角度来看,上海建设“双中心”的任务可谓异常艰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