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几年来,由于国家和各地相继采取了一些扶持地方煤矿的政策措施,地方国营煤矿,特别是社队集体小煤矿和群众办矿,正在蓬勃发展。地方国营煤矿,1982年比1981年增产1036万吨,1983年又比1982年增产1100万吨,垒部产量达到1.8亿吨,超过了历史最好水平。社队集体和群众办矿进展步子更大,1982年比1981年增产1947万吨,1983年又比1982年  相似文献   

2.
自东煤公司成立以来,积极贯彻中央、国务院和煤炭部关于发展小煤矿的方针,本着统配和地方煤矿统一规划、同步发展的原则,划出整块成片的煤炭资源共92处,储量为11.6亿吨,供地方煤矿开采,促进了地方煤矿的发展。1983年地方煤矿产量比1982年增产15.8%,1984年又比1983年增产16.7%。与此同时,在统配矿区内也贯彻了“有水快流”的方针,本着国家、集体一起上,大、中、小煤矿一起上的精神,迅速兴办了一批小煤矿,统筹安排和落实了小煤矿的资  相似文献   

3.
一、山西省乡镇煤矿发展概况山西省乡镇煤矿“六五”期间共生产原煤3亿吨,占山西省煤炭总产量的35.67%。平均每年增产1185万吨,平均增长速度24.7,%。1985年产量达9053万吨,相当于三个半大同矿务局的产量。如果这些产量由统配矿承担,需要国家投资200亿元,二三十年才能完成。“六五”期间,全国增产煤炭2.5亿吨,乡镇矿占60%。进入“七五”以后,由于我国煤炭供需暂时缓和以及运力紧张,乡  相似文献   

4.
全国乡镇煤矿在“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方针指引下,出现了新的发展时期,1983年至1985年三年内,乡镇煤矿个数由1.8万处发展到6.3万处,1985年生产原煤达到2.7亿吨,约占全国原煤总产量的1/3,比1982年产量净增1.46亿吨,平均每年增产4800万吨。可以说,乡镇煤矿已经成为产煤地区振兴经济的支柱。乡镇煤矿的发展有没有后劲,能否稳定而持续的增产?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我认为要有后劲,关键在于能不能正确处理积累  相似文献   

5.
截止今年二月底,徐州矿务局实行经济总承包已整整两年了。两年来,承包出现了不少好的势头:——日趋衰减的煤炭产量又能逐年稳步增长。1983年生产煤炭1191.9万吨,比承包基数增产51.9万吨,去年又比承包计划超产72.3万吨,今年一季度又比计划超产21万多吨。——企业经济效益一年比一年好。1983  相似文献   

6.
1983年,全国煤矿沿着开创煤炭工业新局面的新路子全面起步,原煤生产继续稳步上升。全国原煤产最70,033万吨,完成计划的104.53%,超产3,033万吨,比上年增长5.1%,增产3,401万吨;提前两年达到了“六五”计划规定的指标。统配原煤产最36,312万吨,完成学核计划102%,超产712万吨;完成分配计划100.3%,超产112万吨;比上年增长3.78%,增产1,322万吨。地方原煤产量33,721万吨,完成计划的109.5%,超产2,921万吨,其中:社队煤矿超产1,852.08万吨,占64.3%;地方国营煤矿超产1,068.55万吨,占36.6%。地方原煤产量比上年  相似文献   

7.
一、全区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情况(一)矿井基本情况2005年全区煤矿整顿关闭工作取得重大成就,在全区11个产煤盟市中,矿井数量由年初的1378个减少到年末的890个,关闭矿井488个。现有生产矿井678个,基建和技改矿井212个。(二)煤炭生产情况2005年全区各类煤矿原煤产量24330万吨,比上年增产4030万吨,增长19.85%,其中:国有重点煤矿13764万吨,增长29.8%,占全区煤炭总产量的57%;国有地方煤矿2202万吨,增长37.63%,占全区煤炭总产量的9%;乡镇煤矿8364万吨,增长3.31%,占全区煤炭总产量的34%。(三)煤矿安全生产状况基本情况:2005年,全区煤矿发生生产安全事…  相似文献   

8.
行业动态     
《中国煤炭工业》2004,(3):37-37
2003年全国产煤17.36亿吨2003年,全国原煤产量完成情况统计快报显示为17.36亿吨,比今年年初《煤炭运行调度周报》公布的2003年全国原煤产量完成16.08亿吨的数据超出1.28亿吨,为历史最高水平。据统计快报,2003年,国有重点煤矿、国有地方煤矿与乡镇煤矿的原煤产量分别占原煤总产量的47.81%、16.94%和35.25%。国有重点煤矿产煤8.30亿吨,同比增产1.18亿吨,增长16.6%;国有地方煤矿产煤2.94亿吨,同比增产0.31亿吨,增长11.6%;乡镇煤矿产煤6.12亿吨,同比增产1.94亿吨,增长46.5%。煤炭出口将受调控《煤炭出口配额管理办法》将于今年7月1日起开始施行…  相似文献   

9.
近10年来,地方煤矿发展很快,1990年实际煤炭产量达5.82亿吨,占全国煤炭产量的54%。对缓解我国用煤紧张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地方煤矿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煤炭产品质量差。这不仅影响了地方煤矿煤炭产品信誉,影响了地方煤矿健康、稳定地发展,而且也造成很大浪费。据调查,截止1989年,地方煤矿有选煤厂145处,设计能力2546万吨/年;有筛选车间147处,设计能力3897万吨/年。共加工原(毛)煤3161万吨,占当年地方煤矿产量的5.49%和地方国营煤矿当年产量的15.38%。由此可知,地方煤矿煤炭产品90%以上是毛  相似文献   

10.
“六五”期间前四年,山西乡镇煤矿平均每年递增产量994万吨。今年前四个月又生产原煤2350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722万吨,增长44%。但是,今年山西煤炭存量也增加了410万吨,连同去年存煤总计已达3891万吨。而积压的主要是地方煤炭,大量的还是乡镇煤炭。因此,有些同志认为,山西乡镇煤矿盲目发展,生产过剩,要“以运定  相似文献   

11.
一、到本世纪末煤炭产量能够达到十二亿吨要把我国煤炭产量由目前的6.2亿吨增到12亿吨,无疑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但我认为,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达到的。今后,增产煤炭主要有三条途径:一是统配煤矿现有生产矿井要进一步贯彻挖潜、革新、改造的方针,充分发挥其作用;二是大力发展地方煤矿,调动各级办矿的积极性,一面改造,一面发展;三是迅速扩大建设规模,加快建设速度,依靠投产的新矿井和露天煤矿担负一定的增产任务。1.统配煤矿现有生产矿井1980年来,统配煤矿共有生产矿井534处,核定生产能力32653万吨。1980年实际产煤3.44亿吨,1981年实际产煤3.35亿吨,  相似文献   

12.
东庞煤矿是1983年末投产的、设计能力为180万吨/年的大型现代化矿井,是国家统配煤矿。1985年国家指令性计划为60万吨,实际生产原煤95万吨,超过国家计划58%。到去年末全部原煤均售出,还销售超产加价煤13万吨,增加收入375万元。基本上实现了增产、增销、增收,经济效益是好的。我认为新投产的矿井在产量稳定上升、特别是在超产较多的情况下,在煤炭销售上要切实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民办矿生产的煤炭,1987年突破了3亿吨,达到30842万吨。而1978年,我国农民办矿生产的煤炭还只有9532万吨,在短短的9年时间里,产量猛增了2.1亿多吨,是国家统配煤矿和地方国营煤矿同期煤炭增长总量的2倍,比当今世界上年产量在2亿吨以上的美国、苏联、波兰、联邦德国、民主德国五个主要产煤国家同期煤炭增长总量还多5000多万吨,这在世界煤炭工业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目前,我国农民办矿生产的煤炭,占全国地方煤矿产量的62.7%,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33.4%。农民办矿已经成为我国煤炭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从1983年5月1日起,将省内煤炭价格吨煤提高10元,由原来的23.5元/吨提高到33.5元/吨,提高幅度为42.55%。调价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主要是: 一、调动了煤炭企业的积极性,促进了煤矿增产。福建省煤矿生产条件差,近几年大部分矿井逐步向深部延伸,各种生产费用不断增加,成本逐年上升,企业亏损严重。1982年省属煤矿亏损546万元,县属矿亏损220万元,全省财政共给煤炭企业亏损补贴1,174万元。由于资金困难,影响了煤炭生产,全省煤炭产量连续5年徘徊在400万吨左右,近三年还  相似文献   

15.
1985年地方煤矿的产量已达到46602万吨,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53.4%,第一次超过了统配矿的产量。在地方煤矿的增产中,乡镇矿又起了突出的作用,由1980年的11362万吨,增加到1985年的28324万吨,净增11692万吨,平均年递增速度为20%。1985年乡镇煤矿的产量已占到同期全国原煤总产量的32.47%,成为我国煤炭工业一支举足轻重的不可缺少的力量。它在保证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用煤需要,缓和煤炭供应紧张局面,稳定市场煤价,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加速农  相似文献   

16.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春风推动下,沉睡于地下亿万年的黑色巨龙苏醒了,在原煤炭工业部地方总公司和自治区煤炭厅的直接支持和扶助下,我盟的地方煤炭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地方煤炭生产自1983年以来,平均每年以21.9%的速度递增,地方煤炭产量已由1982年的61万吨,猛增到1991年的362万吨,九年之间产量番了两翻半,提前九年跨入2000年.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这种高速度发展的势头,有增无减.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地方煤矿迅速发展,年产量由1978年的2.7亿吨上升到1987年的4.9亿吨,平均每年增产2300多万吨,形成了和统配煤矿各占一半产量的格局。地方煤矿之所以能够大发展,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实行一系列发展地方煤矿的经济政策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先后采取了下列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18.
统配煤矿总承包实行两年多来取得了很大成绩。煤炭生产主动,改变了过去月月催产量的局面,1985年、1986年都超额完成了产量承包任务,两年比承包指标增产667万吨,比1984年增长1922万吨,保证了国家重点地区重点企业用煤,改变了多年靠增人增产的局面,实现了减人增产,统配煤矿原煤全员效率摆脱了多年在0.9吨/工左右徘徊的局面,1986年突破了1吨,1987年上半年,达到1.05吨/工;安全生产有很大好转,1986年百万吨死亡率比历史上最低的1957年还低16%,1987年以来又进一步降低;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尤其是近几年,乡镇煤矿异军突起,迅猛发展。煤矿处激,由1982年的1.6万处,增加到1983年的4万多处,1984年又上一个台阶,达到5万多处,其中个人办的煤矿有1万多处。煤炭产量,1984年达到2亿多吨,比1983年增长  相似文献   

20.
一、地方煤矿坑木消耗高的原因分析去年,地方国营非统配煤矿的木材平均消耗为128.7m~3/万吨煤,比统配矿(75m~3/万吨煤)高71%。坑木消耗在150m~3/万吨煤以上的,全国有12个省区,最高是吉林省,高达265.9m~3/万吨煤。乡镇煤矿的坑木消耗更高。其主要原因是:1.“出煤炭,木材换”的传统观念和作法仍然存在,相当一部分地方煤矿对坑木节约代用不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