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据我国2003—2016年间的相关面板数据,运用伊斯拉姆模型对我国区域金融发展在规模、结构、效率的收敛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金融发展规模、结构、效率均存在明显的绝对收敛、条件收敛,其中区域金融发展规模与发展结构的收敛速度在2008年前后有所改变。另外区域金融发展在结构和效率层面存在显著的俱乐部收敛特征,但在规模层面不具有显著的俱乐部收敛,并且不同地区在金融发展规模、结构以及效率三个层面也表现出不一样的收敛性。  相似文献   

2.
当前各级政府均希望释放金融活力刺激经济潜力,使得区域金融发展目标趋同;同时,为保持社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中央银行也致力于推动各级金融市场发展强化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精细化操作。在此背景下,从中央银行提升货币政策效力的视角出发,研究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差异,并进一步探讨区域金融发展差异与货币政策区域效应之间的内在关系显得十分必要。为此,本文摒弃了静态意义上区域金融发展程度与货币政策有效性单调对应的传统研究模式,在建立区域金融发展综合评级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引入金融发展收敛性这一动态概念,重点从规模大小、作用时刻和持续时长三个方面,考察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动态变化对于货币政策区域效力的影响。研究结论发现:我国八大经济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确实存在σ收敛和条件β收敛趋势,并且从产出的角度来看,我国区域金融发展收敛速度与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其中金融发展水平较低、收敛速度较快的中部和西南地区,货币政策效力显著强于金融发展水平较高、收敛速度最慢的东部沿海地区。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回顾研究中国地区收入收敛性的文献的基础上,采用α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以及对应的截面数据标准差、截面数据OLS回归、动态面板数据系统GMM回归,将我国30个省份1992到2012年21年的省际数据分全国和四大地区分别进行了实证检验,以讨论我国各区域收入的收敛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金融开放的背景下,研究了我国省域金融成熟度的空间相关与区域收敛性问题。基于金融成熟度综合指标体系,全面衡量各省2001~2010年金融产业发展程度。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空间计量模型对我国区域金融发展的β收敛进行分阶段探索。结果表明,我国区域金融在开放过渡阶段呈现显著的β收敛特征,地区差异在减小;而在全面开放阶段,呈现显著的发散特征,地区差在增大,金融开放加大了我国区域金融发展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在生产理论框架下,构建投入导向、规模报酬不变的超效率DEA模型,利用全国30个省市(不含西藏)2000-2014年数据测度出我国八大经济区域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并建立收敛回归模型对八大区域能源利用效率进行β收敛检验.分析发现: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呈现出"一降两波动一稳、总体上升"的态势,且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分地区来看,黄河中游地区、长江中游地区和西南地区通过绝对β收敛检验,且收敛速度高出全国水平;北部沿海地区各省市能源利用效率差异在增加.对条件β收敛而言,除南部沿海地区在产业结构作用下和西北地区在技术进步作用下条件β收敛系数不显著,其他各区域在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作用下均存在条件β收敛.  相似文献   

6.
采用变异系数和β收敛模型等经济敛散性度量工具,对1992~2004年期间我国省际经济收敛性的阶段性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和检验;采用产业集聚度指标和聚类分析方法对这段时期省际经济的产业集聚状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产业集聚与经济收敛的关系,即产业集聚是否会影响到地区间经济差距的扩大与缩小以及影响程度如何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1992~2004年间。我国省际之间经济存在先条件收敛、后绝对发散、再到敛散状况不明显三个阶段,并且其敛散性与产业集聚状况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在不同的时期,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敛散性的影响也不同。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经济a-收敛和β-收敛进行量化研究.研究a-收敛时,本文将利用统计学中的方差分析,计算出历年各个地区差异的组间方差于组内方差,在得出区域间差异的同时也可以得到区域内差异,观察二者的变化趋势.在研究β-收敛时,采用Solow-Swan、Barro J R和Sala-Ⅰ-Martin x的收敛分析模型.其中,内生变量的选择为经过平减之后的人均GDP,外生变量的选择分别以区位因素和以GDP核算的支出法为基础的相关变量,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得出变量对经济的收敛性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8.
郑斌 《中国外资》2011,(12):227-228
本文利用经济a-收敛和β-收敛进行量化研究。研究a-收敛时,本文将利用统计学中的方差分析,计算出历年各个地区差异的组间方差于组内方差,在得出区域间差异的同时也可以得到区域内差异,观察二者的变化趋势。在研究β-收敛时,采用Solow-Swan、BarroJR和Sala-I-MartinX的收敛分析模型。其中,内生变量的选择为经过平减之后的人均GDP,外生变量的选择分别以区位因素和以GDP核算的支出法为基础的相关变量,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得出变量对经济的收敛性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经济增长的结构、稳定性、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资源环境代价等4个维度构建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综合指数法测度了2000~2012年中国30个省域的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并采用 PS 收敛模型就中国省域经济增长质量的收敛性及其动态转移路径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省域经济增长质量整体水平呈上升趋势,且整体上不存在收敛性,但是存在5个收敛俱乐部,且各收敛俱乐部经济增长质量的变化趋势及其相对转移路径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以经济增长中的收敛性理论为基础,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考察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和收敛性问题:通过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对我国省际间σ趋同情况进行分析;并在MRW分析框架的基础上,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省际间以及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内部经济增长情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省际之间经济并不存在绝对收敛,即落后省份经济的增长并不比发达省份快;但是存在条件收敛性。  相似文献   

11.
利用面板数据方法研究了分税制以来中国区域宏观税负收敛性问题,结果发现在1994—2004年整个时期,我国地区之间宏观税负呈现收敛,但在2000年以后,地区宏观税负趋于发散;西部地区存在所谓的俱乐部收敛。在条件收敛回归中,城乡差距、轻工业比重和第一产业构成对区域宏观税负增长产生负面影响,而国有经济比重、城市化、经济绩效和对外贸易等则对宏观税负增长产生正向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收敛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011—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建立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测算我国28个省份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基于测算结果分析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收敛性。结果表明: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最高,其次是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在全国及区域层面上均呈现收敛性特征,东部地区收敛速度最慢、中部地区最快。同时进一步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借助条件收敛模型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收敛效应。总体表明:无论是从全国层面还是从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来看,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与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高了全国及东部、中部、西部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收敛速度,有利于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区域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3.
马丹  谭露 《金融与市场》2022,(12):41-53
本文基于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的市级层面数据,利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研究了2012年至2020年使用深度在全国和分区域范围内的动态演进、区域相对差距,采用变异系数、空间面板模型对使用深度的收敛性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全国范围内及东、中、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水平不断提高,多极化现象得到缓解;全国、分区域内使用深度的相对差异整体上呈下降趋势,区域间差异是整体差异的主要来源;我国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存在着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全国、分地区范围内使用深度呈现出“前期收敛、后期发散”的态势,且都存在着显著的空间收敛;不同区域收敛速度不同,在加入了相关控制因素后各区域收敛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建立三对数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我国财政教育支出总量的变动趋势,发现GDP及人口因素对财政教育支出增长有促进作用。关于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结构的变动趋势研究,本文从地域结构的角度出发,借鉴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的经济收敛概念(σ-收敛和β-收敛),建立动态面板模型考察了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地区差异是否存在收敛,并对我国教育公平及教育事业发展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固定影响的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经济增长中的收敛性理论为基础,借鉴Farhad Rassekh、Michael J.Panik和Bharat R.Kolluri的研究方法,通过使用固定影响的panel模型,就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问题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中国区域经济之间的收敛性存在着阶段性;在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中,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较大;在中国的不同区域之间,投资、出口和劳动力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不同,同样水平的投资、出口和劳动力,在西部地区比东部、中部的效率更高,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银行业结构存在σ收敛且表现出显著的β绝对收敛,在控制了农村地区存贷款市场规模、农村经济增长、政府干预变量后,我国农村银行业结构存在着β条件收敛。东、中、西部各区域内部的农村银行业结构存在收敛,表现出了"俱乐部"收敛。以上研究结论有利于实现我国农村银行业集中度的降低和各个区域农村金融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采用δ收敛考察欧盟(欧共体)在1955年-2000年和东盟在1965年-2005年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增长收敛的关系,发现欧盟在1955年-1990年呈现显著的经济增长收敛,而东盟成立后经济增长呈发散趋势.本文通过分析认为,呈现经济增长收敛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如下特点:一是经济一体化成员国消除了彼此间的贸易壁垒,区域内部基本实现自由贸易;二是经济一体化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流量成为各自对外贸易的主要流量;三是FDI效应导致成员国之间的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运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1994-2005年我国29个省财政政策收敛情况。本文分别采用地理相邻权重矩阵和人均GDP权重矩阵,对各省间的空间滞后和空间误差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省级人均GDP、人均税收收入、人均个人所得税等目标变量均存在收敛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使用2003~2012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将保险业纳入测算金融排斥指数的指标体系,采用σ收敛和空间计量β收敛两种分析方法对我国金融排斥收敛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各省份金融排斥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各地区金融排斥程度较严重且差距较大;与2003年相比,2012年金融排斥指数均值仍为0.69,说明目前该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缓解。中国地区间金融排斥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必然影响各省金融的平衡发展,从而加大我国各区域的经济发展差距。深化商业保险服务和重点发展排斥程度较重的地区有助于缓解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问题的论争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区域经济增长收敛假说自提出以来在经济学界产生了持久的影响并存在争议,经济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经验研究, 但这一理论假说并没有因此失去其生命力,而是获得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发展.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经验研究表明:1978~1990年,存在σ收敛格局,而1990年以后不存在σ收敛;1978~2000年,存在条件β收敛趋势,但在收敛速度的测算上存在较大差距,且与发达国家的收敛速度相差甚远;绝对β收敛趋势存在与否也存在着争议;普遍认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现象在我国开始显现,但在其产生的原因上,观点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