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对中国加拿大贸易互补性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局部均衡理论,利用SMART模型模拟中加自贸区建立在不同阶段、不同程度的关税削减给贸易双方带来的经济效应,包括贸易效应、关税收入和福利效应。结论表明,中加两国在贸易产品上存在较强的贸易互补性:在短期情境下,加拿大进口商品数量增幅较大,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效应都较明显;在长期情境下,两国总贸易效应有显著增长,关税减让前关税较高的产品减让幅度较大,关税及福利总收入减少更显著。尽管中加自贸区的建立对两国关税总收入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两国贸易和福利效应得到较大提升,更大贸易投资潜力有待自贸区建成后充分挖掘。  相似文献   

2.
新西兰是南太地区的重要国家,自1972年中新两国建交以来,经贸关系一直稳定、健康地发展.1997年,新西兰与中国签署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双边协议.2004年,新西兰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地位的发达国家,为中国商品在新西兰市场上公平竞争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004年12月,中新开始了准备建立中新自贸区,经过3年的谈判,于今年4月签署了协议,该协定已于10月1日正式生效.作为第一个与发达国家建立的自贸区,其为中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签订FTA提供了具有宝贵借鉴意义的蓝本.  相似文献   

3.
2004年以来中韩两国的FTA协议和研究如火如荼。当前两国贸易中电子产品的比重最大,对FTA带来的电子产品贸易创造效应估计:韩国的整个贸易创造值是11亿美元,从中国的进口额比重达4.3%;中国的贸易创造值是30亿美元,从韩国的进口额比重达8.3%。进而,为了达到进一步的FTA效应,两国需要扩大电子产品的贸易规模,坚持一边竞争及一边合作的贸易关系,注意贸易转移效应。  相似文献   

4.
作为发达国家中唯一一个与中国签订自由贸易的国家,新西兰与中国已建交四十周年,首次组团参展高交会,旨在进一步推动中新两国高科技领域的合作与贸易.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2002~2015年,中国与世界上173个国家的农产品出口相关数据,运用加入固定效应的引力模型来分析影响区域贸易协议签订的因素以及测算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给中国带来的贸易效应。这解决了传统引力模型估计中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分析结果表明,CAFTA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增长主要来自贸易创造。  相似文献   

6.
张豪  董文静 《开发研究》2022,(5):121-129
合格评定与贸易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热点话题,为研究合格评定互认对区域贸易发展的影响,基于中国和新西兰签订的《关于电子电器产品及其部件合格评定的合作协定》准自然实验的经验证据,利用双重差分法考察这一协议对一国出口贸易额的影响,将研究期间内MRA协议中84类、85类、94类产品的出口情况作为研究样本,以其中出口至新西兰的贸易行为作为处理组,以出口至挪威的贸易行为作为对照组,研究得出,中新贸易协定对扩大出口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中新贸易协定的签订对中国相应出口存在积极正向影响,其中双边互认协议的作用明显。基于此,建议稳中求进,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在合格评定领域,加强国际合作,推行国际互认。  相似文献   

7.
新西兰是南太地区的重要国家,自1972年中新两国建交以来,经贸关系一直稳定、健康地发展。1997年,新西兰与中国签署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双边协议。2004年,新西兰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地位的发达国家,为中国商品在新西兰市场上公平竞争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中国签署的自贸区服务贸易协议,既有与自贸协定分开而单独签订的(中国与东盟、巴基斯坦、智利),也有将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放在自贸协定中一并签署的(中国与新加坡、新西兰、秘鲁、哥斯达黎加),本文统称为中国服务贸易协议,主要包括:定义和范围、义务和纪律、具体承诺及其他条款四大部分。中国自贸区服务贸易协议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9.
美国在NAFTA中的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1994~2003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美国与世界各国在各种商品门类中双边贸易的细分数据,运用似不相关回归及反事实估计的方法对美国在NAFTA中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进行分析,测定1994~2003年的十年中NAFTA给美国带来的静态效应及其对中美贸易的影响,并在理论上发展和验证了测定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的计量方法。分析的结果显示:除STIC中的第8类商品外,NAFTA给美国带来的贸易创造效应明显大于贸易转移效应,而且除第3类和第9类商品以外,其他各类商品进口中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都呈现逐渐减弱的趋势。此外,NAFTA十年来对中国向美国的出口产生了约2.5个百分点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2007年7月1日,《中国—巴基斯坦自由贸易协定》正式实施,推动了中巴双方的经贸合作。文章运用巴拉萨模型检验了中国—巴基斯坦自由贸易区的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效应,根据实证的结果得出中巴自由贸易协定的实施,无论是对区内两国的贸易创造还是对区外国家的贸易转移效应都不明显,应利用中巴双方产品结构的互补性,促进双边贸易进一步增长。  相似文献   

11.
钟凤艳 《特区经济》2012,(10):97-99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正式启动,标志着中国与东盟在经贸等方面的合作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同时也使中国和泰国获得了一个千载难逢的经济发展机遇。然而,如何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贸区进一步推动和强化中泰两国之间的经贸关系并促进中泰两国共同发展和繁荣,这成为当前实现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关注焦点。为此,本文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的背景下,分析现阶段中泰两国贸易的现状,寻找自贸区制度的利用盲点和中泰贸易的优化空间,并基于此提出改善中泰贸易的对策建议,以期进一步发展和扩大中泰双边贸易,促进中泰两国经济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石峡  李小红  罗林敏 《特区经济》2007,226(11):107-108
近年来,中国与韩国的对外贸易发展都较为迅速,双边贸易的发展极为迅速。2005年底,韩国宣布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使中、韩企业开展贸易的环境更为公平、公正。研究中国与韩国贸易关系的意义显得突出。通过对两国GDP,各自对外贸易及双边贸易分析,可知两国贸易发展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为两国建立自由贸易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自贸区建设可以解决目前双方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势在必行。应立足长远,在东北亚合作和"10+3"合作框架内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  相似文献   

13.
中国签署的自贸区服务贸易协议,既有与自贸协定分开而单独签订的(中国与东盟、巴基斯坦、智利),也有将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放在自贸协定中一并签署的(中国与新加坡、新西兰、秘鲁、哥斯达黎加),本文统称为中国服务贸易协议,主要包括:定义和范围、义务和纪律、具体承诺及其他条款四大部分。  相似文献   

14.
本论文运用TC和Ck ij指数模型,对中国与日韩两国在农业和制造业主要行业的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进行了详尽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中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内生化处理方法及倍差法分行业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结构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东亚各国倾向于同那些要素禀赋类似且支出结构互补的国家组建自贸区协定,并且,自贸区协定的签订促进了成员国产业间贸易的发展.这些结果预示着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成立对成员国经济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一体化组织的深入发展将面...  相似文献   

16.
现有的中哈区域合作模式及层次的低水平,已经无法满足我国向西贯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要求,运用SWOT分析新时期中哈建立自贸区的优势、弱势、机遇与挑战,同时通过SMART模拟,深入挖掘中哈贸易自由化的阻碍因素。结果表明,尽管中哈建立自贸区的优势与机遇非常明显,但是哈国仍对自贸区持消极态度,且自由贸易条件下,中哈贸易的扩大并没有起到优化两国产业结构的作用,反而使哈国民族工业受到较大冲击。鉴于此,从中哈霍尔果斯自贸区、新疆自贸区试点及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自贸区3个角度出发探究中哈贸易自由化的实现路径,从而为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向西推进自贸区进程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2003~2011年中国对东盟10国OFDI和进出口面板数据,分析中国对东盟OFDI贸易效应存在的国别差异。研究表明:中国对东盟各国OFDI均具有贸易创造效应,且存在明显的国别差异;除了老挝和缅甸,对其他国家OFDI的出口创造效应都大于进口创造效应,总体上对东盟OFDI的出口创造效应略大于进口创造效应;从国别差异看,对泰国、马来西亚和越南OFDI的贸易创造效应最大,其次是印度尼西亚和柬埔寨,对新加坡、菲律宾、缅甸、老挝和文莱OFDI的贸易创造效应最弱。中国应当根据东盟各国不同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进行相关行业的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18.
胡琨  陈新 《中国经贸》2011,(4):26-27
经历了一年多的可行性研究,中国—瑞士自由贸易区谈判于2011年1月28日在瑞士达沃斯正式启动。中瑞两国资源禀赋各具优势,产业和贸易结构互补,自贸区建成后将给双边贸易和双向投资带来大幅增长。  相似文献   

19.
中-新自贸区与其他自贸区相比来看,虽然双边贸易额不是很大,但它有着特殊的意义。一、它在中新两国总理的见证下正式签署。二、这是中国与发达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三、它是中国与其他国家签署的首个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等多个领域的自由贸易协定。  相似文献   

20.
胡琨  陈新 《中国经贸》2011,(7):26-27
经历了一年多的可行性研究,中国—瑞士自由贸易区谈判于2011年1月28日在瑞士达沃斯正式启动。中瑞两国资源禀赋各具优势,产业和贸易结构互补。自贸区建成后将给双边贸易和双向投资带来大幅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