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     
《上海经济》2012,(9):70
美联储强调宽松政策必要性美国经济复苏近月来出现减速。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8月22日表示,很多货币政策制定者认为,到2014年底,美国的失业率仍将大幅高于正常水平,而美国的通胀压力仍将处在2%的目标区间附近,采取新的宽松货币政策将有助于就业市场更快改善;也有几位美联储货币政策制定者认为,有必要进一步观察美国经济曲折的复苏走势,然后才能决定是否需要采取新的货币宽松政策。360自推搜索引擎百度纽约股价重挫6%奇虎360公司CFO徐祚立称,侯天将奇虎360的  相似文献   

2.
国际经济     
《上海经济》2010,(11):68-70
美国 US 新一轮宽松货币政策"箭在弦上" 美联储10月13日公布的9月份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显示,政策制定者认为"不久后"推出进一步的宽松货币政策是合适的,将政策选项的考虑重点放在购买公债及能够刺激通胀预期的方式上。  相似文献   

3.
债务问题将成为长期悬在美国经济复苏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QE2对拉动美国实体经济复苏的效果则让人存疑。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远未收宫,新兴市场对于资产价格泡沫风险和债权损失风险都不得不防  相似文献   

4.
环球资讯     
《宁波经济》2010,(9):10-11
美欧酝酿推出第二波量化宽松政策 尽符德同近日公布的二季度经济增长数据显现出惊人的强劲迹象,但很多人认为全球经济复苏正在失去动能。美联储近日已决定将所持抵押证券的到期回笼资金用于购买更多公债,这或许预示着更多激进量化宽松措施的开始。美联储的这一政策取向也降低了欧洲央行收紧货币政策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通过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促进了经济逐步复苏。然而全球经济的复苏并未皆如美国经济一样的靓丽。而在当前世界经济仍然不景气,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特别是步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条件下,美联储忽而热议近期可能加息,忽而又议可能推迟加息,而无论如何美联储加息都将会对中国产生重要影响,中国如何应对,更好地适应新常态,是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6.
8月9日下午2时许,美联储为了刺激美国经济复苏提出将延续超宽松货币政策的新动向。当问及:“弗雷德先生,美联储刚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零至0.25%的水平至2013年中。”他言之凿凿地说:“是‘至少’到2013年中。”伯格斯滕的这一补充可以算是美国经济复苏差强人意现状的现实注脚,这也是标准普尔历史上首次下调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的宏观经济背景。  相似文献   

7.
美联储逐渐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及由此引起的全球利率及资本流向改变,将使全球金融风险定价与资本结构在未来两三年内经历较大的调整.今年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一些新变化.一方面,美欧等发达国家经济复苏进程有所加快,重新主导全球经济发展,美联储启动量化宽松政策的退出程序;另一方面,美联储的退出政策将加大全球金融动荡,大量资金从新兴市场经济体回流美国,进而对新兴经济体的汇率和金融资产价值产生冲击.美联储退出政策对我国国内流动性收缩有较大影响,国内开始执行“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综合来看,今年我国金融市场依然会面临结构性或季节性的资金紧张压力.  相似文献   

8.
当一国经济衰退时,政府通常会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刺激消费和投资以促使经济复苏。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美联储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降低联邦利率、增加贴现等手段来刺激消费和投资,仉是货币政策效果并不明艟,美国经济复苏依然乏力。这与货币创造过程发生堵塞、货币倒流造成的艇础货币与M1间的升常现象宵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9.
美联储使用创新的扭转操作来实现其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说明其可能正在尝试通过人为地改变美国国债的风险收益比来达到政策目的。本文引用金融学传统的交易策略分析法来分析美联储扭转操作,认为美联储人为压低了美国长期国债的波动率,使长期国债波动率成为市场新的锚。本文将该操作视为美联储建立一种新的货币发行体系的尝试,并预测未来美联储扭转操作和其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时对世界经济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0.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至今,美联储实行了4轮超宽松的货币政策(QE1~QE4),但随着金融市场功能的逐步恢复,经济复苏迹象显现,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面临着逐步退出的选择。美联储这种非正常的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的实施及其发展,对世界产生了难以预期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美联储实施量化宽松的实施及其发展趋势,得出这种政策其实间接的影响了我国农业的生产及进出口,即这种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具有传递性。并且根据这种传递性探讨在今后的农产品贸易发展中我国尤其是辽宁这样的地方,应该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11.
傅勇 《西部论丛》2010,(9):81-81
当前,美国上下最为担忧的是,经济会否陷入日本式通货紧缩陷阱。最近,美国经济复苏停滞,包括美联储在内的官方和私人机构,均下调了美国经济的预期增长率。美联储在最近一次的声明里,非但不再提及何时加息,反而决定终止数量宽松的退出,承诺把按揭贷款支持证券(MBS)到期后所得现金,重新用于购买美国国债,向市场注入流动性。高盛将美联储的这一转向称为“数量宽松第二季”,并预计在今年底或明年初,美联储会购买至少1万亿美元的国债。  相似文献   

12.
2008年欧美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采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在此种政策的作用下,西方各国经济呈现复苏态势;但同时也造成全球资产泡沫和通胀压力。目前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已到了退出的时候,然而该项政策的退出是一个具有复杂性、依存性和外部性的系统工程,退出时机、退出策略和退出工具的选择三者相互依存和制约。大国货币政策在转变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货币政策的调整对于全球经济增长的影响,即各国货币政策具有内在的相互依赖性和政策一体化效应。文章以美国为例,分析了中央银行(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对实体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影响,提出了如何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并就我国应对美国退出量化货币宽松政策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安狄 《首都经济》2011,(6):22-23
中东局势动荡、欧洲债务危机等全球经济复苏不确定性仍然存在,进一步限制了美元的下跌空间。美联储何时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则是美元跌势逆转的关键性基本面信号  相似文献   

14.
美国SSCI     
《上海经济》2012,(10):70-72
美联储推出新一轮量化宽松美联储9月13日以11票赞成、1票反对通过实施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QE3)。当天金融市场受到很大提振,美股暴涨。美联储决策机构的声明强调,由于当前美国经济仍然低迷,失业率仍然居高不下,因而要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声明说,美联储决定每月购买400亿美元抵押贷款担保债券,借以增加宽松程度,没有说明总规模和期限。美联储还将继续执行卖出短期国债、买入长期国债的"扭转操作"。美联储将把联储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继续设在零到0.25%之间不变,  相似文献   

15.
媒体速览     
正美联储将重归"高利率"美联储4月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已开始讨论如何提高短期利率。美联储自2008年开始将利率保持在0%,通过低利率以达到刺激经济、对抗经济衰退的目的。当时美联储采取量化宽松政策,通过购买国债、鼓励消费,以及长期的低利率政策,刺激美国经济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平稳复苏。  相似文献   

16.
黄科峰 《特区经济》2011,(10):78-80
次贷危机爆发后,美联储为促进经济复苏,采取了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及非常规的量化宽松政策,向经济注入大量的流动性。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元作为国家货币充当国际货币使得位于中心的美国获得了铸币税,而其它国家则更多地承担了通货膨胀和金融危机的成本。当前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对中国的影响包括通货膨胀、人民币升值压力和外汇储备的损失。  相似文献   

17.
美国金融稳定计划主要由问题资产纾困计划、"两房"接管计划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组成。美国金融稳定计划不仅促进了美国的金融稳定和经济复苏,而且实现了现金流意义上的财政收支基本平衡,甚至是略有盈余,避免了主权债务危机在美国的重演。近年来,美国金融稳定计划已向美国政府提供了可观的利息和股息收入,并显著减轻其债务利息负担,但也带来巨额或有负债,如"两房"债务担保责任、美联储持有的债券价值将可能因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而显著下跌。不过,随着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复苏、量化宽松的逐步退出和"两房"资产负债规模的不断压缩,美国金融稳定计划产生的或有负债规模预计会稳步下降。  相似文献   

18.
经济周期复苏持续缓慢随着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国会听证会上就撤回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发表措词温和的言论,市场焦点再次回到经济基本因素之上。鉴于过去七个月金融市场波动,我们先对上半年情况作出总结,及后评估香港下半年的经济形势。年初时,我们指出宏观经济环境将会改善,并作出判断:内需将成为  相似文献   

19.
章于芳 《上海国资》2012,(10):44-45
9月13日,在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例会后,美联储宣布将进行新一轮资产购买计划,QE3终于落地。鉴于美国经济前景的复杂性以及量化宽松政策成本与收益的不确定性,推出QE3显然迫不得已。  相似文献   

20.
《浙江经济》2011,(18):10-10
全球经济再现"宽松货币"迹象明显 澳大利亚央行、欧洲央行、日本央行、英国央行等近日议息,美联储也将再次商讨新的刺激经济措施。市场预计,上述央行都将维持或重拾宽松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