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程伟明 《楼市》2012,(23):54
最近下沙板块很热。我在快房网上做咨询时,有很多人关注下沙。不过,我发现不少人对下沙的认识有偏差。他们始终认为下沙是开发区、工业区,或者大学城。这个观念没错,但下沙更是一个都市副中心,我们需要重新挖掘下沙的价值,发现下沙的魅力所在。近十年,下沙的变化非常大。这跟下沙的配套建设是分不开的。而随着新城建设项目的陆续上马,生态环境和完整生活配套已经大幅度提升了下沙的品质、功能和价值。如今,关于下沙新城,人们至少弄清楚了三个基本事实:  相似文献   

2.
无论是自住也好,投资也好,2005年人们究竟还能选择哪里的房子?5000元左右的房价,几十万平方米的供应量,杭州最后的江景楼盘之选,相信,2005年的下沙,将前所未有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关注并不等于蜂拥而至。应该说,现在的下沙有其自身鲜明的城市特征:教育与产业,它包括一座已进驻七八万人口的大学城和一个拥有400余家企业的产业区。但作为常态城市功能之一的居住,下沙在这方面显得尤为薄弱。这也造成了下沙目前的住宅需求群体主要局限在本区域内、时对主城区人口产生而暂不了太大吸引力的市场现状。因为有大量土地和沿江新盘供应,明年下沙能否乘势而起,对于政府、开发商、购房者来说都充满了悬念。  相似文献   

3.
《楼市》2004,(8)
开发区管委会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房地产经营管理科科长 杨敏发挥土地资源优势,下沙将大规模供地下沙的房地产开发是呈阶梯状的发展模式。最早在1992-1993年,为配合开发区建设的居住需要,当时开发过七八个楼盘,建筑面积约在20万平方米。开发区真正进行房地产开发建设是与大学城的建设和杭州城市东移密切相关的,那是2001年起以东海·未名园为代表的一批商品房的开发。去年开始,开发区实施了大规模的推地计划。去年总共推出土地1462亩,共10个项目,其中以房地产项目为主,还有公建配套项目,也有一些外资企业看好下沙今后的发展潜力,进入下沙投资房地产项目。今年我们也推出了3  相似文献   

4.
上周,跟随一看房团前往滨江看房,发现一个颇有意思的现象:每经过一处楼盘,同行的房友就议论纷纷:“你看这楼盘比下沙的××楼盘,怎么样?”一位售楼人员私底下颇为懊恼地表示:“怎么动不动就拿下沙作比较?”下沙楼市的确火了:梦琴湾二期开盘1天预订了236套,据说开盘前一天还出现了久违的漏夜排队现象。而且开发商还透露说,梦琴湾二期业主/准业主中真正杭州市区的购房者比例明显上升。下沙,不再是偏安一隅的小角色,已真正成为杭州楼市的一大板块。下半年,沿江大盘都将一齐粉墨登场了,而大学城也将陆续有楼盘推出,各楼盘的定价如何,是否独具特色?让我们带着悬念一起期待。  相似文献   

5.
齐凡 《北京房地产》2007,(6):103-104
有多少人愿意接受7000元/平方米以下的住房?有多大比例的人期望户型在90平方米以下?近期,21世纪不动产与新浪网房产频道联手推出“2007白领住房消费倾向与居住幸福指数”的网上调查活动。该次旨在为广大网  相似文献   

6.
大学城商业布局是关系到大学城整体建设及周边区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笔者通过实地考察杭州下沙高教园区的商业业态现状,总结得出随着高教区的发展,其商业布局呈现出“3个中心式商业布局+N个大院式商业布局”的总体特征,并在揭示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原因分析构建了“V+N+M”的商业布局模式,为大学城商业发展提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下沙     
20公里的距离有多远?自驾车半小时左右行程、坐公交大约45分钟车程、打车40多块钱半小时车程、将来坐地铁时间大概可以缩短到二十几分钟。坐公交车太费时间、打车太费钱?说的也有点道理,但如果这个成为借口,让你整个2005年只是隔着20公里的距离,听着关于下沙的种种消息、浏览着网上别人上传的图片,那你可要小心“落伍”了。套用一句很“俗”的电影台词:最远的距离不是20公里或者更长的距离,而是身边有美丽的风景,只因为你紧闭门窗而错过了。如此强烈地看好下沙,理由却很简单:一个崭新的副城、一群曾经相似的年轻人、一个还比较宜人的居住环境,再加上平易近人的房价。亲近下沙,其实就在一念之间……  相似文献   

8.
冀萧然 《楼市》2012,(6):108-111
下沙"武林门"、"终身学区房"、60万低总价身处下沙最为黄金的大学城板块核心地段,拥有地铁1号线这个"重量级"利好,宝龙出身商业地产,但这次却在为自己的住宅项目卖力叫好,效果如何?产品怎样?不得不说结果是一件令人期待的事情。项目名称:宝龙城市广场板块:下沙最新动态:在售排屋,有188平方米与220平方米,3月18日左右开盘,届时推出152套住宅。户型面积:主力户型为83平方米和90平方米,还有少量51平方米户型交付时间:2014年  相似文献   

9.
记者:近日,关于“双城生活”、“城市群居住”的话题正热.不知你对此有何见解?你认为城市群居住已在珠三角地区出现了吗?  相似文献   

10.
曾不止一次听到有人将夜晚的下沙戏称为"死城","空城",虽然无奈,但是我们还是不得不面对这个现实:闲时在下沙街上走走,确实无几处可去;一到晚上,单身女孩出门甚至会先想到安全问题。这样的黑色幽默并不轻松,但是我们无须悲观--有时,空白是一种贫瘠,但有时,空白意味着更大的空间。 "关注下沙"系列报道的前两期中,我们曾大声呼吁下沙要出走,期待下沙的积极转型,这次,我们则是看到了这片曾经的沙地之下涌动的商机。 在采访中,杭州中都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广志说,投资者期待的其实是一个梦,如果能将这个梦描绘得很美,而且能让人们看到它实现的可能,那就成功了第一步。有人说,我们在商店里购买的也不是产品,而是希望。那下沙卖的是什么?就是这个梦。这个梦靠谁来造?靠政府准确的规划引导和大力支持,也靠开发商辛勤的拓荒。下沙曾经是沉寂的,但是,人们已经开始看到那股暗潮涌动,在这片土地上,迈开的每一步都有可能掀起大波澜,在下沙的历史上画上浓重的一笔。下沙的路很长,要解决的问题太多了,但是有这样精干高效的政府,有这么多看好下沙信任下沙的投资者和开发商,谁又能说下沙不会成为寄托无数人希望的一个"造梦工厂"呢?  相似文献   

11.
很多人在理财活动中容易受到一些不太理智的因素的影响,比如个人偏好、从众、不太考虑通货膨胀等,如不慎察,这些因素会使理财高手也犯下代价不菲的错误,下面就是7种最常见的经济行为陷阱,看完之后你可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哦。如果你得到一张免费的足球票,而那天晚上恶劣的天气使你前去体育馆很危险,这时你会去吗?假如同样的天气,但足球票是自己花100元买的,这时你去还是不去呢?美国一位叫理查德·泰勒的经济学家研究表明:如果票是自己买的,那么很多人愿意冒风险看比赛。在这里有两种心理定势在起作用,即“成本陷入倾向”——认为既然为之花了钱,那么就最好不要浪费,而不管结果是什么;“损失厌恶倾向”——人们通常把损失看得比收益重要2倍。他特别指出:在考虑去看比赛的收益和为之所冒的风险时,花去的100元并不重要。  相似文献   

12.
《楼市》2012,(23):55
银泰购物、希尔顿逸林五星级酒店、龙湖天街、世茂地铁商业、宝龙城市广场……这些要素,和地铁一起构成了下沙今后发展的财富密码,同时也给人们对于下沙发展的无限遐想提供了现实的基础。相对于过去的住宅先行,目前下沙在商业上的后发优势正在体现,而住宅项目的交付使用也带来一大批固定的居住消费人群,下沙成为"  相似文献   

13.
《楼市》2004,(Z1)
世界级城市需要世界级的居住中心,国际大都会应有国际化的典范社区。 下沙,作为杭城的副中心,集中了近20家世界500强企业及娃哈哈、中萃等国内知名企业,并拥有浙江省规模最大、环境最美、人数最多的大学城。这里人文底蕴深厚,每天有成千上万的高校师生以及中外企业精英人士出入,他们带来了这一区域生活观念和消费结构的裂变,使这里成为炙手可热的多元化、国际化的生活中心和创业天堂。  相似文献   

14.
之澜 《中外管理》2008,(4):63-64
没想到,参加“两会”的宗庆后痛快地接受了关于“员工忠诚度”的话题采访。在如今,大老板里,愿意谈这一个人力资源管理的话题,可不多见。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开发商开始“玩”文化。业界对地产文化的说法不一,媒体更是炒得沸沸扬扬。虽然地产与文化的结合闹得轰轰烈烈,可是仍然被人说成是“富豪”文化、“伪”文化、“玩”文化,而这些词语的内涵都是在笑话地产其实没文化。地产有文化吗?如何认识居住文化?有人认为房地产加上高尔夫、写几篇文章、搞一个文人画展,就是地产加文化了!地产与文化究竟如何理解?本期,我们就邀请了业界专家、老总共同谈论这一话题。  相似文献   

16.
董轶群 《楼市》2011,(Z3):30-31
和达城,小城不大,16万平方米。地段正俏,下沙中央。在下沙这座正茁壮成长的副城中,当都会的节奏撞上沸腾的理想时,家庭理应拥有乐享的居所。和达城,别有用心,铸就出以"习惯人"为目标的房子。在这里,不缺社区性商业中心,更有大学城书香环绕、地铁1号线给力助推……这座"城"在配套、交通、环境上究竟有着怎样的优势?它又会以怎样的姿态诠释"让房子习惯人"的美妙愿景?  相似文献   

17.
说起节能建筑,可谓“知难而行不易”,什么是节能建筑,如何实现节能地产,知道的人不多,或者说愿意知道的人不多,知道而不愿意去做的也大有人在,此谓“知难”。经济效益先行、标准规范陈旧老化,相关制度难以执行、全民节能意识淡漠,则是“行不易”的具体表现。节能建筑行之难,症结何在?路在何方?  相似文献   

18.
叶威 《东南置业》2014,(12):3-3
每每说到家,没有人不会向往与眷恋。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它从来都是让人意犹未尽。家,每个人都有权利为它注释,有时是因为一间屋,有时是缘起一个人,有时甚至只是因为那一口家乡的味道,就让人“归心似箭”。如果说一定要为家找一个“落脚地”,那么这要让多少人爱恨交加。谈论“买不买房”、“买房了吗”,似乎成为了中国人拉近彼此距离的方式,人们茶余饭后说不厌的话题。  相似文献   

19.
打假维权     
春节机票超低价是噱头上海王女士问:每年节日机票紧俏,今年我想早点买,可是不知打折机票是否可靠?主持人:王女士所提问题,是好多消费者都关心的话题。最近在一些街头散发的低价机票小广告上,有不少低于5折的优惠,很能让人怦然心动。为此,有专家提醒大家千万不要轻信“小广告”上所谓的“超低价折扣”,因为有的“小广告”售票点预先抛出超低折扣,引诱消费者订下机票,到时以机票紧张、价格上涨为由,再让消费者加钱,由于到时连机票都难以买到,蒙在鼓里的消费者者只好就范。另外,有些所谓的低价票实际上是航空公司外流的“内部票”,票面上没有日…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参与管理”一词颇为流行,大家都愿意提及此事,不少企业打出这方面的标语,甚至将其作为厂训,这种现象是可喜的,因为企业的发展与成功离不开全方位的员工参与,但我们也不妨问问,企业的参与管理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呢?应该说,一些企业能切实吸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鼓励他们参与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管理决策中来,增强了决策的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