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郾适当缩小国债发行规模,着力调整使用结构和提高使用效果。为继续扩大内需和完成已开工的国债工程项目建设,增强我国经济增长后劲,2004年继续发行一定数量的国债,还是必要的。但我国的国债依存度和偿债率都超过了警戒线,财政风险很大,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好转,国债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在减弱,挤出效应在增加,因而2004年发债的规模应适当减少。在国债的使用上,要调整结构,除已开工的项目继续完成收尾工程外,主要应用于解决“三农”问题、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义务教育和公共卫生建设的需要。鉴于频发骗取国债资金和监督不力的现实,应设立由国家…  相似文献   

2.
2007年是“十一五”规划的第二年.我国将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国债发行规模可能会在2006年600亿元的基础上缩减100亿元左右。而对于中国经济2007年的走势.国外的金融机构普遍认为中国经济高增长势头难消.恐怕很难实现“软着陆”:而国内的经济学家及舆论则均认为.国家宏观调控已经发挥了作用.2007年中国经济将进入平稳期。稳健的财政政策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双减”.即适当减少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和财政赤字规模。自2005年中国财政政策由“积极”转向“稳健”开始.稳健财政政策已实施两年.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亦逐年缩减。2005年国债发行规模为800亿元.比2004年减少300亿元.2006年国债发行规模进一步减至600亿元。  相似文献   

3.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亚男  赵昕 《经济论坛》2005,(17):45-47
国债是国家作为债务人凭借国家信用向社会筹集资金的一种凭证。近年来,国债已成为各国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通过发行国债筹集资金,不仅能够弥补财政赤字,而且对刺激经济增长,拉动国内需求以及调整产业结构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自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以来,我国国债无论发行规模还是总量规模都迅速增长。1981年我国的内部国债发行量只有48.66亿元人民币,而到2003年这一指标达到6280亿元人民币,截止2003年底国债余额总量已增至17490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4.
在市场经济的国家财政和货币政策已经成为国家对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我国是在98至99年度根据经济形势需要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作为其重要工具──国债的发行规模迅速增大,并由此引来各种争议,有人认为我国财政基础较弱,大规模债务负担会引发财政危机,因此今后国债政策的发展方向已备受人们关注。 一、我国国债发行的概况 我国从1981年开始发行国债,国债的规模迅速膨胀,累积发行国债近12600亿元,1998年底,国债余额已达6495亿元。这段时期,国债规模的扩张可细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在94年以前,由于财政赤…  相似文献   

5.
陈春霞 《当代财经》2002,(12):44-45
国债是国家发行的有价证券,通过发行国债筹集资金,可以用作经济建设,可以弥补财政赤字,可心借此调整经济结构。我国国债自恢复发行以来,规模不断增加,我国国债规模是否合理,发展趋势如何,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6.
我国从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以来,国债的发行规模越来越大,国债在国民经济建设中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对我国的经济环境和以往国债政策的实施进行分析后发现,在发挥国债这一重要经济杠杆的作用方面有不理想的地方。如不加以改进,被动地一味扩大发行规模是不够的,以此扩大内需的政策效果也不会明显。1.从国债的使用效果来说,国债由于要考虑挤出效应和代际负担,其使用效果值得探讨。政府发行国债通常会增加政府支出,增加的量与国债的发行量密切联系。政府支出是社会总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政府支出的增加不会引起私人部门支…  相似文献   

7.
隋喜  齐学森 《经济视角》2002,(10):35-38
自1998—2001年,我国已累计发行长期建设国债5100亿元,今年计划发行1500亿元。据经济界权威人士分析:“发行国债并非仅为实现刺激总需求的短期宏观目标,更具有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经济成长的长期战略意图。”作为计划部门,从研究和适应国家“长期战略”的目的出发,很有必要对白城市争取并使用国债的情况加以总结、分析,以利于进一步有针对、有准备地用足、用好国家的宏观政策,扩大国债利用规模,提高国债利用水平,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国债政策可持续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8年以来,为了抵御亚洲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运行造成的不利影响,我国政府果断地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大规模地发行国债,扩大财政开支,拉动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随着国债发行规模的扩大,国债余额急剧累积,有些人开始担心:我国国债规模是否偏大?国债政策是否会产生挤出效  相似文献   

9.
麻乐平 《经济学家》2002,(5):127-128
为了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增长,必须进一步扩大内需,把扩大投资和增加消费结合起来,形成投资和消费的双重拉动. (一)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国债投资的必要规模,以带动固定资产投资的较快增长.今年再次将15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纳入年初预算,这不能不说是明智之举.1998年以来开工建设的大部分国债项目,要在今年内基本完工.这些项目,绝大多数是基础设施建设,如公路、铁路、水电、城市建设、重点企业技术改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等,它们的完工,犹如为经济活动搭建了一个平台,必将有力地推动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当然,必须确保建设国债工程质量,努力提高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10.
我国国债政策取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连续数年的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尽管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但其重要性已有所下降。相反,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客观经济形势的变化,迫切要求我们对作为积极财政政策重要组成部分的国债政策做出调整。我国国债政策的基本取向是:国债政策目标应从片面强调确保年度经济增长转移到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债政策的着力点应转移到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上来;严格控制国债发行规模,调整国债资金使用方向。  相似文献   

11.
龚仰树 《财经研究》2003,29(9):34-39
对于今后我国国债规模的扩张,如果按照近几年的速度继续增加,将会给财政带来较重的债务负担,政府偿债能力将会出现不足。因此,未来国债发行数量应该适当控制,要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和财政收支规模增长相协调。否则,国债的风险将会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2.
根据年度数据建立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长期均衡和动态调整模型,对我国国债发行规模与相应经济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我国国债需求量是由财政赤字、国债还本付息额两个因素所决定,我国国债实际发行量向需求量进行调整的速度为0.75,即国债需求量与年初发行量之间的缺口有75%的部分在年度内得到调整。说明我国国债还有一定的发行空间以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1.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从调整期经济增长明显低于潜在增长率这一现实出发,2003年应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便为结构调整、治理通货紧缩和解决失业问题创造必要的宏观环境。2003年国债发行还应保持相当的规模,以保持国债投资的力度,满足重大项目的资金需求。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刺激经济增长,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但同时也带来了国债规模的快速增长。结合我国国债发行的实际情况,通过一系列指标,分析我国的应债能力,对确定合理的国债规模,化解财政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已有五年,在世界经济低迷的环境下,我国经济却一枝独秀,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现在对是否要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虽有不同观点,但有一点基本上取得了一致:积极的财政政策在短期内还将继续实施,否则我国经济可能面临更多的问题。但是,继续增发国债的财政空间和使用效率已逐渐降低。对此困境,笔者认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应转到主要依靠政策性金融业务来启动;通过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券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相对于政府国债投资有诸多优势。但当前政策性银行在经营上存在一些误区,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必须改革政策性金融业务,实现政策性金融创新,使其能够真正起到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现代经济计量学的方法对我国国债发行规模进行了实证研究。采用GDP与财政支出中的投资性支出这两个最主要的变量,建立国债发行规模的EGARCH模型,预测我国未来5年的国债发行量,以此判断国债发行规模的适度性。  相似文献   

17.
发展和完善我国国债市场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完善国债发行市场。国债发行市场主要涉及国债的发行规模、国债品种和国债发行方式等方面。我国国债的规模近几年上升迅速,国债发行市场已经由买方市场转化为卖方市场。我国  相似文献   

18.
一、国债现状概略 国债分为内债和外债,本文专指国家内债。国债是国家筹集资金的重要手段。国债筹资为平衡财政收支、支援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柞用。 我国自1981年重新发债以来至今已历时十年。十年来,国债的发行规模不断扩大,已从1981年的48.66亿元扩大到1989年的225亿元,平均每年递增速度为19.6%。到1989年底  相似文献   

19.
面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我国政府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发行国债的力度,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内需,从而实现了全国经济的平稳增长。2008年发生的全球金融危机,无论是在影响规模,还是在影响程  相似文献   

20.
从理论上分析,当经济低于潜在增长率水平时,才存在增发国债的必要性;从可操作层面分析,国债发行的最优规模应该等于满足各种投资需求并扣除了"消费基金"之后的银行储蓄余额.我国急剧增长的国债发行量已经超出了最优规模.持续多年的积极财政政策由于未能及时作出调整,政策效果已经不明显,反而加剧了我国经济的波动,造成国民经济出现过热趋势.所以,必须对财政政策作出调整,合理控制国债发行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