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0 毫秒
1.
国家经贸委日前公布1995年国有企业改革的要点。 1995年深化企业改革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贯彻落实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紧紧抓住实行政企分开、搞好企业内部管理、逐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这三个关键,以搞好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和若干城市“优化资本结构”试点为突破口,在转换经营机制、推动制度创新、加速结构调整、实行配套改革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已经经历了20年的风风雨雨。从1978年的企业基金制,到1981年的留利制;从1983年到1984年的二步利改税、扩大企业自主权、确立厂长负责制:从1987年至1991年在国有企业改革进行两权分离,全面推广企业“承包制”,到1992年上半年的“砸三铁”。从1992年7月1日以后,企业改革的重心,是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  相似文献   

3.
据全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透露。今年将深化企业工资制度改革按照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职工民主参与、国家监控指导的总体思路从三方面探索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一是要指导企业建立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实行竞争上岗。按岗定薪岗变薪变。二是开展企业经营者年薪制试点。三是积极探索在高新技术企业试行技术入股、专利产品入股等分配办法。四是在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中开展职工持股试点。改革现行的国有企业工资决定办法。大力开展工资指导线和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试点,逐步形成企…  相似文献   

4.
<正> 我国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自1984年北京天桥百货公司率先进行股份制试点开始,已经历了近20年的实践。特别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益探索”,进一步加快了国有大中型企业公司制改革的步伐。目前,不名之为公司的国有企业已为数不多了。但是,就现有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与目标模式用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去衡量,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必须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国有大中型企业继续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5.
回首20年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而每个阶段中央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都有力地促进着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第一阶段:扩权让利,重点是调整国家与企业的责权利关系。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让企业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1979年4月,中央工作会议提出要扩大企业自主权。同年7月,国务院下达了《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若干规定》等五个文件。此后,在全国进行了企业扩权试点。到1980年,试点企业迅速发展到6600多家,1981年扩权改革在…  相似文献   

6.
1996年是“九五”计划的第一年,国有企业改革按照中央确定的总体思路,试点和面上的工作都取得了重要进展。一九九六年国企改革回顾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1994年底国务院确定的100户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到96年7月,已经有94户办理了方案批复,进入实施阶段。各地方结合自己的实际,也先后选择了共2500户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而且有的地方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还进一步扩大了试点范围,如上海市今年有2/3的企业形成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框架。从全国的情况看,试点企业的公司制框架初步形成,在理顺产权关系、明确投资主体…  相似文献   

7.
实行分公司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选择汪瑞益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这就是说,深化企业改革,必须解决深层次...  相似文献   

8.
《企业天地》2001,(1):50-50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党的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决定》指出:“到2010年,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江泽民总书记早在一九九七年十二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只有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才能使国有企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成为科技进步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从1979年开始到1993年,先后进行了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两权分离为主要措施的改革,在传统国有企业制度下,由于政企不分,产权不明,市场机制不完善,竞争不平等等先天弊端的存在,企业经营机制难以发生根本性转变,从1993年开始,国家进行并扩大了以明晰产权,实行法人治理结构为主要内容的股份制试点。试点证明,实行股份制的企业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落实企业自主权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据(1993-1995年)ETO(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调查,在股份制试点企业中,78%的企业认为企业经营机制发生了根本变化和很大变化。14项企业自主权落实得比较好的占80.2%,比一般企业高出一倍。这足以证明,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解决产权问题,使企业成为真正的独立法实体,企业经营机制就不可能发生根本性转变。因此,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从1994年进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新阶段,国有企业公司化改造全面展开。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肯定股份制作用。并确定到本世纪末使大多数大中型国有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  相似文献   

10.
一、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有利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最近召开的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到2010年,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是:适应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和扩大对外开放的要求,基本完成战略性调整和改组后,形成比较合理的经济布局和结构,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明显增强,使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专门研究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问题,这在我党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表明了党中央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和企业界就国有企业改革问题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探索,如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承包责任制、利改税、承包制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有企业经历了多种改革尝试,从1978年的扩权试点和利润分成到两步利改税,再到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平均每隔三、四年就有新的改革措施出台,其总的趋势是向企业“放权让利”。进入九十年代以后,人们发现,这种“放权让利”式的改革已走到了尽头,实践证明“放权让利”虽能调动企业积极性,但不能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而且这种改革的效应递减,国有资产流失严重,企业效益连年下降。因此,从1992年起。国有企业改革又进入转换经营机制阶段,其思路是通过国有企业产权界定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要加快国有企业改革.这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国有企业改革要有新突破,就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江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了明确的时间和内容方面的要求,即在本世纪末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这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和重点.近几年,我省国有大中型企业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方面,“摸”着了“石头”,正处于“过河”阶段.特别是我省被国务院确定的4家国有大中型试点企业及省上确定的20多家国有大中型试点企业,已积累了一些经验;省委、省政府在韩城市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的试点,为全省国有企业“过河”趟出了路子.各政府职能部门也在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方面大胆实践,并积极解决“桥”或“船”的问题,改革的势头越来越好,我们要以积极的姿态,创新的精神,完成中央提出的改革要求,向党中央交一份优秀的答卷.  相似文献   

14.
近15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采取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改革经营方式等措施,增强了企业活力。为使国有企业成为千万个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进而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又给国有企业继续深化改革指出了方向:“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什么是现代企业制度?《决定》将其归纳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新理论,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的指导方针,并提出了“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的新任务,为进一步深化企业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政策依据。随着国有企业改革进程的加快,特别是对经营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通过几年来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进行经营年薪制试点及从改革发展的趋势看,实行经营年薪制具有必然性。  相似文献   

16.
关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些认识喻新安《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现代企业制度有哪些主要特征?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应注...  相似文献   

17.
祝晔辉 《活力》2006,(6):51-51
中央指出:“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还指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全党重要而艰巨的任务,要坚定信心、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力争到本世纪末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营状况明显改善,开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这就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  相似文献   

18.
冯生华  王英 《现代企业》2000,(10):10-11
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走过20年的历程,从放权让利到两步利改税,从实行承包制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道路曲折,步履艰难,正如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中讲的,处于关键时期,攻坚阶段。那么,“关键”是什么?要攻什么“坚”呢?这正是国企改革发展中的难点所在,《决定》明确指出,国企改革的核心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机构。 一、国全改革紧紧抓住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这条主理,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和所有制结构调整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适应的问题,是传统国有制与市场机制难以结合的问题。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采取了放权让利改革,实行了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这种围绕扩大企业自主权,以政策调整为特征的改革,使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得到了一定转换,企业活力有所增强,企业已开始走向市场。但是,国有企业改革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尚未解决,整体经济效益不高,影响了“主导”作用的发挥。进行公司化改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  相似文献   

20.
第一部分:国有企业改革一、1978—1983年:放权让利,扩大企业自主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定》确立了“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要通过改革实现政企分开,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具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能力的经济实体”等对于后续经济改革实践发生根本性影响的重大论断,推动了改革全面的深入展开。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工作,首先是在四川省工交企业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