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忆 《亚太经济》1990,(3):48-54
从50年代初迄今40年以来,台湾、香港、南朝鲜、新加坡的经济发展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其中除香港外,由于当局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介入,经济战略及政策措施有轨迹可循,特别是60年代以后,以出口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战略占有突出地位,对外贸易在亚洲“四小”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因此,从横向上对亚洲”四小”对外贸易和发展特点及其与外向型经济的关系作一比较,可以加深我们对其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3.
闵谊 《亚太经济》1992,(6):12-14
当今,被称之为亚洲“四小”的新加坡、香港、台湾和韩国所以创造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原因之一,就是其高度发展的第三产业。 一、新加坡、香港第三产业高度发达 按国际通用标准,第三产业是指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劳务部门,主要包括四大部类:批  相似文献   

4.
5.
<正> 货币是一国经济的血液,在市场经济国家中,货币供给成为货币政策最主要的指示器。所谓货币政策,系指中央银行通过对社会货币供给总量和增长速度的调控,进而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平衡。货币政策成了政府管理经济活动,促进经济增长的强有力工具。60年代初,亚洲“四小”以贬值货币为契机,开始由进口替代工业化向出口导向工业化的经济转型,首先遇到储蓄和外汇两大缺口。于是,组建国内金融机构,推进货币市场成型,强化货币供给,扩大出口以增进资本积累,成为了亚洲“四小”实施货币政策的主体目标。一、贷币供给政策  相似文献   

6.
探索四小外贸的商品结构与地区结构的变化是深入研究四小的对外贸易乃至其经济发展战略演化的重要方面,对我国目前外贸体制乃至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也有相当重要的启迪。为此,拙文不揣冒昧,就此进行探讨,以求教于同仁。 一、“四小”出口、进口商品结构演化比较 1、新加坡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变化 先看出口商品结构。1960年,新出口总额34.77亿新元,最大宗的出口是原材料,占出口总额的44.8%;其次是食品与动物,约占13.3%;再其次是燃料,占总额的11.3%;上述三项  相似文献   

7.
一、亚洲“四小”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在过去几十年间,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给南朝鲜、台湾、香港和新加坡(以下简称亚洲“四小”)带来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是,这一发展模式本身也隐含着许多结构性的矛盾和问题,8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趋势的发展,世界贸易保护主义的增强,更使这些矛盾和问题日益显露出来。同时,曾经促成亚洲“四小”经济高  相似文献   

8.
于波 《亚太经济》1990,(4):53-57,70
一、经济发展战略的比较从50年代末期开始,亚洲“四小”先后成功地步入了经济起飞时期。综观亚洲“四小”,其经济起飞时期的经济条件基本相同,受其历史背景和国土面积的制约,其经济发展存在着同样的先天缺陷,诸如自然资源医乏、缺少资金、技术和设备,本地市场狭小,外资奇缺,国际收支恶化等等。正因为这些经济成长的先天不足导致了亚洲“四小”别无选择地走上了外向型经济发展道路,也正是因为这种外向型经济使亚洲“四小”成功地利用世界资金、世界市场、世界人才、世界资源和世界信息,成功地实现了经济起飞。进一步分析亚洲“四小”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和道路,我们发现,香港与其它“三小”相比有明显的特色。即是它成功地跨越了一般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通常难以逾越的进口替代阶段,一开始就走上了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道路。而且这种道路完全是市场选择的自发结果,或者说是民间力  相似文献   

9.
一、“亚洲四小”经济面临的新问题1、内部因素(1)劳动力严重不足“亚洲四小”近年来随着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及产业结构的变化,特别是服务行业的急剧扩大,不仅大量需要新的劳动力,而且促使劳动力从制造业部门不断转向服务业部门,结果导致制造业陷入劳动力严重不足的局面,同时服务业本身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近年来“亚洲四小”各国和地区的失业率日益下降,香港1988年第4季度只有1.3%。一般来说,因为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不可避免会有一部分人失业,所以失业率为3%即认为处于完  相似文献   

10.
略论亚洲"四小"通货膨胀率的高涨及其成因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系赵春明THECAUSEOFHIGHINFLATIONRATEINASIAN"FOURTIGERS"¥ZHAOCUNMINAbstract:Sincemid-1980's,theinflaton...  相似文献   

11.
12.
一、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发展战略优于拉丁之说近年来在探讨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发展道路中,一般人都把亚洲“四小”归结为外向型经济发展道路,而把拉丁美洲的三个大国即阿根廷、巴西和墨西哥归结为内向型经济发展道路。其理由是走内向型发展道路的是一些幅员较大和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它们的工业化从进口替代开始;而走外向型发展道路的是一些比较小、资源贫乏的国家,它们依赖世界市场,以出口带动经济发展,实现工业化的。大多数又认为外向型经济的实绩几乎在所有方面都明显地比内向型经济优越,世界银行《1987年世界经济发展报告》就是这么阐述的。从亚洲“四小”和拉丁美洲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历史来说,它们具有许多本身的特点和地缘政治特点。大家都知道,任何国家实现工业化都必需解决资本的原始积累,新独立民族国  相似文献   

13.
亚洲“四小”的就业结构已基本完成了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这种成就的取得主要是建立了较有效的劳动力市场的结果。从劳动力的供给方面看,改革封建的土地关系,实行耕者有其田;增加农业投入;对农产品实行合理定价;积极从事农业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工作;支持农民发展多种经营和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些都促使农业部门逐步释放出劳动力,而限制较少的户籍制度,则使农村劳动力得以顺利转移。从劳动力的需求方面看,实行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战略。推行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政策、外向型的贸易政策和灵活的劳动力市场政策,以及重视对劳动者的普通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都有利于就业量的扩大。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国情国力》1993,(1):73-75
一、近三十年来,亚洲"四小"经济高速发展,引起了东南亚及世界的关注,其发展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一)经济高速增长,即将跨入发达国家、地区行列。1961—1990年,香港年均经济增长率为8.9%;台湾年均增长率为8.1%;韩国年均经济增长率为9.1%;新加坡年均增长率为8.5%。  相似文献   

15.
郑晓辉 《亚太经济》1996,(5):8-11,7
亚洲“四小龙”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及其启示中南财经大学国际投资研究所郑晓辉本世纪50年代以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金融自由化趋势的带动下,亚洲"四小龙"纷纷加快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步伐,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基本上实现了金融业的国际化,为经济的飞速发展注入了强大...  相似文献   

16.
<正> 亚洲“四小龙”即台湾、韩国、新加坡和香港,是十余年来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的四个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本文对其产业结构尤其是第三产业演变规律进行研究,希望有助于分析“深圳二次创业”中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推动其结构的合理转型.亚洲“四小龙”有三个讲华语,其中两个是以广东人为主的地区,与广东有很密切的联系,其文化背景与深圳有较多共同点.就基本经济资源而言,香港、新加坡与深圳相似,都是城市型经济.其中,香港人口580万,土地面积1000平方公里;新加坡人口280万,面积618平方公里;深圳常驻人口295万,面积2020平方公里.从发展过程来看,亚洲“四小龙”适合作为分析深圳产业结构变动的参照系.1993年深圳市  相似文献   

17.
在战后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中,亚洲“四小”因经济增长速度较快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亚洲“四小”经济发展较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应有个正确分析和恰当评估。一、外部因素:特定的国际环境和国际资本的支持亚洲“四小”经济起飞大都在60年代和70年代。这一时期,正是战后世界经济相对高涨繁荣时期。由于科学技术出现了以计算机、半导体技术、核能应用、空间宇航等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突破和发展,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新的大发展,整个世界经济增长率由50年代5%左右上升到60年代6%,世界经济的高涨繁荣,带动了世界市场容量的相应扩大,国际市场对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需求迅速增加。50年代世界贸易总额平均年增长率高达7%,60年代及70年代初进一步达8%以上;20年间世界进口总额扩大了5倍多,达到了3285亿美元。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社科院亚太所、福建社科院亚太所和江苏社科院世经所联合举办的亚洲“四小”和东盟国家经济调整及前景研讨会,于1990年9月19—22日在福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人参加了会议。现将研讨会的一些观点综述如下。一、亚太经济的宏观环境针对这一问题,与会同志取得了较一致的看法。1、苏东变化的影响。大家认为,由于华沙条约名存实亡,“经互会”已趋于解体,东欧向西方靠拢,东西方的缓和趋势将进一步发展。在此条件下,估计九十年代的亚太地区将进入相对和平的发展时期。目前,军备竞赛已让位于经济竞争,综合国力日益突出。美国的主要威胁已不是苏联,主要是日本的经济威胁。总之,东西方缓和化,打破了战后的“冷战”体制,促成美国和平“红利”增加,使之增加了对外经济合作的可能性。与此同时,苏东国家的开放政策及对亚太地区关注程度的提高,使国际资本流向发生了变化。亚太一些国家和地区要发展外向型经济,将遇到苏东国家吸收外资的强力挑战。  相似文献   

19.
张忆 《亚太经济》1988,(4):11-17
出口导向战略的确立与经济增长 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中期,是香港、台湾、南朝鲜、新加坡经济发生重大变革的转折时期。此间,“四小”先后实现了经济发展战略上的重大转变,即走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道路,实施“出口导向”战略,以谋求经济的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20.
自从1979年6月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经济”(OECD)发表了《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报告书》,把60、70年代世界上出现的一批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定名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即NI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