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林玉  徐杨 《商业时代》2005,(18):48-49
自2003年以来,中国可转债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在股市、债市相对低迷的情况下,可转债市场“独领风骚”,并且日益成为上市公司一种新的融资方式,但是可转债作为一种衍生金融产品在我国发展的历史很短,仍处于初级阶段,本文对我国可转债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对其今后的发展前景作了初步的展望。  相似文献   

2.
何铭宇 《新财富》2006,(2):18-20
股市的持续下跌.导致增发、配股等必须以股价为参考的再融资体系的价格重心下降,而可转债属于债券,并不直接牵涉到股价且发行量大,尤其是定向发行可转债的方式,可以直接避免让二级市场“失血”,在再融资恢复后将更受企业原股东的欢迎。对于符合内地企业海外上市规定的企业来说,如果等不及国内的融资排队,也完全可以通过在海外市场二次挂牌的方式,通过定向发行可转债进行再融资。  相似文献   

3.
苏杨  盛丹 《现代商业》2011,(23):39+37
当股债陷入两难境地,投资者迫切需要一种攻守兼备的投资品种来控制风险,获取较高收益,可转债面临投资良机。上市公司发行的可转债具有债权与股权双重特性,既有确定的债券期限以及定期息率,能够为投资者提供稳定的利息收入和还本保证。可转债具有"进可攻、退可守"的优势,在股市上涨时享有接近于股票的回报率,在股市下跌时显示良好的抗跌性。本文重点分析可转债的投资价值及市场需求,并结合欧美债券基金市场发展现状进一步分析可转债基金在中国市场的投资价值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在刚刚过去的那个岁末,中国股市进行了一场残酷的血拼,大盘在1300点上下反复震荡。市场冲突的背后,是应对境外流入的、近万亿元人民币的“热钱”——为不使股市有较大的波幅,中国资本市场的管理层,几乎动用了所有可以动用的“市场策略”,甚至某种“规则手段”,其结果,是堪堪打个平手,看盘所见,是多空双方皆难“有效突破盘局”。其中的奥妙,天风海雨,有可能要在很多年以后,才会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5.
在股市再度爆发一场国有股减持和全流通大讨论之际,财富转移的另一个大场面也悄然展开。 纵观2003年的中国证券市场,围绕着国有股减持和流通,股市一路阴跌,但就在专家们惊呼“中国股市边缘化”时,“赢家”们则笑看市场向1000点乃至更深处跌去,在多方力量的打压下,市场“空”气浓厚,有人去香港炒H股了,有人去上海炒房地产了,有人大炼钢铁去了,当然,还有人等着市场最低价的出现“接收”3.5万亿的非流通股。  相似文献   

6.
“2003年的中国证券市场,被冷落多时的可转换公司债券终于度过了漫漫寒冬。伴随着民生银行40亿可转债的成功发行,雅戈尔转债所创出的199倍超额认购倍数,以及可转债二级市场价格的节节走高,可转债特殊的投资优势逐渐被众多投资者所认同。”华鼎证券的证券分析师刘辉告诉记者。  相似文献   

7.
猪年的中国资本市场让人感慨万千。“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的较量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两市市值屡创新高,股市规模进一步扩大是中国资本市场配置资源能力的提高,是市场深度和投资环境的日臻完善,显现了中国股市经济“晴雨表”的功能。但同时,新股发行的弊端、中石油独霸熊头以及指数失真、美国次级债风暴等问题也暴露出了监管层的监管空白。[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李卫莲 《商》2014,(1):218-218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慢慢发展,越来越多的投资品种开始为投资者所熟知。可转债就是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的投资标的。本文以中行可转债的投资为例,详尽的介绍了投资可转债的方法,在总结过往业绩数据的同时运用假设方法对可转债的投资收益进行测算,为投资者投资可转债市场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可转换债券具有债权性、股权性与期权性等多重属性,其隐含波动率测度是进行债券定价及实施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采用实证分析与市场观察比较方法,构建二叉树模型,选取15家医药制造上市公司可转债为样本,通过逆向推导可转债隐含波动率,并对其与正股价值、债券价值的影响关系展开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将可转债的内置条款加入可转债实际价值测度中会使可转债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偏离度增大,可转债隐含波动率的“拉升”提示市场走势的不确定性增强。  相似文献   

10.
全流通试点以来,市场大起大落。曾有机构报告大言:中国股市必能见到“1000点”,搞得不好,股市要到“700点”。其实在我看来,从实战的角度看市场,点位并不重要——如果我们的市场,在买方与卖方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利益分割”,那么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对此,我希望大家更关注博弈双方的力量,在何时彻底失去平衡。  相似文献   

11.
白友文 《浙商》2011,(2):87-91
飘飘摇摇,A股市场2010年度的行程即将画上句号。从上证指数看,由2009年年底的3200点,到2010年12月24日的2800点,中国股市2010年路走得很“纠结”。  相似文献   

12.
一、2003年中国股市运行特征1 .弱平衡市主导2003年行情。“价值回归”使中国股市2003年继续呈现弱平衡市状态,上证综指高点在1650点附近,低点在1300点附近,上下区间350点,全年股指波动幅度不大,平均股价则出现了20%以上的跌幅。一个新的投资理念逐步成为市场的主导理念,价值投  相似文献   

13.
中国证券市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股市相比,最大区别点是“市场分离(market segmentation)”和“政策市场”。本为研究沪市中影响A、B股交叉相关系数的因素,先利用交叉相关系数计算A、B股交叉相关系数后,再利用多变量公式分析了决定A、B股相对情报力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华商》2012,(2):13-13
虽然股市兔年年尾走出了翘尾巴行情有,虽然春节期间世界股市以上涨为主基调,虽然早于A股2天开市的香港股市在龙年走出了“开门红”的走势,但在1月30日开市的A股市场,终于没有迎来“开门红”,当天上证指数下跌34.08点,跌幅1.47%。  相似文献   

15.
可转换债券具有债权性、股权性与期权性等多重属性,其隐含波动率测度是进行债券定价及实施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采用实证分析与市场观察比较方法,构建二叉树模型、分位数回归模型,选取10家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通过引入修正无风险利率考察银行可转债理论价值与市场价格偏离幅度,并对可转债隐含波动率与正股价格影响关系展开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银行可转债的理论价值略低于市场价格,其可转债的隐含波动率与正股股价存在负相关性,隐含波动率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市场中的可转债溢价现象。基于此,应完善可转债定价机制,优化可转债发行条款,提高可转债定价的信息化集成水平。  相似文献   

16.
《四川物价》2009,(9):39-39
阅读:《上海证券报》不久前刊登中国人保资产研究部客座研究员倪金节的文章说,在强劲的经济增长数据和充裕的市场流动性的双重刺激下,全球金融市场在刚刚过去的7月,经历了一波急升行情,股市和期市纷纷走牛。道琼斯指数已重回9000点,A股市场更是一番热火朝天景象。油价再次突破70美元,铜价更是涨势凶猛,  相似文献   

17.
高思卓 《新财富》2014,(6):104-109
可转债套利策略通过购买可转换债券,对冲其股票与信用风险获利。此前,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套利空间被压缩,一些套利者成为交易者,并加大杠杆以谋求超额回报,从而在市场危机时遭受重大损失。金融危机后,许多投行关闭了自营部门,且更多买断式可转债买家纷纷寻求收益,这将减少该领域的竞争,带来更好的获利机会。  相似文献   

18.
李迅雷 《新财富》2006,(5):48-49
多年前,中国股市的高度投机性使得企业想在股市融资圈钱、谋求资产虚增的欲望非常强烈,交易者因此非常恐惧市场扩容对股价的打压。监管者为了稳定市场,不得不一再暂停新股发行、暂停再融资,优质国企因此纷纷海外上市,A股市场日益边缘化。这样因少数投资者的阻拦而阻碍了整个资本市场的规范,好比为了一个馒头而制造一场血案。[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揭开中国股市政策迷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兴前 《新财富》2005,(2):64-69
过去14年,政府对股市的基本政策取向表现为四大不同的主题,股市走努也呈现了与之吻合的四个阶段。如今,尽管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但中国股市“政策市”的本质依然没有改变,多年来股市的生态环境一直没有根本改善。由此引起的投资者强烈不满,是当前政策做多、市场做空的根本原因。在改革、开放、稳定、发展、监管已是股市政策五大主题的今天,围绕这些主题,2005年将有一系列新举措出台。由于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底线,当市场跌破政策底线时,管理层将发挥“有形之手”的巨大威力,确保市场稳定。  相似文献   

20.
何乐 《中国市场》2007,(16):27-30
从去年开始,中国股市进入牛市。股市就像中国经济一样,发展速度惊人,引得大量新股民纷纷进入,试图大捞一把,并构想着发财美梦实现之后的美好感觉。这种情况引起了政府、境内外学者、媒体投行的极大关注。尤其是那些持有“泡沫论”的学者和官员,一时间被指为唱空股市的“乌鸦嘴”。然而,一个健康有序的股市,实在少不了这些吹散狂热的“乌鸦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