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铁矿石资源在国民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稳健发展的基石。长期以来,我国铁矿石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目前已经成为国际市场的最大买主,被号称为"全球吸铁石"。本文首先分析了世界及我国铁矿石生产与进出口贸易的状况,然后建立我国进出口模型,从经济学角度对我国铁矿石供需缺口进行研究,最后从长远战略出发,提出我国当前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我国铁矿石码头布局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雪梅 《物流科技》2011,34(12):77-80
通过对我国铁矿石码头供需及布局现状的分析.总结出我国铁矿石码头布局存在着码头总体接卸能力不足、大型铁矿石专用码头不足、码头集疏运能力仍需改善三个主要问题.这对于解决目前我国进口铁矿石港口积压问题,降低铁矿石运输成本.满足未来我国进口铁矿石运输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我国未来矿石码头的建设和布局规划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面临铁矿石资源短缺的问题,这种严峻形式迫切要求我国钢铁集团转变当前利用国外铁矿的方式,从以进口为主转变为以直接到境外投资开矿为主,参与国外铁矿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建立一批国外铁矿生产供应基地。本文介绍了我国铁矿石资源开发利用状况,从国内经济发展及资源角度揭示了我国钢铁企业海外铁矿石直接投资的必要性。然后在对我国已有的境外铁矿资源投资实践及其存在风险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铁矿石投资风险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李金  杨键  高强 《企业导报》2010,(4):65-65
从铁矿石储量、生产及出口能力、与我国政治经贸关系三个维度详细分析了境外铁矿石投资的初选靶区,运用投资环境分析法得出了我国对海外铁矿石资源投资的理想区域。不仅对海外铁矿石资源投资的区位选择具有指导作用,而且对境外矿产资源投资的区位选择更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服务业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环渤海地区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都市经济圈,其现代服务业发展直接影响到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水平.但从目前的情况看,环渤海地区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由于受到一定的空间布局限制,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运用产业布局理论对环渤海地区的现代服务业进行布局结构优化,是发展良策.  相似文献   

6.
我国钢铁工业迅速发展,每年需进口全球60%的铁矿石。而长协机制的打破加速了铁矿石金融化的速度。随着我国铁矿石期货的推出,在为钢铁企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正确对铁矿石期货进行核算,是在钢铁企业现行核算体系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对此,根据铁矿石期货的特性并结合原有核算方法,针对突出的价格等问题予以剖析解决。经过数据选择与实例计算给出在不同市场条件下,钢铁企业如何进行效益核算的具体方法。并对钢铁企业内铁矿石期货核算业务的发展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在国际铁矿石谈判中缺少定价权的原因有中国铁矿石资源短缺,国际铁矿石市场的寡头垄断及供方联盟加强了供应方的有利态势,资源竞争中政治因素的影响,现行的铁矿石定价机制对中国的不利影响,中国钢铁企业无序竞争降低了在国际铁矿石谈判中的主动权;提高我国在国际铁矿石谈判中定价权的对策有发展开拓境外矿产资源,组成需求同盟提高中国的影响力和地位,发展健全的铁矿石期货市场,加强钢铁行业宏观调控,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8.
继我国铁矿石进口价格已连续3年大幅度上涨之后,2008年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的结果是比2007年的进口价格再上涨65%。这再次引发人们对铁矿石价格的关注。近年来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钢铁行业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极好机遇和强大动力,随之中国铁矿石的进口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已成为世界铁矿石的进口大国。尽管如此,我国却依然是国际定价权上的小国,铁矿石进口价格连续上扬。因此,分析我国铁矿石高价进口的原因,找出其应对策略,对于我国钢铁行业乃至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都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铁矿石供需矛盾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分析了我国铁矿石供需现状,并依据我国铁矿石缺口量与进出口模型,解释了我国铁矿石的供需缺口与铁矿石价格上涨的原因,同时提出了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全球最大钢铁生产国和消费国,同时由于我国矿石资源禀赋特点,我国也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很高。我国钢铁工业集中度低,面对集中度非常高的国际铁矿石行业,在矿石价格谈判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本文通过对由两家企业构成的市场进行博弈分析,研究了市场结构对于市场地位的影响,并给出了算例。  相似文献   

11.
成都城市经济圈的区域特征及其带动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城市经济圈发展战略,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构建成都城市经济圈,推动成都与周边城市的经济一体化,带动四川乃至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在对成都城市经济圈的范围界定、基本情况和基本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就成都城市经济圈对卫星城镇建设和外圈城镇区域经济建设的带动效应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由点到面"和"由面及点"的带动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2.
董艳 《价值工程》2007,26(7):24-26
流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可以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环渤海经济圈包括京津唐、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三大板块,其流通产业与经济发展是不平衡和相对落后的。如何根据各部分的特点和关系,构建协调有序的流通框架,做到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实现本区域流通业的迅速发展,是当前区域研究的重点问题。因此,环渤海经济圈要以流通产业为先导,优化资源配置,促使本区域经济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3.
区域旅游协作态势下的承德市旅游空间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涉及的内容复杂,从剖析旅游地之间的关系入手,指出区域旅游要实现"共赢"的发展局面,必须走区域旅游竞合发展之路.承德市地处环渤海区域,随着"首都都市旅游度假圈"的形成以及环渤海地区旅游协作的进一步发展,在休闲度假旅游市场需求的驱动下,承德市区域旅游系统的空间结构必将发生变化.从区域竞合态势、市场需求特征、区位特征、交通条件的角度,分析了"首都都市旅游度假圈"对承德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重新构建了承德市旅游系统的空间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4.
文中通过对长三角、环渤海及泛珠三角地区的物流业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挖掘长三角与其他主要经济圈的物流业用人需求差异。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港口物流较发达,而从快递业、批发业、连锁零售业、运输业的从业人数、业务量、门店数等统计数据可知,长三角与其他经济圈相比,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何光一  时奇文 《价值工程》2011,30(20):270-271
本文通过直接法计算,得到了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的波动曲线,并对各周期进行了阶段划分,并指出我国已初步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相似文献   

16.
归纳了我国西部地区地理优势区域和交通优势区域中主要中心城市的分布状态,测算了我国西部地区主要中心城市之间的吸引力强度,考察了我国各省市之间的联系强度,在综合考虑优势区域、吸引力强度和联系强度的基础上,对我国西部地区主要城市经济圈加以定位,以期为学界和决策界制定我国西部地区城市经济圈的发展规划提供思路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首都经济圈城市化质量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进阿特金森模型,构建了首都经济圈城市化发展质量的分要素测度模型和分段测度模型,对首都经济圈城市化发展质量的阶段性特征、空间分异特征、分类特征、协调性特征做了总体评价。研究发现,2009年首都经济圈处于城市化发展质量优化和提升阶段;首都经济圈城市化发展质量在空间上呈现出中部京津唐地区最高,南部石家庄、邯郸地区次之,北部张承地区及保定、衡水地区最低的态势;京津地区经济、社会城市化发展质量高于河北省的11个地级市,而空间城市化保障质量相对河北省各地级市较弱;北京市、天津市为城市化质量滞后型区域,环首都经济圈的承德市、廊坊市、保定市、沧州市为城市化速度滞后型区域,其余地市为城市化协调型区域。  相似文献   

18.
地方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在文化产业发展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皇岛是全国着名的滨海港口旅游城市,居于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素有"京津后花园"之美誉,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蕴含着无限的文化生长空间和市场拓展空间。就如何弘扬地方高校秦皇岛传统文化,以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推动秦皇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初步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新形势下环渤海经济圈的战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环渤海区域作为全国三大经济圈之一,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关键是区域一体化问题。本文试着对环渤海区域的发展,重点就如何推进该地区的一体化进行了探讨并对该地区一体化的未来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贺菲菲 《价值工程》2012,31(35):159-162
"十二五"时期,河北省面临着环京津都市圈、环渤海地区的加速崛起,区域发展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日益显现。文章首先分析了河北省区域发展的历史沿革,然后重点分析了目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征,并对今后一段时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旨在为下一步河北省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研究思路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