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南论坛》2012,(7):I0002-I0003
常熟地处江南腹地,是一座具有江南水乡特质、富于江南地域风情、蕴含江南文化精髓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名牌荟萃、享誉全国的纺织服装产业名城。第四届中国(常熟)江南文化节继续以“弘扬江南文化,打造江南品牌,展示江南风采,共享江南文明”为主题,在继承江南优秀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2.
《江南论坛》2012,(7):66-67
常熟地处江南腹地,是一座具有江南水乡特质、富于江南地域风情、蕴含江南文化精髓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名牌荟萃、享誉全国的纺织服装产业名城。  相似文献   

3.
《江南论坛》2013,(6):66-67
常熟地处江南腹地,是一座具有江南水乡特质、富于江南地城风情、蕴含江南文化精髓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名牌荟萃、享誉全国的纺织服装产业名城。第五届中国(常熟)江南文化节继续以"弘扬江南文化,打造江南品牌,展示江南风采,共享江南文明"为主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作为大众媒体的报刊也一天比一天兴旺起来,品种愈多,读者愈广,作用愈大。正如越有民族性才越有世界性一样,越有地方性才越有全国性。这不仅是指那一种物质产品,更是指各种精神产品,刊物也不例外。 《江南论坛》是一份富有历史传统的杂志。半个世纪过去了,江南这块沃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立足于江南的这份杂志也跟着时代前进,不断更新自己的容貌和风采。江南要有一个窗口,人们透过《江南论坛》认识了江南,领略了江南,体味了江南。 江南是沃土,不仅滋养着农业,还培育着工业,催生着第三产业,构建着从温饱、小康直至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图景,显得生气勃勃,春意常在。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原则到具体,江南是全国不断涌现的众多模式(类型的意思)之一。人们从江南得到启示,获取经验,进一步鼓舞斗志,增强信念。让江南人和江南以外的人了解江南,《江南论坛》确实起到了媒体应有的杰出功能。  相似文献   

5.
一、倭五王与江南政权江南的水稻生产方式,早在史前时期就已漂洋过海传到日本。大致知其途径是经朝鲜半岛,或沿琉球岛,然后直接渡过东中国海,这些也是后来一直到隋唐期间日本与江南的来往通道。但其具体证据由于缺乏文献记载而难以确认。  相似文献   

6.
陈尧明 《江南论坛》2009,(12):62-62
江南文化是一个品牌。江南文化是一坛陈年的老酒,江南文化是一壶沁人的茶香;江南文化是文人骚客如迷如痴的地方,江南文化是当代江南突飞猛进的乐章。 江南文化也就是长三角文化,它以太湖、西湖流域为核心区。江南文化包括吴文化、越文化和海派文化.在历史上吴文化和越文化两者交融成为江南文化。  相似文献   

7.
《江南论坛》是一本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刊物。它的前身是新四军东路特委机关的综合性政治理论刊物《江南》半月刊,1939年5月在江南新四军将领叶飞、谭震霖领导下于无锡梅村创刊。当年它为唤起江南人民团结抗日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后来由于日伪的大规模“清乡”而被迫停刊。 综合性理论学术刊物《江南论坛》杂志继承《江南》半月刊的传统与风格,于1993年10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使当年的《江南》获得了新的生命。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叶飞将军闻讯后亲笔题词:“办好江南论坛”。《江南论坛》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重任,根据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领导同志关于“要努力把江南论坛真正办成江南的论坛”的指示,五年来,在由苏、锡、常、镇、通、湖、嘉七市领导、专家参加的编委会领导下,以总结研究和宣传邓小平理论在江南的伟大实践为宗旨,始终把研究、宣传江南地区的改革与发展摆在刊物的中心位置。  相似文献   

8.
浙江江南大厦股份有限公司是嘉兴市供销社为投资主体的以零售业为主的商贸服务型企业,其前身嘉兴市江南大厦于1988年6月1日正式开业,至今已走过18年的发展历程。18年来,江南大厦在嘉兴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闯出了一条持续稳定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9.
水性江南     
江南是烟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江南出芳草鲜花,出才子佳人,出缠绵徘恻的爱情故事,但江南又是英雄辈出的地方。古往今来,这里孕育过诸多骁勇的斗士,那锐利的兵器——剑,发展的鼎盛时期正是在地处江南的吴越之地,许多彪炳史册的著名战役也是在江南发生的。那么是什么力量使得缠绵徘恻与凌厉强悍这两种悬殊的气质能够天衣无缝地契合一起呢?  相似文献   

10.
何处是江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南”这个地名,早在先秦就已问世,但其现代意义起源于唐朝。唐太宗将天下分为十个道,其中就有江南道?唐玄宗又将江南道细分为黔中道、江南西道、江南东道,其中江南东道包括今闽、浙及苏南、皖南:此后。地道的江南的中心逐渐稳定在今苏南、浙北一带。直至今天。  相似文献   

11.
《商周刊》2011,(9):79-79
江南是水的天堂。或者说,水让江南变成了天堂。水的最高境界自当是海,喜欢那种辽阔和威慑,亲近蔼然却不狎昵。次之应是泉溪,活泼澄澈,干净灵动。最末是江河湖泊。江河有股泥沙俱下的味道,粗砺而失豪迈,湖水则温吞不成气候。说喜长江,不如说更喜飞跃天堑的大桥,更喜卧波逆上的船只。江的横亘成就了桥的大气,每一根钢骨都舒展的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12.
江南信息苑     
中共无锡市委领导要求发挥好《江南论坛》理论阵地作用 本刊讯 在日前召开的无锡市宣传 部(处)长、新闻文化负责人会议上,中共 天锡市委领导提出,各级要积极发挥《江 南论坛》在对外宣传、学术交流、理论探 讨中的重要作用。 中共无锡市委副书记韩军在会上 说,“由无锡市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主办的《江南论坛》,是苏南和环太湖地区唯一公开发行的大型综合性区域性省级理论月刊,也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阵地,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和较高的学术品位。各级在做好中央和省、市重要党报党刊发行的同时,兼顾做好《江南论坛》的…  相似文献   

13.
《江南论坛》是一本以经济理论宣传为主的区域性综合性理论期刊。几年来,根据中央宣传部与省委的要求,我们立足于江南这块沃土,千方百计地办好《江南论坛》,全心全意地为江南(这里主要指苏南和环太湖)地区的经济发展服务。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4.
首届中国(常熟)江南文化节暨第十届中国江苏(常熟)服装服饰博览会,以“弘扬江南文化,打造江南品牌,展示江南风采,共享江南文明”为主旨,通过举办文化论坛、开展艺术竞赛等增进文化艺术交流,成为江南地区影响大、规格高、参与广的一次文化盛会,为深化江南文化研究、密切艺术流派友谊、保护传承传统文化提供了良好条件。本届文化节呈现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为了做好2003年度《江南论坛》的发行征订工作,经编委会研究决定,提出以下意见:一、提高认识,把《江南论坛》的发行工作作为宣传思想战线的一项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创办于抗战烽火年代、复刊于改革开放初期的《江南论坛》,是一本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和中共江苏省委的  相似文献   

16.
早就闻得《江南论坛》的盛名了!她是苏南和环太湖地区诸城市唯一的一本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社会科学杂志,她立足江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她以经济理论为主、以应用理论为主、以江南地方特色为主,是江南理论的“沃土”和“活水”,是太湖地区经济“风帆”航行的闪闪的“航标”.  相似文献   

17.
闻《江南论坛》复刊十周年,我欣喜不已。经过十载峥嵘岁月,《江南论坛》已成长为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显得气象万千,生机勃勃。它为江南地区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及国内外学术文化交流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江南论坛》作为一本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刊物,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时期复刊的。记得1993年初,无锡市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负责同志向市里呈送了关于要求复刊主办《江南论坛》的申请报告,我看过之后,感到很有必要,立即批阅上报,不久,此事得到中央有关领导同志的过问和支持。1993年10月,《江南论坛》经国家新闻出…  相似文献   

18.
《江南论坛》2004,(6):51-51
《江南论坛》复刊并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已走过10个春秋。十年来,在中央和省市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无锡、苏州、常州、镇汀、南通和嘉兴、湖州等联办城市的热情支持下,《江南论坛》在国内众多的理论刊物中独树一帜,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9.
江南的雪     
江南少雪,即便有,薄如鹅绒,轻不压枝,稍停已残,青山隐隐。王羲之以“快雪时晴”来描述江南的雪势.初写黄庭.恰到好处.后人无过之者。江南的雪极易触发灵感.又极易引人怅惆。每年初雪,乾隆爷都要展开“羲之顿首”的那幅《快雪时晴帖》观赏一番,每每凝神阴霾密布的浊空,发出时光如流,一年往矣的慨叹。  相似文献   

20.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这首诗早已脍炙人口。江南风景优美,物产富饶,有如人间天堂,多少文人骚客挥毫咏叹,留下了绚丽的篇章。迄今,“江南”仍被广泛运用,然而,溯源历史,江南作为地理概念的出现与演变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一、传统“江南”概念及江东、江左 所谓传统的“江南”概念,是指人们观念中约定俗成所指的某一地理区域概念,它与历史上作为行政区划的“江南”相比较,最大的区别是不存在严格的地理分界线,并且,其所指区域范围又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变化。 根据现有史料分析,传统的“江南”概念出现在春秋战国。《左传》云:“昭公三年(公元前539年)……十月,郑伯如楚,子产相楚,子享之赋,即享,子产乃具田,备王以田江南之梦”,“四年(公元前538年)春,王许男如楚,楚子止之,遂止。郑伯复田江南,许男与焉”。这二则史料均提到郑伯田江南之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