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9年9月澳大利亚政府颁布了"安全和可持续"的国民养老金改革计划。主要内容包括改革家计调查政策,提高国民养老金待遇水平,延长退休年龄,实施延长工作奖励计划等。这次改革对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完善有如下启示:我国应当建立针对低收入群体的普惠制的国民养老金制度;以防止老年贫困,保障老年人最基本生活为目标;改革应注重政府调节和市场调节手段相结合;改革应兼顾不同群体利益,减少阻力。  相似文献   

2.
一、研究情况综述目前,理论界对商业保险或者社会保险的研究非常丰富。第一,现有关于养老金给付的研究集中于探讨基本养老保险金计发办法的合理性和调整机制。第二,关于年金保险的研究切人点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关于保险业应对长寿风险的研究探讨相对较多。二是集中于年金产品功能作用与定价的探讨。根据知网的文献统计,从1990~2011年,  相似文献   

3.
本文设计了包括刚性调整与公式化调整在内的五种养老金调整方案,在现行制度参数和优化制度参数情形下,从财务可持续性和待遇充足性双重视角检验这些方案的有效性。研究表明,在现行制度参数情形和单一优化制度参数情形下,五种方案均不能同时满足财务可持续性和待遇充足性要求,不存在有效的调整方案;在组合优化制度参数情形下,公式化调整养老金并将分享比例设定为0.54,可以实现制度财务可持续发展和保障退休职工基本生活。因此,深化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公式化的调整规则并科学厘定分享比例,是确保基本养老金得以持续合理调整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岳卫  陈昊泽 《保险研究》2023,(2):102-114
以“国民皆年金”为原则,日本国民年金制度的诞生,源于《日本宪法》形成基础性、全面性老后所得保障机制的要求。近年来日本国民年金制度以公平性为主线经历多次改革,扩展主体的全面性实现水平公平,改革年金的基础性推动分配正义,以财政的可持续性及配套改革作为国民年金水平公平、分配正义的支撑。数理上代际公平问题的背后,是日本国民年金制度的国民信赖性问题。因而,历次改革将该问题的解决,落脚在财政的可持续性上。基于日本经验,保障范围的全面性是实现公共养老金制度目标的基础,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项下更应关注水平公平、分配正义与财政可持续性的关联性,延迟退休背景下公共养老金需要实现灵活性改革,基础养老金制度与个人养老金制度应在实现各自制度目标的基础上协同。  相似文献   

5.
6.
澳大利亚的养老金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小东 《中国金融》2005,(20):13-14
在全球老龄化趋势下,传统的公共养老金计划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世界上许多国家养老保障制度的基本模式与运营机制都在发生深刻的变革。20世纪8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所进行的养老金制度改革正是这一世界性潮流的反映。《世界银行发展报告(1994)》大力提倡三支柱的养老体系,就曾以澳大利亚作为成功的案例。作为一种典型模式,澳大利亚的养老体系在制度构建、运行机制、监管安排等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能给我们提供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非缴费型养老金,或称社会养老金?社会养老金距离中国远吗?中国社会养老金的发展趋势……\"2019年12月30日,中国社科院社会保障论坛暨《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9》发布式在北京举行,围绕主题\"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的中国道路与国际实践\",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用5个问题为研讨会开篇.  相似文献   

8.
从制度安排上,养老金制度经历了两次重大的历史转变:非正式的制度安排与正式的制度安排。本文从博弈理论的视角出发,通过构建养老金制度变迁的博弈模型,对正式的养老金制度安排的历史变迁进行了研究,解释了养老金制度在基金积累制与现收现付制之间转变的逻辑结构,进一步解释了养老金制度由单支柱向多支柱转变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9.
从制度安排上,养老金制度经历了两次重大的历史转变:非正式的制度安排与正式的制度安排。本文从博弈理论的视角出发,通过构建养老金制度变迁的博弈模型,对正式的养老金制度安排的历史变迁进行了研究,解释了养老金制度在基金积累制与现收现付制之间转变的逻辑结构,进一步解释了养老金制度由单支柱向多支柱转变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我国个人养老金实际情况出发,通过比较分析美国、德国个人养老金制度设计,总结其在税收优惠制度、账户衔接转换机制和支取条件等方面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践基础,提出积极探索多样化的税收优惠模式,提高税优制度对不同收入人群的吸引力;加快建立完善的账户承接机制,提高个人养老金账户内部资金的流动性;加快优化个人养老金领取条件,提高账户资金支取的灵活性便捷性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精算模型分析养老金全国统筹与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对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全国统筹政策在短期使财政负担下降100%,长期内不能有效降低财政负担。在此基础上实施“女先男后”和“男女同步”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能分别使养老保险累计财政负担降低6.68%和34.36%。为有效减轻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和财政负担,应完善全国统筹政策,并尽快出台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方案。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北京模式为案例,探讨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障体制改革的主要特征和改革方向。北京模式明确提出政府提供基本养老保障的职责,推动建立人人共有的基本养老保障制度,使其具有研究价值和经验借鉴意义。当然,北京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能力,使其推广上应注意适用条件,特别是针对人口老龄化水平高的中西部劳动力输出大省,以及财政能力薄弱的省份,单纯依靠地方财政将面临巨大的财政压力。在分税制的情况下,需要在制定合理的财政补贴标准基础上,科学地划分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支持比例,才能确保财政的可持续性,建立全国统一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3.
2015年,国务院出台一系列文件启动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工作,其目的在于破除双轨制,建立起更为公平、可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然而,改革无疑面临着诸多问题与阻碍,均需要有关部门予以应对、解决。基于此,本文通过选取某一中小学教师群体作为研究标的,模拟测算出了改革与不改革情况下财政所要承担的支付压力的变化情况,并就工资增长率、投资收益率和账户做实程度等变量进行了关于财政负担变化的敏感性分析。研究表明,进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具有制度的优越性与可持续性,且合理的工资增长率等配套措施安排将有助于财政压力的进一步降低。最后,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明确改革思路、注重配套措施、合理设定工资增长率、安全地进行市场化投资运营、注重与企业职工的养老待遇公平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临近,促使国内对养老金相关议题的关注度日益提升。文章着重分析了养老金与银行储蓄、养老金与金融产品体系及养老金与金融深化等三方面的问题;并认为养老金的发展对国内银行储蓄有些微影响,会引起金融产品体系重构,但对金融深化促进经济发展的机理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provides evidence that pension regulations can incentivize or curb risk shifting in the investment of defined benefit plan assets. We document that in the US, where the pension insurance premium charged by the Pension Benefit Guaranty Corporation is largely flat, financially distressed firms with severely underfunded plans shift pension investment risk. We further find that risk shifting is mitigated in the UK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risk‐adjusted pension insurance premiums, and in the Netherlands where full pension funding is mandatory. Overall the results in this paper lend support to the view that structural flaws in the US statutory pension insurance scheme incentivize high‐risk sponsors to gamble their pension assets when distress terminations of their plans become foreseeable.  相似文献   

16.
政府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的财政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燕妮 《保险研究》2012,(3):116-121
本文综合了国内外关于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政府支持方面的研究成果,发现国外关于社会保障制度中政府责任的研究很早就开始了,我国的研究起步较晚,其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保障及农村养老保险中的政府责任、财政支持农村养老保险的必要性、政府财政支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方式及支持能力等方面。本文在对政府财政责任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对我国未来政府财政责任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基于精算模型分析划转国有股对养老保险基金的影响,以期化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金支付危机,促进养老保险基金长期平衡.研究发现:划转10% 国有股使基金开始出现累计赤字的时点延迟;在此基础上引入社保征收体制改革、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能进一步提高基金可持续性,此时划转国有股的最低比例降至0.56% ~4.68% 后,仍可实现基金收支平衡的目标.为有效缩小养老金缺口,应尽快落实划转国有股充实社保基金政策,并辅以其他改善基金支付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公共养老储备基金的资产配置策略是以储备基金的营运目标为导向制定的。设定基准投资组合、分散化的全球资产配置、重视新兴市场与社会责任投资、再平衡策略与动态资产配置策略并重等成为近年来各国共公告养老储备基金资产配置的主要特征。基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实践,文章提出了制定差异化的资产配置策略以实现不同阶段目标,投资监管模式和资产配置策略同步创新以实现投资监管与投资实践良性互动,加快资产配置策略的全球布局以实现区域经济套利和人口红利套利,注重储备基金的责任投资导向、凸显养老金绿色投资功能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examines how financial audit-styled concepts such as materiality are transferred to non-financial audit arenas. Drawing on a case study of assurors working within a Big 4 professional services firm, we uncover a number of interrelated features of the materiality determination and assessment process within sustainability assurance (assurance on sustainability reports). We illustrate how assuror flexibility, underpinned by assuror intuition, is central to uncovering assurance technologies deemed capable of addressing the materiality of ambiguous sustainability data. Assurors with no financial audit background retrospectively rationalise their intuition using the assumed authority of structured financial audit methodologies. This facilitates the tentative translation of financial audit knowledge to the sustainability assurance domain. Collaborative, holistic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inform the assurors’ continual construction of materiality and are characterised by alliances of (accountant and non-accountant) ‘expert’ assurors merging formal and tacit knowledge. These alliances seek social cohesion within sustainability assurance teams in order to establish a social consensus among assurors around the materiality determination and assessment process. Our analysis develops and extends Power’s theorisation of how new areas are made auditable and advances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more practical aspects of non-financial assurance services offered by Big 4 professional services firms.  相似文献   

20.
在金融混业经营背景下,如何创新我国企业年金监管的制度安排,以便加强对企业年金委托—代理链条上的风险点的监管,克服市场失灵,防止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降低国家社会保障的系统风险?笔者利用制度经济学等理论分析了我国企业年金监管制度,在反思美国金融混业背景下的企业年金监管制度的基础上,从制度框架和监管机制两个方面提出创新中国企业年金监管制度安排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