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济贫法制度对近代英国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其评价问题也是备受争议的问题,为了实事求是地评价新济贫法制度,必须客观认识新济贫法制度残酷性的历史事实,客观认识新济贫法制度逐步改善的历史事实,也必须客观认识院内救济与院外救济共存的历史事实。只有这样,才能够准确认识和把握英国新济贫法制度的历史全貌,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评价济贫法制度在英国社会政策发展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当前,对于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起源,国内外大多数学者都是以1601年英国《济贫法》颁布作为历史起点的。这种起始点的标志,从某种意义上本身就涵盖了“工业主义”的逻辑前提,即将社会保障制度看作是现代工业社会衍生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胡文秀 《中国外资》2013,(14):167-168
英国《济贫法》自1601年颁布至1948年终止,历经了300多年的时间,在这300年间,受英国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济贫法》被不断修改完善以适应英国社会需要。本文试图梳理《济贫法》从1601年颁布到1834年新《济贫法》的实施以及到1948年《济贫法》彻底告别历史舞台这一历史过程,对其历史演变进程进行分析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介绍济贫法与工业革命历程的基础上,阐述了英国四位自由主义思想家对于济贫法的批判思想。亚当.斯密认为济贫法阻碍了劳动力和资本的自由流动;在马尔萨斯看来,人为的济贫法干扰了大自然的人口抑制法则;斯宾塞则指出,济贫法不仅扰乱了优胜劣汰的进化法则,而且扼杀了人类的美好天性;霍布豪斯赞同社会救助,但认为传统的济贫法不足以促进个人自立与发展。最后,笔者提出,自由主义济贫法批判思想具有体现并满足近代资产阶级需要的双重功效,但是这种批判不足以掩盖济贫法制度的正向功能。  相似文献   

5.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下,探索我国社会保障改革的发展方向,应该把社会质量理论的四个维度,即社会经济保障、社会凝聚、社会融入和社会赋权融合到实践中。从社会质量理论来看,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社会保障水平不足影响了社会质量的经济保障机能;社会保障制度不公平的存在削弱了公民的社会凝聚力;社会保障接续不畅制约了参保者的社会融入;社会救助偏差限制了社会赋权功能的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和改革的思路应该是:建立社会保障待遇正常调整机制,提高经济保障功能;增进社会保障体系公平性,增强公民的社会凝聚力;理顺社会保障接续体制,保障制度的可及性;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弱势群体权能。  相似文献   

6.
在未来的发展中,社会救助的制度构建应该是社会救助乃至整个社会保障制度运行与发展中的重要议题。这些议题包括建立中央与地方政府合理的资金保障分担体制,以及建立专业化、高效率的社会救助管理体系等。  相似文献   

7.
社会救助是一项国家托底线、救急难、保民生、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以2010—2021年探讨社会救助的CSSCI来源期刊文献为样本,借助Citespace 6.1 R1文献计量软件,探析社会救助的发展阶段、理论热点与合作网络,结果显示:社会救助研究的主题主要集中在社会救助的制度结构、扶贫作用、立法过程,以及该制度是否产生福利依赖四个方面;社会救助在“贫困治理”“脱贫攻坚”等方面的作用,成为近几年学界的研究热点;学者们从多学科视角对社会救助制度进行诠释和研究;发文作者相互之间合作关系不强,但也存在一些小的研究团体;发文机构以高校和研究所居多,研究机构群主要以校内合作为主。未来应加强中国式现代化社会救助理论研究,深化综合性社会救助体系研究,多学科、多层次、多方法推进社会救助研究。  相似文献   

8.
摘要: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各国的社会保障实践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当前湖北省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建议:继续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完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缴费激励机制;做好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的“调待”工作;打破养老金双轨制,整合现有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高社会保险的统筹层次;探索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办法;加强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尽快出台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办法;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城乡低保制度等。  相似文献   

9.
社会保障制度发展道路并没有优劣之分,唯有选择得是否适合本国基本国情的差别。 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演变的研究一直是国内社会保障学术界研究的薄弱领域,丁建定教授的新著《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史》弥补了这一缺憾。在梳理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在发展机制和历史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剖析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产生和发展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并结合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现实,讨论了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我国社会救助在制度的设计和运行中,在救助对象、救助项目和水平、社会救助资金分担和资金供应、职业乞丐救助管理、社会救助管理统筹、救助对象的制度依赖等方面存在弊端,应针对性地进行制度创新,完善城镇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社会救助制度是各国政府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措施,也是稳定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所采取的政策工具之中的一项重要手段。享受社会救助是全体公民应享有的基本权利,而在特殊时期提供社会救助是各级政府的职责。因此,完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以及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一、切实增强支持做好社会救助工作的责任感 社会救助工作,关系到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五保供养对象和医疗救助对象等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制度安排。公共财政是党和政府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政策工具和监管手段,财政部门支持社会救助工作是职责所在,义不容辞。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FGT指数测算了城乡老年人的贫困状况,探讨了社会保障对城乡老年人贫困削减的影响。研究表明:被养老保障覆盖的城乡老年人贫困状况均有明显改善,贫困发生率下降,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降低;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贫困削减效应要弱于城镇医疗保障制度;得到社会救助的城乡老年人的贫困发生率反而更高,但是,农村社会救助明显降低了农村老年人的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计量模型分析表明: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和社会救助均对城镇老年人贫困削减有显著影响,享受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的城镇老年人陷入贫困的概率更小,而享受社会救助的城镇老年人反而更易于陷入贫困;养老保障对农村老年人的贫困削减同样有显著作用,医疗保障和社会救助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社会保障研究》2013,(3):F0003-F0003
征文背景社会救助是解决弱势群体基本生活的社会经济制度,是民生的重要防线,也是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基层的安全网。社会救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及民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中央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由此推动民政工作获得长足进展,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作为民政工作的核心业务,社会救助事业的发展也突飞猛进,令世人瞩目。"十一五"以来,我国社会救助体系日益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做到应保尽保,农村五保供养顺利实现转型,住房、医疗、教育等专项救助制度基本建  相似文献   

15.
二战以后.西方国家的高福利社会保障制度得到空前发展。但几十年的发展过后,这些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又纷纷陷入困境,很多国家都面临着社会保障基金入不敷出。财政不堪重负等诸多难题。为了走出困境,各国相继开始了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对社会保障实行紧缩政策。但这些不得已而采取的改革措施遇到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改革难度极大,甚至引起了社会动荡。本文介绍了法国、德国、英国.日本和以色列等国家因为社会保障制度变革引发的社会动荡,目的是为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供前车之鉴。  相似文献   

16.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17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按照《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为困难群众兜底线救急难,填补社会救助体系“缺项”。该办法于2014年5月1日开始实施,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公民社会保障权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社会治理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流行的一种社会管理理论,21世纪初开始引起国内学者的注视。尽管国内学术界对社会治理的理论认识还存在一定分歧,但对社会治理的基本定义与运行机理是认同的。即是"指官方的或民间的公共管理组织在一个既定的范围内运用公共权威维持秩序,满足公众的需要。治理的目的是指在各种不同的制度关系中运用权力去引导、控制和规  相似文献   

18.
孝文化是中国古代社会保障思想的溯源。但在追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源流时,学界往往忽略了对历代封建王朝所实施的荒政与慈善等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学界普遍认为,社会保障的起源最早追溯到欧洲中世纪世俗和宗教的慈善事业,由国家组织、通过立法实行的以保险为特征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9.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的战略工程。随着社会和企业成员中年龄老化的现象日益严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本文从研究西方社会福利经济理论入手,研究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面临的压力和风险,并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具体措施做了系统性论述。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顾中国社会救助制度发展与成效的基础上,本文以社会救助的权利化、福利化、绩效化为发展维度,着眼于体制机制和管理服务研究,提出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