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探索、孕育和形成一系列伟大精神,共同构筑起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通过对诸多伟大精神的梳理和分析,发现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存在一以贯之的思想内核,即六个"始终坚持":始终坚持远大崇高的理想信念、始终坚持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爱国奉献的责任担当、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始终坚持艰苦奋斗的拼搏姿态和始终坚持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理解和把握中国共产党百年精神谱系的思想内核,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精神文化活动也是一种生产劳动,同物质生产劳动一样,这种生产劳动也存在着一个生产力的问题,即精神文化生产力。精神文化生产力通常有三个意思:间接物质生产力、第一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就精神生产力而言,它包括生产精神文化产品与提供精神文化服务的能力两个方面,其构成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工具等静态性要素和生产、流通、交换过程中的互动机制等动态性要素。  相似文献   

3.
张敏  柳亚 《当代经济》2007,(11):129-130
精神文化活动也是一种生产劳动,同物质生产劳动一样,这种生产劳动也存在着一个生产力的问题,即精神文化生产力.精神文化生产力通常有三个意思:间接物质生产力、第一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就精神生产力而言,它包括生产精神文化产品与提供精神文化服务的能力两个方面,其构成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工具等静态性要素和生产、流通、交换过程中的互动机制等动态性要素.  相似文献   

4.
“社会企业家精神”概念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宇  郑垂勇 《生产力研究》2007,(21):145-147
文章将"社会企业家精神"分解为"社会"和"企业家精神"两个部分,分别阐述了"社会企业家精神"概念中社会方面的含义和企业家精神方面的含义,得出了"社会企业家精神"比较灵活而又精确的定义。社会企业家精神存在于某些个人和团体中,具有以下重要特性:创造或分配社会价值;并且在创造或分配社会价值时,善于发现并利用机会;经常进行原创性发明或适应性创新;愿意冒"高于平均水平"的风险;呈现出非凡的获取稀缺资源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近期陕西泾阳麻旦旦"处女嫖娼案"和湖北京山"余祥林杀妻案"就是两件颇具代表性的案件,都曾在全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并引发广泛讨论.透过表面现象,我们不难发现这两起迥异的案件均折射出我国赔偿法的一项重大立法缺陷,即:精神损害赔偿的缺失.  相似文献   

6.
《经济师》2020,(1)
"工匠精神",本意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理念,现引申为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制造"勤恳敬业、传承创新、砥砺前行的勇气和决心。通过对"工匠精神"的国际比较,阐释德国、日本、美国等制造业强国"工匠精神"的不同源起和制度,给"中国制造"未来的引导及深化以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尚方 《现代经济信息》2012,(19):213-214
新时期愚公移山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三大精神支柱之一。河南是愚公移山精神的发祥地。近年来,在加快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新时期,为了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河南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真抓实干、务实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何谓生态公民?生态公民何以蕴含伦理精神、何种伦理精神以及如何培育这样的伦理精神?这些问题试图从深层回答生态公民如何从知到行、知行合一,以及如何实现知、情、意、行之贯通等现实难题。从伦理学视角观之,这种使生态公民以生态文明为导向且知行合一的动力就是伦理精神。伦理学维度中的"精神"指向"良知","伦理精神"是指"具有普遍性的良知"。生态公民以生态共同体之和谐、稳定、美丽为出发点彰显了人类的"普遍性良知"与"共有之善",共善—幸福—和谐是其精神追求,集体记忆—主体觉醒—学会伦理地思考是培育生态公民精神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9.
以"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为核心内容的北京精神,是北京市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决策和举措,是首都人民长期发展建设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财富。而"中华老字号"是集我国几千年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为一体的瑰宝。当今,它"历经沧桑,岿然不动"已经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载体,它"诚信为本,厚德载物"已经成为民族产业  相似文献   

10.
凯恩斯的"动物精神"是预期理论的原初思想。预期成为一种正式理论始于理性预期假说的提出。理性预期要求主体拥有完全理性,并且相互在认识上具有一致性,因此预期是同质的。正在兴起的新预期理论,即异质预期假说认为,经济是一个复杂的适应性体系,它立足于有限理性,在社会不确定性下,信心(动物精神)是经济活动一个独立的决定因素;由于主体在预期形成中的内生学习、动物精神和相互作用等,商业周期是内生的;预期的异质性会导致多重均衡、预期陷阱等经济问题;就货币政策而言,其本质是进行预期管理。  相似文献   

11.
周庆荣以他的散文诗《我们》找到了一位有良知的诗人与这个时代的契合关系。他的散文诗,是作用于人的精神使人的理想境界得到提升的"大诗歌",是对"我们"这一代人所置身的生存境界与生存价值进行审视与思考之后赋写的命运之书,真实深刻地表现了"我们"这一代人(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生人")思想与性格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体现了散文诗对"我们"的内心世界、"我们"的心灵沟通、"我们"的情感秩序、"我们"的精神品格的某种确认。  相似文献   

12.
目前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资本正在深度改造着精神内容,主要体现为精神动力、伦理精神、民众价值精神与社会时空精神发生了显著变化;它的培育关键就在于精神须高度批判资本,即批判资本精神化与精神资本化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才能培育出全民性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城市景观作为城市文化的一种外在显现,叙述着城市所独有的蕴含,它是构成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地反映着社会的意识、城市的精神及城市文化发展的脉络。文章试图通过对城市景观设计的基础及发展方向进行剖析来探究其内在的构成,对城市景观的生态基础、功能、创作原则的构成要素进行辨析,把握城市景观设计内在的本质特征,进一步指出未来城市景观发展之路,即以景观之"技"传播文化之"道"。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作者多年来关于人本发展经济学理论基点[1],以及最近完成的中国人本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提供的实证研究线索[2],从"大历史"视界来看,结合当今"绿色化发展"的时代背景和未来走势,提出"人本绿色发展"观点,即认为人类文明进步,是以自由为轴心、不断提升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人本发展过程,是不断摆脱物质外在束缚、逐渐回归精神自由家园的绿色化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陈曦  段然 《经济研究导刊》2014,(23):135-137
随着公民参与社会逐步增加,大学生志愿精神也渐渐引起社会以及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大学生志愿精神不仅仅是当前展现出来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价值观,更是古代历史文明的传承和发扬,以及一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大学生志愿者是志愿者队伍的主力军。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培育助于国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6.
晋商和气生财的方法论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商成功的经验中集中表现出了诚实、信誉、艰苦、团结和以义制利的晋商精神,而"和为贵"和气生财"则是晋商精神的精髓和前提。怎样以史为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扬晋商理念和经验,这就对现代经营具有了十分重要的方法论价值。  相似文献   

17.
程文晋 《经济经纬》2004,(1):145-147
经济制度如果没有或者建构不了与之相应的气质与精神,很难说这种经济制度存在的合法性与有效性,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重维度的有效整合,是我们建立"特色"经济精神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8.
张轶 《经济师》2011,(9):25-26
中国古代的哲学大师老子提出了"道"的哲学观念,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千年后的西方哲学家黑格尔提出了"绝对精神"的理论为哲学展开了新的篇章。那么老子提出的"道"和黑格尔哲学思想中的"绝对精神"又有何异同呢?文章站在存在论的角度,分别谈了老子和黑格尔思想中关于"混沌"问题的理解。老子认为的"混沌"就是"道"是万物的母体,万物的本源;是没有形体,永恒的抽象存在;是唯物主义的范畴。黑格尔认为"混沌"就是"绝对精神"。老子和黑格尔的这些不同,从而为中西思维模式的不同找到了根源。  相似文献   

19.
发挥首都国家文化中心的示范作用,迫切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2011年发布的以"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为内容的"北京精神",体现了建设"文化强国"的要求,体现了首都历史文化的传统,体现了首都百姓的精神文化追求。老字号是北京历史发展的见证,北京城的历史有多长,老字号的历史就有多长。北京皇城内的宫殿是1420年(永乐  相似文献   

20.
在2016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利实施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也是更好地提高职业技术院校学生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动力.本文以"工匠精神"的内涵释义为逻辑起点,解析供给侧改革下培育与弘扬"工匠精神"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