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以楼市调控"国五条"为例,澄清了楼市调控中围绕中央-地方政府、政府-开发商等利益主体的流行谬误,探索"新城镇化"下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文章认为,房价高企、调控落空,责不全在地方政府,甚至与开发商关系不大,中央政府的土地计划供给、政策出台频繁仓促难辞其咎,而媒体推波助澜,加剧了市场波动。房地产调控下三四线城市将比一二线城市面临更大的财政危机,房荒和"鬼城"将同时出现。  相似文献   

2.
易斌 《财经研究》2015,41(2):66-75
为了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中国政府在过去几年实施了多轮房地产调控,调控政策大致可以分为住房需求抑制和土地供给调节两种类型.对于这两类调控政策效果的优劣,理论界一直存在争议.文章通过构建考虑信贷摩擦和房地产抵押担保效应的新凯恩斯模型,考察了住房需求抑制和土地供给调节这两类房地产调控政策对房价的调控效果和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抑制住房需求在促使房价下跌的同时,也会减少房地产投资和财政支出,进而降低总产出,但有利于增加私人消费和优化社会资本结构;而增加土地供给在抑制房价方面同样有效,且对宏观经济特别是非房地产部门具有正向溢出效应.从整体上看,在不考虑土地供给限制的情况下,相对于住房需求抑制,土地供给调节可能是更优的房地产调控政策.  相似文献   

3.
罗斌  王花 《技术经济》2013,(6):111-119
从供需两个方面综合分析了土地政策、税收政策和金融政策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路径和传导机理。运用系统动力学分析原理,构建了房地产调控政策动态分析模型,并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仿真模拟。对拟实施政策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的结果显示:土地政策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最大,税收政策对房地产供给市场的影响比对需求市场的影响大;同时调节利率工具和信贷工具变量,金融政策仍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不大。最后提出,我国应将调控供给作为调控房地产市场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于洋 《商周刊》2013,(9):69-71
伴随着海底隧道、跨海大桥的通车,“十二五”规划将大力发展西海岸的利好,西海岸楼市成为了青岛楼市中最具活力的板块。万科、保利、龙湖、世茂等地产大鳄纷纷涌入,一个个新楼盘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西海岸新区这片地产热土迎来了房地产高速发展的时代。然而,房地产市场高速发展产生的后果是库存的高企。以及步步高升的房价。随着桥隧利好渐渐被消磨以及随之而来的楼市调控,西海岸楼市也正式迈进了“下半场”——去库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家下决心抑制房地产市场的投机泡沫问题,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房产调控措施相继出台.土地政策是从供给角度参与房地产调控,对于调节房地产供给和需求的平衡,供给结构的协调,房价的基本稳定和整个调控目标的实现,具有多方面的作用.针对运用土地政策参与调控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4,(27):F0002-F0002
为提振房地产市场,各地近来纷纷取消限购,限贷政策也在松动中。业内人士分析,随着限购取消,政策市渐行渐远,楼市开始步入市场化时代。有关专家也指出,不要期望限购取消市场就会回暖,未来楼市调控将更多地依靠市场化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7.
中国房地产调控中的土地市场规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2004年以来的房地产调控中,土地市场调控未发挥应有关键性作用的原因,在于当前土地制度和土地市场存在诸多问题,没有将土地市场规制作为房地产调控的重要工具。土地市场规制的方法和途径包括土地供应政策、土地金融政策、土地税收政策和土地价格政策等。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全国大中城市房价暴涨,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为有效遏制房价飞涨,中央政府密集出台楼市调控政策。在空前严厉的"新国十条"出台后,中央政府将利刃指向了以炒房客为首的投机需求。这为畸高的房价走向理性,实现软着陆,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楼市调控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政府必须明确调控目标,保持政策调控的连续性。针对房产投机和投资及骗购经济适用房这些问题,结合"新国十条"的相关内容,提出完善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刑罚规制,以期促进房地产市场的诚信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贾梦怡 《时代经贸》2012,(22):15-15
近年来,房地产调控政策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作为一个发展迅速的地级市,常德房地产市场在这几年也经历了快速发展的过程,当前房地产市场经如何发展,政策调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最近这两年以来,中国的楼市一直都处于政府的宏观调控中,房地产市场的活跃度尽管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是价格却还是没有较为显著的回落,各大城市房价还是居高不下,那么宏观调控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够发挥作用?这就需要在宏观调控的政策和措施上不断下功夫。本文针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进行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1.
正国内楼市由于投机性太强,所以很难保持平稳,预期往上走就容易过热,预期往下走,整个市场就很快进入寒冬。此外,中央一直在强调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但是在土地财政的驱使下,地方政府更倾向于继续吹大楼市泡沫,所以,楼市调控非常艰难,房价暴涨暴跌的风险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2.
李庚 《经济导刊》2011,(7):56-57
近年来,由于中央出台限购令等楼市调控政策,而且调控力度不断加大,使房地产市场的投机性需求得到有效抑制。房价上涨的势头受到进一步抑制。尽管如此,有关专业人土仍然认为中央还会加强房地产调控力度,同时房地产政策变化也难以估计。  相似文献   

13.
杨瑞洁 《新经济》2009,(3):16-18
在全国房地产市场还处于低迷时期,广东地产似乎却已春暖花开。 去年以来,广州等地楼市“只见价跌不见量长”的低迷情况一直持续,直到今年春节.楼市似已接近冰点。然而就在人们认为房地产市场已成熊市之时。开春以后,广州的楼市成交量却开始逐步回升,而且出现楼价小幅上升的现象,被房地产业界人士和媒体称为广州楼市“小阳春”。  相似文献   

14.
近十年来我国房地产行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房价出现了快速增长,国家运用了一系列的调控手段对房地产行业和市场进行调控,但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其中流动性过剩和货币超额供给是造成调控效率减弱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实证分析发现,货币供给量对房地产市场需求和供给均带来长期的正相关的影响,故在金融政策调控的运用上更多的应该采取直接的信贷控制政策,控制资金流向,保证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房地产业的调控效应与走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2003年以来,为了控制房地产的过热发展,中央政府密集地出台了许多措施与政策。然而,严峻的现实是房价的直线上升和全面上涨。越是实施宏观调控,房价越涨;出台的政策越多,房价上涨的速度越快;政府调控的决心越大,市场反弹的压力越大。这种逆向调控的矛盾现象,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本文认为,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住宅需求旺盛、住房供给不足和政府政策的效应抵消。房地产有效调控的治本思路是,增加楼市的有效供给、完善住房发展模式、转变住房观念等。  相似文献   

16.
毛丽冰 《经济》2012,(11):111-113
楼市调控政策频出,住宅地产不温不火走向低调;老龄化社会已经来到,尚未明确盈利模式的养老地产惹得争议不断;没有限购、受政策影响小,商业地产似乎成了当下最安全又有保障的房产投资项目。今年初,随着住宅市场调控趋紧,众开发商、投资者纷  相似文献   

17.
《经济视角》2005,(5):24-25
从2003年6月央行出台“121”号文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就已经开始。其间经历了土地、信贷方面“地根”、“银根”的双收紧,也经历了两次利率调控,但是,对于应否对地产行业调控和调控的艺术把握,各方意见冲突激烈,且颇有愈演愈烈之势,这是对“泡沫”之争的必然延续。而争论也因为目前调控政策的清晰显得倍加敏感。  相似文献   

18.
2007年至2008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几经波折,价格有涨有落,以杭州为代表的浙江房地产市场虽然也受了影响,但价格仍一直在高位运行。目前,政府正在采取一系列宏调控观政策,这些政策将对未来房价的变化产生重要影响。文章从土地政策、货币金融政策和住房保障政策三个方面对现行的宏观政策和它对杭州房地产价格产生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并对完善政策提出一定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土地政策在房地产调控中的政策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3年以来,土地政策被确定为与传统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并列的重要工具参与宏观调控,但土地政策在房地产调控中的成效一直备受争议.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信息网2002~2010年间的季度数据,实证分析了土地政策及其不同手段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认为土地政策只对房地产供应方面的作用较为显著,且存在滞后性,而对房价的作用较小,因此,土地政策整体上在房地产调控中的作用有限,需要与其他政策组合起来进行运用.  相似文献   

20.
在宏观经济恢复增长,房价出现新一轮过快上涨,国家初步调控未见成效的背景下,国务院出台了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新国十条"调控政策。由于"新国十条"调控目标不够明确,在打击投机性需求的同时也打击了改善性需求和刚性需求,并且拿不出有效的手段扩大土地供给,因此使得房地产市场量跌价不跌。建议调控政策应着力于改革土地供给制度,切断地方政府利益链条,加快廉租房建设力度,进一步推进商品房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