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崇威 《新经济》2013,(21):24-25
互联网公司每天都上演不同博弈和并购游戏。进入盛夏以来,世界各地几乎每个星期就会传出互联网公司并购的消息。8月4日,据国外媒体报道,自从玛丽莎·梅耶尔(Marissa Mayer)掌舵雅虎以来,她总是乐此不疲地收购惨遭滑铁卢的创业公司。据了解,雅虎当日收购了Rockmelt公司,该公司一成立就受到了媒体的热烈追捧,其使命是重塑社交网络时代下的浏览器。但是,该公司并未发展起来,最终变得籍籍无名。于是玛丽莎·梅耶  相似文献   

2.
回溯     
《新经济》2010,(5):4-4
雅虎收购手机社交网Foursquare 4月17日,雅虎并购业务高管安德鲁·西格尔(Andrew Siegel)同美国手机地理位置社交网络服务商Foursquare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丹尼斯·克罗利(Dennis Crnwley)进行了会晤。  相似文献   

3.
宋爽劲 《新经济》2014,(12):72-73
自梅耶尔2012年7月掌舵雅虎的21个月以来,雅虎已经以近乎疯狂的速度收购了近三十家公司。虽然截至目前,仍然没有任何证据能表明这个曾经的帝国开始复兴,但不可否认,梅耶尔的到来确实令雅虎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4.
《时代经贸》2013,(17):72-73
雅虎CEO梅丽莎·梅耶(Marissa ayer)抢购公司的速度飞快,不久前,斥资并购Qwiki、Xobni、BigNoggin三家公司,总成本估计超过1亿美元。  相似文献   

5.
邵立 《生产力研究》2011,(4):113-115,125
文章针对1998—2005年被成功收购的308家美国寿险公司,使用Logistic回归研究了影响并购后目标公司CEO留任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并购完成一年后,73.7%的目标公司的CEO被替换。目标公司CEO在并购后是否留任取决于CEO与董事会主席的两职合一、公司规模和并购交易的支付方式等因素。然而,并购前的公司业绩对目标公司CEO在并购后的留任却无显著影响,这表明,在寿险业,并购作为一种外部控制并未起到有效约束管理层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并购动机理论是并购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从行为金融的角度出发,学者们提出了股票市场驱动并购(SMDA)的并购动机理论模型,这个模型回答了诸如"谁收购谁"、"现金收购还是换股收购"、 "并购浪潮怎么产生"等等问题.本文比较全面地总结了SMDA的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的成果,并做了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7.
《资本市场》2002,(8):28-29
<正>亚太地区并购最活跃行业为电信业,占整体交易总额的46%,其中以中移动向母公司收购八省流动通讯业务的规模为最大.据布隆博格通讯社统计,今年上半年全球企业宣布的并购案,滑落至过去五年来的谷底-5240亿美元的交易总额  相似文献   

8.
2005年以来,中国的并购市场突然发力,各种收购兼并活动不断,其中,外资并购更是独领风骚.进入2006年,外资收购身影更是频频出现在中国的银行、钢铁、水泥等领域,"狼来了"的惊呼声不绝于耳.  相似文献   

9.
"对于微软而言,这既是我们走向未来所迈出的大胆一步,也是我们今年7月11日所宣布业务转型消息后所进入的下一个大型阶段." 在微软宣布收购诺基亚设备和服务业务不久,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便向微软全体员工发送了一封主题为"加速增长"的电子邮件.在电子邮件中,鲍尔默将微软此举喻为"下一个大型阶段". 鲍尔默除了在字里行间透露出对达成收购协议的喜悦之情,还公布了微软接下来将会实施的收购完成后的业务整合计划.在这个计划中,鲍尔默给予了诺基亚CEO史蒂芬·埃洛普(Stephen Elop)足够的关注度,埃洛普不仅会重回微软,同时还将担任扩大后的微软设备部门负责人.甚至连微软现任设备与工作室(Devices and Studios)负责人朱莉·拉尔森·格林(Julie Larson·Green),在交易完成后,都将加入埃洛普团队.  相似文献   

10.
传闻往往不是空穴来风.传闻甚久的四川长虹(600839.SH)与盛大(SNDA.Nasdaq)合作IPTV一事终于尘埃落定,但对于长虹来说,悬疑仍存的是最近备受媒体关注的与朝华并购传闻. 针对"长虹有意收购朝华集团IT业务"的传闻,朝华集团5月19日对外发布公告表示,为提高资本充足率,公司正就引进战略投资者或其他形式的资本运作一事展开相关论证,其间与四川长虹有过接触,但截至目前,双方并无正式谈判,也没有任何约定.  相似文献   

11.
2004年12月8日,联想宣布以12.5亿美元加5亿美元负债收购IBMPC业务,最终于2005年5月1日宣布完成收购。同年1月和9月,TCL则两度出手,分别以其彩电业务资产和5500万欧元收购了法国家电巨头汤姆逊的彩电、DYD业务和阿尔卡特手机业务。联想和TCL也成为当年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并购之后,两家企业却呈现不同的业绩。2005年联想的业绩稳步上升,而TCL则亏损严重,股价一落千丈,从2004年最高的9块一路下跌,2005年最低跌至1.72元。  相似文献   

12.
《资本市场》2012,(9):104-105
<正>近日,中海油宣布151亿美元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若最终完成,该笔交易将成为中国最大金额的海外收购案,也必将在央企海外并购的业绩中写下浓重一笔。自上世纪末中国政府正式提出"走出去"战略以来,十余年间央企在中国海外并购市场上一直扮演着中坚力量的角色,尤其是实力强劲的"三桶油"和矿产企业,频频在海外并购市场上出手,刮起了一股海外并购的中国风。除央企和"准国家队"国资企业(除央企之外的国有全资、控  相似文献   

13.
外资并购潜在壁垒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沈华珊 《资本市场》2002,(10):51-53
<正> 随着入世后各项开放政策的陆续实施,及外资收购上市公司股权工作程序等系列重要法规文件的出台,以外资为收购主体、以战略收购为特征的外资并购正日益引起各方的关注,这预示着资本市场的外资并购即将步入蓬勃发展的新阶段。目前外资并购市场上传闻四起,但是真正成交的并购交易却鲜见,可见这个市场仍然存在不少潜在壁垒。目前,外资并购存在的障碍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政策性限制、企业价值评估的差异问题和人民币自由兑换问题。政策壁垒目前,国内法律没有明令禁止外资并购中国企业,但也没有  相似文献   

14.
企业并购重组涉及的财税内容较为复杂,而我国目前的现行的法律规章制度关于并购重组的规定却较为分散,缺乏系统性。本文对货币性收购、资产收购、股权收购三种并购模式中关于所得税的财税处理进行了相关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关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15.
<正>全流通之下的上市公司大并购浪潮正在汹涌逼近。愈来愈近,惊涛拍岸之声已经隐约可闻。5月22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公布《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9月1日,《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将付诸实施。新的收购办法就上市公司的收购制度作出了重大的变  相似文献   

16.
在财务、管理以及组织行为学的相关文献中公司并购与CEO薪酬间的因果关系一直饱受争议,本文通过对二者交集的实证文献回顾构建了一个二维综合框架图:并购阶段和公司在并购交易中的角色;并区分了文献中的三个主要研究流派以及五种因果关系.旨在了解该领域的新兴知识,辨析不同研究流派间的矛盾,厘清并购决策、特征与管理者薪酬间的关系,从而为将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兼并和收购(Merger and Acquisition,简称并购或M&A)越来越成为企业增强自身实力、实现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但纵观世界企业并购史,就可得知企业的并购活动在各个国家中的发展情况是不同的。例如,在1950年至1972年间,美国有38.4%的公司被收购,而在英国的1950年至1977年间,这个数字是42%;相比之下,日本在1964年至1984年……  相似文献   

18.
2004年12月8日,联想宣布以12.5亿美元加5亿美元负债收购IBMPC业务,最终于2005年5月1日宣布完成收购。同年1月和9月,TCL则两度出手,分别以其彩电业务资产和5500万欧元收购了法国家电巨头汤姆逊的彩电、DVD业务和阿尔卡特手机业务。联想和TCL也成为当年国内外关注的焦点,而TCL集团总裁李东生更是将CCTV2004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收入囊中。然而,时过境迁,当人们开始逐渐淡忘当年惊心动魄又令人饱尝成就感的吞并之后,两家企业正面临着整合的泥潭。在深一处浅一处的泥潭中,杨元庆把联想比作乌龟,艰难而稳步的前行;而李东生的一句“国际化没有回头路”,却让人感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现在回过头来看联想和TCL两个并购案例,是非对错应该更加清楚。  相似文献   

19.
《技术经济》2015,(10):105-116
以中国上市公司发起的448起对外跨国并购事件为样本,利用事件研究法研究了国有控股对中国企业对外跨国并购的影响。结果显示:并购方公司在发布并购公告后获得了显著为正的累计超额收益率;国有控股程度越高,公告发布产生的累计超额收益率越大;当并购方公司的治理水平较差、CEO权力较大时,国有控股程度与累计超额收益率显著正相关;在并购方公司为国有企业的样本中,当企业为普通国企、CEO的政治晋升激励较弱时,国有控股程度与并购带来的累计超额收益率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1998年中国上市公司并购实践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75,自引:1,他引:75  
对上市公司的收购是中国股市近些年出现的新现象 ,本文以 1 998年深沪两市发生的全部 67家公司的并购为样本 ,以公司净资产收益率 (NROA)和主业利润率(CROA)为指标 ,将所有样本根据并购原因划分为 6类 ,以并购前 2年和并购后 3年的数据为基础 ,系统分析了并购的效应与得失。在此基础上 ,还讨论了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作为收购方的并购效应和并购的有偿转让与无偿划拨方式的不同结果。文章的结论是 :业绩较差的公司较愿出让控股权 ;多数并购是战略性的 ,获上市地位是主要的并购动力 ;并购后主业得到明显加强 ;市场化的战略性并购效果较好 ,有偿并购的效果也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