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1998年颁布《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要求对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债务重组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会计处理,导致很多企业利用债务重组进行利润操纵。为防范企业利用债务重组进行利润操纵,财政部于2001年对债务重组准则进行了修订,采用账面价值为基础进行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并且不再确认债务重组收益,由于这种处理方法难以从根本上防范企业的利润操纵,财政部在2006年进行了债务重组准则的第二次修订,重新采用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本文在对2001年的债务重组准则(原准则)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新债务重组准则的合理性,并指出了新准则在具体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实施《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以来,对于规范企业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给少数公司利用债务豁免操纵利润创造了机会。为防止类似问题的继续发生,财政部于2001年1月对原准则进行了修订,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等八项准则。下面,就通过对相关条款的辨析来阐述新制度对利润操纵的遏制作用,并进一步了解其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熊程 《广东审计》2002,(3):20-21
为了规范企业发生的债务重组业务,财政部曾经于1998年6月制订了《企业会计准则一一债务重组》。但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达到扭亏,避免被ST或PT,或者其他目的,利用此准则借债务重组之机人为调整利润。针对这一弊端,财政部又于2001年1月对债务重组准则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债务重组准则与原准则相比,其修订的关键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债务重组范围的扩大原债务重组准则将“债务重组”定义为“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这个定义讲明了债务重组是有条件的…  相似文献   

4.
新债务重组准则之利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债务重组准则制定历程回顾债务重组准则于1998年公布,它在市场经济中历经两年半的实战演练后,2001年进行了修订,在债务重组的概念上进行了拓展,提高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同时,却忽略了该准则实施的合理性和客观性;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显失公  相似文献   

5.
唐晓春 《审计与理财》2000,(3):34-34,40
随着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不断改革 ,新的具体会计准则不断出台。至1999年底 ,财政部已颁布了九个具体会计准则。其中债务重组准则、收入准则、建造合同准则等准则的颁布实施 ,对税收收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债务重组准则对税收的影响该准则自1999年1月1日起执行。在准则中 ,对企业纳税产生较大影响的有三个方面 :债务重组收益、债务重组损失、或有支出。债务重组收益是指企业以现金清偿某项债务时 ,债务人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支付现金之间的差额 ,或者非现金资产清偿某项债务时债务人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  相似文献   

6.
新债务重组准则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对新债务重组准则实施前后上市公司债务重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6年债务重组准则的变化增加了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但准则变化只是增加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即使债务重组准则不计入利润,上市公司也会利用其他手段进行盈余管理,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的根本动机是迎合证券市场监管.  相似文献   

7.
新会计准则颁布前,我国执行的债务重组会计准则是1998年6月正式公布,2001年修订的版本,文中称旧准则。经过几年的实践运行,旧准则逐渐暴露出一系列问题,为了防范企业利用会计准则的缺陷进行虚假的会计信息披露,促使我国债务重组会计与国际惯例趋同,又重新修订了债务重组具体准则,并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文中称新准则。  相似文献   

8.
龙秀枝 《会计之友》2007,(10Z):83-85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与旧的债务重组准则相比,在以现金清偿债务、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将债务转为资本、修改其他债务条件、混合重组五种重组方式下,债务人和债权人的会计处理都发生了或大或小的一些变化,企业在对债务重组进行会计处理时,应当关注这些变化,以便作出正确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9.
一、债务重组准则 新准则对债务重组准则的适用范围作了明确的限制,突出了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前提和债权人最终让步的业务实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滥用准则调节利润的行为,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公允性。新准则重新引入了公允价值,但是公允价值的确定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存在高估的现象。再者,新准则允许债务人确认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这给一批ST、PT等上市公司提供了利润操纵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新旧债务重组会计准则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债务重组准则是我国特有的会计准则。本文对新旧债务重组准则进行比较,指出了新准则的突破之处及不足的地方,并提出了新准则下企业债务重组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2001年1月18日财政部对1998年6月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进行了修订,要求自2001年1月1日起在所有企业施行。修订后的债务重组准则规定了债务重组方式,其中,以修改其他债务条件进行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较为复杂。笔者就此谈些学习体会。修改其他债务条件,主要包括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并加收利息、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并减少债务本金或债务利息等几种方式。其会计处理方法有5种情况,见下表:【例1】甲公司2001年12月31日应收乙企业账款的账面余额为100万元,并对该项债权计提了…  相似文献   

12.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一债务重组》(以下债务重组准则),对原《企业会计准则一债务重组》进行了修改,新旧准则最大的变化:一是引入了公允价值概念;二是修改了债务人因重组而形成的债务账面价值与抵债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的会计处理方法。为理解新债务重组准则,本文采用实例方式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当前的形势下,陷入债务困境中的企业一般有三条最常见的出路:一是债务重组,二是资产重组,三是破产。企业应该首先力求进行债务重组或资产重组,而债务重组则是一种常见的方式。下面就财政部颁布的债务重组新旧准则比较进行粗浅讨论。  相似文献   

14.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其中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这标志这我国会计处理与国际惯例的趋同。《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规范了企业之间的债务重组行为.可以有效地防止企业借重组之机操纵利润、粉饰业绩。笔者认为,新准则还存在某些问题.本文就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为了促销或解决货款回笼慢、资金周转不灵等困难,往往采用债务重组方式清收货款。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有些企业利用重组收益人为调整企业利润,使企业利润不真实。新准则对债务重组方式作了如下规定。  相似文献   

16.
财政部于2006年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以下简称“债务重组准则”),对债务重组的确认、计量及会计处理问题进行了规范,其中包括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债务重组会计处理。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债务重组又可分为两种情况:不附或有条件的债务重组与附或有条件的债务重组。在附或有条件的债务重组方式下,债务重组准则第七条规定:修改后的债务条款如涉及或有应付金额,且该或有应付金额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中有关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  相似文献   

17.
詹二妹 《福建财会》2001,(11):28-30
1998年6月12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下称“原准则”),并自1999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施行。原准则的发布实施对于规范企业债务重组的会汁核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原准则在执行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原准则较多地运用了公允价值的概念,由于我国目前不存在活跃的市场,公允价值的确定存在一定程度的随意性,公允价值难以真正体现公允。再比如,由于原准则规定债务重组产生的差额,作为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一些企业借助关联交易,以债务重组的名义,弄虚作假.人为地进行利润操纵,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相似文献   

18.
谢海洋 《会计之友》2012,(34):35-37
文章研究目的是探讨为什么中国债务重组准则在8年内会出现3次变化,对1998年、2001年和2006年债务重组准则变迁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发现1998年和2006年债务重组准则基本上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2001年债务重组准则完全偏离了国际会计准则,是准则制定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种倒退。其原因是由于准则制定者观念错误,未认识到非市场化的证券市场监管是导致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根本原因,会计准则只是证券市场监管所利用的工具,因此,2001年债务重组准则不适当地扮演了证券市场监管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将“债务重组”界定为: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做出的让步事项。这样的定义借鉴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的做法,同旧准则相比,较大地限制了债务重组的范围。新准则规范的内涵更加明确,也在一定程度限制了ST上市公司对新准则的滥用.减少不恰当的重组利得的确认。  相似文献   

20.
2006年债务重组准则的修订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但以沧州化工为典型的许多上市公司再次利用债务重组大搞盈余管理.相对科学的理论,在实务中却沦为盈余管理的工具,原因何在?文章对债务重组准则本身和准则应用的外部环境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完善准则和优化准则应用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