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旅行费用区间分析法与分区旅行费用法的比较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我国很少有研究注重旅行费用法(Travel Cost Method,TCM)本身的改进,只有李巍和李文军提出了旅行费用区间分析法(Travel Cost Interval Analysis,TCIA),但其合理性有待进一步探讨.因此,本文从积分的角度对TCIA与传统的分区旅行费用法(ZTCM)的数学本质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TCIA体现了勒贝格(Lebesgue)积分的基本思想,与传统的反映黎曼(Riemann)积分思想的ZTCM相比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如何突破样本空间的局限,是TCIA值得改进的一个方向.另外,本文还运用TCIA评估了武汉东湖风景区的游憩价值.  相似文献   

2.
ITCM在我国游憩价值评估中的应用及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旅行费用法(TCM)是当今世界上普遍用来进行非市场资源,特别是对环境资源(包括旅游娱乐资源和各类游憩活动)经济价值评估的方法.该方法主要分为区域旅行费用法(ZTCM)和个人旅行费用法(ITCM).这种在国外应用于资源价值评估的常规方法,在直接引入我国用于旅游资源价值评估研究中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在分析旅行费用法用于我国游憩资源价值评估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针对中国旅游者出行方式的特点,应用改进的ITCM模型测算大连星海公园的游憩价值.结果表明,2007年大连星海公园的游憩价值为16.085亿元.  相似文献   

3.
周军  何小芊  张涛  龚胜生 《旅游学刊》2011,26(12):64-71
现有旅游价值研究中多用游憩价值或再加上非使用价值来代替旅游总经济价值,这种价值评估并不完整。文章借鉴环境经济价值评估的通用框架,基于对旅游价值构成的逻辑关系分析,旅游总经济价值应是由游憩价值、旅游品牌价值、旅游环境价值、生态服务价值、选择价值、遗产价值和存在价值7种基本价值类型构成的4级价值体系。根据屈原故里景区的特点,按照科学性、可操作性、可比性等原则优选确定各项旅游价值的评估方法:①游憩价值采用旅行费用区间分析法;②旅游品牌价值采用最大品牌权益法评估;③旅游环境价值采用费用支出法;④生态服务价值采用生态系统静态平衡模型;⑤选择价值、遗产价值和存在价值等旅游非使用价值采用条件价值法。实证研究结果为:屈原故里景区2010年的旅游总经济价值约为1.37亿元;其中,游憩价值为3171.39万元,旅游品牌价值为915.6万元,旅游环境价值为1445万元,生态服务价值为30.65万元,旅游总使用价值为5562.64万元;旅游非使用价值为8122.3万元。评估不仅反映了屈原故里的总经济价值,还揭示出旅游价值体系的多维构成关系。  相似文献   

4.
研究乡村地区游客动机行为以及游憩价值十分必要.文章选择北京市延庆县作为案例地,采用现场观察和个人访谈以及问卷调查获得研究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以及回归分析,对乡村旅游者对目的地的选择行为、消费行为以及乡村地区的游憩价值进行了研究.发现乡村地区游客以北京市和目的地周边城镇的中青年居民为主,收入高于平均水平,涵盖多种职业;在选择目的地方面更重视亲近和享受自然,体验乡村文化是次要动机;游客以自费出游为主,人均年出游次数为7.62次,每次花费249.86元,吃、住、交通费用都较低.以旅行次数为因变量,旅行成本、人口统计因素和个人对乡村景点质量的偏好为自变量,采用旅行费用法的计数模型进行回归,发现旅行次数主要受到旅行费用和家庭收入的影响,性别、年龄、职业以及对乡村环境的支付意愿也有影响,以此为基础计算的每人每次消费者剩余为1724 14元,其中包括了多种价值.  相似文献   

5.
国外有关旅游资源游憩价值评估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红霞  苏勤  王群 《旅游学刊》2006,21(1):31-35
旅游资源的游憩价值评估是近年来国外旅游资源学与旅游经济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与难点议题.本文从研究的历史进程、主要研究方法、研究区域和研究内容4个方面,回顾和分析了国外有关旅游资源游憩价值评估的研究进展情况.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国外旅游资源游憩价值评估研究对我国此领域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生态旅游是一种需要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保护自然保护区人民生活的旅游活动。由于自然保护区资源丰富,自然资源的原始性质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旅游业务可能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相关管理部门还必须做好保护措施,确保自然保护区内自然环境的完整性。在此基础上,本文调查了省级保护区研究分析了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7.
旅行费用法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90年代,环境学领域研究者开始使用旅行费用法研究生态保护区及世界遗产类旅游景点的价值。环境科学的研究背景使得目前已有的成果缺少对于旅游学范畴相关变量的考虑。文章基于旅游学科,对于旅行费用法使用过程中模型及函数形式的选择、旅行时间的价值度量、多目的地旅行、替代效应及拥挤效应等问题进行了综述和阐释,期待多学科的合作研究使未来的旅游景点价值评估更加客观。  相似文献   

8.
自然保护区管理效率评估是衡量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绩效的重要手段,然而国内关于自然保护区管理效率评估方法尚未形成科学的指标评估体系.研究针对国内自然保护区管理效率评估方法忽视利益相关者利益失衡的问题,借鉴WCPA评估框架,对自然保护区管理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构建.在对陕西省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效率评估过程中,发现保护区存在产权权属不明、管理资金缺乏、生态旅游不“生态”、社区缺乏沟通等问题,并指出: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效率的关键在于明晰区内资源产权;扩大筹资渠道,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高生态监测重视程度,加大国内外生态监测合作;科学制定生态旅游规划,加强生态旅游规范管理;建立激励性生态补偿机制;推行社区共管模式.  相似文献   

9.
肖娜 《西部旅游》2023,(4):44-46
贵州麻阳河保护区位于黔东北,处于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与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的交界地带,是以保护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叶猴及其栖息地为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文章对麻阳河保护区的地文、水域、生物、气候及人文等景观资源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价,同时对麻阳河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的基本原则进行了分析,并对麻阳河保护区生态旅游建设项目提出建议,同时对麻阳河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发展现状与市场定位展开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张骁鸣 《旅游学刊》2016,(11):14-21
流行文化中有关“旅行的意义”的说法并不少见,但如何对“旅行的意义”进行阐释却很少有人研究.该研究从“意义”的3种常见用法——价值与目的、含义与语义、语境与范畴——入手,主要借鉴现象学的分析方法,得到了如下主要观点:①存在两种阐释“旅行的意义”的可能方式,即可以将其理解为旅行行为本身在语境、含义、价值之间的一种整体性关联,也可理解为嵌套于人们的整个生命时空或生活世界之中的一种基于“旅行-意义”的关联,因此未来的相关研究需要从旅行这个相对封闭的小世界跨入日常生活这个开放的大世界;②人们是先行在前语言的层面上获得了原初的“旅行-意义”,然后才有可能在一定的语境中用语言来获得派生的“旅行的意义”;③对“旅行的意义”这个命题来说,更合理的提问方式应该不是问旅行的意义“是什么”,而是问旅行的意义“如何(发生)”.  相似文献   

11.
女性旅游者研究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作为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性市场已经成为业界普遍关注的重点,但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和缺乏.文章搜集了国内外关于女性旅游者的所有可检索到的文献,按照从一般到特殊的研究方法将以往研究成果归纳为一般女性旅游者研究、特殊女性旅游者研究两类,而后者又分为特定区域女性旅游者、特殊群体女性旅游者、特定时期女性旅游者三个研究方向.文章在对文献的总结和梳理的基础上,指出国内外对女性旅游者的研究角度各有偏颇和利弊,国内的研究在总体上落后于国外.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旅游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睿 《旅游学刊》2015,30(2):110-117
随着西方大众享乐消费时代的到来,旅游化现象开始逐渐得到学术界的关注.文章从研究关注的起点和主要内容等方面分别梳理了国内外学术界关于旅游化的研究脉络,发现国内外学术界关于旅游化的研究路径颇不相同:国外学术界关于旅游化的研究包括文化资源的旅游化、全社会的旅游化和作为一种“秩序化效应”的旅游化;而国内学术界的研究包括作为一种发展策略的旅游化、作为一种现象的旅游化,以及对旅游化水平的测度.最后指出,从总体上看,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旅游化的研究尚不成熟,但其未来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13.
黄潇婷  马修军 《旅游学刊》2011,26(12):26-29
旅游者的移动很早就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但是基于二手统计数据的宏观和中观尺度的旅游流研究较多。而关注旅游者微观个体时空行为的研究相对较少。文章以生物节律和时间地理学为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以2010年12月在北京颐和园完成的GPS调查数据和日志调查数据为基础,研究旅游者在景区空间尺度内的活动过程、节奏和规律。GPS追踪数据真实准确地记录了旅游者活动过程,为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旅游者活动节奏和规律提供了数据基础。基于GPS数据的旅游者活动节律研究结果能够为旅游者行为质量评价、旅游者行为修正与优化和旅游景区动态管理等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15.
16.
Halal tourism is one of the new phenomenon emerged from the growth of Halal industry. As Halal matters advancing tourism industry, many Muslim and non-Muslim countries are set to capture the Muslim tourists market by providing the tourism products, facilities and infrastructures to cater their needs. While affirming this new phenomenon, there remain a shortage of theoretical publications and research in this area. On top of that, when it comes to the real concept of Halal tourism and its trends, it has nevertheless been found that lack of research has been conducted in providing and determining the so called concept. Thus, due to the scarcity of literature and specific studies in this area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and illustrate the concept of Halal tourism within the Islamic context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Quranic verse and Hadith (primary sources in Islam). Meanwhile, to appreciate the existing implementation on this concept, this paper will further provide cases on current trend of Halal tourism in selected countries in Asia. This study adopted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 and employ library research for data collection technique. The outcomes of this study include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Halal tourism concept and comparison on Halal tourism cases in Asia. On top of that, it would also discover its opportunities and potentials for Muslim and non-Muslim countries to embark on the same journey.  相似文献   

17.
基于DEA-MI模型的城市旅游效率演进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效率水平是衡量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些学者从空间维度对旅游效率进行了评价和研究,但较少从时间维度对其发展规律和动态变化进行探讨。因此,文章采用DEA-MI模型,以广东省21个地级市连续7年的面板数据为资料,通过比较和分析各市旅游效率的大小差异和动态变化,揭示城市旅游效率的发展规律及演进模式。研究发现:①广东省总体旅游效率较高,但各市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其差距有缩小的趋势;②根据旅游效率的"大小"和"变化"两个维度作出四分图,可将城市按效率状态分为I、II、III、IV 4种类型;③中短期内,按照各城市在四分图中对应点的运动轨迹,可将其效率演进模式分为稳定式、往复式、渐进式和突变式4种。该结论为旅游研究和管理实践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19.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酒店为推动服务创新,越来越强调知识共享.本文以长沙市高星级酒店为例,研究知识共享对服务创新的影响,发现利他主义和利益追求动机对知识共享行为有正向影响,利他主义的影响较强,利益追求的影响较弱;知识共享行为对创新环境优化、员工创新意识、员工创新表现均有强烈正向影响,对员工创新意识的影响最强,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次之,对创新环境优化的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20.
基于差距模型的饭店服务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差距分析是一种服务质量的分析方法,本文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一个饭店服务质量综合差距模型,并以此模型为基础提出了11个研究假设。结合问卷调查所获数据.本文对该差距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了饭店服务提供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改善和提高饭店服务质量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