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林业企业为了改变单一经营格局,谋求经济效益,实施新建项目或者改造老项目的投资行为,已经相当普遍了。但从总体来看,投资效果不佳,投资项目失败的现象常常出现,这对原本就困难的林业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笔者分析,这与林业企业对投资行为认识不清、投资行为管理不善有着重要的关系。本文拟就林业企业投资行为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林业企业投资行为的优势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企业投资方向有两种:一种是横向投资,实施跨地区、跨行业的多元化经营战略,这可以分散企业经营风险;另一种是纵向投资,就是从企业自身业务出发,…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率先在全国推行“费改税”试点后,有关部门要求国有粮企 向售粮农民“代扣代缴”税款。这一做法值得商榷。因为:   一、税收的强制性与商品交易的公平性不相协调   大家知道,税收是政府行为,是农民应尽的义务,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而粮油买卖 是一种商品交换,属双方平等自愿的市场行为。国有粮企代扣代缴税收会给人造成粮站是第 二税务机关的错觉。站在经济学角度去观察,此举成为计划与市场的拉郎配,政府行为与企 业行为的综合体。   二、与政企分开原则相佐   粮企改革有一条重要内容是“政企分开”。若要国有粮企“代…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问题越来越突出,失地农民问题的实质其实就是失地农民的权益问题。征地是一种政府行为,从政府行为角度研究失地农民的权益问题是一个很好的、而且必要的研究角度。本文就政府行为的特征来分析政府行为对失地农民权益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如何从政府行为方面加强对失地农民权益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农民增收进程中政府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农”已成为我国经济生活的热点和深化改革的难点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负担过重,收入过低。减负是增收的基本保障。从表面来看,农民负担过重问题是乡镇政府乱收费侵犯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实际上却是政府实行城市偏向或歧视农业和农民的国民收入分配政策的结果。所谓农民负担过重,其一重在农民负担不合理,农民承受着与其享受的公共产品不对等的沉重负担;其二重在城乡居民之间负担的不公平,在农民收入普遍低于城市居民的条件下,农民反而承受着比城市居民更重的税费负担;其三重在乡镇政府的乱收费上,而乡镇政府的乱收费是由于其为了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任务,而又财力紧张,只好把开支转嫁到农民身上造成的,也就是说,农民减负增收与政府行为的相关性非常大,解决农民减负增收的关键是优化政府行为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资本流动在根本上符合物质运动的基本法则。资本流动有宏观流动与微观流动。资本在宏观上的流动实质是产权的流动。资本的微观流动则是资本的物化形态———资产在企业内部的流动,即各种不同资产发生的形态上的转化。资本流动速度快慢,受制于多种因素。从各个角度来看,这些因素有企业外部的,也有企业内部的;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有经营上的,也有管理上的;有经济活动本身的,也有政治、法律、税收等其他方面的。明确资本流动的各种约束是进行资本有效管理的前提。一、内部约束(一)内部约束之一———企业目标(资本流动的目的)企…  相似文献   

6.
农业投资困境:政府与农民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就我国农业发展来看 ,历来政府对农业重视有余而对农民的重视不足 ,即使有也为农业而重视农民而非为农民而重视农民。不重视农民而重视农业 ,显然 ,带来的绩效会令人失望 ,要根本改变这种现象 ,必须重新审视农民的行为方式 (本文主要分析投资行为 ) ,以期作出合理的制度安排。本文立足这一点认为 ,政府与农户之间存在着一种博弈关系 ,并试图用博弈论和制度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对造成农业投资困境的深层原因提供一种新的解释。在模型建立之前我们有必要回顾理论界对农户行为的研究 ,这有助于本文的分析。一、农户行为研究的理论回顾  对农户行…  相似文献   

7.
2001年中国正式完成了入世的所有手续,恢复缔约国地位。中国的入世在某种程度上可称为“政府入世”,即政府行政方式要求做出重大改进,以符合WTO的国际规则。从长期来看,中国政府行政方式的改革重点将从直接干预经济转向培育优质市场环境和经济宏观管理方面。但是,政府行为的短期重点何在?本文认为,政府在短期内的行为重点不在于“做什么”而在于“不做什么”,即政府的短期任务主要是“政府退出”。所谓“政府退出”是指政府从那些管理、影响企业经营行为的各种“权利”中退出。这里之所以使用“权利”一词而不用“权力”一词…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探寻合理分配耕地非农化增值收益的方法,从耕地非农化风险角度构建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研究方法:联盟利益分配机制,模糊综合评价法。研究结果:在耕地非农化中,各权利主体所担风险从高到低依次为农民、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村集体;假设各权利主体参与征地行为是一种投资行为,各权利主体耕地非农化增值收益分配比例为中央政府占26%,地方政府占22%,村集体占17%,农民占35%;运用"联盟利益分配机制"测算耕地非农化各权利主体之间的增值收益分配比例是可行的。研究结论:以缩小征地范围、尊重农民意愿为条件制定征地补偿标准不仅体现补偿公平原则,也符合通过市场机制对农民进行补偿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某大学城征地过程为个案,从地方政府和被征地农民、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地方政府和上级政府间的三层博弈关系出发,探讨博弈过程中农民、地方政府、上级政府间的利益关系及由此产生的行为选择以及几者能否取得多赢的可能性,运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等模型分析我国土地征收的博弈模式,指出了从纳什均衡角度来优化现行征地制度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0.
<正>从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的历程来看,各个国家都普遍重视以中职教育为手段来培养职业农民,并突出强调培训的专业性和实用性。美国的中等职业农民培训主要在公立学校内开展。培训对象主要为青年学生和准备务农的青壮年农民。培训方式有三种类型,一是辅助  相似文献   

11.
规范市县政府行为控制非农用地供应总量国家土地管理局土地经济研究所博士许坚一级市场上的土地地供给实际上是一种政府行为。非农建设用地供应总量过大,主要是由市、县政府行为不规范造成的。实行总量控制,首先必须从规范市、县政府行为做起。土地管理什么问题最大?控...  相似文献   

12.
农民惜售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惜售行为及其产生的根源每到粮食收购时节,农民惜售行为是被经常提及的字眼。时下随着夏粮收购的日渐迫近,有关针对农民惜售行为的种种说辞估计仍将挂在政府官员、商家、粮食市场分析等众多人士口边。政府劝导农民尽快卖掉粮食,以免日后遭受跌价损失;商家抱怨农民的惜售行为已严重影响新粮的收购进度;市场分析人士则将惜售行为作为一种影响因素为分析解释粮价的波动。那么何谓惜售行为?没有准确的定义,本文认为惜售行为是指农民对当前的农产品价格不满意或预期价格会上升而采取的一种持粮观望或少卖粮食的一种行为状态。普遍的惜售行为…  相似文献   

13.
一、惜售行为及其产生的根源 每到粮食收购时节,农民惜售行为是被经常提及的字眼。时下随着夏粮收购的日渐迫近,有关针对农民惜售行为的种种说辞估计仍将挂在政府官员、商家、粮食市场分析等众多人士口边。政府劝导农民尽快卖掉粮食,以免日后遭受跌价损失;商家抱怨农民的惜售行为已严重影响新粮的收购进度;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土地管理制度与重复建设之关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建海 《中国土地》2004,(11):11-14
重复建设是当前我国投资领域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土地作为市场的一个关键要素,其供给方式与重复建设存在着密切关系。企业进入的土地获得成本低、环保要求低,政府对土地资源公共管理职能的缺失是造成重复建设的重要原因。当前我国的土地市场可以归结为政府垄断下的市场,地方政府存在征地-储地-出让的巨大利益机制,这激励了地方政府为卖而买的征地行为。现在一些人把招标拍卖看成是土地的市场化行为,这是对市场化的重大误解。市场化的前提是生产要素的市场化,即能够从制度上保障对生产要素所有权的自由买卖。应把国土与土地所有权区分开来,前者是一个国家领土和政治的象征,后者只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微观经济主体的一项基本的权利(一个受限制的权利)。国家可考虑放弃以营利为目的的土地所有权,打破土地所有权向国家单向流动的体制,实现土地在政府、企业、个人之间的市场化流动———如果土地资源这个最基本的要素不能市场化,中国的真正市场化只能是一句空话。现在一些人一提到把土地归还农民就称之为私有化,并扣上政治帽子,致使问题陷入不能讨论的境地,将把土地归还农民称为土地的市场化是否更为合适?当前政策中的所谓“给农民以长期的、有保障的承包权”,实际上缺乏操作意义,特别是给那些以“公共利益”为名  相似文献   

15.
税收博弈关系的存在,使得税制的优化不能仅从政府利益的角度出发,还要充分考虑纳税人的利益及其行为选择,使得在政府征税和纳税人纳税之间达到一种均衡状态。本文正是基于博弈论理念,从纳税人和政府两个方面分析税制优化问题,力求对现有的税制优化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农民福利的宅基地流转模式比较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目的:揭示现有3种宅基地流转模式,即政府主导模式、集体推动模式与农民自发模式下的农民福利状况,并提供改善路径。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法与理论模型法。研究结果:(1)从短期来看,在无法改变城乡土地市场二元分割现实的情况下,集体推动宅基地流转模式最有利于增加农民福利,而其他两种模式由于存在政府垄断和隐形流转致使农民福利损失较多;(2)从长期来看,增加农民福利的有效途径在于实现政府主导、集体推动和农民自发三种模式向宅基地市场自由流转的转变。研究结论:有条件地区尝试推行集体推动宅基地流转模式,不具备条件地区需提高拆迁补偿标准或规范隐形流转,最终3种模式都需向市场自由流转转变。  相似文献   

17.
误解一:城乡二元体制改革将导致社会不稳定。有这种看法的人,多半是不了解实际情况。在城乡二元体制改革过程中,农民是不是迁进城市,要根据本人意愿而定;外出打工的农民是不是愿意回乡,也由本人决定。体制的改革只是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供农民选择,而不是剥夺农民的选择。从社会稳定的角度来看,关键在于农民(不管是进城的还是留在农村的)的利益是不是增加了。  相似文献   

18.
农民怎样进城,何时进城,进城农民如何生活,滞留乡村又如何保持基本的体面和尊严?尊重农民作为理性的利益者,从农民的角度考察农民进城的态度,由“关注农民”转为“农民关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图从一个村的视角来看农民进城的态度,从较小的范围即微观上进行具体描述以便更接近于乡村的现实。  相似文献   

19.
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管理新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矿塌陷区土地复垦是当今我国土地方面研究的重要课题,从复垦管理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个政府牵头、企业积极配合.科技部门技术指导下的农民复垦塌陷区的“利国、利民、利企业”的复垦管理新模式,并对该模式进行应用研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研究参考     
研究参考04047保护流动农民的合法权益/赵树凯孙普希//经济日报1994.1.25搞好流动农民的权益保护是政府的职责,劳动力配置可以是市场化的,而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只能依靠政府的力量。04048户籍制度改革势在必行/韩俊//经济日报1994.1.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