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段连敖 《北方经济》2013,(13):32-35
一、站在全人类和全世界的高度,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良性互动的社会形态,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境界. 人类社会历经被动接受自然的原始文明、和谐利用自然的游牧文明和对自然损害较小的农业文明,进入了征服自然、破坏自然的工业文明.  相似文献   

2.
马广勤 《黑河学刊》2010,(11):48-49
艾丽斯·沃克在小说《父亲的微笑之光》中揭示出家庭暴力、性别暴力和种族暴力的实质是以白人/男性为中心的性秩序,人类对自然的征服、控制和破坏来自同一观念的支配。对此,沃克提出了解救之道:妇女主义,即人类应以整个种族(包括男人与女人)的生存和完整为己任,主宰人类的应该是爱而非男人或女人。沃克所提出的妇女主义其实质是一种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3.
公元前3000年,农耕畜牧取代采集狩猎,社会生产力出现一次大的飞跃。剩余产品导致人口增加和私有制的出现,人类的社会组织也由氏族、部落发展到国家这一形式。从最初的城邦和城市国家,历经奴隶国家、民族国家、帝国等国家形式。纵观人类5000年的文明史,随着人类自身及借助交通工具运动的速度增快,“国家”的平均面积也逐渐增加;“国家”正处在不断融合和统一的过程中,“国家”的数量逐渐减少;“国家”正处在消亡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魏永东  邱凤 《发展》2008,(6):82-82
保护自然,和谐发展,是全人类共同关注的主题,也是我们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新课程改革把自然主题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北师大版初中语文课本的编排做了科学的安排,七年级有两个单元的自然主题,八年级上册全为自然主题选文。怎样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认识自然、悦纳自然、走进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培养同学们热爱自然的情怀,这是我们教学的终极目标。但新课本七年级语文第二课《筏子》(作者袁鹰)教参和点拨对该文的写作目的做了这样的概括:“赞美了征服自然的人类,赞美了包括艄公、乘客在内的黄河的主人们的勇敢、沉着、智慧和毅力,也赞美了黄河的雄浑气势和自然的伟力。”这里的“征服”一词是否还能继续使用,在今天人们对自然有了清醒和理智认识之后,是否还用“征服自然”来教育和影响我们的下一代,这是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注意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从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量”以来,科学技术是成功推动整个社会进步的重大动力。到今天,凭着核反应技术,人类能把以往数百万工作时才能取得的能量高度浓缩在一个狭长的小盒子里。科学技术像一根有魔力的杠杆,撬动着地球,也像一只威力无比的手,开拓着沉睡的山川河流。技术进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然而,人类在向控制自然、征服地球进发的同时,也潜藏着深刻的危机。人们在“榨取”的心理支配下,过度地发现和探寻自然,一个人为的世界正在毒害着天然的世界。自然的和谐被破坏,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80年代,发展与环境的矛盾日益  相似文献   

6.
一部美国现代化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人类征服自然而又遭到自然疯狂报复的灾难史。所幸的是美国人从这些环境灾难中幡然醒悟过来,逐渐走上了环境保护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俞长 《魅力中国》2011,(18):83-83
在人与自然打交道的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由陌生、疏离走向熟悉、亲近,自然的本真状态向人类敞开,人类以本质力量显现到自然,“情往似赠。兴来如答”,人从自然中感悟到肯定性价值,即是自然美。  相似文献   

8.
任何技术的诞生都极大地丰富人类征服自然的想象力,基因技术可以将人的欲望插上完美想象的翅膀,既然是"设计",那就得充分发挥技术和创意的想象力和创新力。如果抛开婴儿设计的道德、伦理、法律等非技术因素,我们不妨来设想一下"婴儿设计"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完美想象。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性发展,是人类对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许许多多全球性问题的一种理论反思和战略选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长。人类渐渐开始藐视大自然,并企图征服大自然。尤其是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科学技术的巨大影响,使人类陶醉于“征服自然界的胜利”之中,,并肆无忌惮地掠夺自然资源,随心所欲地排放废弃物质。  相似文献   

10.
自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后,科学发展观已经成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主题理念之一,科学发展观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天人合一”是古人在生产力极其低下情况下生存与发展的最高境界:而科学发展观是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社会里人类由自然奴隶成为自然主人后的自我约束,是对“天人合一”思想的扬弃。“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基本命题,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近年来,随着环境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传统“天人合一”思想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人类社会现在已经进入了文明发展的阶段。在历史上我们曾经经历过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实现了由生产落后、物质匮乏的生产发展,向物质丰富历史跨越,人类由自然的奴隶变成了世界的主宰,人类自身和人类社会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崇尚自然、弘扬生态美、倡导人类与自然和谐并进、实现可持续发展,便成为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的价值取向和文化选择.现围绕甘肃绿色文化的构建,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发展是世人关注的议题。二十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打破了整个环境和资源的平衡性.人口和环境、生态和资源、经济和社会的矛盾凸显。人类在享受工业文明的物质辉煌时,也痛苦地发现.人类“征服自然”的结果不仅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还危及到其他生物种群的生存,危及到人类后代的生存。生态系统的破坏、环境污染、非再生资源和能源耗竭。等等。据有关研究机构计算,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每年由生态和环境破坏带来的损失占GDP的比重达到8%以上.即我们的经济增长是以生态环境成本为代价的。  相似文献   

14.
人类生存离不开大自然的哺育和滋养,它不但是我们物质生活的源泉,而且也培育了人类的精神和文化。大自然让我们惊奇和敬畏,给我们带来灵感,人们根据自身的情感和想像来重新创造它们,这就是我们所谓之的自然的观念。风景画就是我们这种观念的某种反映。了解了不同时期的绘画大师的风景画,在这些作品中画家力图用真实的笔调描绘他们所看到的自然景物,这是这些风景画家的共同之处。而画家们对"真实"的不同的理解,影响着他们对自然的态度,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表现技法。  相似文献   

15.
姜波 《黑河学刊》2002,(4):81-81
科学育人的艺术是教育思想核心两翼中的一翼,科学育人的艺术能给学生提供适宜的氛围和环境,使他们由“学习的奴隶”变为“学习的主人”,即由自在的人变为自为的人。现在有两种类型的中学生,一类是学习的主人,一类是学习的奴隶。是学习主人的中学生主要表现为:学习目的明确,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强。知道每天学哪些内容,知道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听课注意力集中,自学效率高,课余时间也有计划内的实事可做。这些学生和老师合作很好,但又不依赖老师,有较好的自学习惯。是学习奴隶的中学生主要表现为:为避免父母的指责或老师的…  相似文献   

16.
罗满元 《东北之窗》2008,(13):56-57
一不小心,我们中的很多人就成了现代化的"奴隶"。我们无法也无力将这些"奴隶"的生活与情感形态一网打尽,于是我们只好用"盘点"的方式对我们认为最有代表性的"奴隶"进行描述和解读。或许这样,我们对当代新"奴隶"的"盘点"视角才会清晰、准确而深入。  相似文献   

17.
现在,世界各地的有识之士都认为,电脑产业和环境产业将成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产业。简单地说,所谓环境产业,就是要合理地调整人与自然,以及人与其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的关系。人类的早期历史曾是一部对自然无可奈何、继而又崇拜自然的历史,而以工业革命为起始的近200年的历史则演变成一部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也可以说是“掠夺”自然的历史。从而,人类建立起现代的高度文明,但也因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空前恶化,而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和人类文明的持续。对于20世纪末的人类来说,环境问题并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话题,而是与吃饭同样紧迫…  相似文献   

18.
由美国、中国和德国等国科学家组成的合作小组,近日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人类3号染色体的DNA完成序列与详尽分析。这是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发表的已完成分析的最大染色体之一。人类3号染色体的"解析",为医学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资源,为更好地了解人类基因组变异与疾病的分子基础打开了又一扇科学之门。  相似文献   

19.
健脑八法     
大脑与脊髓组成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人几乎所有的思维、情感、感觉、行为无不受大脑的支配或者由大脑直接进行。经科学检测,在人体所消耗的氧中,大脑竟然占了90%以上。所以,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组织系统,对于大脑的保护不能不引起极度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论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生态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邦辉  王琪 《特区经济》2005,(12):300-301
当前人类面临人口过度膨胀、环境污染严重和资源枯竭等一系列发展的难题,并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这些结果的出现并不是短时间造成的,而是长时间积累的结果;既有主观上的原因、客观上的原因和管理上的原因。①主观原因。长时间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主宰,自然界是人类征服的对象,自然界的一切都是人类的,人们有一种必定胜天的信念。在这种理念的支配下,人们做出了各种各样违背自然发展规律的蠢事;比如填海造田、毁林造田、过度放牧、滥杀动物、排放有毒有害的废水废气以及过度开发各种矿藏等,人类的这些行为大大超过了自然界这个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