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邱灵 《中国经贸导刊》2014,(14):47-48,53
纵观先行国家和地区产业发展实践,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有机融合、互动发展是产业结构演变的必然过程,并成为全球产业发展趋势。一般认为,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是指在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下,服务业与制造业相互渗透,边界趋于模糊并逐渐形成新产业、新业态,共同推动产业升级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既包括二业从分立状态走向互动融合、形成紧密关联,也包括二业融合发展形成新产业,并在产业层面和企业层面均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2.
广东作为制造业大省,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深度融合发展方面先试先行,经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举措,两业融合发展取得一定进展,但在两业融合发展推进过程中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上升、全球市场萎缩、新冠疫情蔓延的外部环境下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激烈角逐中,如何促进产业间配合、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是粤港澳大湾区培育现代产业体系、提升自身产业链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本文从产业发展基础、产业网络模型、产业关联基础树、产业群簇等角度和领域分析广东两业融合发展进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并提出促进两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生产服务业与制造业两者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对于作为制造业基地的广东省而言,在要素成本提升、金融危机导致出口急剧锐减的背景下,如何促进两者互动融合发展,对支撑制造业升级,有效构建"双轮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投入产出的分析方法,着重对广东省生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融合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生产服务业主动向制造业互动融合的动力要强于制造业对生产服务业,生产服务业中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程度最好等一系列结论,并就此对促进两大产业互动融合给出了四点对策思路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世界制造业大国,也是电商大国,充分利用这一双重优势,探求基于电商业与制造业集聚、融合发展的升级之路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本研究基于产业价值链的视角,分析了电商业—制造业双重集聚的形成机理,剖析了电商业—制造业双向融合发展的动机、模式,并基于电商业—制造业双重集聚与双向融合互动,研究了制造业价值链升级效应。认为双向集聚与双向融合具有互动与强化作用,两者互动形成合力具有产业价值链重构效应、协同效应与创新效应,推动制造业升级。  相似文献   

5.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关系可以从分工与分化视角理解生产性服务业起源,发现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同源性,并从动态视角提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的阶段论,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关系分为形成阶段、融合阶段及国别分工阶段。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产业分工中,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企业之间的融合发展趋势越来越显著,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企业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互动发展的关系。分析安徽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融合发展的现状以及制约二者之间融合发展的因素和瓶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企业融合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关系可以从分工与分化视角理解生产性服务业起源,发现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同源性.并从动态视角提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的阶段论,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关系分为形成阶段、融合阶段及国别分工阶段.  相似文献   

8.
江苏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融合发展现状与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产业分工中,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之间的融合发展趋势越来越显著。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互动发展的关系。本文分析了江苏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融合发展的特点以及制约二者之间融合发展的因素和瓶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融合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徐琪 《商业研究》2007,23(6):30-33
随着经济全球化,知识密集型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呈现互动发展的态势。从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演进的角度,分析了两者的发展历史过程。知识密集型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相随相伴,主导着制造业的创新和服务业自身创新的过程。一方面高技术服务业促进了知识密集型制造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知识密集型制造业的不断改造、提升也进一步加强了高技术服务业在城市产业中的地位,两者形成了互动发展的价值链体系,从而产生价值增值。  相似文献   

10.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正趋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的经济发展特点也由重总量扩张转变为重结构转型升级的过程。新时代背景下,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调融合发展,助推制造业转型升级,是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寻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在促进全球经济高质量增长与新时代的产业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以数字经济为背景,介绍了数字经济背景下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必然性与耦合效应以及二者在融合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实现路径,为助力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商》2015,(14)
产业融合是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的不同分支进行相互转换、相互渗透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针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问题的现状出发,基于产业经济学中SCP分析框架,分别论述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对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及市场绩效的影响,然后对这种互动协调发展方式进行实证分析,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指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12.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更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点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主攻方向。本文在厘清两业融合发展基础概念的基础上,以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知识产权服务业为切入点,尝试构建分析研判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融合度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本文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开展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当前湾区内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与知识产权服务业存在着需求定位不清晰、服务不规范等问题,两业融合状况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据此,本文围绕合作路径、业务关联、业态模式、政策环境等维度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以期为保障现代服务业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江苏作为制造业大省,其服务业占经济的比重日渐提高,但三次产业对服务业的中间投入率和中间依赖度都偏低。在对江苏的投入产出流量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划分生产者服务业的新依据,及发展江苏生产者服务业的建议:通过专业化分工和市场扩展来增大服务业的需求,发展高层次的服务业,促进制造业与生产者服务业的互动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4.
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发展是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向产业价值链高端攀升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我国2009-2017年数据,运用系统动力学对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财政政策有效性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现有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存在异质性: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对两产业互动融合起阻碍作用,政府投资型支出政策的有效性较小,现阶段政府科技投入政策无效,而政府教育支出政策对于两产业互动融合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上述结论对相关财政政策优化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属于一种渗透性技术,可以与先进制造业的各个维度相结合,先进制造业成长性较高,能迅速引入信息技术并加以利用,这样的关联互动甚至是融合将会对制造业发展具有重大的关键性的导向作用和推动作用,同时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反过来也会推动信息产业的进步。本文采用灰色关联理论来研究福建省信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关联互动,并给出促进两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商》2016,(7)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调整和经济结构在不断升级,三大产业之间相互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本文通过对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研究,分析得出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耦合机理,并提出促进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耦合互动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江苏作为制造业大省,其服务业占经济的比重日渐提高,但三次产业对服务业的中间投入率和中间依赖度都偏低.在对江苏的投入产出流量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划分生产者服务业的新依据,及发展江苏生产者服务业的建议:通过专业化分工和市场扩展来增大服务业的需求,发展高层次的服务业,促进制造业与生产者服务业的互动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现代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有利于促进河南省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通过分析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内涵、融合发展的现状,明确提出制约河南省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体制性制约、制造业低端化生产、城市化水平低及人才支撑能力弱、外资企业与本地生产性服务的关联度低等。  相似文献   

19.
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由分工走向互补和创新融合,形成以供需循环、创新循环和协同发展为特征的内在联动关系,本质上可以促进我国的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要构建功能完善的服务支撑体系,提高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度;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制造业和服务业产业链的高端部分;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业等重点领域的综合竞争力,培育新兴服务业的成长力,进一步增强服务业发展后劲;不断提升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创新力,进一步拓展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0.
重庆高新区立足产业发展基础,精准对接发展需求,积极探索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新业态、新路径,全力构建以高技术服务业为支撑,以大健康、先进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导方向的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进一步提升高新区制造业附加值和集成化程度,推动高新区产业高质量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