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以沪深股市的电力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公司治理、债务约束机制和自由现金流量相互关系的角度实证分析了电力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探讨了公司治理结构、制度环境和债务在抑制过度投资中的作用。研究结论表明:(1)我国电力上市公司存在过度投资行为,但和自由现金流的关联度并不显著;(2)公司治理特征变量与自由现金流量的过度投资行为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3)债务约束效应在发电行业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从制度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我国制度背景出发,以管理者投资行为和银行贷款行为作为理论基础,检验银行贷款对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整个样本考察期间(2002~2009年),若没获得银行贷款,国有和非国有公司都存在投资不足。获得贷款后,国有公司的投资状况与无贷款时相比发生显著变化,出现过度投资,但非国有公司的改变并不显著,且无显著的过度投资。在金融危机期间(2008~2009年),国有公司获得贷款后出现过度投资,且程度显著高于整个样本期间的平均水平。非国有公司获得贷款后却没有出现过度投资,但没获得贷款时的投资不足程度比整个样本期间更为严重。本文解释了近几年我国大部分国企大规模投资,民企却普遍出现投资不足的现象,并对评估金融危机间银行信贷扩张的实际效应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翟华云 《南方经济》2010,28(8):29-40
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制度背景,本文以我国2004—2006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在控制样本自选择偏误的基础上,检验了法律环境、审计质量与公司投资效率后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审计质量和公司投资不足显著负相关,即高质量的审计能够有效减少上市公司的投资不足,提高公司投资效率;同时,在我国较好的法律环境地区,高质量审计能够有效减少上市公司投资不足和抑制上市公司的投资过度,从而提高公司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过度自信管理者典型行为特征出发,通过研究管理者的过度自信行为对公司治理产生的影响,进而提出相应的有效激励与约束机制。将管理者这种典型行为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对管理者的有效激励行为能有效降低公司过度投资的风险。同时,对约束管理者的行为以及更好地治理公司起到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投资机构介入公司治理的新视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和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 ,公司企业的治理结构问题已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且近年以来上市公司完善其治理结构的行动力度也开始加大。国有股减持计划已提上议事日程 ,董事会的独立性和决策水平开始受到重视 ,一些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薪酬计划、股权激励计划已开始制定并披露。但与此同时 ,我们至今仍没有足够重视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市场对公司企业的约束指导作用尚未发挥。因此 ,本文试图从美国机构投资者 90年代以来的公司治理导向的投资策略这一事实出发 ,研讨我国投资机构在未来上市公司治理中的应有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从政治法律制度、控制权市场、产品市场竞争、声誉机制四个方面综述关于银行债权监督与公司外部治理机制间作用关系的文献。综述表明,政治关联有助于企业获得更优惠的银行贷款政策,但是会导致过度投资、恶性增资。政治干预产生"信贷歧视",导致我国银行债权治理效应的弱化。我国债权人法律保护制度不断完善,但仍然存在不足;银行通过控制权市场发挥着积极的公司治理效应;产品市场竞争对银行债权监督发挥着重要作用;银行对企业声誉的关注有助于提高银行债权的公司治理效应。现有文献主要研究了银行债权与公司治理各个机制之间的关系,但并未充分研究银行债权如何通过其他外部公司治理机制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公司价值的作用机理及效用,也缺乏银行债权治理机制的具体研究。同时,大部分学者仍停留在银行债权与其他治理机制的单一关系研究上,并未从互动角度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罗欣 《中国城市经济》2011,(29):132-133
目前在我国不少行业和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地"投资过热"现象,很多公司将资金投资于各种效益并不理想的项目,有的甚至是并不了解的领域。产能过剩、经济结构扭曲、重复建设等,这造成了我国投资率长期居高不下的局面。更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的投资靠银行信贷支持,而投资效率过低意味着信贷回收的前景堪忧以及金融系统风险的积累。本文主要从公司治理结构、管理者自身因素以及薪酬制度三个方面对过度投资原因进行分析,并从信息披露、公司股权结构、内部资本市场、奖惩机制、政府干预、健全法律制度等六个方面提出治理方法。以控制公司过度投资行为,提高企业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公司治理结构重构是指通过变更公司治理主体的地位和作用,对公司治理结构做出重新构造,形成新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构分为以公司外部利益相关者为主导和以公司管理当局为主导两种类型。本文还分析了影响我国公司治理结构重构的主要因素,一是公司各利益相  相似文献   

9.
通过选取 2011 年至 2015 年中国沪深两市 A 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了上市公司 CEO 权力、媒体关注对企业过度投资问题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上述影响关系在不同制度环境 下的差异。研究发现,公司 CEO 权力越大,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行为越严重;而媒体关注能够降 低公司 CEO 权力—过度投资的敏感性。即,媒体关注能够有效抑制公司 CEO 权力引发的过度投资; 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相比于制度环境“差”的地区,制度环境“好”的地区媒体关注抑制 公司 CEO 权力引发的过度投资效果更加显著。该研究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扩展媒体关注治理 作用、加强制度环境建设,最终提高公司的投资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1-2010年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债务的公司治理效应,即债务在控制自由现金流的代理成本方面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1)债务融资比例与过度投资呈负相关关系、与在职消费呈倒U型曲线关系;(2)短期借款与商业信用的代理成本控制效应更强;(3)成长性、国有股比例、股权制衡度低的企业更有可能发挥债务的公司治理效应。研究结论为控制现金流的代理成本提供了一处可行的方法,也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关系投资基于公司治理理论和投资理论之上,是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和长期投资融合的产物,既是一种公司治理模式,又是一种投资模式和策略。作为一种公司治理模式,关系投资可以用作敌意收购等治理机制的替代机制或补充机制,以减少公司治理中的外部扭曲和内部扭曲,发挥“价值发现”和“价值创造”的功能;作为一种投资策略,与相对集中投资策略结合在一起,就能成为一种风险控制机制。关系投资追求股东利益至上,以实现股东长期利益最大化和公司长期价值最大化的统一为目标。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考察控制权私有收益对企业投资行为影响的基础上,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控股股东对控制权私有收益的追求会引起非效率投资;公司治理机制对非效率投资具有显著的治理效果。具体而言:股权集中度越高,控制权私有收益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越大,企业越易发生非效率投资;股权制衡和独立董事人数的增加,有助于降低控制权私有收益导致的过度投资;高管薪酬能显著缓解控制权私有收益对投资不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58年6月莫迪格利亚尼(Modigliani)和米勒(Miller)共同发表了《资本成本、公司融资和投资理论》一文后,理论界和学术界就开始对企业资本结构的研究,并进而研究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制成为上市公司,使上市公司具有了一些我国特有的特征,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在资本结构和公司治理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结合二者的关系提出了解决上市公司这两方面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股市的泡沫会如何影响公司的融资和投资决策?本文以一个模型讨论了这个问题。分析结果表明,当公司管理层认识到泡沫并能利用泡沫的时候,会表现出股权偏好的特征,投资方面,从外部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公司显得在某些项目上投资不足,在某些项目上投资过度。同时,本文的结论还有助于解释公司在上市后的业绩下滑现象。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2002-2010年期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不同产权性质公司高管政治网络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高管政治网络对公司的资本投资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且这种影响效应在国有公司中更大更显著。在国有公司中,高管政治网络加大了公司的过度投资水平,降低了投资效率;与中央国有公司相比,地方国有公司高管政治网络对过度投资的正面影响效应更大;而在民营公司中,高管政治网络能缓解公司的过度投资,抑制投资不足,从而促进了公司资本配置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我国国有资产经营中处于重要地位,如何完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机制,不仅是影响中国证券市场长远发展的问题,也是关系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课题.本文首先对公司治理的内涵、公司治理的基本功能及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的必要性进行阐述,其次,分析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同时,从有意识培育机构投资者,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主体:优化控股股东与f几市公司的沟通机制,实现双向互动的沟通;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经理人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强化:建立内在化、动态化、长期化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建立高度透明化的国有控股企业经营与管理信息披露机制等方面就如何应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由于两权分离所带来的委托代理问题,企业存在着迎合投资现象。鉴于公司治理能缓解委托代理问题,文章以中国上市公司为对象,从公司治理角度入手,研究其对迎合投资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企业迎合投资的程度受到公司监督机制和薪酬激励机制的调节,但不受管理层持股机制的调节。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近年来我国融资融券交易机制施行为背景,研究融资融券对上市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的影响。在定性分析融资融券机制与企业过度投资关系的基础上,以2007-2014年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构建Logistic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我国有相当一部分上市企业的确存在过度投资现象,但企业在进入融资融券标的范围后,过度投资程度显著下降。因而,融资融券的推出在治理企业过度投资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管理团队在公司经营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肩负着制定与实施企业战略的责任。要提高企业的经营与投资效率,必须要依靠高管团队的有效运作。基于沪深两市A 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管理层团队稳定性与公司投资效率及过度投资行为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表明上市公司管理团队稳定性越高,其过度投资行为就越少,因过度投资所引致的损失也就越低,从而投资效率越高。随着管理团队稳定性的提高,还助于减少投资短视问题,提高公司的长期资本收益率。在公司面临较好的成长性时,管理层更可能因为过度自信而导致过度投资行为。债权人的外部治理作用的发挥, 以及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完善,有助于抑制管理层的无效率投资行为。上市公司要合理利用激励约束机制,提高管理团队稳定性,更好地发挥管理团队稳定性在减少过度投资、提升投资效率以及减少投资短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张经强  周虹 《特区经济》2007,224(9):91-92
本文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司治理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目前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公司治理应当优化企业股权结构,增强董事会职能,健全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强公司治理结构立法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