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地理信息系统在农用地分等定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如保利用GIS技术开展农用地地分等级工作,本文概述了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的农用地分等定级的技术路线,GIS环境下图形的建立、评价单元的划分、数字模型的建立,成果图的输出等几项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2.
研究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的关系对于进一步理解、把握规程,深入开展这项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在论述其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河北省栾城县实例,运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数据,验证了三者的关系,并对分等成果的运用与农地估价的方法改进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用地土地利用系数的构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行农用地土地利用系数计算方法虽然能反映当前农业生产对土地的实际利用水平,但它无法完整揭示土地利用背后的经济关系。为克服这个缺陷,作者提出一种新的方法———农用地土地利用系数两部法,将土地利用总系数(即土地利用实际系数)分解为反映土地利用能力的土地利用能力系数和反映农民利用意愿水平的土地利用意愿系数,这种方法能较好地反映土地利用中的经济关系。应用两部法,对我国15个省的土地利用系数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我国的土地实际利用水平与能力水平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4.
最近,根据国土资源部的要求和部署(国土资厅发[2003]133号),广东省被国土资源部确定为全面开展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工作的省份,广东省国土资源厅结合广东省的实际,于近期在广州召开了广东省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工作部署暨培训会议,全面开展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工作。  相似文献   

5.
制定农用地分等定级野外诊断指标体系的原则、方法和依据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制定农用地分等定级野外诊断指标应该遵循指标的稳定性、空间变异性、主导性、生产性和综合性原则;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土地特性响应时间、变异系数等方法是选取农用地分等定级野外诊断指标的科学定量方法,而最有效的农用地分等定级野外诊断指标选取方法是根据土壤学和作物栽培学等科学研究成果和生产实践经验.要根据土地的区域性特征选择农用地分等定级野外诊断指标,确定农用地分等定级野外诊断指标的分值和权重.  相似文献   

6.
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成果共享的元数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成果在土地管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促进了土地管理由"数量管理"向"数量和质量并重管理"的转变.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成果数据量大、数据形式多样,数据共享困难.元数据作为信息共享有效途径,可以方便用户快速、准确地发现、访问、获取和使用所需数据.通过探讨元数据技术在实现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成果信息共享中的应用,提出相应的元数据标准和共享体系.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厘清中国农用土地分等定级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研究方法:归纳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理论分析法和系统分析法。研究结果:综述了国内外农用土地分等定级的发展历史和研究进展,明确了农用土地分等定级的技术要求,明晰了农用土地分等定级的理论基础和总体思路,分析了农用土地分等定级的主要方法和处理技术。研究结论:中国农用土地分等定级理论与方法不仅体现了当代多学科特征和技术水平,而且促使农用土地分等定级具有经济可行性和实践操作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农用地分等定级的耕地入选基本农田评价比较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目的:利用农用地分等定级所形成的地图和表格等数据成果,研究其在耕地入选基本农田评价中的应用。研究方法: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首先以农用地自然等、利用等、经济等及分级成果分别进行基本农田的划定,其次将划定结果与以居民地和道路所建立的缓冲区进行叠加分析,探讨哪一类别分等定级成果更适合耕地入选基本农田评价,为耕地入选基本农田评价提供更可靠、更科学的依据。研究结果:利用农用地自然等和利用等划定的基本农田,多数高质量的农用地都被划入基本农田,但只是考虑了农用地自然质量的优劣;依据农用地经济等和级别划定的基本农田,不仅包含了绝大部分的优质农用地,而且其基本农田地块的空间分布更加合理。研究结论: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为耕地入选基本农田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基础及依据,农用地经济等和级别比自然等和利用等更适合用于耕地入选基本农田评价。  相似文献   

9.
基于农用地分等定级的耕地占补平衡理论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通过分析农用地分等定级体系的特征,对我国耕地占补平衡理论进行了解译。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我国农用地分等定级与耕地占补平衡之间的逻辑关系,从数量型、数量-质量型、数量-质量-生态型、数量-质量-生态-人文型四个层次分析了耕地占补平衡管理逐渐升级的层级关系,指出了我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管理的重心正处在由“数量平衡”向“数量-质量平衡相结合”管理升级的时期;提出耕地占补平衡是基于农用地分等的耕地质量评价,是以农用地分等中的自然质量评价模块和土地利用系数为连接桥梁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0.
国土资源部制定的《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2012)、《农用地定级规程》(GB/T28405—2012)和(《农用地估价规程》(GB/T28406-2012)三项国家标准,已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于10月1日起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农用地分等中,直接利用土地利用系数和土地经济系数计算分等指数在无形中扩大结果离散性的缺陷,提出了线性模型来修正这两个系数。首先,建立土地利用系数、土地经济系数线性模型,并给出模型参数的计算方法;其次,利用此线性模型,并结合湖北省武穴市分等的实际情况,比较系数修正前后的分等指数。这一计算分等指数方法是可行的,并且是实用的。  相似文献   

12.
土地利用是人类根据其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依据土地的特点与其经济区位而对土地进行利用、开发与改造的社会经济行为,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阶段特性,过去多注重于第一产业内土地利用类型的划分,现在,它难以满足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的需要。结合土地利用变化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及特点,以产业结构分类为基础,按土地利用所服务的产业部门,提出了一套新的土地利用分类体系,该分类体系共分为四个层次,其中第一层次有4个类型,分别是第一产业用地、第二产业用地、第三产业用地和后备产业用地;并在这些层次之下进行续分。该分类体系具有层次多、类型全;土地类型编号科学,便于记忆、理解;有效方便地衡量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使用方便,应用面广,易于被国内各个不同部门接受;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前基于知识的地图综合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但大都集中在地形数据或地形图综合知识的研究上,针对某一专题的制图综合知识规则更不多见,主要原因在于专题地图类型的多样性以及对专业知识的特殊要求限制了这方面的研究.因此有必要针对某一领域的专题地图分别建立制图综合知识规则,促进专题地图综合知识的系统化、规范化及专题地图自动综合的发展.因此在现有的各种技术规范和综合规则的基础上,结合农用地分等汇总制图综合的实际工作,较全面的总结农用地分等汇总制图综合过程中需要遵循和运用的知识,包括基于应用的知识、专家知识、图形和拓扑关系知识、语义知识、过程性知识,并用人工智能中的产生式规则进行知识表达.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地征转用的价格增值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目的:农地征转用过程中的土地价格变化及其对农民利益的影响。研究方法: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利用1990年以来的国家建设征地数据和农地产值、城市基准地价等数据,测算出1990—2003年间,农民集体在土地征收环节的贡献值约2.5万亿元;经济发展落后地区与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相比,经济发展落后地区被征地农民的利益损失更为严重。研究结论:现行征地补偿制度对农民利益损害严重,应推进征地补偿方式和补偿标准改革。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分析北京市耕地占补平衡面临的问题,为编制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依据.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分析了北京市耕地占补平衡的现状,提出在北京市这种特殊人地矛盾地区耕地占补平衡的工作重点和解决方法.研究结论:北京市的耕地占补平衡的工作重点是保持耕地生产能力的平衡,耕地可以纳入城市系统,成为北京市的绿色隔离带.  相似文献   

16.
省级基本农田数量确定与指标分解方法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目的:探讨基本农田数量确定和指标分解方法,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因素分析法和半定量分析法。研究结果:综合考虑现状与规划耕地的总量,基本农田的供给条件以及上级下达给本区域的基本农田保护指标确定江西省基本农田数量为2459198.61 hm 2,基本农田保护率为86%;采用因素法,综合考虑各设区市人口、耕地面积、后备资源、粮食总量以及非农占用耕地等因素将江西省基本农田分解下达给各个设区市。研究结论:基于多因素的半定量的基本农田数量分解方案方法综合了客观现实与人为主观判断力,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可以为即将开展的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7.
关于建立我国土地利用分类及其制图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根据土地利用与土地资源背景的关系来论述土地利用的科学的系统分类及其制图问题,提出〔土地利用现状〕+〔土地资源背景〕迭加模式,以此提出以土地利用为主体的五级分类体系及编码系统,以及以遥感信息为主体的、GIS技术支持的多源信息复合分类与制图系统,为土地评价、土地生产潜力计算、土地规划、土地监测及土地管理的多目标服务的土地利用分类与制图系统,以克服当前的单纯的土地利用现状制图问题。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确定省际间可比的折算系数的方法,为国家级重点建设项目补充耕地提供技术支撑。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案例研究法。研究结果:以全国农用地分等汇总成果和各省(区、市)按等折算工作为基础,以标准粮产量为依据,根据农用地利用等别——标准粮产量对应关系,测算出省际间可比的等级折算系数,并以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例,模拟了在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省市占用耕地,黑龙江补充耕地数量质量按等级折算方法。研究结论:通过省际间的补充既可以缓解后备耕地资源紧张省(区、市)补充耕地的压力,又可以给予欠发达的、以农业为主的省(区、市)土地整理开发复垦的资金保障,是当前国家级重点建设项目补充耕地切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土地登记分类技术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探讨科学制定土地登记分类技术方法,为建立完善的土地登记制度提供技术支持.研究方法:资料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现行土地登记分类技术方法存在欠科学、不严谨等问题,需从构建土地登记分类技术体系入手,制定土地登记分类技术方法标准.研究结论:提出了土地登记分类技术方法依法、统一、适用、超前的原则,将全部、相互关联的土地登记要素进行合理组合与排列,建立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衔接紧密并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土地登记分类技术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