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笑一笑     
《光彩》2001,(8)
我从哪里来   “妈妈,我从哪里来的 ?”楚楚回家后问。   我想,问题终于来了。到底该怎样说才会使孩子在性方面能有正确的认识,又不至于尴尬。我讲了许多比喻,然后看女儿的反应。   “妈妈,你说得好复杂哦。我的好朋友丽丽说她是从广州来的。”女儿说。 心理学试验 新任老师正在尽力利用她的心理学知识。   她说:“认为自己笨的人,请站起来 !”   过了一会,小明站了起来。老师问:“你认为自己很笨吗 ?”小明说:“不,老师。我只是不愿意看见您一个人站在那儿 !” 愚蠢的问题 哈里很喜欢讲话。他的父亲不准他在吃饭时讲…  相似文献   

2.
幽默     
银行和动物园母亲抱着小孩站在银行窗口前,小孩边吃面包,边往窗口里面扔面包块。出纳员很迷惑,母亲连忙解释:“对不起,我刚领他去过动物园。”  相似文献   

3.
笑一笑     
《光彩》2001,(7)
生与死   3个人在一块谈论生与死的问题。   “在自己的追悼会上,你最想听到什么呢 ?”   第一个人说:“我希望听到别人称赞我生前是一个好医生。”   第二个人说:“我希望听到人们说我生前是一个好教师,我的教学改变了很多孩子的未来。”   第三个人说:“我最希望听见人们说:‘天哪,他在动 !’” 不戴眼镜的后果   一位母亲急匆匆地来到诊所,请求医生上门看急诊。   医生问她:“到底出了什么事情 ?”   那位母亲回答:“自打女儿开始谈恋爱,就不戴眼镜了。这不,度蜜月归来,终于产生严重的后果了……”   医…  相似文献   

4.
鞋匠     
城里有条小街,摆满了各种修理摊,修车的、补鞋的、配钥匙的……应有尽有。这天上午,一个 30来岁的年轻人走到其中的一个修鞋摊边,拿出一双皮鞋交给摊主:“师傅,上鞋。”   摊主是个 40多岁的中年人,他接过年轻人手中的那双皮鞋里里外外仔细看了一遍,然后抬起头打量眼前这个年轻人,肯定地说道:“这鞋不是你的。”   “怎么 ?哪儿丢了皮鞋 ?您查案是不是 ?”年轻人笑了笑,接着又说:“您有眼力。不错,这皮鞋是人家托我来缝的。”   “你等着,我这就上好。”说着,鞋匠操起锥子,十分娴熟地缝了起来。不到 10分钟,他就缝好…  相似文献   

5.
林莹 《中国广告》2010,(6):111-111
《中国广告》:你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童心的人吗? 骆耀明: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小孩.至少我妈妈和我妻子这么认为:)我相信有童心的人是单纯、没有偏见的。看到汽车漂浮在空中,他不会问“为什么?”而是会想“为什么不呢!”  相似文献   

6.
笑一笑     
《光彩》2001,(6)
选职业雷曼想知道他儿子将选择什么样的职业。于是问道:“我想知道你喜欢干什么,现在是你选择的时候了。”“我所喜欢干的?这很简单,”年轻人说道:“我想整天坐着汽车兜风而且口袋里装着不少钱。”“你的工作算是找到了,”雷曼对儿子说:“你将是一个公共汽车售票员。”饭后一支烟约翰患有心脏病,他去看医生,医生劝他别抽烟了,最多只能饭后抽一支。约翰答应了。两个月后,医生在街上遇到约翰。见他精神仍然不佳,便问:“您按我说的做了吗?”“做了。”约翰回答,“您要我饭后抽一支烟,搞得我每天吃十几顿饭,真是撑死了!”不得安…  相似文献   

7.
张军 《市场研究》2011,(6):33-37
在当下的中国市场,有两个经典的小故事: 家长在马路边领着一个蹒跚学步的儿童,指着路边停放的汽车,“这是什么车,这叫奔驰”,“那个呢?宝马。”  相似文献   

8.
张军 《网际商务》2011,(7):20-21
在当下的中国市场,有两个经典的小故事:家长在马路边领着一个蹒跚学步的儿童,指着路边停放的汽车说:“这是什么车?这叫奔驰。那个呢。是宝马。” 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市场化,品牌意识在中国早已深入人心。在品牌、价格、质量或性能三个消费要素中,品牌对购买决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9.
幽默     
笑话脱离现实的梦想我哥们在单位很受老板器重。一天老板问他:“你有什么梦想啊?”哥们想了下答道:“我想自己开家公司……”老板不屑道:“这个太遥远,说个现实点的。”哥们又想了想,然后小心翼翼地说:  相似文献   

10.
<正>在大江南北的超市、商场,只要有卖小菜的地方,就能看到醒目的红黄相间一只碟子一双筷子的“小菜一碟”商标。卖榨菜中尝到甜头1989年,在南京大兴码头部队招待所,胡小平(210036南京市定淮门大街11号商会大厦A栋2304南京云露调味品有限公司025-86222811)认识了一位卖榨菜的涪陵人,两人谈得很投机。胡小平问:“这榨菜怎么卖?”涪陵人说:“榨菜按每斤四角五分,每坛40公斤左右。”胡小平立即跑到惠民桥市场了解行情,他看到一位老太太在卖榨菜,就问:“榨菜多少钱一斤?”“七毛。”胡小平又问:“您这一天大概能卖多少?”“卖不好只能卖一坛,卖得好能卖两坛。”胡小平心里飞快地盘算。“他给我四毛五,我卖七毛,每斤赚两毛五,一坛40公斤,能赚20元,如果能卖两坛……太好了!”说干就干,胡小平第二天早上就用自行车驮了坛榨菜,在农贸市场卖了起来,不一会儿,就卖掉了半坛。一位客人问:“便宜点,我买一坛,我是开面条馆的”。胡小平听说买一坛,想了想说:“六毛。不能再低了,我这是正宗的涪陵榨菜。”“好,明天你送一坛来。”这笔买卖,胡小平一下子就赚12元钱。  相似文献   

11.
<正>应先生请我为他的养蛇学校设计一则招生广告。我问他:“你们的营销策略是什么呢?广告对象确定了吗……”一系列问题搞得他手忙脚乱。最后,应先生问我:“不费这么多事,直接把广告做出来得了!我这么个小企业打广告,哪至于用得上什么广告策划呢?”  相似文献   

12.
林臻 《市场研究》2005,(9):11-13
偶然从电视中看到这样一件事情:一位老大爷遛弯的时候从路旁的小店买了一瓶饮料来解渴。没想到竟然引起了旁边几个小孩的极大好奇,还相互议论道:“他怎么喝这个……”。这阵势可把老大节给弄糊涂了,以为饮料有问题,于是返回小店。向老板问个究竟。老板告诉老大节饮料质量没问题,只是应该拿男性喝的“他”而不是女性喝的“她”。虽然老大爷知道了饮料没有质量问题,但还是想不明白——饮料还有性别之分。  相似文献   

13.
有一回,幼稚园里的人好奇地问童童:“谢霆锋哥哥有没有去你家玩呀?”“常常来的。”她说。“那么,你见到他,都怎么叫他?”“我不叫他,都是他叫我。”  相似文献   

14.
《对外经贸财会》2005,(4):41-41
在一次上时间管理的课上,教授在桌子上放了一个装水的罐子。然后又从桌子下面拿出一些正好可以从罐口放进罐子里的鹅卵石。当教授把石块放完后问他的学生道:“你们说这罐子是不是满的?”“是!”所有的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说。“真的吗?”教授笑着问。然后再从桌底下拿出一袋碎石子,把碎石子从罐口倒下去,摇一摇,再加一些,再问学生:“你们说,这罐子现在是不是满的?”这回他的学生不敢回答得太快。  相似文献   

15.
<正>小区门口左边和右边,都是一样的川流不息,人进人出。然而两边的生意却不同。(一)走进了右边的粥店,服务小姐微笑相迎。盛好一碗粥,问:“加不加蛋?”“加!”于是她给顾客加了一个鸡蛋。每进来一个顾客,她都要问一句:“加不加蛋?”有说加的,也有说不加的,大概各占一半。走进左边的小店。服务小姐同样笑脸相迎,盛好一碗粥问:“鸡蛋加一个,还是两个?”顾客笑了,说:“一个。”再进来一个顾客。她又问:“鸡蛋加一个还是两个?”有加两个的,有加一个的,也有不加的。一天下来,左边的小店就要比右边  相似文献   

16.
听的艺术     
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有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  相似文献   

17.
一个艺术家,始终在顽固、狂怒地抵制社会对他的同化站在崖边的伊索在思考,只要他愿意称格桑为主人,他可以赢得生命,以及爱情。但伊索的目光落在远方,他高声呼喊:“给自由人准备的深渊在哪里?”沉思的关汉卿遇到朱兰秀,目光交汇,关汉卿问:“朱四姐,我敢写你敢演吗?”朱兰秀微微一笑:  相似文献   

18.
<正>马会明开了一家土产杂品商店。这天,他送客刚出门,见一位农民问对面店的店主:“你这店有驴车碾具吗?”那店主摇摇头说没有。老农又问:“知道哪儿卖吗?”店主继续摇了摇头说:“不知道。”那位顾客径直朝马会明的店走来,问马会明有没有他要买的货。马会明见老农走过来问话,十分谦和地笑着先把老农请进屋里坐下,倒了一杯茶水递过去,说:“大叔,你刚从乡下来吧?大热天,先喝口水解解渴。你不就是买驴车上的用品吗?别说买套碾具,就是买驴车又有什么难的呢?你先坐这儿喝着水歇会儿,我马上派人去仓库  相似文献   

19.
笑一笑     
《光彩》2003,(1)
蜘蛛和蜜蜂要结婚了……蜘蛛感到很不满意,于是就问他的妈妈:“为什么要让我娶蜜蜂?”蜘蛛妈妈说:“蜜蜂是吵了一点,但人家好歹也是个空姐。”蜘蛛说:“可是我比较喜欢蚊子耶……”蜘蛛妈妈说:“不要再想那个护士了,打针都打不好,上次搞得妈水肿……”蜜蜂也感到很不满意,于是就问她的妈妈:“为什么要让我嫁给蜘蛛呢?”蜜蜂妈妈说:“蜘蛛是丑了一点,但人家好歹也是搞网络的。”蜜蜂说:“可是人家比较爱蚂蚁耶……”蜜蜂妈妈说:“别再提那瘦巴巴的工头,整天扛着东西东奔西跑连台货车都没有。”蜜蜂说:“那隔壁的苍蝇哥哥也…  相似文献   

20.
我在布鲁克林读书,后来上了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之后就读哈佛法学院,在那儿我让父母大吃一惊。因为只读了两个月我就退学了。我的父亲。是《纽约先驱论坛报》专门负责犯罪新闻的记.他问我:“你准备做什么来谋生呢?”我说:“别问我。”我真的不知道。他又说:“为什么不做些公关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