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9月15日,第九届国家高新区管委会主任联席会议在宝鸡高新区隆重召开,来自88+1家国家高新区的200多名代表聚首宝鸡,为共商推进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战略提升行动大计,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将国家高新区打造成自主创新的战略高地和创新驱动与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2.
国家高新区作为我国自主创新的战略高地,实现创新驱动与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域,需要不断探索新的理论,用新的理论指导高新区的发展.为此,本文第一次提出了国家高新区DUI(Doing Using Interacting)理论,进一步深入解析创新本质,明确创新模式,指导高新区更有效、更务实地贯彻落实创新发展战略,切实发挥科技创新对于产业升级和区域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3.
高新区在发展中创造了良好的局部发展环境。在培育高新技术产业、辐射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探索和实践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但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我国加入WTO、全面参与国际竞争,高新区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必须积极推进自身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全面提升管理和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以创新理念推进高新区“二次创业”。  相似文献   

4.
自2011年科技部火炬中心正式推行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以来,各地高新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已经逐步展开。在国家战略层面,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已经成为发展新经济、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从具体实践中看,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建设必须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循序推进,才能发挥其在区域经济建设中应有的作用。本文结合潍坊高新区发展现状,从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内涵出发,对当前潍坊高新区如何推进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深入思考,对指导潍坊高新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  相似文献   

5.
李晓东 《改革与战略》2012,28(1):114-117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经济发展必须由依靠要素驱动、投资驱动的传统经济转向以创新驱动为动力的创新型经济。创新型经济的发展要求高新区必须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带动力和辐射力以及突破原有的发展模式。文章认为,高新区的当务之急是要树立科学的创新型经济发展理念;明确产业发展方向,推进产业创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创新发展模式,增强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6.
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于1988年9月,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首批、黑龙江省第一家国家级高新区。多年来,哈尔滨高新区坚持以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为核心,以创建优良发展环境、实现跨越发展为主题,以思想创新、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工作创新为动力,走人才立区、项目兴区、科技强区之路,积极推进工作重心向依靠环境、  相似文献   

7.
宜昌高新区成立十余年来,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建立了滚动开发的新机制,坚持绿色开发、科学发展,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努力实现“弯道超越”,不断提高园区建设水平,大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突破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着力打造中部创新创业新高地,走出了一条适合内聐高新区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8.
"2008年相约张江"活动已拉开帷幕,这是上海"一区六园"创新发展进程中的文化盛事。当"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成为我国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创新也就成为高新区发展的灵魂和未来的希望。高新区只有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文化创新,自觉成为自主创新的倡导者、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济宁高新区开发建设17周年。17年来,我区高擎火炬计划,倡导“融合、创新、发展”文化,围绕“对外开放先行区、新型产业聚集区、科技成果转化区、体制创新试验区、现代园区样板区和社会民生示范区”的定位,奋发图强、勇攀高峰,综合实力、创新能力大幅跃升,无论在全国同类高新区还是在推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均占有重要地位,成为济宁打造科学发展新高地的发动机、增长极和助推器。  相似文献   

10.
中国高新区处于承接与创新的关键时期,它正在展开一幅转型发展、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的"新画卷"。统战工作历来是为党的总路线和中心任务服务的,并与之相辅相成、互动并进。高新区发展的目标、方向、路径、重点就是统战工作的中心、大局、总纲、主线。新阶段高新区统战工作也必须站在承接与创新的高度,研究新背景、探索新路径、构建新环境,服务和促进高新区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同时在服务和促进中心大局工作中实现统一战线自身的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一、新阶段高新区统战工作背景无锡高新区(新区)在开放的社会环境和复杂的国际背景下,经济社会加速分化变迁,多元利益群体并存互动,多元价值取向激荡呈  相似文献   

11.
全面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打造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开放高地和改革高地,是新时期赋予国家高新区的新使命新要求。文章通过深入分析国家高新区发展模式,构建“一区引领、数核驱动、多园协同”的“一区数核多园”新发展格局,推动形成国家高新区的园区圈层、创新圈层和区域圈层,探索新时代国家高新区实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以国家高新区实践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2.
太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于1991年7月,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高新区,是山西省唯一的国家高新区。园区地理位置优越,处于省城太原高等院校云集、科研力量雄厚、基础设施良好的城南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建区18年来,太原高新区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积极推行体制、机制、技术、环境创新,大力实施特色兴区战略,努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经济和社会发展均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13.
创新驱动是中国坚持走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重要战略,也是中国国家高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创新驱动发展模式下,国家高新区面临着发展战略地位不明晰;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层次偏低;创新资源整合力和辐射能力不高等问题。文章认为,中国国家高新区要真正实现创新驱动,必须创新发展理念,推动国家高新区发展定位创新;优化制度创新,建立和完善创新驱动的长效机制;推进自主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建设,提升国家高新区的产业结构水平。  相似文献   

14.
提高持续创新能力是高新区应对入世挑战的首要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纵观国家高新区的发展历程,它首先是创新的产物。没有创新,就没有中国高新区;没有创新,也就没有高新区硕果累累的10年和充满勃勃生机的今天。那么,在应对入世挑战,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以经济、科技、人才为主体的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高新区如何以更加崭新的状态,进入世界经济主战场,肩负起“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伟大使命,为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做出更大贡献呢?唯一的出路就是:必须牢牢抓住创新这个主题,必须把提高持续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黄润斌 《改革与战略》2015,(1):115-118,156
高新区对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优化城市和区域经济结构、强化区域创新等具有重要作用。南宁高新区在经济综合实力、特色产业和创新资源等方面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积累了良好的基础。文章认为,南宁高新区要建设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应加快高科技工业发展首位聚集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示范引领区和科技创新核心驱动区等建设,提高高新区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工业首位度、现代服务业首位度和创新发展首位度。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淄博高新区一直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在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大力实施"促强扶弱"和"筑巢引凤"战略,发展服务经济、配套经济,打造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全面推进了和谐高新区建设.  相似文献   

17.
高新区创新体系的建设是提高创新能力,推进科技创新战略的重要举措。文章主要分析了江苏高新区创新发展能力,找出制约我省高新区的问题,根据国家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与江苏省创新发展实际情况,研究江苏高新区监测和考核评价体系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产业》2006,(1):68-69
长春高新区是1991年建立的国家高新区之一,建区14年来,长春高新区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环境和体制创新为保障.经过艰苦创业、使经济总量迅速提升、主导产业不断壮大、新区建设快速推进.环境优势日益明显,对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加快地方经济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家高新区发展已进入“二次创业”的关键时期,沿袭多年的高新区相对自主的体制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面对区域公平趋势的加速推进,在与其他区域经济体更加激烈的竞争中要保持竞争优势,必须创新理念,加大高新区整体营销力度。  相似文献   

20.
创新驱动是高新区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高新区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关键在于构建科学的合作联动创新网络体系。面对现实存在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整合与优化创新资源能力不足等困境,高新区应进一步完善创新资源流通渠道和制度安排,推进创新资源互补与高效对接;建立健全高新区创新网络合作联动一体化机制;构建以产业集群为核心的创新链条,通过技术需求和服务需求对接增强创新网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