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决"三农问题"求解"无解方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从上到下都非常重视农民、农村、农业问题,"三农问题"在"两会"上讲、政府文件上讲、"十五"计划上讲,足见各界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在此,笔者愿就缓解"三农问题"、启动农村市场谈点看法。如果说中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和发动,那么,其结果和获益主要惠及的是城市和沿海地区;如果说城市已经汇入了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潮流,那么,农村则出现了边缘化倾向,有的还相当原始和封闭。这不仅导致目前国内市场出现严重的需求不足,而且影响到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和中国社会的根本改造。  相似文献   

2.
邹红美 《北方经济》2008,(11):92-93
中国农村还有3亿多人喝不上干净的水,1.5亿亩耕地遭到污染,每年1.2亿吨的农村生活垃圾露天堆放,农村环保设施几乎为零.农村环境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支持者,一直是城市污染的消纳方,城市环境的改善是以牺牲农村环境为代价.农村在为城市装满"米袋子"、"菜篮子"的同时,出现了地力衰竭、生态退化和农业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3.
正"不能把土地流转的快慢、土地经营规模的大小作为我们衡量农村改革的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让农业强起来,让农村美起来,特别是让农民富起来,关系到我们能不能够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系到"三农"中国梦能不能实现。那么,怎么让农民富起来?我想讲以下几个观点:第一,就是要以"解决谁来种地,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相似文献   

4.
思绪飞扬     
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元素,是讲环保、讲责任的和谐社区. 首先,倡导"尊重自然、爱护环境"的生活观念,在社区内建设环保社区,在社区外积极参与有益社会的环保活动,建设公共资源,享受公共资源.  相似文献   

5.
蒋占峰 《发展》2007,(5):10-11
"三农"问题从农民角度讲,其核心就是收入问题.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推进农地制度改革是形成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6.
《新西部(上)》2009,(9):74-74
我国"十五"计划纲要指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要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中心,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在人民生活质量日益提高的今天,追求无公害、绿色食品、环保安全食品的健康理念已成为时尚。  相似文献   

7.
淮安市农村"学做建"科普行动的成功实践,使农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增强了农民的科技、法律、创新、发展、环保、文明、诚信等意识,对当前各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推进产业和谐转移与促进江苏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江苏欠发达地区农村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和劣势,文章提出采取"优化软环境软实力、在竞争中赢得主动,重视劳动密集产业、推动农村建设发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着重于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吸引高校毕业学子,环保理念贯穿始终、和谐转移和谐发展"等措施建议,以利于促进产业的和谐转移,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9.
适度规模家庭农场将成为我国农业经营主要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我主要讲两个方面:一个是怎么看农业农村的发展阶段对合作的新要求,整个中国农业发展的版型是个什么样的状态,在这个状态下,怎么理解这个阶段发展合作的新问题。第二个要讲的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就基本经营制度与合作有关的内容谈几点看法。目前我国整个农业与农村的基本形态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第一个变化是劳动形态变化。中国传统的农业形态基本上是以高劳动投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主的农业类型,基本依托是靠提高劳动  相似文献   

10.
余建川 《理论观察》2014,(11):97-98
在环境面前,人人都有享受良好生态环境和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对环境的关注度有很大的提升。城镇化建设中,农村主要存在污染严重、生态破坏、农民环保意识不强,环保信息不充分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城乡"二元"制的发展结构、环保法律滞后、农村环保法律管理机制失衡以及执法、司法的不完善。因此,要健全农村环保法律体系、完善监督机制,加强环境执法、完善政府主导的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1.
体制障碍是形成"三农"问题的主要原因.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首先是农业和农村外部各种体制创新,清除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体制障碍,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环境.其次是农业和农村内部各种体制创新,增强农业和农村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12.
国务院40号文件明确要求,供销合作社要"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已有5周年,供销合作社作为全国最大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了较大发展。但从总体上讲,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历史性变迁.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在传统的城市环保、工业环保备受关注的同时,对农业神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提出了更高要求.农村环境保护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面临巨大挑战.要增加农民环保意识,不仅需要政府和部门的大力投入,还需注意培养农民的环保意识,这样才能有效地改变农村的环境面貌.  相似文献   

14.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其中农民既是"三农"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关系农业和农村发展最重要的行为主体,是"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当前和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解决农民问题,一方面是要"转出去",大规模地减少农民,解决几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非农转移与彻底市民化问题;另一方面还要"留下来",保有一部分农民,解决"谁来种田"的问题。而留下来的农民,是推动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根本性内生动力,是关系农业、农村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期,结合“三讲”教育,通过采取进村入户专访、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对全县农业农村工作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整个农村形势是好的,广大干部群众对党的富民政策,对县委、县政府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思路、目标措施和取得的成效是满意的。  一、当前全县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  近几年,蒙阴县按照党的政策及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势要求,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把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转到依靠科技、调整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上来,大力实施科教兴农和农业稳县战略,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基本形成了…  相似文献   

16.
胡今 《辽宁经济》2012,(11):43-45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农村各地区产业的发展必须走生态化发展的道路。推进农村产业生态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农业生产条件日趋恶化、乡镇企业的生态环保问题、长期的"二元化"发展及农村地区的人口素质及生态意识较低等。生态文化建设在农村各个相关领域的缺失及不完善,是形成以上问题的重要原因。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有完善生态法制文化建设、建立生态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推广绿色经营、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完善生态园区建设、加强生态教育、倡导绿色消费及推进民间环保组织与企业及行业协会建立协作关系等。  相似文献   

17.
日本农户增收的产业路径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日本农业的"六次产业化"能够振兴农村经济、增加农户收入的原因是:第一,运用农业、农村的多功能性,充分有效利用农村地区资源;第二,依托农业生产延伸产业链的同时,把农业的"六次产业化"过程中生成的高附加值尽可能留存在农村;第三,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当地农村地区发展的农业的"六次产业化"经营模式.日本通过农业的"六次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的路径,对于我国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一、低碳农业的含义与特点"低碳"是近期最热的词之一。但现在人们一谈到低碳经济,讲工业的多,讲城市的多,讲农业的少,讲乡村的更少。事实上,联合国粮农组织新近指出,耕地释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超过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0%,相当于150  相似文献   

19.
农村三产融合是基于"农产"的价值增值和利益分配过程,是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重要抓手.我国农村已经形成了农业内部进行交叉融合的"农业+"模式,农业与第二产业融合的"1+2"模式,农业与第三产业融合的"1+3"模式,农业与二三产业交互融合的"1+2+3"模式等三产融合模式.坚持科学合理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有效解决新时期农村工作中的一些突出问题,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的素质,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动农村各项工作,定西县从1996年开始,每年利用冬闲时间,在全县农村广泛深入地开展了以“讲政策法规、讲发展思路、讲科学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冬季宣讲教育活动,收到了好效果。宣讲活动的背景改革开放以来,定西县农村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结构调整迈出可喜步伐,农村市场经济空前活跃,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