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证券市场盈余管理问题备受关注,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重点.但随着2020年12月沪深两市颁布的退市新规,增加组合类财务衡量指标等进一步完善退市制度,旨在更加严厉规范我国的退市制度,清理市场上的僵尸企业.文章主要以制造业A股非ST企业为研究样本,进一步研究盈余管理方式之一——非经常性损益对其近五年产生的影响.同时对制造业的经营管理及退市新规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应建议,供相关的管理者和监管部门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高丽红  杨洁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6):182-183
对国内外非经常性损益的概念以及其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和评述,在理清国内外对非经常性损益概念界定的不同,以及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基础上,得出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3.
4.
陆燕 《现代商业》2011,(20):255-256
非经营性损益的准确界定可以保证企业的财务信息,真实地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本文从我国非经常性损益的规范及变迁的研究入手,对新会计准则下非经常性损益的盈余管理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新会计准则下规范非经常性损益行为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5.
姜国华官小燕 《商》2014,(15):38-38
近些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在经营业绩不好的年份粉饰利润的事件时有发生,危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乃至整个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本文通过查阅上海证券交易所的XBRL文档收集相关研究数据,从ST族公司盈利能力总体情况、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发生频率、非经常性损益贡献率分布情况三个方面研究了非经常性损益对ST族公司净利润影响,以期能为我国ST族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的监管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李威 《现代商业》2020,(12):118-120
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迅速,但是由于监管和制度的不完善,我国证券交易过程以及对上市公司的审核还存在着许多漏洞,这就导致了许多由于自身经营不善而面临退市警告的公司即*ST公司利用这些漏洞进行盈余管理,从而达到"保壳摘帽"的目的,解除退市危机。本文通过对当前会计准则下*ST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从整体和非经常性损益的政府补助及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得出结论,希望能为遏制盈余管理行为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非经常性损失对上市公司进行盈余操纵的重要性,提出了应从修改配股条件、修订《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加强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几方面来抑制上市公司盈余操纵的行为  相似文献   

8.
ST公司非经常性损益与退市制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沪深两市ST公司2007年和2008年非经常性损益分析发现:非经常性损益比重和结构、来源与现行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及转板机制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扭亏无望与有希望扭亏的ST公司在非经常性损益上态度存在很大不同。一些地方政府对ST公司扭亏为盈起到了重要作用;监管部门的规定对ST公司行为起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9.
韩莉 《商》2012,(6):129-130
近年来上市公司披露的年报数据中,非经常性损益日益演变成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非经常性损益的理论分析、政策解读等,对非经常性损益进行了初步研究,并且对相关政策提出建议,旨在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11.
以2003-2011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非经常性损益对应计异象展开分析,研究发现:投资者无法识别盈余各组成部分的持续性差异,存在错误定价,买入应计盈余最低组同时卖出应计盈余最高组的股票,在未来一年能获得8.5%的超额收益,按非经常性损益的大小进一步细分后,买入应计盈余最低且低非经常性损益组的股票,同时卖出应计盈余最高且高非经常性损益组的股票,在未来一年能获得14.4%的超额收益。  相似文献   

12.
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静  孙海凤 《商业研究》2011,(11):186-190
根据沪市上市公司2010年年报数据,本文采用非经常性损益贡献率指标,利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了不同类型T族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调节净利润的程度和手段,认为监管制度对T族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调节净利润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受"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正值"的限制,"摘帽"公司更注重通过提升主营业务收益来实现扭亏,而未受非经常性损益限制的"摘星"和恢复上市公司则更多地通过做多非经常性收益项目、增加净利润来扭亏,政府财政补贴、资产出售和债务重组仍然是它们做多非经常性收益、实现扭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童菲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5):185-186
由于我国退市机制存在一定缺陷,使得许多上市公司在面临退市危险时容易采取操纵利润的行为,使企业转危为安。尤其是亏损上市公司,其主营业务已经比较没落,失去优势,往往倾向于利用非经常损益进行利润操纵。以*ST夏新为案例,分析非经常性损益在亏损上市公司扭亏方面起的重要作用,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由于经济业务的迅猛发展等,经济事项本身的复杂性使得在认定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难度增大,在实践中存在一些误区,追本溯源进行了一些简单分析,提供了一些解决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张磊  李平 《现代商贸工业》2015,36(1):134-135
目前我国对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非经常性损益管理、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及非经常性损益对证券市场的影响等方面。我国对非经常性损益的研究趋于单一,只是对非经常性损益的浅层研究,并没有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也没有太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我国大都是站在上市公司的立场对其进行研究。很多研究只是使用某年或某几年的一些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来分析企业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披露存在的问题、披露会对企业的财务成果产生的影响,或者使用案例说明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对利润进行平稳的操纵。我国应该将证券监管部门的有效监管与企业一定的自主行为有机的结合起来,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6.
非经常性损益相关规定的国内外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非经常性损益涵义界定和披露上,国内外立足于不同的经济情况均有不同的规定。非经常性损益涵义的界定不同,相应披露的非经常性损益的具体项目也不同,同时对企业的净利润的影响程度也有较大差异。本文试图通过对非经常性损益规定的国内外比较来为我国完善非经常性损益规定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钟新桥 《商业时代》2004,(32):39-40
本文深入剖析了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操纵的趋向表现,有针对性地探讨提出了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操纵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非经常性损益的存在,会影响企业的收益质量,导致企业编制的财务报表不能如实的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效果。进而影响投资者对财务报表分析的客观性,并最终引发决策的失败。如何分析识别非经常性损益,在财务报表分析中剔除它的影响,从而使做出的决策更有意义,成为本篇文章讨论的主题。  相似文献   

19.
许娜 《商业科技》2014,(17):75-76
非经常性损益是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对上市公司的盈余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产生很大影响,受到金融界的广泛关注。我国的上市公司在非经常性损益信息的披露工作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我国上市公司的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行为进行规范和管理,提升信息披露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上市公司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经济环境。  相似文献   

20.
甘克敏 《现代商业》2011,(20):267-268
会计盈余是衡量公司经营好坏的重要指标,也是公司相关利益者所最为关注的指标,对于连续出现亏损的上市公司,将有可能被ST甚至终止上市,这将使上市公司失去在证券市场再融资的机会,也会是公司声誉大受损失。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推测,上市公司会通过与盈余管理手段避免出现以上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