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基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综观我国乡村治理模式的历史沿革,反思当下乡村治理模式的不足之处,并展望构建以德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自治为目标的"三治合一"的新型乡村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随着乡村振兴政策的推进,乡村文化的复兴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各地试图通过文化治理去改变乡村社会精神悬浮的状态。本研究以L镇为例,首先指出其存在着行政成本高、治理效果差、违背法治原则等"运动型"治理特点,进而从该地区文化治理遇到的难题出发,简述"可持续型"治理的内涵与逻辑关系,提出了从"运动型"治理模式向"可持续型"治理转变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湘西州列入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湘西迈入了"全域旅游时代"。湘西全域旅游时代的到来,推动了湘西乡村旅游发展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在肯定全域旅游对湘西乡村旅游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当前在发展全域旅游中湘西乡村旅游还存在一些问题,要通过积极发展智慧旅游、实施高端业态引领、完善乡村旅游治理模式等方面推动湘西乡村旅游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基本保障。旅游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乡村旅游能引导乡村治理体系的重构,促进现代化乡村治理进程。文章将以乡村旅游发展为基点,以三瓜公社为研究对象,对标乡村振兴的五个要求,从乡村环境、文化和管理三个方面出发,探讨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如何作用于乡村治理,总结归纳出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治理的路径,以及两者之间相互交融和相互促进的关系,为乡村振兴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乡村旅游已成为城乡居民日常和节假日常态化的消费方式,对于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新时代乡村旅游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的重大意义入手,总结梳理了成都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和特点,以期为全国乡村旅游发展提供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6.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和关键,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乡村治理向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转变,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的重要举措。新发展阶段我国乡村治理现代化面临着乡村数字化治理人才与设施受限、部分农村地区基层党组织领导能力弱化、乡村文化作用发挥不充分、城乡发展不均衡等困境。因此,提出加强乡村数字化治理、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力和服务能力、重视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保持城乡协调发展、综合治理乡村生态环境的路径建议,确保我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进程推进。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提速乡村社会治理,推动乡村振兴。高价彩礼问题破坏社会风气,阻碍了扶贫进程。研究发现,高价彩礼已从联姻家庭单纯的礼仪性象征演变成婚聘经济负担,进而成为乡村社会治理的难题之一。根治高价彩礼乱象的关键是对其隐藏在经济、习俗等表象背后的乡村社会治理问题进行"补短板"。  相似文献   

8.
《品牌》2018,(1)
我国是农业大国,据2017年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当前乡村居住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50.32%,面对如此庞大的农业人口基数,做好乡村治理对于我国政府和社会的意义自然不言而喻。而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我国乡村治理经过几番翻天覆地地演进,"村民自治"制度登上历史舞台。其中,村民委员会作为乡村自治制度的重要载体,管理乡村事务,如何进行角色设定对于乡村治理的效果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我国乡村治理的历史演进进行梳理,分析我国乡村社会的特性,进一步分析出在村民自治过程中,村民委员会角色设定的有效性与困境,从而提出合理建议,以求对我国村民委员会角色设定的有效性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构建"五位一体"乡村治理体系对依法治村提出了新要求,设区的市积极行使立法权,在法律和村规民约之间搭建起融合贯通的桥梁,对乡村治理有着重大意义。制定地方性立法时应当更加注重法律的可行性和创新性,弥补上位法的空白,从而建立健全乡村法制体系,推进乡村法治化。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村治理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社会组织的不断发展开始加入到农村各项治理中,但目前社会组织参与农村治理还面临社会组织专业性建设能力不足、政府支持力度不够、村民自身组织发展落后以及外部协同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困境,因此如何破除问题困境是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11.
城乡一体化与农村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农村落后的原因在于农村体制改革滞后。中国改革起始于农村。但是,除了初始的家庭联产责任制改革外,30多年来中国农村再没有过实质性的改革。本文强调,要使中国的农村取得像城市一样的发展,需要在农村开展像城市一样的深化体制改革。当前农村迫切需要改革的是村企合一的体制。村改革的目标是把村集体变成类似于城市居民区居民自治社会组织,不再承担经济职能;把农户变成类似于城镇工商户的独立经营的个体。在体制上为土地的规模经营创造条件,为现代化农业发展创造条件,为城乡一体化打下牢固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2.
回顾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历史变迁,分析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现状,可以得出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仍然存在着整体服务功能不足、缺乏竞争性和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等问题。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首先要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确立不同定位相互补充的金融服务功能;其次要培育适当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把农村金融作为一个具有完整形态和功能的产业来规划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物流业是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本文利用1987 ̄2004年上海市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统计数据,根据协整原理建立数学模型,测度农村各项治理措施的绩效,得出物流业是上海市农村发展瓶颈的结论。文章提出,上海市郊区突破物流发展瓶颈,应制定与区域人口和资源流动模式相一致的物流发展模式,完善区域内综合交通网的布局规划,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交通综合系统,建立多元物流网络组织,统一交通税费标准,制定有关政策、法规,实现城乡物流一体化。  相似文献   

14.
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互动式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认为,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的科学互动式发展,就是以解决“三农”问题为目标,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金融改革,以农村金融改革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使整个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金融处于共振、互动、共同发展之中。文章提出,实现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良性互动式发展,一要坚持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可持续性发展原则,确立以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的稳步发展和全面进步为共同目标,树立服务“三农”的经营理念,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步伐;二要坚持微观经济效益与宏观经济效益结合的原则,完善农村金融各项服务功能;三要坚持创新发展与规范经营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农村金融风险规范管理,优化农村经济与金融发展的外部环境,健全完善适应县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县域金融风险管理机制和农村金融风险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5.
关于合作社,国际合作社联盟(ICA)1995年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合作社界定的声明》将其定义为自愿联合起来的人们通过共同所有与民主控制的企业来满足他们共同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的需求与抱负的自治联合体。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济发展问题就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虽然这个问题早在新中国初期就涉及过,但是其中所包含的深刻内容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发掘,特别是在新农村的建设的进程中,我们要认真对待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发展的问题。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不能广依靠政府的的政策扶持和合作社原始的农产品销售来谋求生存。农村合作社经济的发展应该有自己顽强的生命力和市场竞争力。放开眼界,我们的合作社应该是产业化、多元化、现代化的经济合作组织,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建立起充满竞争和激情的农村创业基地。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农村始终保持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为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良好形势.我们必须把握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特征,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本文就我国农村经济政策的改革与发展情况谈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7.
激励农村信用社引进民有资本的战略投资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方向之一是其法人治理结构应体现"民有资本民营"要求,但由于农村信用社的股权高度分散,股东素质低下,自我管理能力薄弱,再加之省级政府(省级联社)强烈的行政干预,导致其法人治理结构呈现"民有资本官营"特征。应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激励农村信用社引进民有资本的战略投资者,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促使"民有资本官营"回归"民有资本民营"。这将有利于保持农村信用社县(市)法人地位的长期稳定,实现商业化可持续发展目标与增强农村金融服务功能有机统一;强化省级联社的公共服务职能。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制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虽然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体制,然而,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对于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入世”十年:零售业对外开放初步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在对我国零售业取得的巨大成绩的认识中,存在着对外资作用一边倒的赞美之辞现象,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不仅要认识到外资对我国零售业发展的正面效应,更应该深刻理解外资对我国零售业发展的负面效应,取消外资在税收、市场准入、外贸经营权等方面的超国民待遇,地方政府要避免因追求政绩而导致的盲目引资,各界人士要摆脱根深蒂固的轻商情结,并且必须认识到零售业开放虽然最先影响的是零售业,但最终必然会影响到制造业的发展。"十二五"期间,应该抓住机遇构建内外贸一体化、城乡一体化、批发零售物流配送一体化的商贸物流渠道体系网点,实施国外抢滩、国内整合的"两头扩网"战略,摆脱传统的"制造业思维"模式,树立"渠道是稀缺资源"、"渠道是经济命脉"的新理念、新思维,充分发挥商贸物流业影响力,推动流程变革和业态创新,将培育、构建内外贸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的自主品牌、自主渠道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在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实现农村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进程中,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分析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互动关系入手,以黑龙江省农村土地流转为背景,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系统论述了黑龙江省农村土地流转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