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在分析中国与新加坡双边产业内贸易现状,以及美国对中国、新加坡制造业直接投资情况的基础上,阐述了美国直接投资对中国与新加坡之间产业内贸易的影响.首先,在中国与新加坡双边贸易中,基于HS分类的机电设备及零部件类商品的贸易是产业内贸易;而且在此类商品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等类别商品的贸易几乎是完全的产业内贸易;在机电设备及零部件类别的商品中,中国与新加坡之间产业内贸易指数高的商品是中间产品.其次,美国对中国、新加坡制造业的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计算机与电子产品行业.由于美国在该行业的公司内贸易比率很高,而且在中国和新加坡的直接投资属于"垂直专业化"分工形式,因此,美国直接投资是中国与新加坡双边产业内贸易发展的一个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我国服务贸易产业内贸易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别计算了12类服务部门和服务贸易总体从1999 - 2009年的G-L产业内贸易指数、Brü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Thom&McDowell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发现我国服务贸易的整体产业内贸易水平比较高,Brülhart指数显示我国服务贸易产品十一年来贸易的增量主要来自于产业内贸易,Thom&McDowell指数表明我国服务贸易产业内贸易的增量主要是由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带来的.  相似文献   

3.
黄志启 《生产力研究》2011,(12):27-28,52
由跨国公司主导的国际产品内分工是一种新兴的国际产业分工方式,产品内贸易是其贸易形式。改革开放以来,产品内贸易在促使我国对外贸易取得重大成果的同时,也使我国产业发展面临被"边缘化"风险,文章在分析跨国公司产品内贸易对国际产品内分工和产业结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入世以来,中美之间的贸易额急剧增加,中国已经成为美国第3大农产品进口国,农产品贸易在两国经济往来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近年来,中美农产品贸易不断呈现新的特点,同类(种)产品贸易也呈现出迅猛发展态势.这种以产业内贸易为特征的贸易模式也成为推动中美贸易增长的重要因素.本论文在综述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和研究成果,探讨有关产业内贸易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中国与美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的政策背景、结构变动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采用各种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美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有利于中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的有效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产品内国际分工现状和产业升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品内国际分工是指通过空间分散化将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不同工序或零部件安排在不同国家进行生产所形成的跨国性生产链条或体系.我国是融入国际化生产体系的后来者,但却成功展示了一个发展中国家如何通过加工贸易方式融入该分工体系并迅速成为贸易大国的事实.进入新世纪以来,实现产业升级,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是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严峻任务.因此,本文拟从产品内国际分工角度对我国目前的贸易和生产状况进行描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产业升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中国外贸发展新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产业内贸易理论、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所产生的产业内贸易和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是增强一国外贸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产业内贸易水平不高,并且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这种状况不利于我国外贸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应以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为发展取向,通过扩大企业规模、提高引资质量和大力发展差异产品来提高我国外贸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中美产业内贸易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业内贸易越来越成为国际贸易利益的主要来源.通过对1981-2006年中美产业内贸易总体水平、按技术含量高低分类的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等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中美产业内贸易呈增长之势,但总体水平不高;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在产业内贸易中所占比重总体呈下降之势,表明中美两国在技术水平和国际分工地位上的差距正在缩小.  相似文献   

8.
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已从传统的产业间贸易逐步向产业内贸易发展,这一点在制造业中表现尤为明显.文章首先考察了1992年以来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然后通过实证检验了我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人均收入水平与我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正相关,而规模经济、外国直接投资则与我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负相关.最后,文章针对我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产业内贸易指数的测算和产业内贸易类型的判断,发现中关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主要集中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贸易上,其中,化学制品的贸易几乎全部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中美工业制成品的贸易之所以呈现出如此状况,从需求角度看,是因为中关之间存在看对质重差异或技术差异的同类产品的相互需求;从生产角度来看,生产的垂直一体化和产品的生命周期与中美工业制成品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有关.中美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中国的专业化水平,增加贸易额和溢出技术,但因为产业内贸易的类型属于垂直型,所以对中国经济发展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产业内贸易水平越来越成为一国对外贸易竞争力及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近年来,尽管中美汽车贸易发展迅速,但产业内贸易水平却较低。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数据,估算中美汽车产业内贸易指数,考察中美汽车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程度,剖析中美汽车产业内贸易的特征。研究得出:中国的产业内贸易总额超过产业间贸易,但产业内贸易水平仍低于美国;中美汽车产业内贸易产品的平均出口单价较低,平均进口单价较高,中国政府应引导汽车企业增大技术投入、引进国际领先技术、加强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  相似文献   

11.
俞珞 《经济论坛》2007,(11):51-52,58
产业内贸易是相对于产业间贸易而言的,是指一个国家既进口又出口同一个产业内的产品的交易行为.由于对"产业"的界定会影响产业内贸易水平的高低,理论研究中一般是把国际贸易标准分类中前三位数相同的产品,即至少属于同类、同章、同组的商品归属于同一个产业.影响产业内贸易的因素有许多,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规模经济、贸易伙伴国的进出口情况、国内产值的增长等等,都会对一个国家的产业内贸易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周萍 《时代经贸》2010,(10):51-52
入世以来,中美之间的贸易额急剧增加,中国已经成为美国第3大农产品进口国,农产品贸易在两国经济往来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近年来,中美农产品贸易不断呈现新的特点,同类(种)产品贸易也呈现出迅猛发展态势。这种以产业内贸易为特征的贸易模式也成为推动中美贸易增长的重要因素。本论文在综述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和研究成果,探讨有关产业内贸易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中国与美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的政策背景、结构变动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采用各种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美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有利于中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的有效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中,产业内贸易发展的经济调整成本相对较小.然而,中国的产业内贸易额并没有与其贸易总额保持同步增长,对中国产业内贸易的决定因素的研究显得格外必要.本文在区分产业内贸易类型的前提下,利用制造业面板数据,对中国产业内贸易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品多样化、研究与开发费用、外资等与中国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有正相关关系,与水平型产业内贸易负相关;而规模经济和市场结构与两种类型的产业内贸易都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中美贸易顺差的根源及其对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经济结构转型和东亚制造业转移是造成中美贸易中关方商品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这一产业转移不是通过产业内贸易、而是通过产品内贸易来实现的,加工贸易是其表现形式。为保持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应提高制度效率,从而充分利用产品内分工的好处;为提升中国企业竞争力,应鼓励企业商业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美中经贸关系的日益深入,贸易不平衡的状况也愈益显现出来,美中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美国将原因主要归结在中国方面,这是不公正的.本文主要分析了美中贸易逆差背后的美中不合理的产业分工因素,提出美中贸易逆差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美国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将能耗大、污染重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我国转移,从而造成美中在国际产业分工中所形成的落差的结果.此外,美国高技术产品对华出口限制的结果同样也导致了中美贸易不平衡状况的加剧.对于这一基本事实,美国应有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际贸易迅猛发展,基于规模经济的产业内贸易已成取代产业间贸易,成为如今国际贸易的主导形式.为此,本文对我国产业内贸易进行理论分析,简析我国产业内贸易现状,并结合我国实际从国际经济视角,给出促进我国产业内贸易发展的简要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中国、东盟以及美国在产品内分工的程度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美国的双边贸易和世界贸易结构,表明中国在产品内国际分工中处于加工装配和出口最终产品的地位,在国际分工与贸易中获取的价值有限.但随着中国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程度不断加深,出现沿着产业链向上移动的趋势.中国、东盟在不断融于全球生产网络的过程中,与在研发、设计和营销等环节上处于价值链上游的美国的差距在不断缩小.三方不同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决定的产品内国际分工是贸易失衡的根源.只要产品内国际分工格局未变,贸易失衡的状况将会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与东盟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和东盟之间制造业的贸易正从传统的产业间贸易转向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而且这一趋势正在不断加强.文章阐述了产业内贸易的定义并对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总体发展趋势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揭示了我国与东盟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动因.  相似文献   

19.
刘贝 《经济研究导刊》2013,(28):268-270
传统产业内贸易理论在对服务产业的解释中均有所体现,使得从资源禀赋、产品性质(包括资本密集型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技术密集型产品等)、消费者需求、规模经济、产品差异性(包括同质产品的差异化以及异质产品的差异化)等方面来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传统产业内贸易理论同样适用于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西方产业内贸易理论述评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产业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在出口的同时又进口某种同类产品 ,它分为水平性产业内贸易和垂直性产业内贸易两种。根据不同的模型 ,水平性产业内贸易可以由规模经济、消费者的多样化偏好、相互倾销等原因引起 ;垂直性产业内贸易可以由要素禀赋差异等原因引起。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可以减少一国贸易自由化时的经济调整成本 ;产业内贸易既显示了一国各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也与经济发展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如果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在从产业间贸易发展到垂直性产业内贸易之后 ,可以进一步发展到水平性产业内贸易为主 ,这将是我国经济赶超发达国家在对外贸易领域的反映。我们应当促进我国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最终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